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姹、嫣”2个生字,会写“脊、尔、锦、姹、嫣、暇”6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3、感受与众不同的德国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季羡林老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却又谦卑温和,是一位值得大家敬佩的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一起到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去找一找答案。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检查预习:
1、你所了解的季羡林
2、朗读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三、朗读课文
师:孩子们,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下面谁想为大家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先生重返哥廷根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读书的过程中正音,配乐
四、细读课文,体会“奇丽的景色”。(自主学习)
1、师评价:请于金艺同学点评一下大家的朗读。回到老师的问题:先生重返哥廷根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答:“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学生板书)
指板书问:奇丽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板书:奇特、美丽。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笔勾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做上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交流谈感受。
生:老师,我划出的语句是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到这样的句子,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美
师:谁能美美的为大家读一遍?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盆盆鲜艳而又美丽的鲜花。
师:看,像这样鲜花汇集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就可以称之为──花团锦簇,说到花团锦簇,让我们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生:《江畔独步寻花》里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五颜六色,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那就是--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情景让我们记起了宋代朱熹《春日》里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这样的景色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再来美美地品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除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花之多花之美?
生:老师我从“任何”“家家户户”“许多”“汇成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让我感受到了花的多,景色的奇丽。
师: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每家每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山阴道又是什么地方呢?(出示课件)山阴道在绍兴城偏门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绍兴西南通向兰亭枫桥的一条官道。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一路上全都是风景,所以东晋王献之有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听了这段介绍,你有何感受?
生1:山阴道原来是一条路的名字。
生2:我知道了山阴道上移步换景,目不暇接,怪不得王献之说: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生3:先生把哥廷根的大街比作山阴道,说明那儿实在太美了。
师:现在就让我乘着飞翔的翅膀来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去领略一番那里的美景吧。
PPT引读:师:走在热闹繁华的大街,抬头向上看——
生补充句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走过恬静悠长的小巷,抬头向上看——
生补充句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的窗子前都是()、()。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师:这里花如海,景如画,到处都是美景,总也看不够啊!
生背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五、品读课文,体味“奇特的民族“。
师: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这样的景色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老师我从这里看出来的:PPT: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纠正”脊梁“的读音“jiliang”“ 脊梁”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花朵的背面(包括叶和枝干)。
写字“脊”。介绍字源的演变。回到这段文字,想一想德国人在哪些方面很奇特。如果能够用1、2、3列举出来就更好了。
生:我看出德国人非常爱花。从哪儿看出来的?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他们爱花与我们中国不一样,有独特之处: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是呀,这可真够奇特的。年轻的季羡林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免有了自己的猜测,于是他问房东:
PPT: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莞“还有另个读音,指PPT读,广东省的东莞wan。
师: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师: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家家户户却依然能够做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大家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爱花是德国人的习俗,德国人爱花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生:这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爱花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不会改变。
师:孩子们,当一个地方的人民将某项行为视为一件极普通、及自然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事情时,那这种行为就会变得像呼吸那样自然、像吃饭那样必要,就会成为这个民族共同的标记,而在外人看来,这项行为就是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了。
师: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让作者感受到了一种颇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大家是如何理解的呢?
师:PPT:引读: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每一个人都在奉献美,生接读:PPT: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PPT:引读: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花,每一个人都在收获美
生接读: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六、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五、师:孩子们,其实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奇特之处,德国人不仅爱花成自然,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只砍有记号的树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只砍有记号的树。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还要树干吗?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
2、问路的故事
一位同胞来到德国某城市向一个德国人问路:“请问先生,我要到某某大街去,路要怎么走?要走多久?”德国人瞪着两眼,一语不发。中国人生气地走了。刚走了几步,德国人追了上来,和气地说:“先生等一等,您要去某某大街,向前走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弯就到了。依您的步行速度需要8分钟。”中国人不理解地问:“刚才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因为您问我要走多久,我没有看到您走路,不知您走路的速度,无法告诉您。”
德国人从来不说那种“大概其„„”之类的话,虽是问路小事一桩,可他们也要精确计算,不肯丝毫马虎。这一点在德国的人们都深有体会。无论大小事情,德国人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没有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在德国的中国人哪个能没有体会呢?大事不用说,就说说德国人的厨房吧。德国人的厨房里,除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还有几样东西是万万不可少的。其一是必须有时钟,煮东西多一分少一秒都得严格按照书本,所以千万不可缺少此物。其二是必须有温度计,这也是书本上要求的。其三是必须要有称东西的秤,无论是时髦的电子秤或者古老的天平,每家至少应有一个。煮吃的以前,对各样原料,无论米、面、糖、盐这些通用之物,还是德国人特用的那些膏、汁、粉、剂,就是普通的水也要先统统用量器计量,斤斤计较,然后烧火上锅,步步不离规定程序。煮的时侯不断使用温度计,而且要不断看着那精确的时钟,这些都要精益求精,丝毫不差。这种按照科学试验的方式烹调成的德国食品,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好吃不好吃那是其次,反正德国人坚持住了自己的僵硬的原则。
把你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最后由小组长来汇报。
七、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是啊!砍树,只砍有记号的树;爱花,自己的花却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
孩子们,经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德国,对德国人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与认识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第二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养花吗?家里养着花吗?你们家的花都摆放在哪里?这样摆放的目的是什么?(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让家人或来家里的客人赏心悦目。)
说得真好,而有一个民族则与咱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他们的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为此,曾获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被称为国宝的季羡林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新词:
莞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最新的教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及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品评重点词句,感悟“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教学重点: 朗读与推敲中读懂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准备:
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有时间可以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种在哪里?
一、出示德国有关图片,欣赏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的一个美丽的国度------德国。那里有迷人的多瑙河、古老的教堂、美丽的风光,也有梦幻般的莱茵河、广阔的原野、精致的小镇,当然还有非常爱花的德国人。但是在德国最为独特的风景就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题)(生齐读)
二、朗读课文,直入中心:
1、师: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奇特)
三、读课文,感悟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和民族的奇特?读一读,画一画,可以批注自己的体会,有了感受之后再小组内交流交流,一会儿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一)感受景色之“奇丽”:
1、交流,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德国“景色的奇丽”?
生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
阴道上,应接不暇。”
2、同学们,看看这一段美在哪里?请说出你画的关键词语。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学生在交流有关奇丽景色的过程中,师相机而行:
强调生字的书写(这里面可有两个生字啊,PPT:姹嫣 ;教师板书两个字:姹嫣);
播放PPT理解这两个词,这些娇艳的花一朵紧挨着一朵,一朵紧压着一
朵,他们挤在一起,靠在一起,相互簇拥着,有时候都分不出他们谁是谁了。花儿的这种形态就叫做——花团锦簇。各色鲜花聚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红 预设二:应接不暇。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3、师:好一片花的海洋啊!
师:这么美的景色是不是只有一条街道有啊?
生答:不是,是任何一条街。
师:你们向往吗?那让我们到德国的大街小巷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生配合:
(配乐插图)师:走过宽宽的大街,我抬头向上看--------
生说: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配乐插图)师:走过长长的小巷,我抬头向上看--------
生说: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配乐插图)师:穿梭于繁华的都市,我抬头向上看--------
生说: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配乐插图)师:流连于宁静的小镇,我抬头向上看--------
生说: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吧。
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
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
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4、创设情景: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样?(小练笔)
假如你是一位疲惫的游客,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
假如你是一位遭遇挫折、心情烦闷的学子,闻到这醉人的花香,你会:
假如你是一位德国小学生,来到这花海般的街道,你会……(把自己置
身其中,学生小练笔)
师:我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同学们先停下来,我们来听听他们来到德
国的街头,他们的感悟---
师:大家看,赏花人收获的是快乐!那养花人收获的是什么?
(二)感受民族之“奇特”:
1、师:看来,养花人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是怎样的奇特?
生说:(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指导:“脊”字的书写
(2)他们养花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是喜欢花的人在家养花,他们是——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3)只有一家这样吗?
2、他们这样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他们有着崇高的境界:
就是——(齐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阐述先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A先说课件,B说…。
我们身边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学生同桌畅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谈。)
师:这美好的境界深深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季羡林老先生。
四、重寻乡梦,品味“美丽”:
1、师:四五十年过去了,作者已从那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漫步在德国的街头之上,看到的德国窗前依然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看到这多年不变的美丽,他仿佛又回到四五十年前,他提笔写道: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课件)
2.师: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时间短可以放到课后来续写)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跟随着季羡林老生的脚步走进了德国,在那里我们欣赏了奇丽的景色,感受了奇特的民族,更从中领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真谛!让我们大家从现在开始,都能做到“关心他人,快乐自己”,为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出一份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六、布置作业
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奇特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蔡晓红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年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从1935年起,曾经留学德国十年,被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被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深深感动。1985年他又一次来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两个新词。
wǎn
莞尔一笑
抽读。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chà yān
姹紫嫣红
抽读。
师:“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在生字表边上写一写。
再齐读一遍。
3、交流:找出文中直接赞叹德国风光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研读课文,领略风情。
1、师:文中哪里写出了景色的奇丽呢?找找看,可以用笔画一画、写一写。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花美、多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任何、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师:这样奇丽的景色,争奇斗艳,五彩斑斓,仿佛置身于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请同学们把这种美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朗读)(播放图片)
师:奇丽的景色找好了,哪里又写出了民族的奇特呢?找一找。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师:自由读读这段话,怎么就能看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①“花朵都朝外开”
②“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在这儿“花的脊梁”是什么?
师:假如你就是屋子的主人,你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让花都朝外开?
这时,你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的心情怎样?
师: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板书:奇特。)齐读。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反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怎么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可以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
四、总结
师: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希望你们有美丽的事物都能喝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通过让学生在文中去尽情地体验异国他乡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感受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德国人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思想,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我为人人是奉献美”和“人人为我是收获美”。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在学校、家庭、社会里,选择你最熟悉的、最有感触一个事例写下来。学生感受深刻,如:轮流值日,建立班级图书角,照顾父母,主动做家务,帮助他人,爱护环境等,这些具体的事例就一一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样就把课上得深刻、丰厚。从而体会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把文章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加和谐统一。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营丘镇营邱小学 刘雪梅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本篇课文讲的是“我”(季羡林)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到过国外去旅游?
生:没有。
师:想不想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生:想。
师:今天,咱们跟随我国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一起去领略一下德国的美景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再读课题。师:不同的重音强调,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就是朗读的魅力。
二、交流预习学案,整体感知,直扣中心
指名说。课件演示花的图片学生选择词语来形容。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体会花的美;抓住“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体会花的多。
4、积累词语:除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画面? 学生各抒己见: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繁花似锦、百花齐放„„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积累的词语可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优美的词语,这是个好习惯!
师:许多鲜花争奇斗艳,簇拥在一起,走在这满是鲜花的大街上,我们会感觉到了世外桃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街头吧!
5、情景引读: 课件演示:
师: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走穿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走过街上,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6、教师配乐范读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看(出示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美丽的景色,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练读—指名读—齐读
(二)感悟奇特的民族
师:看到这奇丽的景色,作者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师指板书,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说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呢?学生根据导学提示三品悟重点句子
1、(小组讨论交流)导学提示三:品一品,我懂了
1.为什么说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 是颇耐人寻味的。”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泰戈尔
学生齐读名言。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运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主题学习丛书2-3篇文章。 读一读: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 说一说:我了解了______________。 品一品: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 学一学: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
七、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的句子。
3、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