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现代从事理科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
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在以前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中,不仅知道了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视频:“烧”氢气的环保汽车】,介绍一种利用氢气作燃料的环保汽车。且启发学生,氢气既然可以作燃料,说明氢气可以燃烧,那么可以随意点燃吗?观看视频,学生情绪瞬间高涨,对氢气作燃料,产生很大兴趣。但又对氢气燃烧时,有可能产生爆炸担忧。
教师引导学生,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点燃,有可能引起爆炸。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验纯氢气的方法。学生产生疑问,该如何对氢气进行验纯呢?
学生认真观察
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1】氢气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呢?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答案有:水,双氧水,甚至有猜二氧化碳的。此时,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小组同学进行排除二氧化碳。从氢气是环保燃料的角度,生成物也不太可能是双氧水,最大的可能是水。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小组交流,猜想生成物,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仔细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做完实验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氢气燃烧的产物确实是水。
写出文字表达式:()
【问题2】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
并说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并根据前面
已有的知识储备,小组之间讨论,并做出判断。学生各小组进行思考,交流
依据规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初步判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刚才的反应是一个生成水的化合反应,我们利用反应物的元素组成来判断生成物水的组成。学生表示赞同,并思考
环节三、课题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3】
你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来推断出水的组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学们可能会说出不同答案。
学生A:可以将水分解,通过生成物来判断。
学生B:可以对水加热来推断。
学生C:对水加热不行,是物理变化,应该让水参与反应。
教师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并引导,推断水的组成,确实应该用一个化学变化,最好是只有水做反应物的分解反应。学生疑惑,那该怎么做呢?很自然地引出下一个探究。
教师告诉学生,对水通电可以将水分解,引导大家观察现象,并检验生成的产物。学生们的情绪又高涨起来,大家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连接好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由于实验需要几分钟,此时,教师提出两个小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思考。对水通电和对水加热有什么区别?在微观上过程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积极讨论。
学生:加热应该是物理变化,对水通电应该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生A:加热水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对水通电应该不是。
学生B:看到管内有气泡,说明肯定产生了气体,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问题4】两端玻璃管内分别产生了什么气体?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报出与正、负极相连两端的玻璃管内气体的具体体积。
并进行分析。正极端和负极端产生气体体积比近似为1:2,有个别组有差异的,请同学们自己思考数据偏差的原因。同学们讨论,猜测,认为应该是氢气和氧气。不过在检验气体上,出现分歧。
学生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观察能否复燃;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氢气,观察气体能否燃烧。
学生B:你说的不可以,因为你不知道哪端时氧气或氢气呀。
学生C:都实验一下,又有点麻烦。
教师启发学生,继续讨论,想出好的办法。最后确定两端都用燃着的木条,使木条燃得更旺就是氧气,气体本身燃烧,就是氢气。大家表示赞同,并进行实验。
开始实验,记录现象,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确定水通电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并依据规律得出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告诉学生,根据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以及其他数据,经过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确定了水的化学式为:H2O。
《多媒体演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们思考,并及时记录。
氢气点燃时能转换成水,水也能电解生成氢气。水和氢气形成了一个循环。
像水这样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像氢气这样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学生们阅读课本,理解化合物、单质以及氧化物的概念。
环节四、课堂小结—联系生活,知识升华
氢气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利用电解水可以制得氢气,成本太高,可是,我们看到水中含有氢元素,可以说水是储存氢元素的巨大的仓库,而且水在我们自然界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水采用比较节能方便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氢气,也是我们化学家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在这个领域参与其中,研究出得到氢气的好办法。将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开上用氢气做燃料的汽车来。知识总结,知识升华,提高同学们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同学们进行鼓励。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③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简单的化学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相关的、正确的结论;
②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建立物质无限可分性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情境】设置问题,学生思考。
【教师讲解】冰与水只是状态不同,它们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导入】水是我们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在生产生活中也是极其的不可或缺。那它的组成到底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吧。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水的物理性质
【思考与讨论】
(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
(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教师小结】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密度都将小于此值。
(1)固体冰的密度小于液体状态的密度,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这一特殊性,恰好给水中的生命体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否则,严冬到来时水中的生命现象将难以维持。
(2)水结冰时,密度变小,体积膨胀,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气压低,压强越小,沸点越小。故高原地区水的沸点小于100摄氏度,所以在高原地区用高压锅烧开水。
2.水的组成【实验探究】考虑到实验的安全问题,故采用多媒体播放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电解器里注满水(其中加有少量烧碱或硫酸),连接电源的电极,通入直流电让水电解,观察电极上或刻度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学生回答。通电后,两极上均有气炮产生,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正极快;一段时间后,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大约是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中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
【多媒体继续播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连接电源正极的刻度管中,木条复燃;将连接电源负极的刻度管口接近火焰,试管中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提示信息:氢气可以燃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点燃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爆炸。)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正、负极刻度管中各收集到氧气和氢气。
【教师小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教师讲解】科学已探明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实验中,我们也观察到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由此推导出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多媒体展示】教师用图片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试着写出水的化学式。
学生写出水的化学式H2O。
【教师补充】本实验也证明了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还可以从什么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来证明此结论呢?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氢气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也能推断出同样的结论。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氢气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水,则可证明水也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作业:本节课我们还学了一种新物质氢气,查找相关资料,谈谈氢气有哪些性质?
第二篇:2012年中考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 型:实验探究课
课 时:1课时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 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 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 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要 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要 点:∵VH2:VO2=2:1 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 : =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 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 :书P49习题1,2
第三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1 、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规范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
2.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的确定。
2.2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基础,明白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
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
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探讨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教学过程:
5.1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
[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教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
[教师]在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现在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大家总结的很好。不用稀HCl的原因正是同学们分析得到的结论,因为HCl有挥发性,制得的H2中会混有HCl气体而是氢气不纯。(将锌粒和稀H2SO4装入启普发生器中,准备制取H2)。
5.3 H2的爆炸实验
[教师](实验)大家观察看到了什么?
[学生]肥皂泡快速上升。
[教师]这说明什么。
[学生]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教师](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H2难溶于水。
[教师]你们总结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难溶于水是氢气的什么性质呢?
[学生]是物理性质。
[教师]氢气还具有可燃性,现在我就将氢气点燃,请同学们观察。我点燃H2的结果与课本上的结果一样吗,为会么?怎样才能让H2安静的燃烧呢?
[学生思考讨论]点燃前要对氢气进行验纯,而老师在点燃氢气前没有进行验纯,所以发生了爆炸。
5.4 H2的验纯
[教师]氢气如何验纯呢,如何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呢?
[学生]根据课本描述H2验纯试验的操作过程。
[教师](按试验要求进行验纯试验)根据同学的描述,大家判断现在氢气是否纯净,是否可以点燃了。
[学生]爆鸣声小,说明氢气纯净度高,可以点燃了。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点燃其他可燃气体时是否需要验纯?
[学生]需要,点燃可燃气体时都需要进行验纯。
[教师]那么点燃可燃气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呢?我们需要知道另一个名词————爆炸极限。(解释)我们现在已知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4%(体积分数)
5.5 H2的安全点燃
[教师](点燃导管口的氢气)同学们观察火焰的颜色。
[学生]火焰的颜色是淡黄色的,与课本上描述的不一样,为什么呢?
[教师]释疑。
5.6 H2燃烧的实质
[教师](在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烧杯上有水雾生成。
[教师]这说明什么呢?
[学生]说明H2燃烧产生了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师]这正好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大家能否写出H2与O2通过燃烧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呢。
[学生](板书)氢气+氧气燃烧水
[教师]用元素符号如何表示这个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呢?(在下面写出)
5.7电解水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的是什么气体,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这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是化学变化,
[教师]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元素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同学们还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电解水的表达式是H2O电解H2 + O2
[教师](总结)
5.8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教师]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我们知道的化合物还有哪些?
[学生]学生举例。
[教师]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上面同学们指出的化合物中哪里些是氧化物?
[学生]学生举例。
[教师]我们在实验中还接触到象H
2、O2这样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我们把它们叫做单质。同学们总结一下单质的定义。
[学生]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6、教学反思:
6.1本课为《自然节的水》一章的第一节“水的组成”,课程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了水的组成。改版前的课程中将氢气的燃烧做为选学内容,认识水直接从电解水入手,改版后将氢气的燃烧改为必学内容,让学生从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方面去认识水的组成。我认为是这样设置更科学,更合理,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接受知识。
6.2引导学生探讨液化气、天然气使用中的安全防范知识,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用理论去指导生活实践,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理念,培育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价值观。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
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实验3—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
(二)验证实验
现象:
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复燃。
1、正极产生氧气;
结论:2、负极产生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通电
方程式:水——→氢气+氧气
[讲述]:通过刚才我们电解水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到此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水的化学式。在科学研究中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需要通过精密的实验和准确的计算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计算来确定水的化学式。
[板书]: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O。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2×0.089):(1×1.429)=1:8
则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 8:= 1:2 1 16
总结: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水的化学式为H2O。
[讲解]: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于再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气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
[副板书]: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讲述]:所以水电解的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
[板书]:通电
H2O ——→ H2↑ + O2↑
[讲解]:这个反应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练习]:第49页第l题。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化学式的确定。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
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
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
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二、引入新课
(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
三、新课讲授
1、水的物质性质
(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
(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凝固点:0℃,沸点:100℃;
(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
(实验)课本[实验3—1] (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 (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
(小结)(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氢氧+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 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所以,气体的质量比:H2:O2=(2×0.0899):(1×1.429)=1:8 所以,水中H元素:O元素=H:O=1:8 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所以,H2O中原子个数比为H:O=
根据实验测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结论)(1)一个水分子只能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水的化学式为H2O
四、巩固练习
1、巩固练习(小黑板展示)(1)通电分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证明( )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通电时,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通电可使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
E、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2)计算水中H、O元素的质量分数。
(提示:①B、C ②H%=11.1% O%=88.9%)
五、典例分析
例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所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又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8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及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通电计算确定水的化学式。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质组成的计算题,一般情况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步骤是:
(1)确定该物质组成的无种类,例如该题中根据实验事实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根据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及该物质的相对分发子质量确定它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3)根据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详细解题步骤见新课讲授中的最后小结中第(3)点。)例2下图是简易的电解水的装置:(1)在图括号内标出电的正、负极;(2)与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_____________气,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分子个数比_______。
(分析)由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得知:(1)负极产生的气体为H2,正极产生的气体为O2。
(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2:1.所以分子个数比也是2:1,因此根据氧气、氢气的密度计算出它们的质量比为:mH2:mO2=2×0.0899g/L:1×1.429g/L=1:8
六、归纳小结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会用符号表达式表示电解的水的反应。
3、通过电解水生成了氢气的和氧气的事实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理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七、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
2、课时作业设计:第一大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见课文第47页
二、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1、有气体生成;
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O2
3、氢气与氧气的全积比为2:1 4。结论:(根据实验事实)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水氢气+氧气;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了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是H2O;
(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H2O H2↑+O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4
(一)、设计指导思想:
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别。
(3)通过查阅“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五)、教法学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六)、媒体选择:
多媒体电脑、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水的电解装置。
(七)、教学程序
(一)对水的组成的探究
师:水是大家非常熟悉一种物质。江、河、湖、海、大气中、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与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工业上用水作原料、冷却机器等,农业用水浇灌农田,生活中用水洗衣、做饭。那么,水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水这么重要,那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这个结论你是从哪儿获得的?
生1:从书上找到的。
师:你们从书上获得的结论只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是抽象的。下面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水的组成。
师:[演示实验3-1]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为让学生好观察,将水染成红色),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投影出示表一:
观察点
现象
电极上
玻璃管内
生2: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负极上的气泡比正极上的多
生3:玻璃管内夜面下降,负极玻璃管内的气体比正极玻璃管内气体要多。
师:能否用具体的数据或比值来衡量气体的多少关系?
生4:近距离观察后得出:2:1
师:这个实验是比较粗略的,经过更精确的实验,其体积比约为2:1。
师:那正、负极玻璃管内的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呢?
生5:氢气和氧气。
师:同学们有很多猜想,究竟是什么,请看下面的鉴定实验。
师:投影出示鉴定方法,师生协作演示鉴定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要求学生观察
并记录。
检验方法
现象
结论
正极玻璃管内的气体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负极玻璃管内的气体
用火柴点燃
师:鉴定正极玻璃管内的气体时有什么现象,由此你获得的结论是什么?
生8: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氧气。
师:点燃负极试管内的气体时有什么现象?
生9: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师:这种气体在玻璃管口燃烧时,由于受玻璃管内钠离子的干扰,产生的是黄色火焰,实际上,这种气体燃烧时发出的是淡蓝色火焰。经过更科学的实验鉴定,这种气体是氢气。
师:好!我们来归纳一下: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师: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产生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0:有。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你能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吗?
生11:在黑板上写出:水通电氢气+氧气
师: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你能得出有关水的组成的什么结论?
生12: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生1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生1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生12说的对吗?
生15:不对。所以水不可能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师:说的棒极了!同学们听懂了吗?以后千万不要说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哟!
师:生13说的对吗?
生:不知道。
师:生13的说法也不对。因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说法中,“氢和氧”是指氢元素和氧元素还是氢气和氧气,是不具体的,所以是不具体的说法。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才是正确的说法。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那么氢气和氧气又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16: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师:说的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47页讨论题2:化学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生17:没有变化。
师:说的也很好!掌声鼓励!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生2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生24:我懂得了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好方法。我们在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思考。
生25:我知道了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师:说的都很好!相信通过努力,你们在化学的海洋中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巩固大家今天所学知识,请大家完成教材49页2、3、4题。
(说明:生1、生2……只是代表学生,有可能是同一人。)
(八)、教学评价设计:
探究发现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过程,它可以是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可以是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可以是技工学习某种技巧的过程,可以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因此探究发现应分不同层次,主要是根据研究的'主体(人)掌握知识的程度及科学实践能力高低,以及相关经验阅历的深浅而定。只要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水平上自己经过钻研学会了过去不曾会操作的方法、过程或技巧,都应属于探究发现。在探究发现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在同伴互助下、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这都属于发现式学习。本案例在发现式学习上作了较好的尝试。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化学课堂中,如果老师能够抓住有利时机,利用简短的语言把学生好奇心紧紧抓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兴趣并设法论出个究竟,它会比老师直接灌输知识或逼着学生去学作用大许多。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兴趣的起源。有了兴趣有时会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本案例中教师用水受热有三态变化,水的化学式有2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组成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然后设下悬念:“如果水中插入电极,情形是否与受热有所不同呢?”用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语言虽然简单,但收到了投石激浪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2、巧设台阶,引导学生实验操作的完成
知识的发现往往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学生即便产生了探究欲望,但受知识的局限、经验的缺乏限制,因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把探究过程分解为几步,并会启发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沿着老师设好的台阶逐渐蹦级。本案例中,老师巧妙的把实验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水的电离,第二步生成气体的检验。还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水中插入电极将如何?”“生成的气体不是水蒸气呢?是不是CO2、H2、O2等常见气体呢?”这种逐级递升的引导,使学生自然地沿着老师设定的途径去操作。克服了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又引导他们掌握了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捷径,可谓提高了探究过程的高效性。
3、顺水推舟,促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究经常需要实验作依托,但实验获得的结果往往是具体表面现象,正确结论往往是抽象概括的本质内容,实验结果距绪论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两者有质的区别,如果仅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不能得出正确结论,那么知识就没有被发现,也可谓是功亏一篑。因此教师还应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来分析实验结果。本案例中引导学生注意气体V正极:V负极=1:2,帮助学生猜想气体会不会是CO2、H2、O2等,最后让学生知道O2:H2=1:2等。至此,完成了使学生从宏观的体积的不同推论出微观上原子个数不同的认识。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地促成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称得上乘借东风、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4、巧妙点拨,诱导学生由结果上升理论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很成熟,对概念等抽象问题认识较片面,这时就需教师适时搭设铺垫,诱发其抽象思维。本案例中教师能从能量角度、从元素组成角度、从微粒组成角度启发学生自己进行飞跃式思维得出结论:2H2O2H2↑+O2↑同时还诱导学生认识到H2O通电生成H2和O2的过程中有分子结构的破坏及原子重新组成分子的过程。学生经过教师的铺垫点拨,自己的思维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螺旋式上升变化,最后才产生思维结果。学生不仅发现了知识,而且掌握由实践到理论的一般方法。如果师生们长期坚持,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5
1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氢气的性质和检验。
2、了解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区别。
3、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和过程。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三课题,学生已熟悉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判断化学变化、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技能,但氢气的检验、元素的概念、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崭新的,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说,坡度大,学生比较难以接受。
3重点难点
1、电解水实验的观察及总结。
2、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及具体物质的分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知识链接
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_____颜色______气味的______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沸点是________,水结冰时体积_________(变大或变小),所以冰的密度比水________,能_________在水面上。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与水打交道,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但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
活动2【讲授】水的组成
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教材P79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氢气上一种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 的气体,氢气具有 性。
2、收集氢气可用 法 ,因为氢气 ;也可用 法,因为氢气 。
3、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 。
合作探究一:
教师演示收集一试管氢气并进行验纯,然后点燃。
小组合作探究氢气的性质,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教材P80-81部分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它们的体积比为 实验说明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和 。
2、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种气体,观察到甲管 ,乙管 。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 。
合作探究二:
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80探究活动表格的内容,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自主学习三:自主学习教材P81部分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由 元素组成的 叫做化合物。
2、由 元素组成的 叫做单质。
3、由 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 ,这样的 叫做氧化物。
4、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
空气 氧气 水蒸气 高锰酸钾 铁粉 氮气 海水 冰水混合物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硫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5、物质 (包含 )
活动3【测试】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3. 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 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4.将下列物质分别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 化物分类:①空气、②氮气、③水蒸气、④氧化铁、⑤红磷、⑥二氧化锰、⑦氯酸钾、⑧稀有气体。( 把序号填充到右边的图中)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命活动不 可缺少的物
B.水是常见的溶剂
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6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书P49习题1,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探究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
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
(一)水的生成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
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
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氢气燃烧实验: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氢气燃烧的现象:
(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有水滴产生
思考:a.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发生了什么变化b.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点燃
C 写出文字表达式:
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二)、水的分解。
演示实验,教师接通直流电源,演示水的分解实验。同时观看水电解的录像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介绍水电解器,并强调:
(1)是直流电源。
(2)水中可加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问:两电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1页资料卡片,水的组成揭秘。(让学生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为下一步的验证作铺垫。)
讨论: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检验氢气、氧气最佳。
验证实验: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
中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小结:水电解巧记忆:
给水通上直流电,两级均有气泡现,正氧负氢一比二,助燃可燃来检验。
【 或者:正氧负氢、氢二氧一(V)】
思考:
a 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b 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c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播放:水分子分解的flash。
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讨论:通过水的分解实验以及水的分解微观示意图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教师总结:1通过水的生成以及水的分解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2揭秘:海水燃烧的秘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发表一下的看法:
1、我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有哪些困惑呢?
让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可能有:
1、为什么水的化学符号为H 2O
让学生知道在下面即将学习的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以得到解决。
2、为什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
(1)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
(2)氧气可能与电极反应、而氢气没有与电极反应。致使氧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
1五、随堂检测:
1、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的A为 极,B为 极,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用 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可用 检验;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水的生成二、水的分解
1氢气的物理性质 1 现象 2检验氢气的纯度 2检验 3 氢气的可燃性 3表达式: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第五篇:“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
摘要:探究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水的组成;探究;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1-006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21
教学目标
认识水的组成,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及氧化物的含义。
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水的组成揭秘
[引入]世界上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元素。
[讲述]是的,世界万物,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就是元素,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组成,其实就是要探究水是由哪些元素所组成的。
[过渡]历史上水的组成的揭秘可谓一波三折,18世纪末有三位伟大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拉瓦锡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
[讲述]介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发现水的组成的史实。
[评价]但是他们当时受错误观点的束缚,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做出正确解释。
[过渡]那到底水是不是一种元素呢?我们如何模仿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的实验过程来探究水的组成呢?
在设计实验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前面学过的很多化学反应,有一个共同规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这将会对我们设计实验有所启发。
[学生讨论汇报]可以设计出一个生成水的化合反应。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简洁介绍了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活动二:从水的生成实验研究水的组成
[过渡]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我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让我们先来学习下氢气的相关性质。请大家来谈谈你所了解的氢气的一些性质。
[学生畅所欲言]
[评价]看来大家对氢气的了解还真不少。
展示一瓶课前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氢气,瓶口向下放置。请学生观察归纳氢气的相关物理性质。
[过渡]大家刚才的回答中提到了氢气的可燃性,这属于它的化学性质。那么这瓶氢气能直接点燃吗?
[讲述]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混有氢气的体积达总体积的4%~74.2%,点火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爆炸极限。所以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只有较纯净的氢气才能直接点燃。
[实验演示]验纯操作。
操作: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氢气,试管口向下,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
现象: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需要重新收集,重新检验。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实验4-5]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有白雾生成。
[讨论]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分析]氢气 + 氧气水(化合反应)
(H2)(O2)(?)
可见: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过渡]可惜18世纪末的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两位科学家虽然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发现了水的真面目,但由于当时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作指导,即使真相就摆在眼前,也与它失之交臂,但是紧接着拉瓦锡却抓住了这个机会。
[讲述]介绍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
[评价]正是因为拉瓦锡坚持正确观点,并多方面思考验证,使得水的组成正式确定。这被认为是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过渡]我们今天在实验室中也可以模仿拉瓦锡的实验,设计一个水分解的反应研究水的组成。
3.活动三:从水的分解实验研究水的组成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通过一个趣味实验来亲身体验下水的分解。
[趣味实验]
实验:在培养皿中倒入一半容积的水(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将两根回形针分别连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红色导线)和负极(蓝色导线)上,然后将两根回形针同时插入水中,仔细观察两根回形针周围的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回形针周围都产生了气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根周围气泡更多。
[提问]产生的气体如何收集呢?
[学生回答]排水集气法。
[提问]如何检验产物呢?
[过渡]为了收集、检验水分解产生的气体,我们采用这套霍夫曼电解器(简单介绍书P80页霍夫曼电解器的构造)。打开电源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在两个玻璃管的尖嘴口检验生成的产物,观察现象,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讨论]
(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过渡]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回忆前面学过的原子论分子学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过渡]如何从微观上来分析水分解的反应呢?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探究过程,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一正一反两个环节展开,水的生成部分先介绍了氢气的相关性质,从而揭开了模拟探究水组成的序幕,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师介绍霍夫曼电解器探究水的分解实验前,创新设计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趣味实验:利用回形针做电极,利用干电池组作为电源,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学生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
4.活动四:反应的微观过程
[PPT模拟动画]展示水的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
[微观解释]
[趣味体验]请同学将一枚一元硬币作为一个氧原子,两枚壹角硬币作为两个氢原子。每组在课桌上演示水的生成反应的微观过程。
从宏观进入微观,教师利用动画模拟了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一元和五角的硬币,自己动手在课桌上反过来模拟水生成的微观过程,这样设计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也为本节课最后环节物质分类的教学做好微观上的铺垫。
5.活动五:物质分类
[过渡]讨论:H2、O2、H2O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讲述]它们都属于纯净物,只有纯净物才有固定的组成,才能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提问]H2、O2和H2O虽然都属于纯净物,但是它们在组成元素的种类上有什么不同?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81页第三自然段,自学“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讲述]水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它属于化合物。氢气和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的纯净物中哪些物质是单质?哪些物质是化合物?请大家把它们的化学符号写在下发的修正贴上。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投影展示]学生自主书写的情况。
[提问] 如果我们对这些化合物从组成元素的种类上再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在投影上通过张贴修正贴进行分类,相同类别贴在一起。
[投影展示,学生汇报]同桌讨论完成化合物分类活动。
[讲述]氧化物概念。
[提问] 我们今天学过H2O应该属于纯净物中的哪种类别呢?请同学们给它找到自己的“家”。
[学生回答] 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归纳小结]最后请同学们将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四个概念间相关的并列、包含关系用圆圈图示表示出来。
物质分类环节的教学从前面接触过的多种纯净物的化学符号入手,要求学生自己回忆、归纳、书写,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在组成元素种类上的差异,并自主进行分类,从而自然引出了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最后为了巩固概念加深理解,设计活动:请学生将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四个概念间的关系用圆圈图示表示出来。
本节课的探究教学集知识、情境、化学史、动手实验为一体,教学环节流畅,教学效果好,让学生沿着知识的发展轨迹自主前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晶,李俊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0-123
[2] 钱勤.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现状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5,(5):62-64
[3] 朱鹏飞.适合学生探究的微型电解实验设计再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5,(6):94-95
[4] 刘春风.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创新的途径及意义[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