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4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

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矛与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狮子和鹿》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四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学会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仔细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教学内容间有着较强的连贯性、互补性,教材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线索,以求通过阅读理解、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特别注意读好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如《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果然”、“奚落”、“傲慢”、“恼怒”、“谦虚”、“抱怨”等。4.继续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编写童话故事。

6.指导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开展以读、讲、演、说、练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7.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结合《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和《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渗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8.借助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句段,把握重点”的思路进行设计,“读”是贯穿始终的红线,以读为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华。

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时,以浅显有趣甚至在小孩子看来有些奇怪的引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写下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摘抄自己在读书中搜集到的好词佳句,相互读一读。整体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回到单元目录,对比课题,读课题,背课题,说一说,合上书本,这几篇课文在你的脑海中还留下一些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

学完这一单元后,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回归、整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 读一读:(我能读出的生字)写一写:(我能写好的生字)背一背:(我能记住的优美词句)说一说:(我能介绍的人物形象)练一练:(教师出示的拓展延伸题)

通过整体反思总结,这一单元的东西在学生的脑海中便逐渐清晰起来,开始走向系统化、立体化。2.具体建议:(1)童话故事──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后两篇课文:《陶罐和铁罐》、《狮子的鹿》属于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人物”形象鲜明,一看就知道是孩子喜欢的那种。且这两篇课文都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地看待问题,看待自己,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把这两篇课文提前教学,学完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迁移,按照略读的要求自主学习《狮子和鹿》,(2)小故事──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 《矛与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这两篇课文属于叙事文章,呈现给学生的人物形象都是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人。相对而言较难理解。所以,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到《陶罐和铁罐》、《狮子的鹿》两课后进行教学。学生由易到难,由如何看待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比较容易接受。

(3)对《语文园地七》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就安排学生围绕相关教学内容,开展自主的读、说、演等的系列实践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汇报。例如:我把《刻舟求剑》的故事放在学完《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便呈现给同学们,因为这两个故事在思想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对比,整合在一起,学习的效果会更理想。

四、教学资源

1.生活资源。“生活即语文,社会即学习”,生活中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挖掘。在班级中我们怎样看待同学?怎样看待自己?在家庭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家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处理文化学习与特长学习的矛盾?如何让自己的班干部工作开展得更好?……多少问题需要解决!多少问题需要学生学会处理!所以,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去钻研,去挖掘。2.图书资源。(1)走进图书室,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读书篇目:《十万个为什么》、《生活中的小窍门》、《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大家读》、《益智游戏》、《快乐动脑筋》、《发明家的故事》……图书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紧密地联系本单元的教学,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对识字的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2)举办读书中队角。学生将自己的童话故事书、成语故事书带到学校里来,相互交换阅读。这样读书,学生兴趣更浓,还可以相互交流读书心得。(3)读给学生听。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同时又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联系密切的文章读给学生听。

3.学校资源:与班级的科学任课教师或科技辅导老师一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学校里一些比较现实的小问题。如:你认为学校哪里的绿化工作还不够到位?你准备如何设计?对于少数同学乱丢垃圾的现象,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制止?你怎样看待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怎样完善……

4.预设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有时确实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但如果教师能恰当处理,往往会让课堂精彩无限。教师要善于挖掘看似“无理取闹”的问题中的积极因素,并由此生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备《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可以预设生成问题如下:第10自然介绍陶罐经历了王朝的覆灭、宫殿的倒塌后,依然安然无恙,完好无损,怎么解释?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引导提问:什么是“集合”?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它们是怎么结合的?结果怎样?

【“学则须疑”,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和鼓励学生养成提问、思考的良好学风和习惯,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同桌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好办法。2.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4.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1.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1)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2)矛和盾是怎么结合的呢?(3)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初步释疑。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记字写字

1.指导记字: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记住它们。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让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1-5自然段,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第一课时小组初探的三个问题。2.学生全班交流。

对第一课时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1)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把矛和盾结合起来。(2)矛和盾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3)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3.学生归纳矛、盾、坦克的优点。学生归纳矛的优点: 学生归纳盾的优点:

课件出示坦克,坦克自我解说:“矛的优点是善于进攻,不善于防守;盾的优点是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于是发明家就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了我。我的优点是既善于进攻又能自卫。小朋友,我是不是很棒啊!”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

【多方设置“问题情境”,化消极的“灌输”为积极的“交流”。凡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凡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

三、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提取有价值的问题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课文的结尾。2.生齐读这段话。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教师小结写作方法:用事实说明道理。4.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事例或生活中搜集到的事例,畅谈感受,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如:双层公共汽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带圆珠笔的钢笔、两用的手提包……)全班汇报交流。

5.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你有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

【“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2.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六、抄写词语,积累词汇 1.同桌互相读词语。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新课程重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

七、作业

必做题: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多读几遍。

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同学选做,实行差异教学,异步发展。】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教学流程

一、结合实物,出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课前借助字典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的两个问题:(1)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情?请尝试完成:()木匣→()木匣→()

议一议: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2)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巩固生字

1.课件依次出现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2.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左右结构归类:挖 鞋 锯 抢 难 初 敌 阶 懂

形声字归类:匣 阶 锯 管 抢 懂

比较记忆: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准、阶和价、屋和到 3.给生字组词,练习用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2.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刻舟求剑》 思考:(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

【因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故事与本文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把语文园地七的成语故事提前让学生接触。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刻舟求剑》,可以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

: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亚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亚 走10步

没有挖到小匣子

(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课文解读】

本文是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主题的第二篇课文,记叙了科利亚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情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课文语言朴实平白,没有生动的文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如何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感悟一切事物都在变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特点,预设以下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5个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设计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带些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成长记录册。【教学过程】两课时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启动阅读

1.由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引出本文课题:科利亚的木匣。随机学“匣”字。

2.引导据题质疑: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特别之处?科利亚的木匣里装了什么?围绕科利亚的木匣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通读感知,了解内容

本环节,主要通过个人自读、指名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为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课文奠定基础,随文认学生字“锯”“阶”。

初步交流读题目时提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交流后归纳板书: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叶老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也正是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再加上本篇课文的特点适合学生自读自悟,因此下一环节设计为——

三、自主质疑,初步探究

让学生读读文中两个“泡泡”,明白:一个是说读懂了什么,一个是提出了问题。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以“吐泡泡”的形式记录下来。

设计“吐泡泡”的学习形式,目的是落实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来的默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交流反馈学生所吐的“泡泡”: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预计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课文中说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法西斯”是什么?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为什么科利亚挖不到?科利亚说“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课文结尾说“周围的一切,不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临场作出巧妙处理,或直接回答,或以问引读,或反问学生,或暂时存疑。在交流反馈中,对提问角度新,思维有深度的同学要特别予以肯定和激励。

四、重点研读,体会感悟 本环节主要是体现教学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作如下设计:

1.根据前一环节的质疑,引问: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科利亚却没挖到,科利亚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讲清楚讨论的步骤与方法:

一、是什么原因,首先要从书上找到依据;

二、关键是怎样理解这个原因,每个小组成员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三、讨论交流后小组确定一种最有创意的理解方法,准备到班上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学法来理解和体会“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如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道理、用数学的方法画一画线段图、在教室里实地走一走、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等等。

语文是开放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应该是开放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语言文字。

4.呈现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地读一读: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5.师:大家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看,科利亚来到了我们教室,大家夸夸他吧!那么,同学们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和体会到科利亚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呢?

学生回读课文,找出依据,组织交流,随机指导朗读体会下面的句子: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多会动脑筋啊!★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一个聪明而自信的科利亚!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回找到我的木匣子。”——做事情不蛮干,遇到问题不依赖别人,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多令人敬佩的一个小男孩啊!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从这件事情悟出一个道理,多会感悟的一个小男孩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重点是指导写字,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识记字形的规律和方法;二是对难写易错的字,如“挖”、“鞋”、“抢”、“管”“初”“懂”等,教师要板书示范,指导书写。【板书设计】

5岁埋木匣步子小走10步 9岁挖木匣步子大走5步 一切事物都在变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流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用“____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

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自然段和10---17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4.教师相机小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学,可以围绕中心不偏离。这一环节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划出生字,再联系句子理解,始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理解。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2.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

(1)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落”、“懦弱”、“轻蔑”、“恼怒”。

(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的语气。3.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

(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

(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它的谦虚克制。4.课件展示对话。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读后评议。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以读促演,演中促读,演中理解,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表演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1-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4.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评议。

五、实践作业

1.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2.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大语文教学观下,我们应该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骆驼和羊》是老教材中一篇类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阅读的迁移,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书感受。2.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

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认读。2.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本文的10-17自然段。

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陶罐

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

连影子也没见到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2)全班交流。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

【在举例中,学生获得了对本文写作方法更真切的认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5.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所获得的东西,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2.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几句人物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回家后与爸爸妈妈有趣的对话)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28*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培养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的不同的态度。2.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每人课前阅读一个童话故事。3.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图片,形象揭题

1.课件展示图片: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鹿、有狮子。看到这两种动物,你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

二、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1、引导学生读课文前的导入语,学生归纳阅读要求。2.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1)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体会?

(3)把本文和《陶罐和铁罐》一文作比较,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两个多音字。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字词的意思。

3.说一说:小组内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词,交流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然后全班汇报。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的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上下文和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抱怨”。

4、议一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指名请几位同学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3、一起来评一评读得怎么样。教师相机做朗读指导。教师相机提取几个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1)课件出示:“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指导读出鹿喝水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

填一填比喻句:鹿的角好像__________________。谁能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指导读出对腿的不满和抱怨。

比较: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想结合。通过角色体验、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和鹿的形象融为一体,从而对文本产生亲近感,感悟语言的优美,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五、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课文道理

1.课件出示课文第6──7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桌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一句交替读。

2、课件点红并齐读:“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 送命──逃生

3.想一想: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4、说一说:你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体会?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5.教师相机小结。

六、比较学习,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这两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在写法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类似写法的课文我们学过许多:如《两只小狮子》、《骆驼和羊》、《狼和小羊》等。你也能举例说说吗?

七、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内容、思想、表达方法、学习方法、朗读……)【学生的总结往往比教师的总结更深刻、真实、有效。】

八、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复述课文,可以比较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的异同……

【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增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知道何谓童话,能编写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动物童话故事。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联系本单元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搜集成语故事。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动脑筋解决问题)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2.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流程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1.生活实例展示

我们学校的科技辅导老师吴老师是个非常爱动脑筋的人。平常,他家的电器坏了,吴老师很少拿去修理,常常是自己钻研,想办法把它修好。

我校以前升国旗时,旗手要把国旗固定在拉扯绳上,通常要系两三个结,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为此,吴老师在旗杆上安装了三个偏心轮,轻轻一卡,国旗便稳稳当当升上去了。真方便!我们也要像吴老师一样,做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课件出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采取生活再现、气氛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3.课件展示实例:

课件展示学校近几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市级科技创新大赛的部分作品(小发明、小论文、创新方案……)部分小发明用实物展示,教师加以简单介绍。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天天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有创造的能力。

二、提出问题,小组交流 大家仔细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1.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请记录员做好记录。2.小组内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可以怎样改进、解决。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想出办法。

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如果对提出的问题不加整理,就无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研讨的效果和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时,要注意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语句要尽量做到通顺连贯,表达要清楚流利。

2.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问题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人。继续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3.颁发奖品:一首打印好的诗歌:《双手和大脑》

四、同学们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第二、三课时(习作)课时目标

1.知道何谓童话。

2.能编写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动物童话故事。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1.同学们读过安徒生爷爷的童话故事吗?说说你对童话故事的理解: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2.课题回放,课件展示已学过的童话故事的课题,引导学生一起回忆,进一步把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二、听故事,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一童话故事:《蜜蜂和蝴蝶》

2.想一想:蜜蜂有什么特点?蝴蝶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抓住动物特点编故事

3.蜜蜂和蝴蝶都说了哪些话?它们说话时神态怎样?你最喜欢哪写描写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学生交流。

课件展示:写好动作、神态、语言

三、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与资料,相互交流,展开联想。

2.学生选择两种或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几个小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件什么事?

3.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看谁编的故事最具体,最有趣,最有创意。

四、交流评议

1.课件展示“我们的童话信息发布会”:

四人小组交流:把自己编好的故事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同学帮助补充修改。(教师下小组巡视和参与)2.各小组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所编的童话故事。

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童话游戏最有趣、最吸引人?然后,请同学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游戏再修改一下,故事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角色在游戏中说的、做的会有怎样的改变?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创编一则任何动物的童话故事。

2.把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和几个同学一起演一演,也可以给自己编的童话故事配上一幅或几幅美丽的图画。3.把学生编写的故事编辑成册,收入到班级的《动物童话集》中。第四课时(我的发现问 日积月累)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2.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2.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一谦虚

懦弱一勇敢

丑陋一美丽

愚蠢一聪明 3.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4.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5.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内容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4.集体读、背。

5.通过读读背背,你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道理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试着了解一下这些句子的意思。

三、连连认认

1.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文、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2.课件出示拼音,请学生拼一拼。

3.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5.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6.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7.课件出示类似的巩固练习。第五课时(成语故事)课时目标

1.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2.搜集其他的成语故事进行阅读,相互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上次我们在学习《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老师便要求同学们课后去阅读、交流《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汇报一下。

二、学习成语故事。

1.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2.学生再次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3.请学生小组内交流: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再读一读这个故事,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因为这一成语故事在学习《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已经作为作业布置下来,所以此处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阅读了。】

三、课件展示一课外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学生用上述方法自读自学,相互交流。

四、学生交流其它成语故事。1.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2.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第二篇:科学的思想方法 整体教学设计

科学的思想方法 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矛与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狮子和鹿》告诉人们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四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学会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作

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仔细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教学内容间有着较强的连贯性、互补性,教材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线索,以求通过阅读理解、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44个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4篇课文。特别注意读好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如《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果然”、“奚落”、“傲慢”、“恼怒”、“谦

虚”、“抱怨”等。

4.继续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5.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编写

童话故事。

6.指导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主题,开展以读、讲、演、说、练为主要形式的语文

实践活动。

7.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结合《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和《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渗透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8.借助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地看待自

己,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本组的课堂教学,按照“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句段,把握重点”的思路进行设计,“读”是贯穿始终的红线,以读为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华。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时,以浅显有趣甚至在小孩子看来有些奇怪的引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读文,写下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摘抄自己在读书中搜集到的好词佳句,相互读一读。整体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回到单元目录,对比课题,读课题,背课题,说一说,合上书本,这几篇课文在你的脑海中还留下一些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

划。

学完这一单元后,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回归、整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

读一读:(我能读出的生字)写一写:(我能写好的生字)背一背:(我能记住的优美词句)说一说:(我能介绍的人物形象)练一练:(教师出示的拓展延伸题)通过整体反思总结,这一单元的东西在学生的脑海中便逐渐清晰起来,开始走向系统化、立体化。

2.具体建议:

(1)童话故事──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后两篇课文:《陶罐和铁罐》、《狮子的鹿》属于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人物”形象鲜明,一看就知道是孩子喜欢的那种。且这两篇课文都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地看待问题,看待自己,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把这两篇课文提前教学,学完精读课文《陶罐和铁罐》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迁移,按照略读的要求自主学习《狮

子和鹿》,(2)小故事──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

《矛与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这两篇课文属于叙事文章,呈现给学生的人物形象都是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人。相对而言较难理解。所以,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到《陶罐和铁罐》、《狮子的鹿》两课后进行教学。学生由易到难,由如何看待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比较容易接受。(3)对《语文园地七》的教学,完全可以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就安排学生围绕相关教学内容,开展自主的读、说、演等的系列实践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汇报。例如:我把《刻舟求剑》的故事放在学完《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后便呈现给同学们,因为这两个故事在思想内容上有着鲜明的对比,整合在一起,学习的效果会更理想。

四、教学资源

1.生活资源。“生活即语文,社会即学习”,生活中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挖掘。在班级中我们怎样看待同学?怎样看待自己?在家庭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家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处理文化学习与特长学习的矛盾?如何让自己的班干部工作开展得更好?„„多少问题需要解决!多少问题需要学生学会处理!所以,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去钻研,去挖掘。2.图书资源。(1)走进图书室,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读书篇目:《十万个为什么》、《生活中的小窍门》、《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大家读》、《益智游戏》、《快乐动脑筋》、《发明家的故事》„„图书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紧密地联系本单元的教学,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对识字的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2)举办读书中队角。学生将自己的童话故事书、成语故事书带到学校里来,相互交换阅读。这样读书,学生兴趣更浓,还可以相互交流读书心得。(3)读给学生听。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同时又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联系密切的文章读

给学生听。

3.学校资源:与班级的科学任课教师或科技辅导老师一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学校里一些比较现实的小问题。如:你认为学校哪里的绿化工作还不够到位?你准备如何设计?对于少数同学乱丢垃圾的现象,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制止?你怎样看待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怎样完善„„ 4.预设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有时确实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但如果教师能恰当处理,往往会让课堂精彩无限。教师要善于挖掘看似“无理取闹”的问题中的积极因素,并由此生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备《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可以预设生成问题如下:第10自然介绍陶罐经历了王朝的覆灭、宫殿的倒塌后,依然安然无恙,完好无损,怎么解释?

第三篇: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汇报会,习作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总体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核心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时划分: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教学内容:前置性学习

核心目标:明确目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把握内容、课前准备,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

一、确定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1、自读单元导读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齐读单元目标。

二、自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一读课文,画生字、词,想办法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二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三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书遍数没有一定之规。)

四、课外搜集,詹天佑、季羡林的资料

三、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可结合本单元的“我会写”“我会读”)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理解

修筑 藐视 岔口 勘测 真挚 拖蔓 翱翔 蹒跚 刚劲 先驱 狂风怒号 寝不安席

2、形近字

3、多音字

坚()浆()咽喉(yān)

艰()桨()食不下咽(yàn)

4、读准句子。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心头。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的端详着,轻轻的闻着,慢慢的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5、交流课文的中心思想。

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删减,力求更准确,更简洁。

6、介绍本单元人物。

五、提问质疑1、2、3、再读课文,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中标注出来。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疑问。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向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鼓励学生结合资料介绍詹天佑。

2、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国”“杰出”)

1、自学

默读思考:詹天佑“爱国”“杰出”具体表现在哪儿?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预设一 ①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我国修筑京张铁路?

②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要挟的用心是什么?

③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国内外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④由此,可以想象,1905年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

抓住主线“爱国”阅读理解,就能认识詹天佑受任于国家危险之际,为国家为人民大长了志气,大树了威风,表现了杰出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为民族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宏伟大志。

预设二

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什么要进行勘测和进行周密的计算?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让学生抓住四个“哪里”,明确在山区筑路、开山、架桥、铲平陡坡、改小弯度,都要经过细心的查找、勘察和严密的计算。这要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啊!然而詹天佑总是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能“大概”、“差不多”,表明詹天佑不但有敢于“毅然接受任务”的勇气,而且还有严格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是他能在危险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

预设三

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在气候多变、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詹天佑是怎样表现的?同学们要抓住“带着”、“不管……始终……”、“白天……,晚上……”等词句,想想詹天佑是怎样亲自深入第一线,和大家一起劳动;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是怎样调查研究,虚心请教当地农民。由此可知詹天佑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关键所在。

预设四

强大的思想动力

詹天佑遇到困难时是怎样想的?反映了什么?通过“不但……而且……”这一递进关系复句的分析,同学们要了解詹天佑时刻用“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来鞭策自己言行,激励自己斗志,振奋民族精神,鼓舞自己去战胜一个一个的困难,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这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思想根源。预设五

开凿隧道。重点掌握: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怎样艰巨?詹天佑怎样带头苦干?他采用了哪几种凿井法?体现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阅读、议论,从山势高、岩层厚、隧道长、泉水下流、满是泥浆、无抽水机等方面,了解当时隧道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从詹天佑带头排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誓为国家作贡献的坚强毅力和战斗精神。以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的科学法体会他卓越的才干和高度的智慧。

预设六

设计“人”字形线路。主要弄懂詹天佑怎样顺着山势因地制宜,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对照插图,想象“人”字形线路和采用两个火车头前拉后推的科学原理。这是对山区铁路建设的一项杰出贡献,再次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层层学习、理解之后,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詹天佑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红心,有为国为民争气的决心。

预设七

全线竣工的情况。

抓主脉,明确为什么说这是一项“伟大工程”?为什么说这件事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习时联系上文进行前后对比:起初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个笑话”、“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结果是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连来中国游览的外宾都赞叹不已。这一事实给帝国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同学们抓住詹天佑受命时政治斗争的尖锐性,完成三大任务的艰巨性和创造性,竣工的时效性,来全面理解这项“伟大工程”的深远意义。

三、继续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母亲、爱祖国)

1、谈话: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3、课文题目为“怀念母亲”,一看就知道是写怀念母亲的文章。但是通过预习课文,发现作者仅仅是怀念自己的母亲吗(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4、再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怀着同样崇高敬意和同样真挚爱慕” 的语段,在旁边批注。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预设一 感受悠悠思母情

① 课件出示 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抓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理解,想象具体情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②课件出示日记房东太太 高兴 沮丧

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二 体会拳拳赤子心

① 课件出示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抓词“频来入梦”的意思。两个母亲频来入梦,作者两次说道“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真的不知为什么吗?

② 课件出示另一篇日记

是什么让作者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

进行练笔 当你想故乡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当你想到故乡的老朋友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这千丝万缕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最后都融成一个字,那就是“糊”!指导感情朗读

6、衔接阅读《我的中国心》,拓展升华。

四、读《彩色的翅膀》,抓词句感受宝岛战士爱岛爱国的情怀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五、读中感悟,悟中感情读《中华少年》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爱国之心、自豪之情)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资料,用比较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演讲稿导入,感受其魅力

1、“有这样一位母亲,他不是母亲却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

2、同学们,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感人,自豪,有感染力)

3、接着读下半部分后,谈谈这篇读后感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

二、结合综合性学习,讨论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1、回忆所学课文或者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那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

2、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评议,全班展示评比出“最佳小组”“最佳口才奖”

3、引导确定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4、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名主题,发出号召。

5、研究主体部分

(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①我们围绕祖国说一句话,梳理并板书

祖国风光秀丽

祖国文化灿烂

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汉字有魅力

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的诗歌是瑰宝…

②其实这就是我们演讲稿的观点。

③怎样才能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就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再说到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6、范文引路

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了了哪些材料?

7、学生写作

8、评讲作文

9、进行演讲。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阅读目标: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过程:

一、了解作者---苏叔阳

二、读总序

三、总体阅读

1、看看书总共有多少页?

2、了解书有多少章?每一张的主题是什么?大胆想象每一张可能讲的是什么?

第一章 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第二章 我们有广阔的疆土

我国疆土的形成 我国疆土地形交错壮丽 我国疆土复杂多样的气候

我们有众多江河湖泊 我们有广阔的海洋 我们有多姿多彩的海岸

我们有丰富的矿藏 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第三章 我们有众多的兄弟

三、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精读,批注

四、小组内交流最感兴趣的一章,可质疑。并推选优秀阅读者

五、全班展示

六、继续阅读其他章节,做好阅读轨迹。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物故事――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 姚晓丽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实验求证后,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讲的是聋哑人由于勤奋专注,才有高超的画技。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要注意目标应定位在勤奋专注,不懈努力,而不是身残志不残。

《父亲的菜园》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同一种精神,那就是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走进文本,品味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分析

教材中涉及的人物,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这种执着奋斗的精神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中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使学生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几篇课文所涉及的观察和描写人物方法,学生不易把握,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加以体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读、说、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整体思路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达到预习目标。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模块三: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将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相联系,将读、说和写结合起来。

模块五:“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模块六:实践活动与检测 模块一:预习模块

教学流程:出示预习目标——自主学习,填写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解疑。

板块设计

板块一:出示预习目标

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本组课文的专题,讨论学习方法。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径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气馁、狰狞、贫瘠”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通读四篇课文,对课文中的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5.针对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

【设计说明:学习整组课文,学生阅读量加大,预习时感觉无从下手,给学生一个预习的目标,这样在自学起来就会有所依据,避免盲目、简单的只读一遍就算。所定的预习目标从整体入手,先是对整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的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质疑,为后面得学习做 板块二:自学本组课文,完成预习单

一、预习单的内容设计

1.阅读

(1)自读单元导语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来写的。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学习的表达方法是

【设计说明:自读单元导语,在导语中获得收获,这是把握单元学习目标了解单元内容最近的渠道。单元导语犹如一个指向标,有了对后面课文学习目标的指引,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

(2)阅读课文的题目

看到课文题目你猜到课文内容是什么?

【设计说明:根据课文题目进行猜测,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

(3)通读课文

我关注的字音和生字用符号标出来。

我解释的重点词语有: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欣赏(喜欢)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课文中比较难读通的句子,划分节奏,再读两遍。

【设计说明:通读四篇课文,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在具体学习课文之前,要对每篇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把握,对课文中的人物学生在读文后有初步的评价,引导学生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关注人物的特点。】

(4)品读

找出精彩句段,细细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让你心动?

二、质疑。

提示:自读课文前的提示都能理解吗?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能解决吗?解决不了标出来找同学、老师商量。在课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三、感悟

读完本组课文,请分享你心里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良好的预习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获得预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中完成预习单的内容,从词到句,到段到篇对本组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

板块三: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2.朗读检测

1)出示文中的长句子以小组抽查的方式检测,并打出等级。

2)有感情的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组长评价并打出等级。

3.教师针对预习单的填写情况做出评价,并解决简单的疑问。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设计,是基于将预习的成果落在实处,同时也是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后面的环节中引起注意。】

模块二:整体感知

教学流程: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总结学习方法,抓住课文中重点句子解读文本——读课文,抓细节,品人物。

板块设计

板块一:资料搜集与交流

组织学生课下搜集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及罗丹的图片及生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

【设计说明: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共享搜集的资料,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利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出示课文插图,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简单描述对图画中人物的了解,交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设计说明: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以课文中的插图来回忆人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主要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与上一模块紧密联系。关于人物的品质,学生初读后都会有所感悟,鼓励学生将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板块三:品味语言,感悟人物

以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为切入点。

【设计说明:仔细观察,发现本组课文中或明或暗都有体现人物品质、精神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词。找到了这些词语或句子,就是找到了课眼,也就找到了全课穿针引线的支架和道具。】

1.出示一幅“金鱼戏水图”学生来评价。

2.这幅画和你在本单元认识的那个青年的画相比,谁画得更出色?说明理由。

3.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画的金鱼?“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人们评价的是否过于夸张,为什么?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4.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你们的理由。

出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交流体会并进行朗读训练: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的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没说过一句话。”(体会“呆呆地”和“静静地”,观察金鱼入了迷。)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作画时的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作画到了忘我的地步。)

“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看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设计说明:“人们对他的画的评价是否夸张?”引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深入的去解读文本,自然地找出合理的理由,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让孩子们明白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体会到青年人虽然聋哑,但是专注和勤奋,这是他赢得大家赞叹的原因。】

5.讨论“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有了前面对相关语句的解读,这已经不是难题,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解读,还可以联想“胸有成竹”这个词语来理解它们的关系。】

6.教师总结

过渡:一个题目,一句称赞在我们细细地解读下,对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本单元中的其他三篇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么?

【设计说明:这样的小结既是对上一环节学习方法的总结,也为后文学习方法的运用做好过渡。】

板块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

1.以自主、合作式学习为主,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找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两篇课文中人们对罗丹和伽利略发出感叹的句子,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全神贯注》:“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

3.小组内充分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引导孩子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充足的理由就是对重点句子的解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人物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养成读书要不断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我们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 b.从“结果”、“都”、“的确”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引领孩子理解罗丹如何全神贯注,也就是重在理解第二自然段。

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罗丹的每一个表现让孩子们明白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板块五:自主学习《祖父的园子》

师:像罗丹、伽利略和青年人这些不平凡的人物身上都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光芒,令我们不得不心生敬佩。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作家王树槐给我们讲述了关于他父亲的故事,这样一位朴实的农家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

1.生自己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批注。

2.全班自由发言,交流。

(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时所表现的勤劳,执着,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来谈论。)

3.从他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怎样称赞他?

如:坚持不懈、不平凡的农家人或农家人不平凡,勤劳朴实,执著自信„

4.在课文中有没有和其他三篇课文一样,一句对父亲的行为发出感叹的句子么?

出示:出示“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师:细细读这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在本篇课文中没有明显的突出人物品质的句子,学生不容易找到,教师点拨出示句子,让学生细细的品味,才能感受到这一句话表面上是描写菜园,其实文字的背后是说这块如翡翠一般的土地,正是父亲的坚持不懈的成果,流露出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5.师小结:我们从具体的事例中了解了这些名人的事迹,通过读有关人物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无论是名人还是残疾人还是普通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执着,一种力量。

板块六:美读课文,表达情感

书中人物美好的品质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结合图画、设想情景读一读这些打动你心灵的句子。

【设计说明:在学完文本的最后,充分的披情入境的朗读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语言,更是自己内心感情的一种释放。】 模块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学习表达——体会观察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忆人物,学习表达方法

师:在本组课文中你认识了谁?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写人物时要选取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说话练习:以

的×××,为题,说一说你熟悉的一个人物,要以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物的品质或特点,注意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写人的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在前几册的课文中有这样的表达方法,在这里只做简单的提示。后面的说话练习,可以简单的同桌相互交流,这是写人的最重要的表达方法。】

板块二:对比读文,体会写法

出示:第一组句子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的站在浴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过一句话。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学生自由读两个句子,谈一谈发现了什么?在其他几篇里也有同样的写法,画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收获。(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并读出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一种特点。)

口头练习:说一说,你刚刚说到的人物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周围有人么,又说了些什么,或者做了些什么?

【设计说明: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注意不到,以这样的形式出示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领悟的到,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人物或者是描写人物。

第三组句子:出示

每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

(都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在字里行间赞扬了人物优秀的品质。)

【设计说明:几组句子的对比阅读,从中领悟写作的方法,只做引导启发即可。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注意到课文的结尾处,学习结尾点题的表达方法。】 板块三:品味细节描写

师:在读本组课文的时候,那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写得好在哪里?

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小组讨论,这样的描写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小结:

师:通过读这些细节描写,我们的眼前出现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动作等,人物都被写活了。这样的精彩的描写离不开作者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能够刻画出更活的人物。

【领悟表达,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写人物,从文中体会到对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或心里描写似乎不难,但是学生真正下笔时仍有无从下手的,这就是没有关注到作者着所有的精彩描写都来源与生活中的细致而又耐心的观察,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这是写作的根源。】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内容:这是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选择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能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写一个“我”所敬佩的人。

2.注意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某一个品质。(语言目标)

3.感受所写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

教学流程:回忆人物——选取人物——选择事例——妙笔生花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忆人物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板块二:发现身边值得敬佩的人。师: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说一说你最敬佩谁,理由是什么,你知道关于他的什么事情?他的哪一言哪一行给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周围的人又是怎样评价他的?

你想用一句什么话来结束你的讲话?(落实到人物的品质)

2.根据提示小组内交流

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详细叙述的部分)

3.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4.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内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设计说明:由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物要由事件具体到人物的言行,让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大的框架,再找出细微的语言动作进行描述等等,引领学生一层一层的构思。】

板块三:妙笔生花

1.列出习作提纲

题目:我最敬佩的人物具备的优秀品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

事件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草习作

3.自评与互评

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与组内同学互评习作,写几句评语。

4.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5.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6.誊抄习作。

【设计说明:四年级下学期应该是习作从写段落实到写篇的过渡,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养成列写作提纲的习惯,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模块五: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

板块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可以小组内交流)

3.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4.运用:同桌交流,各自说一句话用上引号。

板块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提出不懂得词语,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查一查它的含义。

4.自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板块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第五篇:十册第七组教学设计

《第七组》教学设计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

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

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⑴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

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⑵ 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

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⑶ 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如:

“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⑴ 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 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⑶ 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⑴ 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⑴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⑴ “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未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⑵ 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学生只有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点拨的要点:

⑴ 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

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⑵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 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

“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刷子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刷子李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蘸(zhàn)和(hâ)着琴音 必得(dě)发怔(zhâng)调(tiáo)浆 天衣无缝(fâ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

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

(四处)

3、教师小结: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

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⑴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⑵ 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动作熟练,优美。)

⑶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

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五、课后作业

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课前准备】

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

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尽量承认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

同时,还要让学会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⑵ 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发言人。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⑴ 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⑵ 老板: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

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课外阅读《百万英镑》。

2、背诵第6自然段。

《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教学难点】

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教学流程〗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到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

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

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七。〖习作前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教学流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

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

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回顾·拓展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一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 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⑵ 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⑶ 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二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

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

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外貌)

⑵ 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⑶ 预计中的课堂生成:

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⑷ 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神态)

⑵ 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⑶ 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⑷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⑴ 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

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⑵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⑴ 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

(语言)

⑵ 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① XX(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② 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③ 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⑶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

(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

(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

(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下载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组《科学的思想方法》整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七组课文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第七组课文(动物的情感世界) 精读引领课 波罗和硕小学:滕云虎 一、 听写词语 要求: 1、每口气读三个词语,只读一遍。 •2、书写要 正确、规范、美观。 出示听写词语:日寇 埋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七组教学设计

    第七组 人与动物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

    第七组 绝对值的概念教学设计

    绝对值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从数和形两方面加深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 2、数学思考:通过利用数轴的直观性解决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问题解决:经历从数、形两种不同角......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众所周知,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教学设计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教学设计 学院:数学科学院姓名:王富超学号:201240433029班级:应数(3)班 摘要:本文将说明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模式设计作一介绍,并对教学模式设计利用数......

    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

    第七组竞赛题文档

    必答题 每组第一号选手答题 第一组一号选手答题: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A。 A: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