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时间:2019-05-12 22:4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第一篇: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

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

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

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与任务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与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方面。

实施德育的途径:

1、日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

3、游戏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力措施。

德育的方法: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学前儿童美感发展过程的特点表现:最初是对美的现象无意识的反应。

逐渐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再发展到有意识的感受美、表现美。

美感的特点: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

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化的需要。

2、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

3、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

美育的任务: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

美育实施的途径:

1、大自然是实施美育的丰富源泉。

2、日常生活是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

3、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有力手段。

4、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5、节日、娱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特殊渠道。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的意义:

1、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1、主动性原则;

2、渗透性原则;

3、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 教养结合性原则;

5、实践性原则。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

1、生活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策略

2、生活活动的指导策略(1、要求儿童生活自理与学会独立。

2、帮助儿童遵守生活活动常规。

3、全面关注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4、在生活活动中掌握好教育时机。)

教学活动的类型

组织形式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多或单领域分: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参与形式分:体验性教学和表现性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教学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堂教学活动评定的标准:

1、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

2、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游戏的特点: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游戏的意义:

1、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4、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5、游戏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游戏按教育作用分: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角色游戏的指导:

1、丰富儿童的知识体验。

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儿童游戏。

3、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4、帮助儿童学会扮演和分配角色。

5、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教育。

6、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7、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

结构游戏的指导:

1、丰富并加深儿童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儿童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吸引儿童积极参加游戏。

3、帮助儿童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儿童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习惯。

表演游戏的指导:

1、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文艺作品。

2、教师要帮助儿童熟悉文艺作品。

3、吸引儿童参加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

4、鼓励儿童自然地、生动地表演。

5、重视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

幼儿教师的角色:

1、促进发展的指导者。

2、心灵的工程师。

3、学习的支持者。

4、养护者。

5、教育的研究者。

6、中介者。

幼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心理

2、认知能力

3、情感

4、行为

观察能力的作用:

1、促进有效教学。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观察能力的特点:

1、迅速而准确。

2、细致而深入。

3、全面而客观。

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沟通能力的基本要素:

1、目光沟通。

2、动作沟通。

3、语言沟通。

4、面部表情沟通。

沟通技巧:

1、熟记儿童的名字。

2、选用适当的语言。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4、语调语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6、善于倾听。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沟通能力的作用:

1、有助于调动学前儿童全面参与的能力。

2、有助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3、有利于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情况。

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1、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

2、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2、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

3、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性。

2、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良好地行为习惯。

教历的内容(流程):

1、一般项目

2、课前计划

3、工程描述

4、课后反思(自我反思、合作反思、交流反思)

合作反思(课堂实践改进措施、专业学习掌握新技能)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对话、协作、帮助

对话(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

反思日记的类型:自传叙事、教学叙事、生活叙事

案例教学的环节: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总结

幼师基本的职业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幼师成长的操作路径:教历研究、同伴互助、反思日记、案例教学

家庭教育的作用:

1、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

2、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4、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个别进行、集体进行

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书面联系

集体方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家长座谈会、网站与短信

幼儿园与社会合作的意义:

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

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

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1、设置专门的社区学前教育基地。

2、成立社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心。

3、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社会要求的提高。

2、生活制度的变化。

3、师生关系的不同。

4、生活环境的变更。

5、教育内容的加深。

6、教学方法的改变。

幼小衔接的意义: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幼小衔接的原则: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的内容:

1、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培养主动性、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智力品质,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幼小衔接的途径:

1、日常生活。

2、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

3、其他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各国的幼小衔接可以归纳为:

1、小学向幼儿园靠近。

2、幼儿园向小学靠近。

3、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衔接的做法:

1、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

2、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

3、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育方案和要求。

4、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幼儿园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

5、提前一至二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6、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国外幼小衔接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的共同特点:

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

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

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了解衔接阶段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第二篇:学前儿童游戏

1、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主的愉快的假想性活动。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循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

2、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主体性活动(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伴随假想的活动(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3、游戏的分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将儿童的游戏划分为练习性游戏阶段、象征性游戏阶段和规则游戏阶段等三个发展阶段。

4、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

5、角色游戏的总教育作用:

一、发展幼儿的智力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1)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发展恰当的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中心。(2)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的同伴交往,发展了他们的交往技能。(3)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社会规则、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性格

五、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6、角色游戏的指导:角色游戏的一般性指导:

答:游戏前指导(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2)创设游戏场地、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①要为幼儿设置一定的固定的游戏场所和设备②要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材料③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准备④游戏材料便于幼儿随时取放(3)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促进游戏深入开展

游戏过程中的指导(1)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2)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3)指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提高游戏水平①教师参与游戏,通过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②提供有助于丰富游戏内容和促进情节发展的玩具和材料(4)加强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游戏的合作性(5)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后的指导(1)让游戏在愉快自然的状态下结束(2)做好游戏后的整理工作(3)评价、总结游戏①就游戏情节进行讲评②就游戏材料和玩具的制作与使用进行讲评③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进行讲评

7、一般情况下,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有三种: ①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

②当游戏需要给予提升时 ③当教育目标需要在游戏中完成时

8、角色游戏观察线索提示:(1)主题的确定(2)材料的运用与游戏技能

(3)新颖性与创新性

(4)游戏常规的执行(5)社会参与水平,与伙伴合作与交往行为(6)游戏持续时间

(7)独立自主性(自定主题,自选伙伴,主动交流,协调关系等)

9、表演游戏,也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

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

10、表演游戏的指导: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1)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表演性(2)具有表演性

(3)起伏的情节(4)较多的对话

11、教师在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指导:小班最初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要做具体的示范表演,也可以请大班幼儿进行示范表演,然后让幼儿跟着学习。也可以在教师边提示内容、边指导帮助下,由幼儿试着表演逐步过渡到自己进行表演,教师只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对中、大班幼儿的指导应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为主,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表演。

12、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片、泥、沙、雪等),构造物体形象,反映现实活动的一种游戏。

13、结构游戏的指导: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①.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

②.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观察③.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④.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 ⑤.引导和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建构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4、体育游戏,也被称为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组成的一种活动性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15、体育游戏的结构由游戏动作、活动方式、游戏规则、游戏情节、活动条件等成分组成。

16、器械相关法:是根据游戏使用的器械的特点来构思游戏情节的方法。

17、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第三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试卷代号:2507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制作系统 2.音色 3.主副歌结构 4.身体动作 5.对形式性的依附 6.层次 7.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8.即兴音乐技能 9.怎么评 10.风“梳”树的“头发”

1._ ___ 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一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________与实践活动。5.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 和对再现性的依附。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重量。

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为什么评、____、谁来评。

10.“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是用梳子梳头发。意象是__ __。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各2分)

12.简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答:(1)缺乏歌唱练习;(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

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各1分,全部答对得6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各1.5分)

14.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各3分)

15.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

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

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____感受系统____。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__节奏__。

3.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__喊答句__。

4.___音乐作品的表现性_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___表现性目标_____。

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空间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重量。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感知的内容指向___在行动中感知____音乐形式的样式。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__打击乐器音乐技能__、即兴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__谁来评__、为什么评、怎么评。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各2分)

12.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各2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1.5分)

1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1(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 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各2分)

15.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__旋律__、和声、节奏。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4. 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5.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__ d1-bl __。

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__非移动动作__、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__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__。

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___形式性_、再现性、表现性。10.表现性评价 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l 11.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各3分)

13.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2分)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4分)

1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各2分)

15.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 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各2分)

三、论述惩(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3.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一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这就是(自发咏唱)。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

作。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筒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各2分)

12.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3分)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3分)

13.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各2分)

14.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各2分)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3分);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3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空间)、(重量)。. 3.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4.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多声部演奏)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6.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7.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节奏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5.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1.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2.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3.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3.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4.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4.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5.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5.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2.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答: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在张力结构中,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同时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的和合,即同时实现。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5分)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2.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O-l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 音色、织体、曲式结构、力度、速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先密后疏的节奏型 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 休止符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 回旋式。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 音层厚与薄得比较 多声部歌唱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第二,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2.故事性歌曲: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身体动作。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两类: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非移动动作语汇包括: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歌唱;移动动作语汇包括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等。非移动动作与移动动作结合可以构成大量的动作可能性。(2)实践活动。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的活动:第一,意识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第二,意识空间和时间的活动;第三,意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活动;第四,意识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第五,意识节奏长短的活动。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维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句子: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主副歌结构-结构、二段体结构 结构、三段体结构 结构、回旋体结构 结构、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

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 渐强与渐弱。7. 邀请舞 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

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

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

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 拍子、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 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 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 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 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 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 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 轮唱式二声部 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 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 用偶数拍子 节奏鲜明 重拍突出 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

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

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答:曲式结构:

音乐内容主题: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 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 手势 指挥。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 舞曲 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

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筒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2.5分)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09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 西方音乐作品. 2.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 音乐课程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5.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 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6.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比较优雅的进行曲 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7.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 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 故事 歌曲 用于辨别的音响

8.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 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 在行动中感知 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5.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四、论述题(每题l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郡歌唱。

(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旬;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

(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l7--20 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l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B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l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1.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2.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3.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5.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4.器乐曲动作意象方式有:(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4.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5.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简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减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2.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

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

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

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

[]‖︰a b ︰‖] a’段尾 a b c ab a ’ 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2.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第四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第4题

学习型家庭的概念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系统思想、__________”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的。()A.学习型组织 B.优化型组织 C.发展性组织 D.活动性组织 答案:A 2.第5题

下面的家庭关系中属于不可选择的家庭角色的是()A.夫妻 B.婆媳 C.母女 D.翁婿 答案:C 3.第6题

根据前人的研究,把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四种类型的两个交互组合向度是()。A.关爱、权威 B.接受、拒绝 C.支配、服从 D.限制、允许 答案:A 4.第7题

孙辈的父母因故离开家乡,只留下祖辈和孙辈的家庭称为()A.隔代家庭 B.主干家庭 C.监护人家庭 D.留守家庭 答案:D 5.第8题

______岁是幼儿获得自信心的关键年龄。A.2-3 B.3-5 C.5-6 D.6-8 答案:B 6.第9题

孕妇________过量,会影响骨骼的正确发育,诱发畸胎 A.钙 B.脂肪

C.水溶性维生素 D.脂溶性维生素 答案:D 7.第12题

长辈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年轻一代的过程称为()A.正喻文化 B.并喻文化 C.后喻文化 D.前喻文化 答案:D 8.第14题

在人际沟通的四种基本态度中,最健康的生活态度是()A.我好—你也好 B.我不好—你好 C.我好—你不好 D.我不好—你也不好 答案:A 9.第15题

下列关于家庭功能的观点中,属于家庭的历史功能的是()。A.生育功能 B.性生活功能 C.抚养和赡养功能 D.娱乐功能 答案:D 10.第20题

社会和儿童教养机构根据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困惑和家长自身的需要,向家长提供帮助的过程,这是()。A.家庭教育

B.家庭教育指导 C.家庭教育能力 D.家庭教育方式 答案:B 11.第21题

心理学家大都认为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A.生长环境 B.生理成熟 C.教育因素 D.心理成熟 答案:B 12.第22题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方法不包括()。A.示范法 B.讨论法 C.游戏法 D.风暴法 答案:C 13.第23题 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它的三个组成纽带是()。A.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 B.家庭结构、血缘和收养关系 C.婚姻、血缘和家庭关系 D.家庭结构、婚姻和收养关系 答案:A 14.第24题

胎儿在母腹内活动的时间是在其形成后的()A.3周 B.7周 C.11周 D.15周 答案:B 15.第25题

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这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A.现状研究 B.相关研究

C.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 D.发展研究 答案:A 16.第28题

学前儿童家长必须具备的,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的能力是()。A.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 B.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 C.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 D.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 答案:A 17.第29题

孕妇敏感期是指妇女受孕后的()。A.1个月内 B.2个月内 C.3个月内 D.4个月内 答案:C 18.第33题

学前儿童家长指()

A.0-6岁儿童的父母 B.0-6岁儿童的祖辈老人

C.0-6岁儿童的父母、祖辈老人、监护人 D.0-6岁儿童的监护人 答案:C 19.第34题

下列关于家庭功能类别的说法中,属于不为家庭所必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的家庭功能是()。A.宗教与政治功能 B.性生活功能 C.抚养功能 D.生育功能 答案:A 20.第37题

1998年3月16日,国家教委发布1998年4月1日起实行的_________,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机构、指导形式、合作部门和指导内容提出具体意见。()A.《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B.《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C.《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 D.《家庭教育指导意见》 答案:D 21.第38题

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_____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的暗示表达的。()A.55% B.65% C.75% D.85% 答案:A 22.第39题

与孩子沟通的首要条件是()。A.态度与兴趣 B.赞美与奖赏 C.权威与威胁 D.尊重与技巧 答案:D 23.第43题

1959年11月24日,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A.《儿童权利宣言》 B.《儿童权利公约》 C.《儿童权利法案》 D.《儿童权利法》 答案:A 24.第44题

发展研究属于一种()A.调查研究 B.情报研究 C.质的研究 D.经验总结 答案:A 25.第45题

孩子处于年幼时期,知识经验少、能力弱,为此,学前儿童家长应树立的观点是()。

A.孩子是一个非成年人,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照顾 B.要求孩子像容器一样接受家长的一切 C.家长不能轻易信任孩子

D.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 答案:A 26.第46题

美国学者帕特丽夏.斯普林科等人研究认为,_______家长会把孩子全面地保护起来,不让孩子面对任何困难。A.补偿型 B.殉道型 C.爱溺型 D.庇护型 答案:D 27.第47题

在温饱获得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孩子最为突出的精神需要是()A.交往需要 B.创造需要 C.安全感需要 D.探索需要 答案:C 28.第13题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A.身体素质 B.健康素质 C.文化素养 D.心理素养 E.道德素养 答案:A,C,D,E 29.第26题

50-9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特点有()。A.普遍性和稳定性 B.多样性和创造性 C.个体性和全局性 D.灵活性和变化性 E.科学性和整体性 答案:A,B,D 30.第30题

幼儿家庭学习活动的形式有()。A.合作学习B.专门学习C.独立学习D.互助学习E.动手学习答案:A,C,D 31.第1题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____________。答案:社会化的人 32.第2题

家长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________。答案:认识 33.第3题

_________就是指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间距。答案:最近发展区 34.第17题

我们采纳西蒙兹等学者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阐释,利用“关爱”和_____两个向度可以交互组合成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等四个主要的教养类型。答案:权威 35.第18题

终身教育的推进是以建立________为标志的。答案:学习社会 36.第19题

亲子游戏的种类包括运动游戏、________和规则游戏。答案:角色游戏 37.第32题

默多克认为,核心家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集团不能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包括性、____教育和生活。答案:生育 38.第35题

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叫____________,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答案: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 39.第36题

胎教的内容,概括地讲就是音乐、言语和_____。答案:胎儿体操 40.第40题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_________作出规定,即指幼儿在体力、智力、品德、审美诸方面发展的方向及其程度,以形成某种预想的个性结构;二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幼儿符合一定社会的需要。答案:身体素质 41.第41题

著名个性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乳婴儿期最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就是建立_____,发展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答案:信任感 42.第42题

_______岁是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答案:2至3 43.第16题 联合家庭

答案:联合家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联合家庭家庭成员比较多,规模比较大,除了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之外还有连襟关系、妯娌关系叔侄关系、表(堂)兄妹关系等等。关系复杂,矛盾多,相互之间自由度较低。44.第27题 学前儿童情商

答案: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45.第10题

创造能力的促进与知识的获得是有矛盾的。

答案: 知识和技能,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虽然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却有间接的影响。创造能力的促进与知识的获得是没有矛盾的,两者是相互补充的。46.第11题

试论家庭教育怎样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答案:

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儿童在成为社会的人的过程中,社会准则、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通过家庭的折射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其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学前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在家庭生活中,只要父母注意利用逆境对孩子进行抗挫教育,就能帮助孩子形成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促使孩子成长。

47.第31题

家长运用暗示提醒法教育孩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家长在运用暗示提醒法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与孩子沟通;、2、多种方式暗示;

3、巧妙使用反暗示。

第五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范文模版]

一、选择(20%)

1.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P39-45:(1游戏性(内容中的游戏性、形式中的游戏性、方法中的游戏性)(2综合性(形式上的综合性、过程上的综合性、目的上的综合性)(3整体性(学习对象整体性、学习气氛整体性)

2.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对幼儿反馈的原则P85:面向全体进行反馈;主要反馈积极方面;动作反馈时常与语言说明相结合;对不同的幼儿应用不同的反馈方法。

3.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退出的目的P89:发展幼儿自我教育及相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造机会让幼儿自由地实践与表达;增加教师了解幼儿潜能的机会;扩大课堂信息的产生源、流通量和交换方式。

4.小中大班幼儿的音域P103:2~3岁:e1-g1;3~4岁(小班)d1 –a1;4~5岁(中班):c1 – a1;5~6岁(大班)c1 –c2 5.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P45:实践原则、和谐原则、低耗高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6.小班歌曲的主要节奏类型P104:曲调节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组成,偶尔出现含附点音符节奏;节拍,偶尔可以选择一些3拍子的歌曲;速度,较中庸速度

7.为幼选歌曲时,歌词方面要注意问题P101:(1)歌词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2)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3)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来表现

8.大中小班幼儿学习的舞步P141小班:小碎步、小跑步;中班:蹦跳步、垫步、踵趾小跑步、侧点步;大班:进退步、溜冰步、交替步、跑跳步、跑马步、秧歌十字步 9.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P145: 10.小中大班幼儿适宜的打击乐器,及各类乐器的特点p166小班:铃鼓、串铃、沙球、圆响板和碰铃;中班:木鱼、蛙鸣筒、小钹和小锣;大班:双响筒和三角铁 11.打击乐器演奏的常用辅助方式p166:乐器、音乐、配器方案

12.音乐欣赏活动常用的辅助材料P188:动作材料、语言材料、视觉材料

13.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技能P186(1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表演形式(2常见乐器的名称(3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4分辨常见人生和乐器的音色(5根据音乐作品展开想象、联想(6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简答题(20%)

1.知道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指导原则P80(1有重复、有变化的原则:教师在设计师时应注意在估计幼儿会厌烦前将活动方式做一些改变通过增加新鲜感来吸引幼儿继续投入(2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3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材料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 2.知道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P92(一)活动的基础。主要指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发展水平:幼儿在认知、情感、操作技能三方面的发展状况。已有经验:幼儿已获得的知识观念、体验和习惯了的活动方式

(二)活动的目标。指教师期望活动所达成的教育结果

(三)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环境。活动内容、材料和环境与活动的基础、目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四)活动的过程。主要指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1.教师的精神面貌2.教师的组织工作3.教师的教育指导工作

(五)活动的效果。主要指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反应出来的教育效果。包括:幼情绪是否振奋愉快轻松,注意力是否集中,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等。3.知道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常规P165 A.活动开始和结束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的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2)乐器拿出后,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3)开始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腿上(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B.活动进行常规(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3)演奏时注意力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4)交换乐器时,须先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再迅速无声地找到新的位置,拿起新乐器,坐下后马上把新乐器放在腿上做好演奏准备。交换过程中不与他人或场内的座椅相互碰撞。4.知道嗓音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有哪些P101

嗓音保护知识和技能:不长时间大喊大叫和唱歌,不在剧烈运动时大声叫喊和唱歌,不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唱歌,不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唱歌,不迎着风唱歌,不在伤风感冒、咽喉发炎的时候唱歌,在唱歌时注意努力保持身体、心情、表情、嗓音的舒适状态,感到不舒服时会暂停、休息或自我调整等。

5.知道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采用的韵律动作组合有哪些P142(1身体节奏动作组合(2律动模仿动作组合(3表演舞(4集体舞(5自娱舞等

三、论述题(20%)

四、案例分析(15%)<指南>——艺术领域

下载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关系,是人累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合集]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 第一章 导论 一.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1、四类对象 学前儿童:0-6岁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章:音乐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节:音乐与儿童 一、儿童音乐 (一)儿童音乐的特点: 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4是充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许多教育家对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富有真理性的家庭教......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特点 1、 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2、 以学前儿童审美创......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简答题

    1.简述设立中心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安置形态的优点。 答:1)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正常的大教育环境中生活,接触丰富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与同龄正常儿童一起活动的机会;2)可以得到以班级......

    学前儿童观察报告

    摘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的问题行为之一。本文从不同年龄段幼儿攻击性行为分布的特征及原因、不同年龄段攻击行为与性别关系的变化、不同年龄段攻击行为......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读后感 无锡市新光幼儿园俞秀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許卓娅老师的著作。书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实际操作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