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过程与方法:
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树立辨证唯物主
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1、图
1、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
2、两者的生活环境怎样?有什么异同?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我们知道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必需的养料,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二)介绍体液概念以及组成。
向学生演示细胞外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展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再让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讨论后回答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答: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组织液、淋巴、血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答: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结给出内环境定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资料。
讨论: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四)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学生阅读教材P5相关内容,并结合P4表,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答:主要指渗透压和酸碱度。
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答: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答: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另外渗透压的大小也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答:正常人血浆的PH是7.35~7.45。
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答: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如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它们共同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
(五)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五页的问题,归纳总结。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六)小结:
1、体液、内环境的概念
2、内环境的组成、理化特性
3、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关系
(七)练习: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的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2、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B)
A、血浆; B、血液; C、组织液; D、淋巴
(八)板书设计
1.1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2、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成分
1、水:90%左右
2、无机盐:1%左右
3、蛋白质:7%——9%左右
4、其它物质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
2、酸碱度——缓冲对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
第二篇:《不同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1
《不同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公共设施,参与自己生活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启发其社会责任感。
2.懂得公共设施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发现生活环境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3.了解农村和城市生活环境的不同,理解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提供的方便。
重点
引导学生熟悉我们生活的地方,全面认识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发现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难点
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
教具准备
调查、了解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找不同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的人生活在城市,有的人生活在农村,有的人在山区。你熟悉我们周围的环境吗?
2、请同学们找出以下图片中的不同。(出示相应的城市或农村生活环境图片资料)。
3、请为这些不同点分类,如建筑物、公共设施、交通等。
二、活动二:看一看,理一理
1、“我们的生活真方便”主题中的三幅照片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请同学们对三幅照片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试说说图上的内容。
2、你们使用这些公共设施后的切身体会,他们为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学生互动交流,可以动笔把交流的收获写下来
4、教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公共设施是我们谁也离不开的无声的朋友,每一天都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我们要把它们看成自己的朋友一样,爱护它。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三、活动三:看一看,想一想
1、同学们,公共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可是,生活中由于公共设施还不够完善,布局还不够合理,还有人为的破坏,有时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多烦恼。
2、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并思考:书中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烦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四、活动四:动脑筋,提建议
1、同学们从教材出发,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与大家交流了生活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人们不爱护环境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无人管理导致的,还有设施不完善、设施布局不合理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来解决呢?同学们能出出主意,提出合理的建议吗?
2、学生再一次小组内讨论。
3、发表个人建议。板书设计
7、不同的生活环境 保护环境,与不和谐告别
第三篇:细胞生活环境的练习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3、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
4、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
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K+B.Na+C.C1—D.Na+和C1—
6、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8、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蛋白原B.激素C.淋巴细胞D.纤维素
9、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
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C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0、对人体内环境中pH及调节途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维持在7~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C.血液中Na2CO3过多,就与H2C03结合成NaHCO3
D.血液中C02过多时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
1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1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5C.6D.10
第四篇:《细胞》教学设计
《细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发现史;
(2)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会对事物的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初步感受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引
入
设问:每位同学都吃过西瓜,西瓜多汁美味,那你知道西瓜汁是哪里来的吗?为什么多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那就请同学们认真听,答案本中找!
可能不知
激发学生求知欲。
2分钟
细
胞
发
现
史
问:你们知道细胞吗?
述:确实,由于细胞极小,小到我们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所以,普通人一般无从所知。
展示:微生物大小
问:那么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
(布置学生阅读P3和P62)
活动一:
思考:细胞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置疑:从细胞的发现到今天的细胞学成就,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其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不知)
阅读
学生思考后回答
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通过自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细胞发现史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史,以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分钟
7分钟
3分钟
细
胞
学
说
置疑: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动、植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结构构成的吗?这个结构是什么?
述: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就是细胞学说。
(板书)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答:细胞
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3分钟
细
胞
的 形
态
过渡:细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展示各种细胞形态图。
要求学生谈谈观察后的感受。
总结:细胞的形态是各式各样的,但它们都很小。
观察
回答。
感受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3分钟
细
胞
的 结
构
过渡:细胞的形态各异,那么其内部结构又是如何的?
展示动物细胞结构图,介绍各部分结构。
继续在旁边展示出植物细胞结构图。
问:你能找出它们共有的结构吗?
追问:有没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哪位同学能在图中指出?
介绍植物细胞结构。
思考,并回答。
指定学生上台指出。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辨别能力。
10分钟
细
胞
结
构
的 功
能
过渡: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细胞各部分功能。
针对动植物细胞图在引导的基础上介绍各结构的功能。
思考:
1、高大的树木为何能顶天立地?
2、叶子为什么通常是绿色?
3、西瓜的汁来自哪里?
讨论并交流
使学生初步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让学生用新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既帮助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6分钟
实
践
应
用
︵
小
结
︶
活动二:(“小小侦探家”)
设障:公安部得到一份生物作品,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植物还是动物,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将它鉴定出来?(展示样品图片)
说明你的鉴定理由,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分组讨论。
汇报成果。
学以致用。并进一步明确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分钟
练习
(见)
3分钟
布置
作业
作业本BP12—13第1、2、6、7、8题。
后
反
思
四、板书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保护、控制物质交换
:含有遗传物质
:生命活动的场所
:支持、保护作用
:含有细胞液
:含叶绿素,光合作用场所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五篇:细胞概述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 细胞概述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分析
《细胞概述》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细胞学说、细胞的大小和数目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细胞的结构的重要基础。
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本节课实际上是知识的衔接和延伸,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中其他重要结构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在初中也接触过细胞概述的部分内容。
但是学生对细胞概述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真正理解与内化相关知识还有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顺应与同化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
2.了解细胞的大小和数目,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课内外的信息,学会鉴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细胞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发展自主分析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初步形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动
五、教法学法
【教法】支架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通过初中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依据各自的特性有序地组织起来构成细胞。
提问:同学们也对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都有所了解,那么同学们知道“细胞”一词是由谁提出的吗?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过渡: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细胞概述”就知道了。【教师活动】
讲述:那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细胞学说。顾名思义,细胞学说即对细胞进行有关阐述的理论。
讲述: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1-22的内容来寻找它的建立过程。半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回答。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预设:胡克发现细胞;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万提出所有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菲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于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教师活动】
评价:阅读仔细。需要注意的是胡克看到的实际上是死细胞。展示PPT 讲述:以上几位科学家的研究加上其他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共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提问:已经学习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它的内容,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
回顾建立过程,思考后回答问题。
预设: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开拓的过程。需要时间。值得学习。【教师活动】
评价:讲得很对。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从胡克的显微镜到光学显微镜再到电镜。【教师活动】
讲述:细胞学说的建立无疑很伟大,它的意义在于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提问:对于这么伟大的理论,同学们可曾对它的内容提出质疑呢? 【学生活动】 预设:无。【教师活动】
讲述、总结:实际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学说也有漏洞,典例就是病毒它是没有细胞结构的,这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自然,细胞学说在现代也得到了纠正,这也说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还在不断被修正和发展。【教师活动】
过渡:学习完细胞学说,继续来了解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提问: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细胞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
预设:支原体;鸵鸟的蛋。【教师活动】
讲述: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来计算。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呢? 【学生活动】 预设:不知。【教师活动】
讲述:带着这个问题来进入书本23页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地进行一次,同学们直接看方法步骤里的表格,进行计算,并对得到的结果对应老师刚刚的问题进行思考。两人以小组单位进行答案校对和讨论,可以结合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学生活动】
计算表格数据,小组讨论学习。
预设:细胞体积越小,体表相对面积(表面积/体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教师活动】
评价:对。还因为受细胞核控制范围的制约。过渡:除了大小,同学们还知道有细胞结构生物由多少细胞组成的呢?一只大象的体积和一只老鼠的体积完全不一样,数目是一样多吗?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是因为细胞体积的增大吗? 【学生活动】
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预设:是因为细胞数目的增加。【教师活动】
评价:对。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展示细胞图片。
过渡:同学们是否发现细胞长得都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 预设:是的。【教师活动】
小结:这说明细胞有着种类之分。
讲述: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各种细菌)和真核细胞(植物、动物和真菌)。将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细胞核被认为是最大的细胞器。
总结:我们学习的细胞概述包括细胞学说,细胞大小、数目和种类,接着我们将实际去观察各种细胞。
【教师活动】介绍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进行试验,记录结果,分析交流。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