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2,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十一第5、8~12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得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
2.专项练习:先说说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67。
(2)一块地的213种大豆。
(3)小刚的年龄是他爸爸的27。
(4)仙人掌盆数的58是仙人球的盆数。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乘除法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出示例2:长江流域约有120种矿产资源,可供开发的占56。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种数约占全国的3037。
2.提出问题。
(1)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2)全国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3.解决问题。
(1)找一找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2)小组讨论各需要什么方法解决?
(3)尝试列式解决所求的问题,把53页例2的空填完整。
(4)全班交流、汇报。
板书:120×56=100(种)答: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100种。
解:设全国的矿产资源有x种。
3037x=120 x=120÷3037 x=148 答:全国的矿产资源有148种。
4.议一议。
这两个问题在数量关系,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第(1)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第(2)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或直接列除法算式解决。
三、深化应用,拓展延伸
1.课堂活动第3题。
(1)议一议这段话中分数的意义。
(2)提出问题:月季有多少株?美人蕉有多少株?
(3)独立解答。(4)汇报展示,相互评价。
2.练习十一第5题。
自己试做,汇报交流:对比两个小题的不同之处。
3.练习十一第10题。
4.练习十一第12题。
明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决方法。
5.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汇报,进行思维的训练。
四、小结
你有什么体会?这节课哪位同学的表现令你赞赏?为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8、9、11题。
[评析:整个新课教学,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自己提出问题,只是起了恰当的启发、诱导、点拨作用。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矛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又适时归纳小结,使学生掌握两种不同问题的解答方法。]
第二篇: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一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13。
2.公鸡只数的49是母鸡的只数。
3.乒乓球队人数的49是男生人数。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1:运来的水泥有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25。运来的黄沙有多少吨? 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板书:黄沙的25等于24吨
由于黄沙的吨数是未知的,所以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用x表示)2.学生试做。
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解:设黄沙有x吨。25x=24 x=24÷25 x=60 答:黄沙有60吨。
检查解答结果。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列方程和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再检验书写格式。
3.还可以怎样解决?指名板演:
24÷25=24×52=60(吨)4.小组讨论、汇报:方程解答和算术方法解答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5.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可采用什么方法?
小结:单位“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可以顺着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思考。还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深化应用,拓展延伸
1.课堂活动第1题。议一议:各题中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课堂活动第2题。明确等量关系式:王军的67是36千克。
3.练习十一第3题。口算:做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独立解决,交流汇报。
5.练习十一第2题。独立解答,汇报交流。教师介绍风景名胜区-九寨沟,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4、6、7题。
第三篇: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3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2.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3.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1.学生:测量自己膝下长度(以cm为单位计量),并记录在教科书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上。
2.教师:投影,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有所了解。【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入
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
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赞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孩子,有的还主动帮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这样的精神在班上继续得到发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位同学的存款情况。(投影出示在某储蓄所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每条信息)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合作探究 1.明确信息。
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小明、小华和小红的钱都存在了储蓄所里。②小明存了88元。
③小华存的钱是小明的34是把小明的钱数看作单位“1”。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单位“1”。
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关,所以他们说的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相等的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 2.拟定解决方案。
教师:除了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外,同学还可能有别的思路,请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解决方案。3.交流展示,质疑问难。(投影展示)方法1: 解:设小红存了x元钱。
65x=88×34 x=66÷65 x=55 答:小红存了55元钱。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小华存的钱既是小明的34,又是小红的65。这样小华的存款数既可以用“小明的存款数×65”表示,又可以用“小红的存款数×34”表示,也就是:小红的存款数×65=小明的存款数×34。用x表示小红的存款数,小华的存款数就可以就可以 表示为65x元,小明的存款是88元,小华的存款数是88×34。
方法2: 解:小华存的钱数:88×34=66(元)小红存的钱数:66÷65=55(元)答:小红存了55元。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系,要想求出小红的存款数,必须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数,所以第一步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是多少元,也就是求出小明的34是多少。第二步根据小华的存款数是小红的65,求出小红的存款是多少元。
三、巩固应用
第58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学生拿出测量的数据,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独立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并理清思路。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方法1: 解:设××的身高为x厘米。
25x=40(不定数)÷58 25x÷25=64÷25 x=160 答:××的身高为160厘米。方法2:
40÷58÷25=160(厘米)答:略
4.请学生对比本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解答时要注意什么?
四、总结提高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在解决信息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外思考
教科书第58页练习十二第1、2题。
[评析:本教案体现了数学课堂上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设计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欣赏、学会反思。]
第四篇: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学校:白济汛中心完小分校
授课教师:杨鹏杉
一、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
是()数,它表示()。10
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
4÷9=
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练习,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素材、展示、反思、训练、点拨。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习要求:
1、平均分怎样列式?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练后反思】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a÷b=b
a(b≠0)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b≠0?】
四、拓展应用: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8=
12÷17=
()÷()=
m÷n(n≠0)=
第五篇: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出示问题1。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
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 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 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五。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