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19-05-12 22:1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江月》教学设计(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江月》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篇:《西江月》教学设计(范文)

《西江月》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朱友金

一、教材简析:

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阵雨来临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读通、读懂、背诵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辛弃疾,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读通——正确朗读诗词

1、语言导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更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背诵了不少诗词。现在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今天,我们走进南宋,与一位著名词人相约。他曾经陶醉与“白发翁媪的相媚好中”。他是谁?

2、说说你对辛弃疾的了解。

3、出示课题,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今夜,作者在黄沙岭散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另外注意节奏停顿,请看屏幕。

5、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6、多层次赛读: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阕。一二大组读上阙,三四大组读下阕。老师读上阙,学生读下阕。

二、读懂——走进作者内心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清香的绿茶,需要慢慢品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一番!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让我们与辛弃疾同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朗读这首词的上阙,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组内尽量解决,也可以一会求助于全班同学。

2、小组内朗读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随机评价

4、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猜猜,他们说什么呢? 可能是农民在说:“你听,青蛙叫着,田里的害虫少了,今年的水稻肯定会丰收。”

5、感情引读:对呀,作者闻着飘在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农民有一个丰收年呀!带着期盼之情齐读这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么不容易呀。辛弃疾正为农民高兴呢,齐读!

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荡漾在辛弃疾心头的兴奋。再齐读!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由读下阕,小组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小组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

4、教师引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之中,全然不觉天气的变化。先前天气晴朗,不知何时天空已经飘来乌云,豆点一样的雨下起来了。此刻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提出质疑:词人快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6、此时,词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惊喜),生读出惊喜。(放松),生读出放松。(兴奋,可以到茅店与乘凉的农民喝喝酒,说说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让农民也高兴。)读出你的兴奋。陆游有一句诗,表达的也是峰回路转的惊喜、兴奋,也能用在这里表达辛弃疾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8、总结:多么美妙的夏夜,多么奇妙的经历啊!这首词充分表现了词人农村生活的热爱,对老百姓的关心。自由朗读这首词一遍,能背诵这首词吗?

三、拓展,感悟作者人生

1、你们了解词人辛弃疾以什么为号吗?(稼轩)为什么以“稼轩”为号呢?

(“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轩”„„ 过去书斋、茶馆、饭馆的名字常常用“轩”)(“稼轩”说明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

2、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多年,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的词,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还记得吗?(背《清平乐.村居》)

3、辛弃疾不仅写过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还留下了不少爱国杰作。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他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有一首词就表达了他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课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生齐读这首词。

四、课外作业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词人。课后搜集辛弃疾的词,下周举行一次辛弃疾词展示会,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第二篇:西江月教学设计

西江月教学设计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

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3)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2、借助工具书、教师的指导理解这首词,在理清词的大意的前提下背诵。

教学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识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在古代的文学史上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适时的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6、指名配乐朗读,适时评价。

7、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设计意图: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了解作者,整体把握,了解课文大意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这需要我们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对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别枝”,给予讲解。

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教师小结: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出示红字: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这一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出示相关视频。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设计意图:“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然后通过品读悟情,把学生带入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与词产生共鸣。]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

5、出示相关图片。(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让学社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

三、精读品味,耐心回味

1、同学们,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谈谈收获吗?

4、师总结: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5、PPT出示作业(分层作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1.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

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六)、写作指导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配乐)

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想到了(),……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七)、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六、写作指导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配乐)

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七、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交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环节简析]:由于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教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知识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学生不理解“别枝”,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

1)离开枝头;

2)斜枝、树枝;

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相机评价并指点: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5)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环节简析]:“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2、品读下阕

教师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4)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环节简析]: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地想象,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

(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环节简析]: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可谓水到渠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者能够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以读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链接辛词,课外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对“词”的认识

2、诗词对对碰

过渡:你们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再走如一首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3、出示题目,师读。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停顿。

4、师生一起板书课题。说说你在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5、诗人猜猜猜(诗人介绍)

过渡: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辛弃疾的作品,选自与他的《稼轩长短句》。

二、制定学习目标

1、学生自己制定

过渡: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途径,为此老师制定了一个“四步读书法”

2、出示读书方法

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读准音

1、自由读,字正腔圆

2、指名读

3、强调“见”

4、齐读

(二)读韵味

1、自由读,找韵脚

过渡:诗词有了韵脚我们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现在我们听听名家朗读,体会一下诗的韵味。大家边听边画节奏。

2、视频朗读

3、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你知道哪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指名读

7、师吟诵

过渡:不知不觉我们又读了几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穿越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得到,想到的大胆说说。

(三)想画面

1、自由读,边读边想。(提示:汇报时用上读着读着……)

2、学生汇报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见想象可以产生美。词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走人画面,走人诗人心里。

(四)读情感

品上阙

1、学生读上阙,品“惊鹊”

2、想想鹊儿被什么而惊

过渡:这么轻微的声音竟然能惊动树枝上的`鸟儿,黄沙岭的夜晚真静啊!这种写法就叫“以动写静”我们之前也学习过不少,老师举两个例子,同学们读读

3、写法分析

4、想一想,说一说

过渡:是啊,诗人多么期盼有一个丰收年啊,多么希望农民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啊。

读下阙

1、六月的天,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正在大家津津乐道,展望未来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读)这时诗人的心情怎样(着急)他会怎样做(避雨)结果呢?(读)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质疑:“点”意趣所在

3、齐读

四、阅读链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齐读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自由学习

3、汇报(音,韵,画,情)相机指导朗读

4、情感总结

5、对比这两首词有什么不同?

总结:同学们感受真深。同一个人写出的词风格迥然不同,他不愧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一生征战沙场多年但一直热爱大自然心系人民,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其中一首编成小故事。

2、阅读更多辛弃疾的词。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的豪放风格

2、理解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情感和生活情趣。

3、体味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从词描绘的山村风光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看到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又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后来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悠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向来关心民间疾苦,他自号“稼轩居士”,稼轩即使农家收获耕种之意,更鲜明地说明了他的关心所在。在他的词中,有很多描绘乡村田园生活的作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

二、关于词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词以前,应先了解有关诗词的常识。

如:有的词有上下两阕,上阕和下阕的格律要求基本相同,如《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上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下阕: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首词使用的是《西江月》这个词牌,该词牌要求:

(1)上阕和下阕分别都是四句,第1、2两句都是六字,且要求对仗。第三句是7字,第四句是6字。

(2)第2、3、4句的最末一字须押同一个韵。(幻灯片2中文字“蝉、年、片;前、边、见”中变换颜色。)

三、鉴赏诗句

1、诗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景色、恬静宜人的气氛。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学生朗读全诗。

2、这首诗是诗人罢职闲居时的作品,辛弃疾的词以悲壮激昂、豪气奔放为主要风格。但他笔下也能呈现清丽幽美的景色,流露活泼自然的情调。这一首《西江月》就是别具清丽格调的词,宛如一首夏日小夜曲,给人以浪漫的享受。那么我们仔细来分析这首词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幻灯片5图片:山村月夜图,有树枝、鸟雀及鸣蝉。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光就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本来摸黑走路,明月一出来,眼前一片光明,天气很闷热,起了阵阵清风,这时多么惬意!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幻灯片6图片:池塘边稻花盛开,一片金黄,荷叶满池,池中有青蛙。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稻花飘香,沁人心脾,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了。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的叫声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欢唱了。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幻灯片6点击后出现文字:“侧面烘托”)

分析: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把不识人情却识时节的蛙声,赋予人的感情,说它们也在为丰收而歌唱。蛙犹如此,人乐更甚!作者通过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把农村人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之情传情地表达了出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幻灯片7图片:山中遇雨图,天空有数颗星,路上有一人散步)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如果说上阕是夏夜之晴,着重在物;下阕就是写夏夜之雨,着重写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乌云几乎布满了天空,只在一角露着七八个星星,数也数得清。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增画面的美感而不煞风景。“两三点雨”,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提问:这幅画面的组织有什么特色?(幻灯片8:用卡通画的形式表示以下构图)

分析:这副画的构图是颇有特色的。前一句,由星星点点,散布云外,构成了一个面,写出了光线的若明若暗;后一句,由雨点形成线,而且使人似乎听到雨滴的落地声。前后两句,从天空到山前,构成了一幅浑然奇妙的立体图。这是词,又似画,有影像,有韵味,深邃的诗意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幻灯片9图片:溪流尽头,峰回路转又见茅店。文字如上)

提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词人在此将笔一跃,然后一扬,使文势起伏,感情摇曳。“忽见”二字,流露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的惊喜之情。

3、这首词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分析:这首词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数字”入诗,构成优美的意境。上片借数词“半”点明半夜时分。以“一”字描写到处是蛙声。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夏夜疏雨,确是传神笔致。天外之星七八个,乌云当中又留隙;山前之雨两三点,大雨欲下还敛住。(幻灯片2中以上提到的几个数词变换颜色)这几个数词用得巧妙之极。星一多,则不可能有雨;不见星,则可能雨大。唯独稀稀数星,疏疏小雨,才构成清朗恬静地境界,以烘托出丰收的景象和人的喜悦之情。由此可见,数字不但可以入词,而且与词的境界关系颇大。这首词在这方面也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四、分析词内蕴的情感

这一首明白如话的小词,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活泼,摇曳多姿,描写出一幅农村夏夜悠闲恬静的画面。为什么诗人将乡村生活写得如此令人向往?

分析:因为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宦场对立起来的,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迫害,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乐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正是在这种复杂情感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西江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

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

第三篇:西江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同学们,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看来,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 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

3、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6、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7、男女生比赛读。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在上阕词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板书:看

想)

2、上阕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4、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二)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指名读,比赛读。

4、多媒体煽情。(画面、音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5、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 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三、读透——与时空对话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3、小练笔:根据上阕词,图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写了那些景物?把作者看、听、闻、想到的补充进去,写一段白话文。提示:可抓住“明目”、“清风”、“稻花香”、等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描写。

4、生练笔,师巡视。

5、展示,交流,修改。

(七)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收集、吟诵辛弃疾的词。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

惊鹊

乡村夏夜月光下的清丽美景

清风

鸣蝉

蛙声

热爱大自然

稻花香

关心人民生活

说丰年

企盼丰年

第四篇:西江月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知诗人。

1、课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我来描述一个人,你们猜猜他是谁?请听好: 有这么一位词人,他曾醉在吴音相媚好,羡慕白发翁媪。有这么一位词人, 忧国忧民,主张抗金,报国无门,被迫归隐。有这么一位词人,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以豪放为主,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就是 ——(板书:辛弃疾)(学生补充介绍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穿越历史时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同行吧!(板书题目)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二)初读,感受诗情。

1、先听老师把这首词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注意读音和节奏。老师读的怎么样?谁听出这个“见”字老师是怎么读的?(见读xian。这个字还在哪句诗里也这样读?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字在古代有“显现”的意思。)请大家向老师这样要读得字正腔圆读的有节奏。

2、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字正腔圆, 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

3、再请一位同学读。(很有节奏)

4、大家想不想也这样读一读?(齐读)

(三)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同桌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演说说;指名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3、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4、读了这两句词,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描述,大致内容是: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5、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6、师导语:(生闭眼)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

7、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四)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指名说诗意。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过渡: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指名感情读,其他同学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6、指名读,比赛读。

7、小结: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一个转一个忽,让我们感受只有路遇过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惊喜。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8、体悟作者感情(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五)熟读成诵。

(六)作业

第五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型:

新授课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词中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初步认识词的特点,感受词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中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画面,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词作者对丰收年景的企盼;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法:

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准备:

让学生提前搜集辛弃疾的简介资料; 老师准备ppt课件

时间:

1节

板书:

宋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乡村夏夜

舒适喜悦

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导: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唐诗,那你们知道宋词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另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2、.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3、反复诵读,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情感。

三、了解宋词,揭示诗题,认识词人

1、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导:快速浏览一下,你发现词与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吗?

(1)、学生自由说。(2)、课件出示:词的知识

2、读课题并质疑: 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事件主人是谁?

3、说一下你对此人的了解。你们对他了解真全面,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他的词。

四、自学提示一

根据老师标注的小节线,自己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3分钟后展示)

1、学生自学并反馈。

2、老师指导读。

3、配乐诵读。

结:读这首词,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相信你们会

越来越喜欢这首词,而且也会用美妙的语言来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五、自学提示二

反复读词的上阕,借助注释、插图,并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

思考:词人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分钟后展示)

1、学生依据提示自学。

2、反馈并引导:

词人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借助你感官的看、听、闻,说一说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A、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读,用心去体会。

指名描绘自己的所见。

引:明月升起惊醒鹊儿,鹊儿飞离树枝,引起树枝摇曳;清风吹来,传来阵阵蝉鸣。作者看到这美景不禁轻吟——(引读前两句)B、在农业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丰收意味着全家人一年的温饱无忧,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稻田里的青蛙或稻田的主人,你会说些什么?

引: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他自号“稼轩居士”,“稼轩”就是使农家收获耕种的意思。此刻闻着这扑鼻的稻花香,他应该什么心情?读出你的感受。男生们,让我们也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发出丰收的企盼——(引读后两句)

结:同学们,这儿的写景其实是侧面烘托。词人用夏夜特有的声音来渲染欢乐的气氛,而这些声音也反衬出夏夜的寂静。让我们再次齐读,感受作者以动写静的匠心独运。——(引读上阙)

过渡:真美,词人沉醉在清幽的夏夜中,沉浸在丰收的巨大喜悦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

六:自学提示三

自由读词的下阙,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同组交流读书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讨论,如果讨论后还不理解,请提出自己的问题。

(3分钟后展示)

1、学生依据提示自学。

2、反馈:

(1)、在下阙的描绘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处在这种环境中的词人心情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引: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少来暗示乌云密布,增加了美感。雨两三点,不紧,舒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极为逼真。而倒装的语句更写出了作者避雨的慌张与着急。女

生们,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读——(下阙前两句)

(2)、就在这时,(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熟悉的茅店为什么就找不到了呢?

课件展示:

1、道路弯曲,林木茂盛;

2、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巨大喜悦中。

“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读出你的感受。结: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要啥有啥的惊喜,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的到。想象一下词人看到旧时茅店时的状态?请用朗读来表现这种状态。

同学们,让我们来集体分享这份惊喜——(引读下阙)

七、本课小结

通过分析我们感受到词人对乡村夏夜和丰收景象的精美描述,感受到他对丰收年景的企盼以及对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那份热爱。最后,让我们听一首歌曲,以另外一种方式再次感受作者眼中之景,胸中之情。(播放音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八、作业

根据对本课的理解,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为依据,想象画面,写一篇“山村夏夜”美景图,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

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这首词虽然内容不算太深奥,但文中所表达的诗词意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要想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却是不容易的。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在分析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时,我及时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等。结果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想象、表达;当学生想象有障碍时,就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体会。另外我以“读”字当头,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结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意境中,十分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下载《西江月》教学设计(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江月》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六年一班 赫英东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辛弃疾诗歌中蕴含的那份豪放与婉约。 2.使学生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罗汉小学鞠心翠 一、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想象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1.揭示课题 2.、简介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文武双全,力主抗金,却受奸臣排挤,被罢官后来到上饶,开始隐居田园的生活。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3、根据词意,借助图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典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典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