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教案

时间:2019-05-11 21: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江月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江月教案》。

第一篇:西江月教案

西江月(简案)

蔡店小学 李金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从词描绘的山村风光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看到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从词描绘的山村风光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看到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渔歌子》 2.简介辛弃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欣赏这首《西江月》

2、学生自由读词。

3、同桌互读互评。

4、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意

1、回顾学词的方法,自己说说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学生成果汇报

四、品读课文,感悟情境

1、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一说

3、学生汇报交流

五、吟诵课文,入情入境

1、此时此刻你就是辛弃疾,望着窗外的大雨,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吟诵出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背诵出来吧。

3、让我们再齐背全词,体会作者夜行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全班齐背。

六、拓展延伸

1、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其中有一首也非常的有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两首词有什么异同? 附 板书

西江月(宋)辛弃疾 看到的

听到的 说丰年 喜悦(以闹衬静)

想到的

第二篇:西江月教案

词二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藕”,掌握“鹊”和“藕”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词句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对词的理解,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词的学习、意境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熏陶。

4.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之情。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词句的含义。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

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已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但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使其不能深刻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的生平背景,教师适当地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出示课题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词中,最喜欢哪一首,能背或读给大家听听吗?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齐读 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名,写的是夜晚。黄沙道中,黄沙岭的小路上)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介绍辛弃疾。(辛弃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词大家,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下面我们就跟随辛弃疾,一起走在那黄沙道中。)

二、初读诗歌

1.自由读一读,读通、读顺、注意节奏,并拿铅笔画出停顿。要求: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同时,教师板书整首词。

2.指名读。并更正“见”的读音,你知道哪些诗句中出现过这个字?(风吹草低现牛羊、其义自见),男女读,全体读。

3.一学生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随着他的朗读,走进那个山野夏夜。睁开眼睛,在他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由描述

三、品词

1、默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师:古人曾说,“诗如画,话如诗”诗人短短的几个字就给我们展现出这样美好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去细细品读。读上阕第一句:

(一)出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你从第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明月 惊鹊 清风 鸣蝉 听:鹊声 风声 蝉声)

2、理解别枝:飞离栖息的树枝。

为什么别枝?惊动的?被惊动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学生想象并描述(是呀,诗人不写啼而啼声自现,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再来描述一下这幅美景呢?(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它飞到另外的枝头,甚至边舞边鸣。明月之夜,清风无言,但在夏日的夜晚,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

4、这样的夜色,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这样的写法,这样的诗句,我们很熟悉,你是否想起曾经学过的诗句。月落乌啼

置身在这样的山路之中,你就是辛弃疾,你的心情如何?(舒畅、喜悦)

带着这份好心情齐读。

下文均采用这种学习方法

(二)师:诗人听着蝉鸣虫唱,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徐徐凉风,多么的惬意啊!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到了什么?齐读第二句,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板书:闻 稻花香 听 蛙声 人声

预设问题:谁在说丰年?会说些什么?(蛙声本无意,作者心有情。诗人企望国泰民安,读出诗人的这份期盼、喜悦之情。)

(三)学习下阙。师:六月江南,天气多变,引读一二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作者看到“七八个星天”和“两三点雨”是会怎样想?怎样做?

师: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的来了,诗人穿过田野,转过小溪,猛然抬头,看到了什么?熟悉的旅店就在跟前。指名读三四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心情如何?读出了什么?(惊喜、喜出望外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分)

板书 看 茅店 心情 惊喜

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带着诗人此刻的心情,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四 品读吟咏 欣赏意境

师:这样的一个夜晚,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幅优美的画,我们再读这首词,体会词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师配乐 生阅读

五、拓展延伸

1、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欢快、豪放)

2、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词风有时又沉郁顿挫、悲壮激烈。希望你们课下阅读他更多的词,了解不同风格的作品

第三篇:西江月的教案

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设想

1.重点:如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精彩的诗句。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阅读赏析课

通读感知词的节奏、韵味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全词,理解词的意境;鉴赏精彩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合作探究

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长。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

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

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互动4: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明确:到了后夜,天边尚余几颗星。

互动5:“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吗?

明确:从下句看,他是着急的,因为这是骤雨将至的信号。

互动6: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

明确:从下文“旧时”二字可知他是熟悉的。> 互动7: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

明确:词人用的是倒语,表现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

补充解释: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学生创造性的表述下片内容(可参照上片的表达方式)。

总结

凡双调的词,内容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它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词人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此外,读词也要注意词中的关键性字眼,过去叫做“炼字”。这首词中“忽见”二字就炼的好,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

板书设计

西 江 月

辛弃疾

写景烘托:明月 惊鹊 清风 鸣蝉 稻花香 蛙声

真情流露:热爱田园 避雨惊喜 兴趣盎然

第四篇:《西江月 遣兴》教案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熟知“推敲”典故的来历。2.过程与方法:懂得写作中讲究炼字的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赏诗歌。【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2.名句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与苏轼并称苏辛。

二、文学常识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阙(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的流派有两种,一:婉约派;二:豪放派。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内容侧重儿女情长。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想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等。

三、赏析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没有工夫”。那他到底是愁还是不愁呢?且,姑且,暂且,说明词人并非沉浸于饮酒的欢乐,他饮酒只是为了浇愁,在醉乡中暂且忘掉国事的烦忧和人生的失意,寻找一些短暂的快乐。这是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其实是愁得很的。“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这两句话中诗人的真正意思是: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却完全不是这样。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与古人书中的至理名言完全是背离的,所以诗人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感叹。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山河破碎,统治者不是任用贤能收复河山,而是把那些帮他们收复河山的贤能之人拒之门外,甚至是残酷迫害,例如,诗人、岳飞等。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宣泄他的真情实感。

四、合作探究

1.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全词三见“醉”字,是全词的词眼。诗人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浇愁,“醉”字中隐含着 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表现他倔强的个性、不与世同流合污之心、借酒浇愁之痛。

五、小结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第五篇: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昭阳小学

李玉凤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懂题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2、简介作者,这是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曾遭贬职,那儿多年生活,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三、读通词

1、生齐读。

2、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4、点一名生读(生评,师生正音)注意最后一句中的“见”。

5、再次齐读

6、读出韵味,学生标出节奏,点名读。探讨节奏的正确与否。(重点展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听名家朗诵,感受韵味。

8、男女赛读。

9、小组演读。

四、读懂词

过渡:光会读是不够的,你还得理解它才行。展开想象的翅膀,眼前出现画面,试着自己读懂这首词。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你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谁在说,说什么?

3、过渡到下阙,天气急变,作者的心情如何?当看到旧时茅店时,心情又如何?

4、再读。

五、拓展练习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写下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桥:(有的版本为“头”,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为“桥”)

见:通假字“见”念“现” 注释

1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7见:同“现”。

8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9西江月:词牌名。

下载西江月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江月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江月》说课稿定稿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 河南省永城市第一小学李艳真 一、说教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

    西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 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的豪放风格 2、 理解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情感和生活情趣。3、 体味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重难点分析:......

    西江月 说课稿[本站推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辛弃疾的《西江月》。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教材分析: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

    西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说明】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单位:枝柘坪中学执教者:李顺波 教学内容:(选自小语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教案

    西江月 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教学目标 1、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借助圈画想象、分析理解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义及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充分理解词的内容。 2、理解作者运用奇幻的想......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百胜镇中心小学校:周显锋 一、教材简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单元中的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词中描写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