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 3.1 水的组成 说课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说课案
秦文翠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了解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以缩小学生对化学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课题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了解氢气的性质和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③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和方法 ①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 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认识水的组成 ②准确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②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总结出知识,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酒精灯、小试管、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生
因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化学,在进入九年级以前,对化学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对于身边的物质和现象更不知道用化学的思维和方法去思考、研究。不过这也是化学教学有利的一面,可以使学生产生希望了解化学、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而且所有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具有角逐的能力。那么让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化学教学的关键,藉此这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采用视频、图片、动画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说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利用图象的色彩视频的动感刺激,提供给学生大量生动的感观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达到学生思想互相“碰撞”,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的突破。
四、说学习方法
1.探究学习法 2.观察分析法 3.归纳总结法
从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让学生归纳总结从中获取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景,切入课题
(1)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2)看完短片后,让全班同学谈一谈:水虽然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你们对与水了解多少?我们与水有什么关系?
(3)学生谈完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水存在于哪里?然后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资料。
(4)教师小结: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而且云朵、冰雪、霜雾、蔬菜水果、动物、人体都有它的踪迹。(5)既然水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更进一步的了解水。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目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切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2、实验探究
(1)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2)生:看课本P48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3)师: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4)老师播放电解水动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播放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5)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6)生讨论:在电解水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目的:教师先入为主,让学生接受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和认识到实验研究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初步感受到电解水是化学变化。
3、验证实验
(1)师质疑: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会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氧气吗?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2)播放验证实验动画,生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
(4)教师在学生明确试管1是氧气,发现试管2中产生气体与氧气不同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气体是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5)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提示学生记忆方法“父亲”]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分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电解水是水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知道其中一种物质是氧气,另一种是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气的新物质—氢气。同时巩固氧气的检验方法,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
4、讲解总结
(1)师:从实验中我们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是化学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水氢气+氧气(H2O)(H2)(O2)
(2)生讨论:在上述这个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在水的分解反应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但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推知水是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两种元素组成的。
(4)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设计目的:通过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复习巩固分解反应。
5、拓展视野(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谁能说说氢气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该气体是无色的(与氧气相同),无味的,不溶于水(在玻璃管中体积没变),这些都是物理性质;它可以燃烧,即具有可燃性,(有淡蓝色火焰),是化学性质。
设计目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知道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去认识物质。
(4)师讲解: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我们怎么知道氢气是否纯净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氢气的验纯。(5)播放氢气验纯的动画,提醒学生观察如何操作。
(6)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
(7)师提问:在检验氢气的 纯度操作中我们看到试管口朝下,这是为什么?(8)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怎么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并掌握氢气验纯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得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结论。
6、升华提高
(1)师:我们刚才已经知道水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两种元素组成,大家看看下面的纯净物是由几种元素组成?
H2O H2 O2 N2 H2O2 KClO3 KCl SO2 CO2 P2O5 C Fe S P(2)学生通过观察化学符号分析回答 H2、O2、N2、C、Fe、S、P由一种元素组成; 2 H2O、H2O2、KCl、SO2、CO2、P2O5由两种元素组成; 3 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后指出: 1.单 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师提示学生观察SO2、CO2、P2O5、H2O2、H2O 的元素组成特点分析总结 : 这些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叫氧化物。
(5)师提问:氧化物与化合物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6)氧化物是化合物,是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设计目的:因本节内容还没有给出元素的概念,所以应引导学生:①、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知道水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②、知道一种符号就代表一种元素;③、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就知道它是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如果是化合物还可以判断是不是氧化物。
7、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六、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加以改正。⑴水在自然界中一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⑵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⑶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⑷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⑸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2.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空气 ②二氧化硫 ③铁水 ④高锰酸钾 ⑤蒸馏水 ⑥五氧化二磷 ⑦糖水 ⑧氯酸钾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纯净物______________ 单质____________ 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氧化物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水(H2O)氢气(H2)+氧气(O2)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1.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 H2 O2 Fe S 等)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 KClO3 KCl SO2 H2O 等)3.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叫氧化物。(如:SO2 CO2 等)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组工作计划
初三的化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这就需要化学老师的更加用心的准备好九年级化学组工作计划,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组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九年级化学组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校初四共2个教学班,我从初三跟上来,对一半学生比较熟悉。这2个班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调整和适应,但我会严抓管理,因材施教,让同学们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答题技巧以及答题规范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中不留遗憾
四、教材分析
初四的总体思路不变,年前结束新课,把初四的内容复习一遍,年后从初三开始展开全面复习。复习过程当中一般是分三个阶段,但是往往在复习过程中,随着复习的展开和深入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交叉在一起,但是从这几年来看,最后拿出几节课进行全真模拟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于在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专题怎么划分还没有明确的意见,我们认为不是每一个专题都要涉及,可以找出学生的知识短板涉及专题,不是简单的照搬某套资料的专题,让“专题”真正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专题。
五、教学进度
略。
六、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挥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素质。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讲究艺术。
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效率要提高。认真备教材、备学生,精选题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优化课堂结构,注重实验与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以课本为根本,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3、抓好双基教学,适当拓展、创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优生优培,中等生和学困生进一步转化,以求全面提高。
4、教学过程中注重下透地雨,避免学生吃夹生饭,尊重学情尊重客观规律,什么样的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依照中考0.7左右的难度系数,我们具体到小组要让4号和5号的同学过关。
5、完成教学任务时,要注重课堂生成,课堂中生发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教学中知识的盲点和死穴,这是我们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们要好好的利用这种机会,打通知识脉络,我的观点是在这种问题上,不要吝惜时间,不要拘泥于几节课,什么时候搞懂什么时候结束。
6、抓边缘生,注重优秀率的培养,我们知道这其中的难度,在优秀率培养上我们的做法是找出每班1、2号同学中不是优秀的同学单独谈心和辅导,每节课重视对他们的提问。
7、复习过程中做到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考一次试,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
九年级化学组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将继续在学校“健康课堂”新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学期我们使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下册。本教材特别注重以探究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迁移和运用。其显著特点是功能栏目普遍加强,围绕单元的课题设有: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拓展视野、联系实际、实践应用、交流与讨论、整理与归纳、单元作业及某些隐性栏目如科学方法介绍、实验安全操作规则、化学史实等。这些特定功能性栏目根据相关主题或课题内容,灵活运用,优化组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推进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二、教学建议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考核的重点已不再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力求将化学问题摆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注重探究、体现开放。面对2016年的中考,化学教师应如何组织有效甚至高效的化学教学与复习呢?
三、新授知识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于学生能力所及的教学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积极发挥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积极发挥科学探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但是鉴于目前我校化学实验室建设还不完善的现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积极发挥广大师生自身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探究教学的任务,例如,“对酸碱指示剂的探究”等简单的探究实验,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用品和器材,以减轻学校实验室的压力。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达成共识,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复习
1、明确方向,制定目标,选好资料。
首先要认真研究中山市《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对九年级化学学科的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都有清楚的说明,特别从指要的修订内容,我们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信息,它反映了中考的新要求,因此必须仔细的研究它,确定复习的目标,把握中考的重点和方向。
2、紧扣课本、巩固“双基”,限量用题。
中考试题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突出“双基”的考查,是中考永恒的主题,只有落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选题上,精选历年各地中考试题,可纵横展开,也可多步设问,逆向思维等,这样,同学们才能真正透彻的理解这些典型试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推,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切忌因为开放性试题的出现,盲目搞“题海战术”。
3、重视实验、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近几年中考化学关于实验知识的考核力度明显加强,分值有所增加,其试题的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另外,实验考核中还涉及对基本实验的“设计”与“评价”以及“处理有关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实验能力考查的要求,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多总结和多思考。同时,对中考中出现的新题型要适当的训练,讲究方法,用心体会,反思总结,提高能力。
九年级化学组工作计划(三)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完善化学教学方法。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第三篇:化学组九年级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组教学计划
化学是初三年级新开的一门学科,分为上、下两册,共十二个单元。根据学校和年级的要求,力争在下学期开学前完成初中化学全部内容的常规教学,留出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所以本学期的常规教学就显得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在暑假上课已结束。第一周至第二周完成第三单元的教学。第三周至第四周完成第四单元的教学。第五周国庆长假。第六周至第七周完成第五单元的教学。第八周至第九周完成第六单元的教学。第十周期中考。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完成第七单元的教学,结束上册内容。第十三周校运会。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完成第八单元的教学。第十六周至第十七周完成第九单元的教学。第十八周至第十九周完成第十单元的教学。余下周次进行复习,迎接期末考。剩下的两个单元寒假上课结束。
在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中,难点是上册的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下册的第九单元和第十单元。这四个单元既是教学难点又是教学重点。因此上这部分内容时可适当慢点,还要重点突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抓好课堂教学的40分钟,向时间要效益。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好晚自习,做好课后辅导。定期进行测试,完成对不同知识点的清理。组内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对行课间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组教学计划
一般学校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要求各组制定教学计划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九年级化学组教学计划,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九年级化学组教学计划
一、工作思路
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二、常规工作
1、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坚持每周活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定为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地点定为初三办公室、具体任务:xxx负责第一章,xxx负责第二章,xxx负责第三章,xxx负责第四章,xxx负责五、六、七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课组的各位老师均要参照备课组指定的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2、进一步完善初三化学教学资源库、备课资料库、题库的建设,创建初三化学图库,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实行分层训练,对基础好的学生,重点从解题速度和强度方面进行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把要求适当降低,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立足于每个知识点,多得分。突出练的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复习课上,老师的任务是帮学生把每个知识点都转化为基本技能,坚持以学生为轴心,做到精讲多练。
4、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5、坚持组内公开课、互听课、推门听课、督查听课制度,促进全组同志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
6、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学片段、情景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学生学案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7、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要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模拟实验、提高视觉等,还能进行辅助学生总结和反馈检测。
篇二:九年级化学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教委规定进行教学,“以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回顾上学期的工作,在化学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付诸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工作,提高本校化学教学质量而努力,继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根据期末考试各班成绩看,各班学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本着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效率更高的目标,通过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制定了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复习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要适应时代要求,努力改观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认真领会“中考指南”精神,认真制定好总复习计划,确保中考化学学科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3、每周集体备课要讨论上法,每位同志真正的研究教学案的个性化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及时总结,做到每次有收获,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在集体备课时认真讨论好培优和补差工作的具体方法,并认真实施,做到有效。
5、在学校各部门的领导下,备课组各位老师齐心协力,勤奋耕耘,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学校提出的目标,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把常规工作做得精细,及时检查教学案、作业批改、听课情况,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各位组员的自身素质,争创优秀备课组。
三、工作措施和教学要求
1、备课组各位老师均要参照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计划,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2、根据学校的统一布置,扎扎实实抓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学案既统一又各具个性。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认真研究教学案的生成,多研究中考试题,老师人人参与找好题。
3、真正的研究教学案的个性化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及时总结,做到每次有收获,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4、新课结束后,进行知识点的全面复习,按知识块有条理的复习。专题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
5、本学期第七章涉及化学方程式多,帮助学生过好三关。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6、做好本学期的实验考查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抓好两头,促中间,从课堂上要效益。认真讨论好教学案,组织好预约听课,以及听后反馈,特别是青年老师要多听老老师的课,老老师多听青年老师的课帮助青年老师快速成长。
7、坚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教学案以中考题中的中档题为主,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和能力的提高,针对上一学期培优中学生对培优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因此本学期将减少题量,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完成并当堂反馈。对于补差,以最基本的中考中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案中错得较多的题为主,把补差放在平时的课堂和课间,课后的补差学生要逐一过堂。每位老师坚持参加每周一的备课组活动,讨论教学案,统一进度,共 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讨论培优和补差的方法和内容。
8、每位老师相互勉励,取长补短,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的教学活动,每位老师要认真上好家常课,要严究教法。每位老师要勤于记录,经常写感受及论文。
第五篇:构成说课讲稿
构成说课讲稿
主要内容
a.课程性质、地位、作用 b.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c.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d.课程考核方法 e.教学特色与创新 f.今后设想
1.性质、地位
a.研究造型要素及构成规律,培养学生对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是专业设计课的基础课程。
b.研究基本元素规律和方法,以提高处理版式设计的效率。c.走向设计师的敲门砖。
作用
a.培养学生们对造型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提高审美
b.为平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打造基础。
2.理念与思路
a.培养有思想、有创意的设计师
以大量的习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了课程要求,但是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和课程实践脱钩。
现在我控制课程的习作数量,加强习作的质量,要求成为成熟的作品。作品的前期,让学生画大量的草稿,训练其设计创意;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强调其制作工艺,完善学生动手能力;后期作品的深加工,运用现代数码新技术、新材料对作品进行装裱,让作品的展示尽善尽美。设计立体构成的模型实体要紧密结合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使实体展示完美体现三大构成的艺术魅力。辅导学生熟练运用软、硬件制作多媒体展示)
b.视觉→实体→视觉
针对一个载体,如:手提袋,茶叶桶等,创作大量的草稿,训练设计思维,在这些草稿中挑选有思想的设计进行完善。
① 手工制作这个实体,用训练作品装饰这些实体,看立体效果。
② 每个学生挑选最有新意的作品,运用现有的数码技术、动画软件加工成动态作品; ③ 实体展示结合多媒体展示。
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表现,求知欲越强,兴趣就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制作作品过程中体会设计的艺术魅力、艺术感染力。
① 要给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② 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③ 保持对世界时尚前沿信息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设计思维的灵敏嗅觉。④ 要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a.多媒体理论讲解→随堂辅导→指导硬软件使用→布置展示→学生多媒体讲解→教师多媒体剖析、总结
b.理论讲授→课题训练→加工作品→作品展示→大师作品赏析→学生作品剖析、总结
4.课程考核方法
a.单列考试
练习习作为主体,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工艺、设计思想、作业质量。
b.综合评估:
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
5.教学特色与创新
• 展示平面作品、色彩作品→多媒体展示 • 立体作品→实体展示结合多媒体展示。
6.今后设想 向视觉传达方向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是当代新兴起的一个学术概念,视觉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传达则是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从大的方向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动画设计,装饰设计等,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即公共生活空间的标志及公共环境的色彩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