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下4-1-2《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研究报告单、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朋友们正在观赏花卉种植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每个花架4层,2个花架一共摆了96盆花。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利用情境,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信息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请学生们独立思考,把你的方法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写完后跟小组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信息,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汇报交流,归纳方法
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顺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
(1)派代表上台展示算法,并用学具进行演示。代表先说算式,师板书,再讲思路。边说思路边用笔在图片上划一划。
(2)提问: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他的这种方法是先算的什么?你能上来指着图说一说吗?
(3)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吗?学生汇报,师同时板书:
①4×2=8(层)
②96÷4=24(盆)
③96÷2=48(盆)
96÷8=12(盆)
24÷2=12(盆)
48÷4=12(盆)
(4)刚才,我看见有人是这样写的:96÷(4×2)=12(盆),可以吗?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还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比较提升。
(1)小结: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除法计算(揭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评价: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像这样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可多了。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方法,教师都要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息。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回顾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需要根据问题找到相关的条件,并且进行合理的简单整理,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这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谈话: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自主练习第4题
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然后在小区内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讲清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2.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让学生说清每一步的含义。
3.自主练习第7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交流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整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机械地记忆和简单地模仿,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不断总结提升的能力。
第二篇:连除解决问题
《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 【教材分析】
例4呈现了集体舞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 这个集体舞表演有60人”的信息。让学生在舞蹈表演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舞蹈表演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经历。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用与本课有关联的情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
新课讲授→探究用连除解决问题 ↓
↓
课堂练习→巩固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方法 ↓
↓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
(1)列式计算:54÷3=18(次)54÷18=3(吨)(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引入:上面的两道算式能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用连除解决问题)【新课讲授】 1.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揭示题目: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小组内探讨:着重探讨课本提出的问题,确定第一步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把学生的方法整理后再用课件演示出来。方法一:先算每队有多少人。[60÷2=30(人)] 再算每组有多少人。[30÷3=10(人)] 列综合算式为60÷2÷3=10(人)。
方法二:先算一共有多少组。[3×2=6(组)] 再算每组有多少人。[60÷6=10(人)] 列综合算式为60÷(3×2)=10(人)。
2.小结:同学们能够通过仔细观察,找到隐藏的信息,并且大胆思考,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是了不起,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用连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6~8题。【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用连除解决问题
例4:方法一:60÷2=30(人)30÷3=10(人)
60÷2÷3=10(人)方法二:3×2=6(组)60÷6=10(人)
60÷(3×2)=10(人)
第三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连除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除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P53例
4、做一做及练习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5、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语:
师:同学们,第一次和大家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故事,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文彦博树洞取球。通过这三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生发言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图中这三个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厉害。想不想和图中的这三个小朋友一样聪明。学完这节课你就可以做到。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情景导入
师:为了准备六一联欢,三年级的女同学正在进行集体舞排练。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课件出示例题4的文字和插图 师:谁来读读题 师:你真勇敢,你来!生读题
师:声音真洪亮。请坐 1.阅读与理解
师:哪个同学能把这道题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再完整的说一遍? 生:知道了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问题是“每组有多少人”。
师: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2.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分析与解答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并且要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解题过程。看看那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好开始。
(屏幕问题:1.每一步算式是根据题中哪两个信息得出的?2.你列出的每一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 生说师板书
生1:60÷2=30(人)30÷3=10(人)生2:3×2=6(组)60÷6=10(人)生3:60÷3=20 20÷2=10
师:能不能结合屏幕上的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1:我的方法是先通过“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这句话,求出平均每队有多少人?列式:60÷2=30(人)。再将这30人平均分成3组,这样就求出了每组有30÷3=10(人)。我的方法汇报完毕,谢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根据„„先求„„根据„„再求„„”的句式来提炼总结。)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师:谁可以把这种思路再说一遍? 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他说我们要先求什么? 生:每队有多少人
师课件展示“每队有多少人”
师:根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怎么求的? 生:根据有60人参加表演和平均分成两队 师课件出示示意图
师:然后又用到了什么信息? 生:又用到了每队平均分成三组。师课件出示结构示意图
师:这个图同学们能看明白吗?谁能看着它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生叙述
师:回答的很清楚。
师1:谁能将这两个式子列出综合算式?在下面写一写吧!
师2:我刚才发现有的小组列出的是这两个综合算式?谁来汇报一下!生:60÷2÷3=10人(师板书)师:你们同意这种写法吗? 生:同意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中要先算什么?
生:60÷2 60÷2表示什么?得到的结果÷3又表示什么? 生回答
师:看来这个综合算式是正确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用连除解决问题。(师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第2种方法? 生说师板书
生:我的方法是先求出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2×3=6(组),再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列式:60÷6=10(人)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他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组
师课件展示“一共有多少组” 师:根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
生:根据有平均分成2队和每队平均分成3组得来的 师课件出示示意图
师:然后又用到了什么信息? 生:又用到了一共60人这个信息。师课件展示:
师:哪个同学能看着它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生回答,集体校正
师:回答的同样很精彩。
师:这两个算式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生上台板演。生1:60÷(2×3)=10人 生2:60÷2×3 师:同学们认为哪种列式正确?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这个括号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因为只有加上括号我们才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先求一共有多少组。不加括号就要先算60÷2然后在用所得的结果乘3,得到的结果和原来不符。师:我们用乘除混合同样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第三种方法 60÷3=20 20÷2=10
师:能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生说,集体质疑
师:看来这种方法不行,解释不通。我们列出的每一个算式都是要有依据的。不能乱列。
师:同学们其实像这样一类问题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1: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组? 师课件出示
师:看来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思路和刚才我们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小组讨论一下!(师课件出示示意图对比)生:倒过来了,原来的问题在下面,现在在上面。
师:对,原来我们是通过信息去一步步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在下面,现在呢? 生:我们是根据问题找合适的信息。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去一步步解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去找需要的条件,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3.回顾与反思: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方法都得到了每组有10人,问题解决的正确吗?我们应该怎么验证?(课前要给学生讲授验证的方法)
生:每组有10人,因为每队平均分成3组,那么3组就是30人;也就是说每队30人,2队正好是60人。这就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师总结一下方法:将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带回原情境,检验由此推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原有的条件,是一种很好的验证方法。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层次练习,感受两种策略的作用 1.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5盒装一箱。12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师:同学们先独立试做,看看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做完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生汇报
①方法一:
(1)12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盒? 120÷6=20(盒)(2)可以装多少箱? 20÷5=4(箱)120÷6÷5=4(箱)②方法二:
(1)一箱共有多少个杯子? 6×5=30(个)
(2)12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120÷30=4(箱)120÷(6×5)=4(箱)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2.请你选择正确的算式。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步求的是什么。游泳比赛在400米游泳比赛中,运动员要游4个来回,这个游泳池的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问题,想要又好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思考方法,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两种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你还记得吗?你会用吗?谁再来说说是什么方法? 板书设计
用连除解决问题
60÷2=30(人)3×2=6(组)30÷3=10(人)60÷6=10(人)60÷2÷3=10(人)
60÷(3×2)=10(人)
第四篇: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1—12页“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教学目的】: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
重点: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根据条件提问并列式解答:
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
师:利用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师:怎么列式呢?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放了28本书,()? 师:这里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读一读吗? 师:利用这三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看看。出示两种不同的方法:(1)2×3=6(本)
(2)28×3=84(本)
6×28=168(本)
84×2=168(本)答:一共有168本书。
答:一共有168本书。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馆看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两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对本课新知的学习能起到迁移和渗透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看书吗?学校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
1、观察分析: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师: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3)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一共放224本书。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4)师: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个忙。(课件出示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2、合作探究:
(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4×2=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师: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
师:好,谁能完整地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第一种方法:第一步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本,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第二种方法: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如果学生出现方法三224÷4÷2,则请他说出理由,如果他说不上理由,就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看看谁能帮助他解释清楚!(师适时指点:这位同学的看法很特别,大家都是竖着看,而他却横着看,最后再把它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和解释,建议他及其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火花,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又让一些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得到伙伴的帮助。
4、讨论比较。
师:这两种解决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第一步求的问题不同;第一步计算方法不同;单位名称不同。★设计意图:及时地安排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间还存在着一些联系呢,224÷2÷4也就是224除以2乘4的积,既224÷2÷4=224÷(2×4)(边讲边板书)
★设计意图:两种方法的联系,实际在练习一中已经有所孕伏,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理解。
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最后都求出了“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师;你们帮图书管理员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再帮帮他,好吗?明天是周末,上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他想把三年级144人分成两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你们能再次帮图书管理员解决这个问题吗?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2、听说同学们今天学习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本领,连老爷爷也要来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大家愿意么?(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
(1)你能看图说题吗?(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
程)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看图说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间相互说说你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4、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图,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看图说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间相互说说你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师:这道题跟前面几道题有所不同,虽也用连除方法解决,但连除时,用哪一个数作第一个除数或作第二个除数都是可以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独立思考、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老师很佩服你们。老师这儿还有一道智力考验题想挑战吗?(本题可作为机动题)
(1)师:打开课本第12页,看思考题。同学们先用几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思考后再跟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合作讨论,试一试,填一填。(友情提示:用铅笔试填,这样可以方便修改。)(2)汇报交流,指名板演并讲述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里教学时先让学生在不断试验中探索,然后展开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发展思维能力,为后面解答类似的较复杂的思考题做铺垫。
6、布置课后作业: 想想做做第4、6、7题
师:这些题都可以用两种方法解题,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
四、总结全课 质疑解难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会选择合理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也可以找老师一起探讨。
姜堰市罗塘小学:王珣
第五篇: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教学目标】:
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2=30(人)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30÷3=10(人)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0÷2÷3=10(人)。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
学生回答:60÷6=10(人)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2、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一队3组,现在2队,总共多少人,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集体订正。(2)提问:我们可以运用哪两种计算方法?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时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路。
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12题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上完成。
四、总结提升。
如果我们将上一节课归纳为连乘的运用,那么你能将此节课的解决问题归纳成什么呢?你能自己编写类似的问题然后解答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第一种:
第二种:
60÷2=30(人)3×2=6 30÷3=10(人)60÷6=10(人)
综合算式:60÷2÷3=10(人)综合算式:60÷(3×2)=10(人)
课时作业 解决问题
1、有960千克货物,2辆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图书馆共有126本书,放在3个架上,每个书架有6架。平均每层放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