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设计
方案名称
《分子和原子》
姓名
课程
名称
《分子和原子》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课题一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一,在中招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承前空气、氧气,启后原子的构成、离子等知识。
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过程方法上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情感态度上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知道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能过通过平时的观察分析,认识分子原子的微粒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说出分子原子的特性;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不断产生“为什么”,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学习。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亲身体会分子的特点。③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分子原子模型,构建分子原子的微粒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质客观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建立分子、原子构成物质观念,能用微粒运动的观点解释
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认识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资源
使用策略
优化对比
设计意图
技术资
源准备
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
第三单元
多媒体
课堂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PPT课件展示
闻到花香
湿衣服晾干
糖溶于水
引出课题
发现问题:
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创设问题情境
看图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
直观新颖,使学生愿学、善学和会学
提出研究主题。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素材中,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
课堂讲授
活动探究一
设疑激思
PPT课件展示
放大的微粒图片
【演示实验】
品红在水中扩散
【问题解答】
【得出结论并板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原子构成的。
【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学生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听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化抽象为直观。
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问题思考、讨论激发新思维。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探究二:
粒子的特征
【板子】分子的特性
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
【板书】2、分子等粒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
思考:物质为什么会自己移动?
运用新知识,解析常见的生活现
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
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通过想象、类比等方法,理解化学本质。能信服地承认微粒的客观存在,深刻地认识微观粒子的客观性状。
活动与探究三:
分子可分
PPT课件展示
以水的电解和蒸发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
第一种情形:物质没变,分子本身没变。
第二种情形: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
巩固、深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变“抽
象”为“形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
学生
技能
训练
与指
导
投影展示
小组讨论:
(课件显示)
利用多媒体教学,变“抽
象”为“形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与
复习
总结与复习
围绕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梳理,由浅入深进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反馈并加以巩固。
力图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
背景出发,采取
观察、交流,自主
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
活动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知识
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
学习数学的信心。
利用多媒体,拓宽知识
面,活跃思维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有微观粒子构成、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等粒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3、分子等粒子间有间隔。
二、分子可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实践反思
亮点: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由原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效果明显。
2、采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采用动态PPT课件形式展示水的蒸发、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
不足之处:
1、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较少,缺乏直观感知。
2、学生对分子构成的感知不足,很难于区分分子、原子,造成对化学反应过程理解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