第一篇:第七章化学教师教学评价复制课后习题
一、教师教学评价依据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存在于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之中。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过程,自然离不开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及其结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过程就是教育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多极性评价。
现代教师教学评价呈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特点:教学评价价值取向、主体、方法多元化。评价活动中人们的价值标准是多元的,除对真理的追求外,还应注意价值方面—特别是道德义务方面的追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在选配参评人员上注意相关性,注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选配参评人员。评价方法多样化,就是采用现代化评价手段,在收集评价信息方面,利用录音、摄像、照相、网络等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广泛收集、分析信息;评价模式由评议判断到互动建构。
(王后雄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91-315)
二、化学教师教学评价基础
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再依赖于某一团体或阶层的价值观,而是要在教学评价有关各方的交往互动中,在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中融通寻求教学各方都能接受的多元性标准。当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如何促进每一个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的时候,教师个体的多样化教学必然需要标准的多元化。
作为新的评价理论的倡导者,明确指出:价值是多元的,标准也是多元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而评价的关键是对评价中存在的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我们可以通过李克特五级量法来测定被评价者本人的感受,通过教学对象——学生的感受来检查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设置若干评委现场观察教学状况进行赋分评价,最后再通过教学反思,形成本人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态度以及改进的措施。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的一般过程
一、对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评价
为了对可是教学设计评价操作的方便,可以建立一个评价量表,在表中列出评价的项目、要素,通过评价得出结论。评价结论的得出主要用于横向比较和发展性的纵向比较。评价的概括性描述要关注教师个性和发展,要建立在搜集和分析有关证据、样例和数据的基础上,不能凭主观想象,更不能用若干固定词组的简单搭配来代替生动的、人性化描述。概括性描述要明确地表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改进的要点。课时教学设计与组织评价量表
1.学习目标指向与教学情景创设
项目等级(1)学习目标指向
优 良 中 差(2)问题情境设计
优 良 中 差(3)教学氛围营造与调解
优 良 中 差(4)学习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
优 良 中 差 2.教学内容把握与教学素材选择
项目等级(1)基础知识理解
优 良 中 差(2)基本技能的掌握、示范与应用
优 良 中 差(3)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与剖析
优 良 中 差(4)学习方法的介绍与揭示
优 良 中 差(5)情感态度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启迪
优 良 中 差 3.学习活动设计与活动组织指导
项目等级(1)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优 良 中 差(2)验证性实验与技能训练的组织指导
优 良 中 差(3)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
优 良 中 差(4)调查与报告的组织指导
优 良 中 差(5)课内练习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优 良 中 差 4.教师活动设计与师生交流状况
项目等级(1)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
优 良 中 差(2)答疑与解惑活动状况
优 良 中 差(3)课外练习作业设计与布置
优 良 中 差(4)师生情感交流状况
优良 中 差(5)学生学习行为观察与处置
优 良 中 差(6)偶发事件处理
优 良 中 差 5.教学效果
项目等级 通过学生访谈、测验、课堂学生活动的观察评估
优 良 中 差 6.总评(等级与评语)
(杨承印编著.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7-38)
二、对化学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通常用活动表现性评价。该种评价方式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被评价者在各项教学活动中表现所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1 教师行为(50分)
1.1 教学理念及教学目标(10分)1.1.1 新课程理念(4分)
学生全员参与,并且作为主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民主、合作、自主、体验、探究意识到体现。
1.1.2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2分)目标包含“三维”,并体现于整节课之中。1.1.3 教学目标的可行性(2分)
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具体准确、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确定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层次要求。1.1.4 教学目标的引导性(2分)
重难点确定和处理妥当,学生学习过程受目标导引。1.2 教学内容及教学程序(15分)1.2.1 课程资源开发运用充分(5分)
教师利用教材、社会、生活、学生经验及动态的教学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等各种素材,符合生认知规律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1.2.2 内容选择科学恰当(5分)
知识连贯,承前启后,教师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深广度、密度、容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
1.2.3 内容组织有序及探究性适当(5分)教师按一定主线组织相应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教学设计富有探究性,重在导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因疑问思考,因思考而理解和掌握。语言精炼,详略得当,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说话”时间总计不超过20分钟。1.3 教学方法(15分)
1.3.1 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习动因(5分)
师生共创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情感。1.3.2 问题意识强烈,重视学法指导(5分)
学生学习受高质量问题驱动,有问题就有学习的动力,过程中体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在试验、合作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等多样化且有效的学习方式。1.3.3 方法灵活多样,媒体运用恰当(5分)合理地运用有效媒体及实验教学全面育人的功能,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设计、操、观察、思考、互动构建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品质,进而形成学科素养。1.4 教学素养(10分)
1.4.1 教师教学基本素质(5分)
学科专业知识扎实,STS知识积淀丰富,学识宽博,较好的语言表达、板书、演示、体态、态自然,精力充沛。
1.4.2 积极的激励与期待(2分)
学生的表现能得到及时的强化,意见被尊重,信心更充足。1.4.3 合适的课堂管理(3分)
课堂学习时间利用率高,学习问题行为得到恰当处理。引导点拨得法,教学机制,善于处理意外情况,不拖堂。作业量适合且有特色。2 学生行为(50分)2.1 学习情感(10分)
2.1.1 学习的兴趣、动机(4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2.1.2 主动参与学习的广度(3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2.1.3 民主和谐的氛围(3分)
学生能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阐释自己的奇思妙想,学得愉快,学得轻松,知识的构建水到渠成。
2.2 学习习惯及方法(15分)2.2.1 学习的习惯(5分)
学生有良好的读书、动手、思考、探究等习惯,善于观察,主动积极质疑及提问答问等与人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2.2.2 学习方法和规律运用(5分)
学生会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善于将知识进行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2.2.3 认知调控学习(5分)
学生学习具有一定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意识与能力。2.3 学习活动及过程(10分)2.3.1 自主性学习(4分)
自主阅读、实验、体验、练习、质疑及自我探究学习等。2.3.2 合作学习(2分)
组内、班内的讨论与交流、反思,组间竞争评价方法,小组合作,分组实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2.3.3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4分)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联系原有认知结构的接收学习。总之,学生智力参与程度高,基础掌握好,学科思维品质得到锻炼,效果良好,各种能力得到提升。2.4 学习效果(15分)
2.4.1 预期教学目标达成度(10分)
学生普遍具有热忱的学习探究情绪,思维、实践活动充分。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产生自信,获得成功体验,基础较好的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展示,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倾向得到纠正,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2.4.2 检测结果(5分)
学生发炎、答问、练习、实验等过程中反应快,正确率高。
(王后雄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2-314)
三、对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评价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洗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1.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的统一 科学评价意味着:一是严格把握评价标准和尺度;二是最大限度降低评价手段等方面的主观因素,努力排除个人感情和价值观等的影响;三是确定合理的评价程序。但是,在不适合客观评价的环节方面,教学反思评价必须采用人文评价。人文评价特指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融为一体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依赖客观事实,而且允许被评价者或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师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融入其中,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及形成的背景脉络中去评价。在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前提下,这些主观因素往往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可随心所欲的因素,而是反映着主体的理智程度与客观精神的主观因素。比如反思日记、随笔及教学后记中的教学案例一定是真实地,绝不可以胡编乱造,因此,人文评价也是有客观性的。2.定量评价与质性的多元评价的统一
由于受技术理性及自然科学学科背景的影响,化学反思教学评价同样对自然科学坚持的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推崇,容易忽略了教学中的“人性”,因而很难说明一些复杂的教学现象。因此,对于反思教学中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定量评价外,还要采用反思活动表现评价、反思作品分析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质性的多元评价方式,注意使用客观、中肯、亲切、激励的评语描述。
第二篇: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课
背诵第1、2自然段
1、体会句子的含义: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墨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B: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写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C:“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第三课
背诵第12自然段
2、你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答:白杨树有三个特点:高大挺拔;适应能力强,哪里需要就能在哪里生长;坚贞不屈,任何艰难的环境都不能动摇。
3、《白杨》一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4、体会句子含义:“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5、用“哪儿„„哪儿„„”造句
用“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第五课
背诵三首古诗及意思、注解、思想感情。
第六课
了解P30“资料袋”
第八课
6、“我”发现了什么?
答:“我”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7、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请概括地说一说。
答: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
8、体会句子含义:“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答: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又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例子: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结果被监禁七年后活活烧死。
第十课
默写课文及意思、注解
第十一课
写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几件事的名称
答:让晏子钻狗洞;说齐国没有人;嘲笑齐人没出息。
第十四课
体会句子含义: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答: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答: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第十八课
写出三个小故事的标题
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记住“资料袋”
第十九课
记住“资料袋”
回答问题: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答:“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意接受军法处置。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认为终于可以加害诸葛亮了,所以周瑜很高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策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1、算到天气;
2、算好了受箭方法;
3、算好了人。第二十课
记住“资料袋”
第二十五课
背诵第3自然段
回答问题: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答:“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答: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第二十六课
背诵课文4—6自然段
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说说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
答:小艇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比喻句上:“像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第三篇: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如何理解中国蒙古人种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态性? •请列举中国早期农业阶段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考古学家是怎样归纳中国新石器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的? •中国早期原始聚落的演进反映出原始先民社会组织形式怎样的发展过程? •在上古人群集团划分问题上,对史前传说的研究已取得哪些成果?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考古发现从哪些方面集中反映了各地区社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演化?
•试分析中国早期文明多样性和多中心格局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第二章
•请说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论证夏王朝存在的意义。•请列举商代考古已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国家形态有怎样的特点? •请列举商代文化的几项重要表现。
•张光直先生说:“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关键。”根据本段的学习,谈谈你对夏商周三代关系的理解。
•如何理解西周“分封”的性质、作用以及对西周政治体制的影响? •西周时期的宗法关系对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怎样的作用? •怎样理解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试分析西周衰亡的原因。
•请举例说明西周礼乐文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第三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春秋战国兼并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进入春秋战国之后,各地域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试说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中层急剧变动的具体情况。
•春秋战国期间,各国是如何向集权体制转化的? •请列举战国前期各国改革的主要主持者。
•简要评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又有怎样的结果和意义? •请说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请评述战国儒法道墨诸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意义。第四章
•战国七雄中为何是秦国统一了中国?
•简析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唐代章碣的感史诗句。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秦朝何以短促而亡? •试析楚汉胜负的原因。
•比较汉初的分封与西周封建的异同。
•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对汉代历史乃至汉以后历史有何影响? •简述汉初的无为而治及其意义。•简析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
•两汉经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第五章
•简述王莽改制的因由、内容,王莽改制为何难以成功? •大族势力为何能在东汉得以迅速发展?其历史影响又是怎样? •简论东汉“党人”和太学生反宦官专权的性质和意义。•说明两汉经营西北的异同点。
•简述三国分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西晋为何会出现“八王之乱”? •简析“九品官人法”。
•比较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的异同。•魏晋的刺史与两汉刺史有何不同? •简述东晋南朝的政治特征。•评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简述北朝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简要说明魏晋玄学在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第六章
•隋朝能在长期分裂后重新统一全国,有哪些主客观因素? •隋朝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制?对后世影响如何? •隋朝为保证赋税征收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隋朝为何短期而亡?
•唐朝的政府机构在前代基础上作了哪些改进与完善? •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哪些具体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唐朝军队建置的演变情况如何? •“贞观之治”的出现可给后人哪些启示? •武则天统治时期有哪些重要举措?历史影响如何?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如何?
•中国文化至唐代呈现出宽宏而开放的新气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章
•五代的迅速兴替,基于哪些原因?
•宋初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科举制度经隋、唐、宋三朝有何发展与变化?历史影响如何? •两宋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经济格局有何变化? •如何看待宋朝的“重文”政策?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有何异同?失败的原因何在? •如何评析宋与辽、西夏、金的和战?
•两宋时期有何重大科技发明?其对人类历史有何影响?
•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发展经过如何?有哪些重要人物和学派?
•辽政权控制中国北方地区后,为适应境内不同的民族及其生产方式,对行政机构作了哪些调整?
•金朝取代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其行政制度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八章
•简述蒙古的三次西征。
•蒙古帝国与元朝的疆域变化和行省制度。•简论元朝的双重民族政策。•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对外开放政策。•请列举元朝的主要科技成就。•简述元代的赋役制度。
•简论元代的社会阶层与种族主义。•简析元末的民变与朱元璋的兴起。•大运河与元朝的经济政策有何关系?
第九章
•胡蓝之狱与明初政治。•明朝的边患与政府应对。•明朝的对外贸易与海禁政策。•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明初的开国祖制及其影响。•明代的科举制度。•明代的粮长制度。•明代小说的主要成就。•明代中叶的宦官专权。•晚明的党争与时局。•晚明民变与社会变迁。•晚明三大案。
•倭寇之乱与中国沿海社会。•一条鞭法的推行与影响。•张居正改革及其评价。•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和意义。•南明王朝变革大势。
第十章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清初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金奔巴瓶掣签制度。•清代的八旗制度。•清代的文字狱及其影响。•清代的学术与文化。
•清代的中外交流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清代实行的“改土归流”措施及其意义。•清代中后期的人民反叛与社会矛盾。•雍正朝惩贪措施。•清代中枢权力机关的演变。
•台湾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政策。•摊丁入地政策述评。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贸易状况。
•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管理和控制的异同。
第四篇: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师姐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炮火还曾燃烧到我国边境,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 时代主题的转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三个代表”: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全权政治又有新的体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 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特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5.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
6.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卖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可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得关系?
8.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的理解理论创新?
第五篇:化学教学论习题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习题
Ⅰ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0 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2. 中国近代化学教育始于()
a.17世纪中叶;
b.19世纪60年代;
c.18世纪4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3.中学化学教材是以()为主线编排的
a.基本概念 ;
b.元素化合物知识;
c.原子序数 ;
d.物质结构理论。
4.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
a.化学实验技能;
b.化学用语技能;
c.化学计算技能;
d.a、b、c都是。
5.中学开设化学课程的目的是()
a.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c.发展学生的智力;
d.培养学生的能力。
6.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是()
a.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化学
b.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教学指导性文件;
划制定的化学教学指导性文件; c.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d.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 划制定的化学考试指导性文件; 划制定的化学教学参考性文件;
7.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a.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8.化学用语主要指()
a.拉丁语和英语;
b.电子、原子、分子、离子;
c.元素、化合物和物质;
d.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9.化学教学的主要因素是()
a.教学内容、教室、黑板和粉笔;
b.教材、大纲和教具 ;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d.化学理论和实验。
10.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
a.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b.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c.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双向促进的过程; d.化学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统一
协调运动的过程。
二.简答题(20 分)
1.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案通常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4.通常情况下化学备课应注意哪几点? 5.化学技能的形成有哪些过程?
三.术语解释(15分)
1、STS;
2、CAI ;
3、常模;
4、相对评价;
5、形成性考试。
四.分析讨论题(20 分)
1.简要分析“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2. 简要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
3. 简谈“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关系。
4. 简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5.你认为怎样才能测量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论述题(10 分)
1.谈谈化学课程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2.简论化学实验的主要功能。
六.实验题(15分)
1.把温度计水银球一端侵入浓硫酸液面下3-4cm,放置在空气中,在1-2min内,温度计由原来的20ºC上升到40ºC,请解释原因。
2.纯净的氢气在尖嘴玻璃导管口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但是在制备氢气的大试管里点燃纯净的氢气,却能观察到淡蓝色火焰,请解释原因。3.用下面给出的物质和仪器,设计一个喷泉实验,并介绍实验步骤。
仪器材料:铁架台(带夹或圈)、圆底烧瓶、烧杯、玻璃导管、乳胶管、弹簧夹、橡皮塞、滴管、酒精灯、石棉网、碎瓷块、温度计。
试剂:乙醇、浓硫酸、液溴、水。
Ⅱ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 分)2.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化学课程教学过程; b.化学教学课程的教学; c.化学课程教与学的规律及应用; d.化学课程教学方法。2.化学课程标准是();
a.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师教学的准绳;
c.考试命题和评价的依据; d.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3.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是()
a.使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学生未来发展; d.提高公民素质。4.化学课程的含义是指()
a.化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b.化学科目、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c.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d.化学教学内容、活动、过程和教与学的经验。
5.中学化学课程的目标是()
a.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b.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d.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6.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7.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8.化学教学评价的参照依据是()
a.课程标准、教材、教师; b.课程标准、教材、化学实验;
c.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与学的经验; d.课程与教学目标。9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
a.自我分析、钻研大纲教材、准备教具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
b.设计准备、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总成与编制方案;
c.自我分析、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具; d.自我分析、钻研大纲和教材、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与实施。10.化学课堂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目标、内容、方法、学生活动、教态;b.目标、内容、方法、学生活动、教材;
c.目标、内容、方法、师生互动、重难点;d.目标、内容、方法、现代教育技术;
二.简答题(30分)
1.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2.化学“说课”包括哪些内容?
3.现代化学教学评价有哪写主要方式? 4.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什么是化学研究性学习?它与科学探究有无区别? 6.你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有哪些方面用途? 三.分析题(20分)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化学教学也应以实验为基础”的说法正确与否,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学了化学知识,也会忘记,方法学会了可以受用终生,因此,化学教学应该教方法,不重知识”,简要分析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3.生物学者认为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学最重要;计算机学者认为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最重要。化学家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是中心科学,请问你怎么看?
4.有人说“高中课程改革之后,教科书由原来的3册变成了8册,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请问,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四.实验题(20分)
1.请用绿色化学的理念评价和筛选以下几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看那个反应最理想? MnO2
(1).2KClO3======2KCl+3O2↑
Δ
Δ
(2).2KMnO4======K2MnO4+MnO2+2O2↑
MnO2
(3).2H2O2======2H2O+O2↑
2.以下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按图中所示的方法操作有无问
题?如果有问题,怎样改进?
Ⅲ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按化学实验教学操作分类,化学实验一般分为()
A、无机实验,有机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B、制备实验,性质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
C、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探究实验;D、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制备实验,验证实验。
2、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A、目的明确、现象明显、精心设计、充分准备; B、现象明显、装置醒目、操作规范、演示与讲解结合;
C、目的明确、现象明显、操作规范,做好小结; D、现象明显、精心设计、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3、边讲边实验指的是()
A、教师一边讲一边做的实验;
B、学生一边做一边讲的实验
C、教师在一边讲,学生在另一边做的实验
D、教师一边讲,学生随堂做的实验
4、中学新课程化学实验体现了那些主要的科学方法()
A、比较、分类、归纳、概括;
B、归纳、演绎,比较、类比; C、归纳、演绎,比较、分析;
D、比较、分类、归纳、推理。
5、实验——归纳教学模式的程序为()
A、目标定向——实验主题——得出结论;
B、实验主题——特定事象——得出结论;
C、实验主题——典型事例——得出结论;
D、实验主题——典型事例——印证已有结论。
6、微型化学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药品用量;
B、减少环境污染;
C、缩小仪器;
D、减少成本和环境污染培养能力。
7、化学实验技能学习的规律是()
A、学习——学会——熟练;
B、学习——练习——成功; C、模仿——练习——熟练;
D、模仿——练习——学会。
8、提倡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重视()A、探究过程和结果;
B、探究动作; C、探究方法;
D、探究结果。
9、化学探究实验的活动主体是()A、老师;
B、学生;
C、师生共同探究;
D、老师带领学生探究。
10、实验研究的“科学性”指的是()A、使用科学的方法;
B、采用科学仪器;
C、验证科学结论;
D、没有科学错误、方法科学合理。
二、问答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什么是化学实验?
2、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功能?
3、化学实验能力哪些主要方面?
4、化学实验教学有哪些主要模式?
5、怎样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6、化学实验探究模式有哪些主要环节?
7、为什么要研究中学化学实验?
8、化学实验研究的原则有那些?
9、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10、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发展趋势?
三、分析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简要分析新课程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些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
2、初中新课程把化学实验全部改成科学探究,你认为可行还是不可行?说明理由。
3、简要(并举例)说明用绿色化学理念优选化学实验的要求。
四、设计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自选题目设计一个实验,要求把原来有污染的实验改成没有污染。
2、用“探究性学习法”(自选题目)设计一个实验的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