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4黄继光》公开课教学设计_1
《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认读、理解“屡次”“匍匐”“冰雹”“摧毁”“胸膛”等词语。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及比喻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研读3——11自然段,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比喻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正面描写及写敌人枪弹的侧面描写,体会、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同学们,战争,一个多么残酷的字眼!面临战争,人们都期盼和平。本单元的课文都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展开,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位小英雄,他们是——他们都——他们让我们——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再认识一位英雄人物。先听老师朗诵一首写给他的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课题,强调“继”的笔顺。
3、引导学生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A学习生字新词
B写人文章(人物细节描写;人物特点、品质)C以事写人(按什么顺序写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D主题思想(使读者……让我们……)E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修辞、标点、环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配合读课文,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词语
战场 战役 持续 上级 黎明 命令 坚定 占领 艰巨 进攻 大炮 轰鸣 匍匐 主峰 射击 喷射 爆炸 摧毁 牺牲 屡次 奋战 冰雹 惊天动地
3用熟悉的字比较记生字 匍匐 匍匐 葡萄 幅员辽阔
2、思考:(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主动请战——执行任务——占领高地)
(4)作者在课文中为我们介绍的黄继光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出示:黄继光是一位(勇敢、顽强、无畏、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热爱祖国)的战士。交流。(补充板书)
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1、师:短短的一篇课文,我们读了第一遍就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那么多的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还有更浓厚的兴趣再次走近英雄黄继光,去细细地体会。现在请同学们抓住刚才我们一起交流并概括出的词语,默读课文,把文章中能体现出人物品质的细节用“——”画出来,两分钟后我们进行交流。(补充板书)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回报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随机调整幻灯片)预设一(正面描写,抓住黄继光主动请战是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交流、体会)
出示句子: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引导学生抓住“愤怒地”“坚定地”体会黄继光的品质)
出示句子: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1、理解: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指导朗读:读出黄继光坚定的语气。
同学们,刚刚我们找出了黄继光主动请战时的神态和语言描写,这些直接描写主人公的细节以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就是正面描写。那么,想一想,文章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品质呢?
预设二(抓住黄继光执行任务时的动作描写交流,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热爱祖国的品质,体会正面描写的作用。)
出示句子: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是黄继光的动作描写。“20米,10米”的数字描写,更加清晰地体现出黄继光的前进的艰难,精神的顽强。)
出示句子: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1、此处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感叹号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是出人意料的,后面两个感叹号着重强调了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他是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多么令人感动!既是对黄继光顽强意志、爱国精神的赞叹,又表达了战友们的期待、惊喜之情。
2、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感动、赞颂之情,教师可引读。
出示句子: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1、理解:这是黄继光在负伤后第二次站起来,这一次他是在晕倒后醒来的情况下站起来的,难度会更大。这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他势不可当的气势,热爱祖国的思想,不怕牺牲的精神。
2、齐读。
师小结: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啊!多么令人感动啊!他再一次站起来又做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组织讨论交流: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2、师引读,指导学生重读“张开”、“猛扑”、“胸膛”、“堵”。同学们,截止现在我们交流的都是黄继光执行任务时的动作描写,我们一起把他执行任务中的动作理一理。“匍匐→爬→站起→举起→晕倒→又站起→扑向→堵住”。这就是英雄的行动线索。
过渡:面对死亡,黄继光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为这次战斗铺平道路。那么他在主动请战时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预设三(抓住描写敌人子弹的比喻句进行交流,体会战斗的激烈,黄继光顽强、英勇、不怕牺牲的品质。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出示句子: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1、全文前后三次出现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说说这三个比喻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表现了什么?
(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烈,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却,表现了黄继光的英勇顽强。
2、引导学生赏析句子。(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战斗激烈,情况危急,从侧面写出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出示: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1、比较理解,从“屡次”“都”体会出什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过渡: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学与交流的方法,抓住我们的英雄主动请战时的神态、语言和执行任务时的动作体会他的高尚品质,我们知道这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我们也找出了文章中多次写敌人枪弹的句子,不但进行了赏析,还体会到当时的战斗激烈,情况危急,这是从侧面写出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老师还有三个问题给大家。预设四(根据学生平时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下内容需要补充交流。)
1、第4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的首句为什么要写时间?
2、课文第12自然段战斗胜利占领高地的内容中有一个比喻句,我想变一变,你们读一读看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句子:
(1)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2)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3、请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总结段意。
四、串联教材,迁移课外
1、播放视频,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场持续了五天五夜的激烈的上甘岭战役胜利了,因为我们有无数的英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黄继光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壮烈牺牲的场面让人难忘。我们一起回顾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2、补充材料。
同学们,就在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指导员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他那结实、坚强的身躯仍然扑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住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在中心火力点的前面,留下一条深深的10米长的血印。看到这一切,连长流出了热泪,所有人都流出了热泪,指导员抱起黄继光,紧紧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五、总结全文,练笔抒情。
1、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热爱祖国的英雄,此时此刻,你心里一定有好多的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黄继光烈士的墓前,想想过去,看看今天,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2、完成《黄继光》课后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英勇顽强 主动请战 不怕牺牲
黄继光 执行任务 视死如归
占领高地 热爱祖国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黄继光4
《黄继光》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①指名读生字:
②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③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
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②凶狠;残酷。(暴徒、暴行、施暴)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A.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B.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C.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
第三篇: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4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材研读: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通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罗丹言行的句子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并感受通过言行描写人物的方法。本篇的略读课文教学,基于学生有略读课文的学习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用足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自主交流。在交流感悟中,寻找精读的落脚点,努力实现“教应略,意须丰”,“略中有精,精略相辅”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资料。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快速默读,说说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出示一段文字资料: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段资料中的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如果我说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人公罗丹。那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学生说。
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雕塑家的?……
(二)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是啊,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罗丹的挚友——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
1、读课题《全神贯注》。
2、同学们,什么是全神贯注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一下吗?(专心致志、聚集会神……)
3、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能用“全神贯注”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说。
4、小结:你看,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一些内容,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件事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起来,读一读。
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邀请
挚友
径自
上锁
仪态端庄
叽哩咕噜
痴痴地
斯蒂芬·茨威格 指名读。
理解“挚友”。什么样的朋友叫挚友呢?(关系很好的朋友、患难与共的朋友、知己、至交…)
“径自”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径自”所在句子读一读,理解一下。指名说。(只顾自己……)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齐读词语。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体验“全神贯注”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最能体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呢?(第二段)
2、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前后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起先情绪怎么样?激动。板书: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哦,你是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很激动,是吗?那你把他激动的情绪读出来。罗丹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更加激动了。板书:更加激动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这句话中让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词?越干越有劲,(说明罗丹改得很满意)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他做得很认真。)带着你的理解去读读这个句子。
罗丹的情绪还发生了什么变化?陶醉了。板书:陶醉 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提示,我觉得他改着改着,不知不觉地陶醉了,表现在文中的哪个句中呢?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他工作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他如痴如醉地工作着,甚至忘记了有他的挚友在)
是啊,罗丹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地工作着,大约过了一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直到这时,罗丹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板书:平静
3、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从罗丹的情绪变化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次齐读第二段,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
(动作、神态等)语言描写在文中哪个句子?
你看,原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三、拓展训练,深化主题
1、是啊,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着被他所遗忘的挚友茨威格,怪不得给茨威格留下如此深的感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顺势出示茨威格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学生齐读。
3、小练笔:同学们,茨威格的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名言,使很多人受到启发。那么你能否将的感受写成名言呢?
4、指名学生交流,并命名某某同学的格言。
四、作业布置:
1、选择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将自己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模仿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罗丹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时,茨威格在做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激动-更激动-陶醉-平静 动作、神态、语言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的第8~11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注意和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
1.导语。
2.介绍上甘岭战役及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的战役。1952年10月14日,侵略朝鲜的美军向上甘岭阵地发起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战斗异常激烈。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收复了已失的阵地,于11月25日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战役历时43天,歼灭敌人二万五千余人。黄继光是1950年加入民兵,第二年加入志愿军,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词。
(1)战役黎明负伤持续屡次规定胸膛晕倒报仇倒塌
启明星营长朝鲜
(2)匍匐(pu fu)摧毁(cui hui)
2.注意:晕朝屡役的读音,黎暴塌的写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减字,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组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理清脉络。
(1)课文讲述了什么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试用归并法把课文分成四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出答案:(1、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相关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将课文分成四段,这种方法叫合并法。
3、分段:12自然段,概述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36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711自然段详细叙述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12自然段讲在黄继光的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占领了597.9高地。)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学习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边读边思考:黄继光所在的营在什么时候,接到上级的什么命令?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重点句回答上述问题。
(2)投影出示重点句,讨论。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课堂讨论:黎明是什么时间?通过讨论知道黎明是天快亮或刚要亮的时候。
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大约是多长时间?战士们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这一任务的?从哪些词看出?说明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项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持续一词是延续不断的意思,连续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时间紧迫。)
(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战斗的激烈和时间的紧迫。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接受命令。
二、学习第二段。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后回答。
2、理解重点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语文园地七:成语故事》公开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七《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成语故事《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事具有励志性,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学习成语故事的基础,成语知识正在积累阶段,但对成语的感悟未能深刻,仅停留在表面意义,无法引申更多的内涵和在实际中运用,需要指导一定的学习成语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
1.会读“鹏程万里”故事全文,能够通过口头表达说出“鹏程万里”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能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得当。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强拼搏的人生观、理想观。
四、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懂得运用成语。
2、难点:鲲鹏形象的拓展,并能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
五、教学策略:
1、以读促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成语魅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引起共鸣,如我们班是“鲲鹏班”,可以此导入本课。
六、课前准备:
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鹏程万里的视频,感受其气势。
2、事先让学生积累有关鲲鹏的诗句。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成语故事。相信大家对成语的学习不是陌生的,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成语吗?老师记得有一个园地的日积月累全都是关于什么的成语?这些都是和动物有关的。(如笨鸟先飞、胆小如鼠、龙飞凤舞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个成语故事,也是和动物有关的,这是第一个线索,另外一个线索,同学们可以从老师播放的视频里寻找。(如果学生再猜不出来可以用我们班“鲲鹏班”引出。)
设计意图:此环节联系了我们班“鲲鹏班”这一名号,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读准字音。
1.出示要求,初读故事
请大家打开书本133页,初读故事,自学生字词语,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找出生字,通过工具书等方法自学,待会检测大家的自学情况。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3.师正音。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这一环节主要就是侧重于抓住重点字词进行重点教学。
(三)导学故事,朗读文章,理解故事
1、从题目上推测故事。
2、用一幅画来呈现成语,并能用画来讲述故事。
3、说说对故事的理解。
4、教师在同学们分享理解之后指出成语本义和引申义,并让同学们明白这个成语适合运用的情境,让同学们用“鹏程万里”造句。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朗读、画故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在当中慢慢渗透学习成语的一般方法。
(四)小组讨论
1.大鹏鸟和小鷃雀各有什么特点?谁能用上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来夸夸大鹏鸟?来劝劝鷃雀?
2.“鹏程万里”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插图)3.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进一步阅读故事文本,并能进行学习迁移,如用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鹏鸟和小鷃雀的特点,如从书上的故事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的做人做事上。
(五)总结成语学习方法
回顾刚才学习成语的一般方法,加深印象。设计意图:加强学习成语的方法指导。
(六)拓展延伸
1.“鹏程万里”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哪里?
《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2.“鲲鹏”的形象探讨
(1)分享古今文人笔下的鲲鹏形象。(2)在我国古诗文中,鲲鹏形象成了人的一种人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在鲲鹏这一形象身上,寄寓着诗文家心中的理想、壮志和特有的情感,表现诗文家的自信、自傲、不屈,歌咏着一种自由与拼搏精神。
3.古今中外,生活中,有谁拥有大鹏(鲲鹏)精神?举例说明。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成语故事的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感悟。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故事,不仅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更要把这个意义内化到我们的学习行动当中去,“鹏程万里”鼓励我们要做个有远大目标的人,作为“鲲鹏班”的学生,我们更要落实这种鲲鹏精神。好,我们这节课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