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撰写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撰写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主要有单选,简答,材料和教学设计四种类型,而学员对于教学设计不熟悉造成考试时失分严重,也是授课时重点讲授的部分。
成功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在我们学习教学设计时也是同样的,只有理解才能更有效的复习,只有理解才能灵活的解答各种问题,因而理解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设计让门一起了解一下教学设计题的出题形式,教学设计在整个小学教师资格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当中一共占据40分,根据具体的课文按要求作答,而给与的课文一共两篇分别是语文和数学,任选一篇进行作答。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是由三个问题构成,第一题,对于语文(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如语文课文中,字、词,修饰手法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考察对于课文的分析。数学课文中,蕴含定义的算理或者相应的算法。由于对于算理、算法要求特别准确,而我们可能记忆容易出现误差,最好选择语文进行作答。第二题,对于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撰写,其中教学目标是,一种是直接进行撰写,另一种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三个问题,解决三个教学目标。第三题是教学过程的撰写,主要考察对于教学过程的熟悉和对于课文的熟悉、设计能力。
其次如何有针对的进行答题,第一题语文主要考察对文章的理解,而所选文章大部分处于小学3-5年级的课文可以通过提前预习有备无患,数学更加是要提前针对公式,算法进行记忆。第二题,首先知道教学目标的三要素(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教学目标的构成,主体(学生),行为状态、行为、行为结果四个要素组成,最后了解新课程标准按要求进行撰写。第三题主要面向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及小结作业,最近考试也多出对于板书的设计。按照要求进行撰写,是答题过程当中首先要做到的然后才是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最后,在了解了教学设计的一些内容之后,对于答题我们仅仅是刚刚开头,还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做好,更要在答题过程当中审清题目,尽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公讲师姜玉良解析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掌握)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臵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四)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包括:1.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臵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4制约学校机构;
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促进: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五)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
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3个体身心发展动因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1.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
2.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3.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实验。
5.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1)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荀子:
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白板说
3.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施太伦(德国)
4青春期的发展变化
1.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
2.体内机能。
3.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4.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
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
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发
2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3)个体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原因: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助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第三篇:对啊网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2)--解析
一、单选题
1,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课程理论是()。答
案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要素课程论 D,社会课程论
课程理论流派 2 分 D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考试免费资料中心,教师证考试免费视频 免费题库、幼师证、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小学中学幼儿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6科视频和题库资料完整。
2,下列人物中,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的是()。
答
案
A,杜威
B,洛克
C,卢梭
D,夸美纽斯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 分 B 洛克反对天赋观点,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3,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
案 教育
B,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划分,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A,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划分,可将教育划分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C,近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D,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 分 C近现代社会教育包括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其中,现代社会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4,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的研究方法是()。
答
案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历史研究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 分 A 题干叙述的是观察法的概念。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5,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答
案
A,一定的影响
B,直接的影响 C,较弱的影响
D,间接的影响
教师的角色心理 2 分 B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此外,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影响。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6,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形式的是()。
答
案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课程的概念 2 分 C 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或称广域课程。其形式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广域课程、核心课程,不包括学科课程。
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
答
案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心理定势 D,思维程序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2 分 A 智力技能也称心智技能、认知技能,指经过练习巩固起来的、接近自动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如运算、阅读、作文等等都属于心智技能。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出教学要贯彻什么原则?()答
案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性
教学原则的含义 2 分 C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文字解析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出的正是这一原则。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答
案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教学过程的本质 2 分 B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0,“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答
案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教学的内涵 2 分 D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是使学生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它从科学上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等研究成果。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11,张老师在讲课时,用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是()。答
案
A,参观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D,实习作业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 分 C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答
案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 分 A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推行自主、合作、探究与主动接受相结合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的教学方式。
13,小明认为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他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答
案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分类 2 分 C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
14,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答
案 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冲动型和沉思型的唯一区分标准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比辐合型认知风格优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2 分 B A项: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C项:区分冲动型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准确性;D项:认知风格无优劣性之分。
15,小枫在与小华讨论“健康”的鉴定标准时,各抒己见,下列对此说法最准确的是()。
答
案
A,仅指生理正常
B,仅指心理正常
C,生理、心理都正常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概念 2 分 D l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D项表述最准确。
16,小刚喜欢上网,久而久之网络成瘾,耽误了学业,现在他想戒除网瘾。他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答
案
A,行为疗法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健康的概念 2 分 A 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
17,小强为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打算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他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答
案
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绎式 D,启发式
问题解决 2 分 B 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18,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答
案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思维 2 分 C
抽象是指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A,分类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19,小陈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他这种思维形式是()。
答
案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思维 2 分 D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20,方方在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答
案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学习策略的概念 2 分 D 学习过程中,利用复述策略,让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够有效地增强记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
21,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是()。
答
案
B,意志 C,道德 D,情绪
品德概述 2 分 A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A,品德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四、简答题
1,辨析: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技能的形成 8 分
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文字解析
2,辨析: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知识的学习8 分
正确。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的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知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文字解析
3,辨析: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知识的学习8 分
错误。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基础教育则包括幼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途径。
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初中、高中)的教育。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义务教育的概念。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4,辨析: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妨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教师的角色心理 8 分
错误。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习的组织者、教学互动的指导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文字解析 一的规律。
5,简答: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班级的概念 10 分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文字解析
6,简答: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思维 10 分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的特征。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7,简答: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0 分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文字解析
8,简答: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思维 10 分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文字解析
五、综合题
【案例1】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很了解教学。然而只有真正站在课堂上,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班级新规则要求。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首先,应该明确一个观点:课堂纪律作为一种约束的手段,不是终极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发挥它的制约力,但不能成为学习的目的。而发挥它的制约力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案例中的新教师把学生不服从管教错误地归因于课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而不断地将管理措施严格化,这是不合理的处理方式。案例中讲到指导教师帮忙制止混乱场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案例中的教师应该通过反思自我查找原因。
其次,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三思。案例中多次提到过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作对,新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对待:案例中讲到学生做完实验后不回座位时,新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直催促,而不是观察学生不回座位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后来对待两次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的措施是处罚其留校15分钟,而没有提到在15分钟里是否去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做到因材施教。
【案例2】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2)甲同学是因为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乙同学是因为尊重、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建议:①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家长沟通,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②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恰当地表扬和批评,满足学生尊重和安全的需要。
第四篇:2017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重点
第一章 教育基础
1、古代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教育。)
3、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2014年真题)
答: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主要有四点:(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3)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4、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2012下: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书上参考答案: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教育的性质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
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宗教性;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7、20世纪以后的教育
(1)新特点
终身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全民化;民主化:起点机会均等、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教育结果的均等;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P20)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8、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2015上: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学校文化: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9、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主要依据(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P29)
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2003年10月)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13、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
前制度化的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制度化的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也是一种实体化的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非制度化教育。
14、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
3、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1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目标(书)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书)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8、学生观(2013年下半年简答题考过)(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19、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1)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2)合作学习:完成共同的任务
(3)探究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的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20、教师观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1、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2、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3、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个人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到在职教师阶段,直到离开教职为止,在整个教职生涯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地发展专业内涵,以逐渐迈向专业成熟的境界。
24、教师劳动的特点(6点 书)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
2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专业理念:
专业态度: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 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
专业道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
(二)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等。
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如一般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
(三)专业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创新能力。
26、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培训(2)入职培训(师徒结对)
(3)在职培训(参加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参加学术团队与学术活动:专业团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标志之一;教育考察与观摩)
(4)自我教育(专业阅读;网络学习;校本教研与培训;行动研究)
27、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的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28、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式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29、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
第二章 学生指导
1、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局要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惩罚法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
4、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③对象的活动性 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5、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2015上)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案例分析)(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2)早期的经验(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4)个人勤奋的影响
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013上)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学校教育)。
(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3)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4)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学校教育
(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如下:(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012下)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第二,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要好;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10、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11、教学实践中,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契机: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2、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改进教学方法;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13、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中正确引导;注重激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1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反映。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不断前进。
16、小学德育的原则(8个)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17、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途径(2012下真题):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此外,小学的德育方法还有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合作学习法、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补充: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只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18、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
(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19、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惩罚法
第三章 班级管理
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5个
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有耐心,结合具体事例,引导他们认识真、假、善、恶、美、丑,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心灵美,从而立志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2)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
(3)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规范小学生的言行,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4)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5)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以班集体带动学生个人的发展。
(6)建立班级核心力量,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7)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对学生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3、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2、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向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有效性原则(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
4、可接受性原则(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
5、冷处理原则(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二)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4、处理班级违规事件时应遵循的原则
1、要有法可依
2、态度要正确
3、要有时效性
4、要加强沟通
5、要取得家长的支持
6、要形成群体氛围 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
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做到:
1、预防
2、控制与矫正
3、转移
5、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三)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6、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学生档案;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作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的教育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后进生的教育(重点)
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3、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根据中等生大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7、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2、小组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3、群众性活动(此种形式进行的课外活动具有普及性,形式上适合大多数学生。)
8、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9、小学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
(1)小学课外活动是提高小学生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各类专门人才的成才打好基础
(3)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0、课外活动的特点
性质的资源型行业选择性;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活动方法的实践性;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11、班队活动的原则
班队活动原则就是指为了保证班队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班队活动指导过程的客观规律。包括以下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计划性原则;(6)生活化原则。
12、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第五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
知识: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技能: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2、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章 教学实施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的关系:(1)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育要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所必须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的关系: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二者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防止脱离知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两种倾向,实现教学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 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三、我国小学教学原则(材料分析)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
四、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的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和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五、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并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讲授应具有启发性;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六、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七、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特朗普制
八、教学实施的环节 5个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九、备课要求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备教材: ①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②教科书:是教师备课上课的主要依据 ③阅读参考资料(2)备学生(3)备教法
写好三个计划:学期、课题、课时
在备课的所有活动中,教案的设计处于核心的位置
十、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课的结构:组织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上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十一、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分量适宜,难度适度;有助于启发学习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十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设置榜样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改变不正确归因: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采取现实归因,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第七章 教学评价和反思
1、新的教学评价理念
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评价对象: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评价主体: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
评价结果:关注评价结果的反馈及被评价者的认同及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评价内容:全面综合 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
2、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3)教师通过反思可以缩短其专业化成长时间;
(4)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
第五篇:对啊网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5)--解析
一、单选题
1,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不包括()。
答
案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接受学习
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2 分 D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考试免费资料中心,教师证考试免费视频 免费题库、幼师证、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小学中学幼儿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6科视频和题库资料完整。
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的干扰。答
案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分 A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早晨学习效果好,是因为少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属于前摄抑制。
3,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答
案 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分 B
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学业动机。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4,以下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
案
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
D,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2 分 D 班级授课制不利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5,“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答
案
A,创新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原则的含义 2 分 C 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完知识之后及时地对它进行复习,体现了巩固性教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学原则。
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不包括()。
答
案 A,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班集体的设计者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2 分 D 班主任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而非贯彻者。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7,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答
案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使学习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2 分 B 新课改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体现为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8,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答
案
A,学生的家庭类型
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学生干部情况
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2 分 D 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干部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不包括D项。
9,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答
案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2 分 D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心理的方法。题干所述教师正是通过自然条件下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行研究的,符合“观察法”的定义,故选D项。
10,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答
案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知觉 2 分 A 知觉的选择性是个体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因此,学生阅读时画重点线也是一种知觉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记忆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知觉对象,熟记知识。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11,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答
案
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
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思维 2 分 D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撮抑制的影响。
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答
案
A,本能活动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 2 分 C 条件反射是指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能够提高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13,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答
案
A,大脑和神经系统
B,潜意识
C,环境
D,知觉和价值观
思维 2 分 考
点 分
值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B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与意识相对。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潜意识。
14,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这种现象称为()。
答
案
B,适应 C,对比 D,后象
思维 2 分 D 在刺激停止作用之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做后象。后象A,知觉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
15,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答
案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思维 2 分 D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
16,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答
案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C,布卢姆 D,夸美纽斯
教育学的发展 2 分 D 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他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7,沈从文小时候经常逃学,而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沈从文最终成为了杰出的作家。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
答
案
A,普遍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2 分 C 学生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因为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他们的品德、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方面都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要找对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得学生不断进步。
18,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属于侵犯学生()的行为。
答
案
A,隐私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受教育权
教师的角色心理 2 分 A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文字解析
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隐私,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1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识,常常会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情境或者设置模拟情境,这主要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答
案
A,知情意的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的本质 2 分 C 直接经验就是指通过亲自探索、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认识成果。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20,不属于智力技能特点的一项是()。
答
案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2 分 D 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2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主要影响着课程内容的()。答
案 A,深度和广度
B,科学性和系统性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C,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
D,科学性和逻辑结构
课程内容 2 分 C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文字解析
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及其潜力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简答题
1,辨析: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是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教育的涵义 8 分
错误。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 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文字解析
2,辨析: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8 分
错误。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文字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风格的分类。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3,辨析: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8 分
正确。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文字解析
4,辨析: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教师的角色心理 8 分
错误。专家型教师将课堂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型教师仅仅 考查个体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
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在学生做练习时,新手型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文字解析
5,简答:如何针对学生能力的性别差异进行教育?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教育的涵义 10 分
男女生心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种差异,要因性施教。因性施教 考查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区别 的基本策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扬长的策略,二是补短的策略。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男女生的心理都得到完善而良好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心理潜力,并且培养男女生共有的优秀品质。实施因性教育,首先教师要纠正传统消极的性别偏见和性别观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根据男女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展和劣势的弥补。再次,教师应了解学生,善于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分析男女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因性教育。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和方法进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行因性教育,其基本的策略都是扬长补短,最终目的是促使男女生各方面的心理机能和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各自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完全一致的。
文字解析
6,简答: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哪些种类?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思维 10 分
(1)根据思维的内容,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 考查因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分析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多少,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文字解析
7,简答: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0 分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考查思维的分类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③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④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⑤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文字解析
8,简答: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考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式方法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考
点 分
值 正确答案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0 分
(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3)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文字解析
五、综合题
【案例1】 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由一个自觉学习的好孩子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两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2)甲同学是因为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乙同学是因为尊重、安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3)①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家长沟通,满足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②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恰当地表扬和批评,满足学生尊重和安全的需要。
【案例2】(1)“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2)“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考查培养学生观察力方式方法
免费学习地址: www.xiexiebang.com/live/jiaoshi
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
(1)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和“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结构进行重建时,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