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的使用建议
《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的使用建议
本研究所设计的教学资源包,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为了方便教师的使用,教学资源包的设计过程遵照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以及评价的一般流程。教学资源包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资源包
教学准备 内容分析 学生分析 方案一
文字 图表 视频 情境素材 方案二 动画
化学故事 „„
教学过程
实验设计
相关知识
实践活动
教师评价
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习题素材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
图 1 教学资源包框架结构图
„„
教学资源包以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为线索,将第一级划分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阶段,更符合教师的使用习惯。针对每一个二级结构,如情景素材,在资源收集整合的同时,初步归类,并进行适当的编辑设计,形成方案式的第三级结构。方案中有成型的具体方案,可以在课堂教学直接实施,亦有备选资源,供教师选择使用。在具体的方案中,可以包含文字、图表、视频和动画等具体素材。
《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的基本结构正如图1所示,以素材压缩包为具体呈现形式,内容通过“索引—文件夹—文件”的形式,以框架结构图为基础,形成多级目录结构。
为了让使用者进一步熟悉本研究所建立的教学资源包的利用过程,现以《水的组成》为例,提出具体的使用建议。资源索引的使用建议
为了让使用者快速了解并能够迅速查找教学资源包的资源内容,《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中建立了《<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资源索引》文档(以下简称《资源索引》,详见附录)。由于文档中含有超链接,使用前请先将教学资源包进行解压缩处理。
《资源索引》中列出了《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的具体结构。一级结构的结构名称与《资源索引》中一级结构的具体内容建立起链接,使用者只需点击结构名称即可查看相应的结构内容。例如,点击表3《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目录索引中“Ⅱ:教学过程”,即可链接至索引中的表5《水的组成》教学过程内容索引。二级结构与一级结构类似。二级结构以下的各级结构,其结构名称则与相应的文件夹建立起链接,使用者只需点击结构名称即可打开相对应的文件夹。例如,点击表4《水的组成》教学准备内容索引中“Ⅰ-1-1:常用教材分析”,即可打开教学资源包中的相应文件夹。最后一级结构下是具体的资源文件,每一个资源名称均与相应的资源文件建立起链接,使用者只需点击资源名称即可打开相对应的资源文件。例如,点击表5《水的组成》教学过程内容索引中“氢气在空气里燃烧.avi”,即可打开相应的视频文件。
教学资源包中的具体资源均已在相应的文案中标明出处,对于网络资源,也将网址作为链接一并标出,使用者只需点击相应网址即可打开引用该资源的网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已被编辑过,而所列出的资源出处均为原始资源的来源。说课的使用建议
说课是教学资源包中“一级结构:教学准备”的资源汇总形式,也是指导教师将教学资源包中的资源具体应用于教学准备的范例。
在《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中,《水的组成说课》(以下简称《说课》)与一般的说课相类似,也是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等组成。不同点在于这里的《说课》是一个开放体系,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设计的讲述。由于教学过程有多种实施方案,因此《说课》针对以开发的方案均作出了相应的讲述,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删减即可。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的使用建议
(1)教学设计的使用建议
教学设计是教学资源包中“一级结构:教学过程”的资源汇总形式之一,也是指导教师将教学资源包中的资源具体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范例。
在《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中,《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教学设计》)与一般的教学设计(或称教案)相类似,也是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组成。不同点在于这里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开放体系,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内容中。
教学过程根据具体的教学方案而有所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具体列出,而是在具体的方案中以文字形式列出。至于教学过程,为体现完整性,在《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均选择了一种方案详细列出,其他方案则作为链接形式出现。使用者只需点击方案名称即可打开所对应方案的文件夹,进行参考。
此外,《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环节设置或语言表述如果不符合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也可以进行修改。
(2)教学课件的使用建议
教学课件是教学资源包中“一级结构:教学过程”资源汇总的另一种形式,也是指导教师将教学资源包中的资源具体应用于多媒体教学的范例。
在《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中,《水的组成教学课件》(以下简称教学课件)不同点于一般课件的地方在于教学课件是一个开放体系,其内容主要以《教学设计》中选用的方案,因此需要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增减与修改,其中已成型方案中涉及的资源素材均已处理好,可以直接使用。此外,教学课件中的一些顺序、动作的设置如果不符合使用者的教学要求,也需要进行修改。教学评价的使用建议
在《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中,教学评价的使用十分简便。由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均为表格形式的范例,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内容进行增减。而习题素材亦是以文档的形式将选中的习题范例列出,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增减。教学资源包再开发的建议
从上述使用建议中,使用者应该可以看出《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的组成以及使用方式。根据教学资源包的利用原则,笔者希望使用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学资源包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完善。在更新完善时,为了保持《水的组成》教学资源包的原有结构并方便使用,建议使用者在选定资源并处理完善后,更新资源内容的同时,更新《资源索引》、《说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评价中的相关内容。
第二篇:多元整合资源包的使用感受
多元整合资源包的使用感受
【摘要】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将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小孩的早期的、前期的教育上,而且还在进一步的努力当中,不断有新的教育论点出现,随之,幼儿教育体系和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当然,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努力也是一直很坚持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 包容性 人文化 进步性
【正文】幼儿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开端,有很多家长也不再顽固的坚持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取得什么成绩,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早期正常化,以及自然化的启蒙,而且家长们也不乏受过良好教育的,并且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开明。就对于我在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中所学到的,结合实际的幼儿教育实施现状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幼儿教育的包容性很强,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指南》的内容而言,有孩子的年龄及其该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孩子的年龄及其心理发育程度,还有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家长,与学校生活环境的关联,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并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这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耐心以及幼儿园内其他工作者们和社会的一起努力。孩子要学习一少部分课本知识,还要学习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交流能力。所以,幼儿教育的包容性很强,而他们所处的环境都是他们应该学习的,他们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奇,疑惑,思考,所以老师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能敷衍,认真对待,他们才会逐步健康成长。
其次,就是多元整合资源包很有人文气息,内容多样,而且也符合了对幼儿心理的正常理解,孩子们可以努力的玩,努力的思考,不断的好奇,不断的思考,以及与老师,家长不断的交流,对生活环境的不断的学习和认知,边玩边探索,孩子们绝对不会讨厌学校,讨厌老师,升值讨厌严苛的家长,他们学会了那个“度”,生活的“度”。所以,我觉得,这个资源整合包涵了大千世界,绝对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东西。
最后,我觉得,资源包具有很大的进步性,过去,普遍实行的是制度化,规范化的幼儿教育,虽然很多家长喜欢,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每天都学了新的知识,孩子很正常,跟得上老师和大部分其他孩子的节奏,因而很多在其他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在制度学习上的落后却被视为智力跟不上,只有幼儿教育在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才会发现小孩子真正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才会是老师正确的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有价值的人生道路和轨迹。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都不一样。
在这里,我想说,教育部门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不会白费的,孩子们每个人都会找到他们该走的路,只要整个社会携手,孩子们将生活得,学习得更快乐,更自在。
【参考文献】⑴《幼儿教育心理学》
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⑶《<指南>引领下的多元整合课程园本化》
⑷《多元整合,快乐教学》
第三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来凤接龙中学
周光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有关数据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水的组成的揭秘”的科学事实及其它事实,灌输学生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并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通过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题,学生已熟悉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判断化学变化、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技能,但氢气的检验、元素的概念、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崭新的,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说,坡度大,学生比较难以接受。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实验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演示实验。
媒体资源:水的存在与分布视频、水电解视频、氢气爆鸣的多媒体课件。
文字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六、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提问】生活中哪里有水?水有何作用?
【播放】播放《水的存在与分布》视频
【提问】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展示一瓶水,让学生感知。
【设疑】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30秒。
举手回答。(江河湖海,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生物体内)
观看视频,了解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讨论和总结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水的密度是1
g/cm3。)
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回答以及适时的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影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探究
【设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被看作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那么拉瓦锡做的什么实验来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请大家阅读课本48页内容。
【设疑】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提供资料:
氧化汞汞+氧气
学生阅读课本48页内容
(水的组成揭秘)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
感受科学家认真实验的态度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演示】演示实验3-1: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
【提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中各部件的功能。
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气泡、气体体积)
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实验探究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
实验探究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根据是无色气体)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演示】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
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通过预习知是氢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听讲,归纳得出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问】: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解】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这个反应中,水为反应物,反应条件为通电,生成物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可以表示为:水(H2O)
通电
氢气(H2)
+
氧气(O2)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和老师一起将化学式表示出来。
强化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认识。
【设问】由以上变化我们得出,水中含有哪些元素?
电解水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水分解生成了两种物质,所以为分解反应。
巩固知识。
【播放】播放远程资源上
《水电解》的视频
【讲解】从上面验证试管2中气体的实验中,我们知道氢气是可以燃烧的,下面再介绍一些有关氢的知识。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的化学性质便是其具有可燃性。
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我们必须先进行验纯。
【播放】播放氢气爆鸣的多媒体课件。
【提问】那么我们该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
【讲解】氢气具有可燃性,它可作燃料,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在能源日渐短缺的当今世界,氢气是最有前途的能源。
学生观看《水电解》视频
听讲、思考。
学生观看视频
阅读课本结合图3-3描述并演示。
看、听、记。
通过播放视频加深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和氢气氧气检验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强化验纯的重要性,加强氢气燃烧的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思考交流】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组成和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
(提示)从元素种类角度进行考虑。
氢气和氧气都是分别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考、归纳能力。
【讨论交流】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下列物质分别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将物质的化学符号一同写出)
1.铝2.铜3.五氧化二磷4.高锰酸钾5.四氧化三铁
【讲解】化学上把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果是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那么这种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提示】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化学符号来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符号中只有一个英文大写字母的是单质(表示含一种元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写字母的是化合物(表示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同学们思考交流后得出:1、2一种元素;3、5两种元素;4三种元素。
认真听讲并思考。
仔细听讲。
新旧知识相联系。
突出难点。
【提问】
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能否对物质进行一个简单分类。
个人思考
讨论交流得
出: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而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课堂小结
【设问】学完本课题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呢?
学生回答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让知识在头脑中烙下印迹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3-4
七、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
现象:1.两极均产生无色气体
2.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
:V负极=1
:2
反应式:
水(H2O)
氢气(H2)+氧气(O2)
(负极)
(正极)
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三、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阅读思考、操作演示、问题回答、要点讲解等方法的结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反思:
1、本节我们主要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研究了水的组成,同时学习了单质和化合物等知识。通过学习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知道,认识事物总是有过程和规律的,要充分利用实验进行研究和创新,从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3、如果条件允许,将电解水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肯定更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会更强。
第四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
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 教学用品
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
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二、引入新课
(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 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
三、新课讲授 1.水的物质性质
(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
(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
(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 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
(小结)(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 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 氢氧+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所以,气体的质量比:H2:O2=(2×0.0899):(1×1.429)=1:8 所以,水中H元素:O元素=H:O=1:8 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 所以,H2O中原子个数比为H:O=
根据实验测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结论)(1)一个水分子只能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化学式为H2O
四、巩固练习
1.巩固练习(小黑板展示)(1)通电分解水可 得到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证明()A.水的组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通电时,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通电可使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
E.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2)计算水中H、O元素的质量分数。
(提示:①B、C ②H%=11.1% O%=88.9%)
五、典例分析
例1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又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8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及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通电计算确定水的化学式。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质组成的计算题,一般情况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步骤是:(1)确定该物质组成的无种类,例如该题中根据实验事实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根据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及该物质的相对分发子质量确定它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根据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细解题步骤见新课讲授中的最后小结中第(3)点。)例2下图是简易的电解水的装置:(1)在图括号内标出电的正、负极;(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气,两 种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分子个数比_______。
(分析)由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得知:(1)负极产生的气体为H2,正极产生 的气体为O2
(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2:1.所以分子个数比也是2:1,因此根据氧气、氢气的密度计算出它们的质量比为:mH2:mO2=2×0.0899g/L:1×1.429g/L=1:8
六、归纳小结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会用符号表达式表示电解的水的反应。
3.通过电解水生成了氢气的和氧气的事实进一步认识化学 反应实质,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七、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1、2。2.课时作业设计:第一大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见课文第47页
二、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1.有气体生成;2.负极产生 的气体能燃烧 ,产生 淡蓝色火焰--H2
正极产生 的气体能使 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O2
3.氢气与氧气的全积比为2:1 4.结论:(根据实验事实)(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水 氢气+氧气;(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了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是H2O;(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H2O H2↑+O2
第五篇: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双龙初中 赵亮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注意采用体验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真正的做到重视个体向重合作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对电解水试验的改进。以往我们做的实验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是教师演示的,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对化学的学习不能更好的体验。现在,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从探究的活动中学到化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是终身难忘的。
3、教师能够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身边的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了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就是在时间上没有把握的太好,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动。
2、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