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时间:2019-05-12 22:2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第一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文科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本文讨论的是如何丰富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2]。”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敢于探索,敢于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不断追求。

因为我校是郊区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英语基础较弱,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谈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导入的艺术性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新颖、精湛、巧妙、得体地导入新课,可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 “ 先声夺人 ” 的艺术,从课的开始,通过形成悬念,展开意境,激发情感等方法,便可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急欲一学的内动力,为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奠定了基础。(1)运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及运用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电化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满足初中生好奇、求新的年龄特点。比如,在教 “How much is it? It’s…” 时,教师可以直接拿各种面值的纸币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并且也知道了美元、英镑及人民币的表达方法,接下来重点的是告诉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钱的数量。通过实物的呈现,教师不用煞费口舌,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了,这种直观上的教学,无疑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2)模拟表演,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特别是呈现对话内容时是需要特定的情景的,有时候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教室,但要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在教授询问职业的句型 What is he / she ? He / she is a teacher /doctor.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 teacher , doctor,farmer, actor 等职业的一些特有的行为动作,让大家猜一猜 What is he / she ? 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上台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下面的学生则是踊跃发言,急于说出答案,这就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3)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所熟悉的知识就是新课导入的好话题。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make a sandwich?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认读新单词,反复熟记制作过程,气氛往往很沉闷,学生也提不起精神。如果能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老师自己亲手做三明治的视频作为本课的教学新授,在视频中教师先叫大家逐个认识新单词,再演示操作步骤,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各种原材料的新单词及本文的操作步骤。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运用了他们已学的知识。

(4)利用课堂实景

教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地方,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能尽量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课堂实景,启发学生思考,那么学生就会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教授单词this和that,these和those时,教师可先指手中的实物自问自答: This is a…, That is a …,然后再根据this 和that 引出后面的these和those。通过反复对比,使学生理解这四个代词的区别。

(5)运用歌曲、吟唱

英语语法课通常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比如,在教授语法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以London Bridge 作为导入,因为这首歌曲他们在小学就已学过,并且歌词中有提及到现在进行时态,在课前我让他们先唱歌曲,然后再学习语法知识,让他们在边唱边玩中学习。

新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博采各教学法流派之长,为己所用,努力探求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外语学习规律,让听、说、读、写、看、做,这样的全身反应法贯穿整个课堂,让他们轻松掌握英语,运用英语。

二、提问的艺术性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手段[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地设计提问,合理安排,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创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让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的问题具有目的性: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计出若干问题,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使用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就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既可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要避免教师先点名,后提问。这样做往往使其他学生袖手旁观,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变换形式,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3.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综合考察,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程度,尽量避免依样画葫芦式的问答。

4.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4]。”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三、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这对其它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不这样,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接触英语,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四、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课堂评价的艺术性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总之,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学艺术自课堂开始至结束,要实现这样的“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就必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所有的环节中去,让咱们的教学充满灵气,使教育真正成为具有鲜活生命个体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张武升著《教学艺术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沛西能著《教学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薛中梁.英语课堂教学过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小学 刘润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数学知识的传递,其间关乎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语言的力量来完成。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粗浅认识:

一、数学教学语言中的理趣结合。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并可产生神奇的力量,得以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要有个透彻的了解,切忌语言错误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二、数学教学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其次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

三、数学教学语言中的情态把握。

教学中的情态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学生,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象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学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形式,不过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四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篇:浅谈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因而,创设出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情绪饱满的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究导入的艺术性,使课堂导入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促使课堂导入艺术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样的导入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才能使它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现其无限魅力。

导入艺术讲究的就是:“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别开生面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的特定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听课需求和求知欲。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有经验的教师就很注意这一点,一上课,就用一段对话或者一件小事象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从而是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位老师都应该根据自己授课的内容、课型、学生、场合以及客观条件随机应变地设计出各种形式的导入方法,切忌不能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要做到以“情”、“奇”、“疑”、“趣”入境。近年来,本人在课堂导入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就课堂教学——“导入”这一环节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一、坚持导入的明确性、简洁性

课堂导入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设计导入的目标,不能游离教学内容之外,让导入达不到教学大纲对学生知识的要求;从整堂课而言,导入不是也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它只是一个前奏,不可喧宾夺主。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分布是有规律的。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课堂的前十分钟最集中,然后就会渐渐分散。冗长的导入会影响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二、导入应贴近生活、创设情景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新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语言项目可通过创设情景直接引入。“创设情景”也就是通过声象等直观教具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氛围,或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创设贴进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充满动力,积极参与。情景教学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和为难情绪,使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里。这种导入法根据教材内容,找到与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切入点。当学生发现教材能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他们就会显出更大的兴趣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学”自然转换成为了“我要学”,实现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导入应新颖,注重创新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导入如果总是“老调重弹”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应会兴趣盎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行创新性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所以教师在导入的角度和方法上都要不断推陈出新。

四、寓教于乐,注重导入的趣味性

根据学生好动的心理,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把学生带入乐的境界。运用与导入内容相关的游戏、音乐、故事、笑话、小诗、谚语等办法,寓教于乐,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教育心理学表明:游戏、音乐、故事、笑话等活动与智力教育相辅相成,它们与语言一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它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适当插入游戏、音乐、故事、笑话等活动,能使学生减少对语言的陌生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步入新课,兴趣盎然。这种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语言实践,活跃课堂气氛,因而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

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又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加以灵活应用,课堂教学的开展一定会事半功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摘 要:为了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使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行了以下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 艺术性

一、坚持情感教学,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师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关键是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换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教师必定为学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师的学生也会顺应教师的期望,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是太高,学生们是因为无知而显得世故,因为幼稚而常常出现空虚无聊的言行举止,因为常常被称为“差生”而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缺乏自信。所以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做好情感投资,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鼓励学生,要让这些学生知道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让他们认为语文课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课,学生们只有认可你,语文课才会好上。

二、坚持激情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赞科夫曾经指出:“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按照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说,教学激情绝不是一种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也绝不是做作的虚情假意;唯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唯有真情、真意才能让学生动心、入神。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们的接收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气氛。

每次,遇到语文教材中的好文章时,要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再将放射出来的火光与热量传递给学生。这样,才会觉得上课本身即为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这种感染力下,自然也会学得兴趣盎然。

当然,有激情并不等于音量大、音调高。在这方面,我也曾经忽略过。一次,有个坐在第一排的同学给我提了个意见,说:“老师你讲课的声音太响了,你累不累呀?”起初我还没引起重视,只是以后排的同学不一定听得清为由敷衍了过去。后来我发现,整堂课都用这么高的音量和音调讲课,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容易疲劳。这时,我恍然大悟,以后上课虽然音量未改,但却尽量调低音调,使自己的声音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坚持重点教学,强化课堂效率

刚当老师时,讲课常常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讲遍,面面俱到,没有重难点,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在第一次讲公开课时同样也犯这个错误,怕四十五分钟讲不满,把内容准备得很多,所以讲课时就只能不停地说,语速较快,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就少,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少;经过老教师的指导明白了讲课不必面面具到,但要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要有代表性,这样课堂上就可以慢慢地讲透你所准备的问题,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就会充裕了。

四、坚持引导式教学,激发创新精神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文言文略显枯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浓,在上课的时候就想办法怎样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才能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把精彩留给学生意味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的说、勇敢的问、积极的想、大胆的做。我们总是习惯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很少甚至从没想过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于是一堂课下来,抱怨口干舌燥者远甚心情舒畅者。课堂兴趣没了,教学张力没了,学生兴致没了,为何不让学生自己说说呢,如学习《项链》,让他们谈谈对人物的看法,让他们设想一下项链没丢会怎样;读《故都的秋》让他们说说景物特征,说说作品意境,说说作者情感……

五、坚持链接式教学,拓宽知识范围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内容看,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而自己上课时,往往在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是课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有一次,在听我们组长彭永忠老师的课时,彭老师讲的是《琵琶行》,他在讲此课前复习了一下诗歌的发展史,在复习到新乐府诗时,提到了上册语文书中的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和《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诗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最成功的作品,但与李白的乐府诗相比,又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白诗是现实主义,而李诗代表浪漫主义。彭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发挥了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听完彭老师的课,我明白了讲授新课时,应该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重视知识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然是生气勃勃的。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齐欣著《名师的人格教育力》,九州出版社,2006年。[2]王荣生、张孔仪《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4年第3期。

[3]叶存兴、徐书生著《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4]黄秀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13期。

第五篇: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讲课是通过有声语言以及文字来传授知识的,特别是有声语言,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没有语言这个桥梁,课堂教学就难以进行。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堂好的政治课需要多种教学艺术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等等。而语言艺术是最基础的,它几乎贯穿在各种教学艺术当中。政治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更好的运用其他的教学艺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或称教学用语。它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和自然科学的用语,也有别于文学、艺术的用语;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用语。

那么,政治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呢?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体经营,影响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位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用“死”“懒”“穷”三个字概括了弊端的后果,精炼的说明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些政治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例如:初一“热爱集体”这一课,基本概念是“集体”,只有把这个概念准确地教给学生,才能为讲清以后的其他概念原理铺平道路。集体这个概念共有几层含义,教师可通过层层分析的方式把这个概念交给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集体?一个人能不能叫集体?学生会考虑到,集体是由许多人组成的。老师再引导,很多人组成的群体都能叫集体吗?通过类似的逐层分析,最后准确地得出集体的概念: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动的团体。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拔古铮,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的过程中,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观点,可以运用如下:“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企业间也必然存在着竞争”的直言三段式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同学看到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竞争的必然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展示情感。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语言的速度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里吐字的快慢多少,疏密间隔,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象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速度的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的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都必须快而不乱,有序有度;慢而不断,要有节奏。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当讲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时,由于这是重点和难点,所以就要放慢速度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位,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问题时,表达要豁然开朗,声调要陡然高升,雄壮而昂扬,坚定而豪迈,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声调节奏的变换,使学生感受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了。

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使高潮进一步“升华”而停顿。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展示感情,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理透,才能感染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言”,使学生乐接受教师的教诲。为了使语言感人,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要以饱满的热情讲述教材。在讲“科学人生观”时,有一幅油画《母亲》,一位政治教师讲道:看到这幅充满感情的油画,我仿佛看到了赵云霄烈士当年在狱中写遗书的情景,阴暗的牢房里,烈士身戴刑具,怀抱婴儿,借着铁窗透进来的微光,伏在膝上吃力地写着,泪水洒在纸上„„我们又仿佛看到了烈士赴刑场前同婴儿诀别时的情景,她遍体是伤,怀抱婴儿,泪水沿着她的面额和胸膛流进婴儿的口中,这不懂事的婴儿呀!你可知道,妈妈是用血和泪在抚养你,妈妈就要和你永别了,你要快快长大,完成你爸爸妈妈未完成的事业。这里的感情要严肃而坚定,愤怒而悲壮,使师生的感情得到共鸣,让学生充分想象到,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近代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贫弱,爱国志士舍身报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立志成才。

(二)对学生要有感情。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要耐心讲解,不能有半点的厌烦和急燥情绪。好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相反,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有的教师带着怨气上课,动则挖苦、讽刺,师生感情不融洽,结果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感。相反,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千方百计地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师生感情融洽,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积极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又如:在初一教学中讲“道德”的概念时,为了说明道德是依靠人们自觉和社会舆论来维持这个问题时,有位政治教师引用了“诗训不孝子”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姓陈的老大爷,与一儿一媳一孙同住,由于儿媳不孝,致使衣不暖身、食不饱腹。一年腊月临近春节,老翁饥寒交迫,一同村人深感同情,写了一副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把祖孙三代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诗贴出去同村人议论纷纷,儿媳感到内疚,终于到老人面前赔礼。这个事例既典型、又生动,使同学懂得社会舆论对于道德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把抽象枯燥的概念 讲得有血有肉。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有位老师在讲“人际关系”时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时,举例:清代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运用夸张来达到幽默的效果。有的教师在讲到“理想”时,讲到理想是高于现实的;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二者必须兼顾。高于现实、忽略现实可能性的是幻想,比如有人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用铁丝串起来,挂到脖子上做项链;只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低于现实的就不能称为理想,比如有人一日三餐都有碗菜汤。通过这样的夸张,学生就易于理解和巩固对理想的认识。

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那么,他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一定能达到。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它是教师的世界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操、知识积淀、及言语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象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象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吧!为了发展学生智能,为了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每一个政治教师都应象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过好语言关。教师要多听、多看、多记、多练。要下苦功锻炼口才的控制声音的技巧,要注意训练内部语言的外化技能、理解感受能力、运用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还要善于积累丰富的政治专门用语,比如:“阶级、国家、民主”等。政治教师还应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掌握广泛而翔实的材料,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广阔而深厚的知识背景,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政治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站住脚跟,在教学语言上得到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下载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于漪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浅析于漪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摘要:语文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价值,用教学语言"粘"住学生,才是一堂......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研究5篇范文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研究 文登初级实验中学/殷玉林 教学语言艺术正如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说的:它是专业语言,它集哲学语言的深刻,逻辑语言的严谨,语言学的规范,数学语言的......

    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性(5篇模版)

    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性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由此,我们语文课堂不能是知识灌输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论文5篇

    【摘要】艺术性的教学,重视学会学习,关注学习活动的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关键词】求知欲;设置悬念;学会学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摘 要: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以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为神圣使命的教师,其职责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靠语言......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的艺术性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中的艺术性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

    化学课堂教学艺术性与人文情境化构建

    化学课堂教学艺术性与人文情境化构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中学 俞品贤 017400 摘要: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的教学氛......

    领导工作的艺术性

    领导工作的艺术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性的活动,是灵活的应变技巧与不同凡响的待人处事风格的巧妙结合,是一种非规范化、非模式化的领导技能和技巧的艺术体现。正是因为领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