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一画》教学设计
《画一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课件出示:
(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与行数。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③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④圆的周长与半径。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学会了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那么我们能否用图象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再直接揭示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1.认识正比例图象。
(1)课件出示教材44页表格。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如下表。人数 0 1 2 3 4 5 6 7 8 … 票费/元 0 2 4 6 …
组织学生把上表填写完整,并判断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是否成正比例。(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课件完成)
(2)观察、交流。①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人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随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生2: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的比值是一定的。
生3:我想到了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生4:我想到了是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第二篇:摸一摸画一画教学设计
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采用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教学难点:是否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并激发出想象、创新的热情。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表示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我要请你闭上眼睛来摸一摸,看你摸到的是什么?摸上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提供粗糙、光滑、坚硬、柔软、震动的物品……)
三、讲授新课
画画就是表达你内心的感受的,刚才我们都摸了一下桌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光滑的,坚硬的,有棱角的,冰冷的,这些感受我们可以怎样来表达呢?
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你的感觉。?(点击播放课件)
现在欣赏范画
表现不同的触觉似乎很难,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掌握笔触、色彩的不同运用,快速流畅的运笔可以造成光滑的触觉,短促凌乱的色点可以产生粗燥的触觉,坚挺的直线结构易产生硬朗的触觉,蓬松的曲线组合会有柔软的触觉。
《梅里特大道》威廉·德库宁(美国)狂乱粗犷、丑陋怪异是德库宁抽象绘画的特征。
《睡莲》莫奈(法国)灵动的笔触,奇特的构图、境界的高远都美妙无比。
《1968年5月》米罗(西班牙)自由偶然中产生,使人觉得它表达的是什么生存现实相关的寓意。黑色的线条,红色、黄色、绿色的暗示,体现出超现实的因素。几只黑色的手脚,意味着狂乱与恐怖,答案是不确切的。
《呐喊》蒙克(挪威)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他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呼喊。
《嘉布遣会林荫大道》莫奈(法国)画家从城市风景的变化诡异的光线中,捕捉着色彩的魅力。
我们可以选择线条、颜色、不同的笔触、用点、面、或其他材料来表现。
现在就请用你最自由、最舒服的方式来表现你刚才的感觉。(学生自由用点、线、面、颜色来表现)
四、学生作业
1.选用学生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达自己不同触觉的感受。
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学生自评,教师点评,总结。
第三篇:画一画教学反思[定稿]
《画一画》教学反思
栎阳南寨小学 王勇
一、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动手活动和小组的合作交流活动为主,让学 生动手画一画, 连一连, 写一写。通过学生自己描点连线, 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2)在学习中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 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
(3)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一是有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 例的练习, 二是加强了有关正比例图像的练习以及利用正比例图像和正比例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练习, 既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 又能培养学 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 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使用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 排的, 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 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 比例, 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 节课的学习, 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 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 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 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估计大 部分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 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正比例图像, 不能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实际问题,对这部分同学应多予以关注。
三、需破解的问题。对本节课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不够,学生练习较少,能否提高知识深度,增加练习量。
《画一画》教学反思
学 校:栎阳南寨小学科 目:六年级数学执教老师:王
勇
第四篇:《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技能: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感受运用邻近色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水粉用具等。教学活动:
一、学习邻近色的知识。3’
1、用色彩表达感受。
今天,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的美术学习以指导帮助,老师的心里感到很温暖,谁能用颜色来表达老师此时的心情,请你快速地涂在这张纸片上。
2、这些颜色都是不同的,为什么都可以表达老师此时的感受呢?
3、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邻近色,会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色彩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而自然是最伟大的色彩家。
二、欣赏,感受邻近色的美,揭示课题。10’
1、欣赏自然图片:这是大自然中邻近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自然是美丽的,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美丽的。不同的邻近色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2、欣赏画家作品: ●●欣赏《红土地》
有一位著名的版画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热爱,我们一起来走近他:
(1)《红土地》,著名版画家李成忠创作,1996年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银奖。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2)李成忠的版画作品,都是想从人和宇宙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对应。他通过对人的思考、对自己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思考,深深悟出了人和高山白云间的关系。《红土地》就是最好的例证——画面色彩明亮且空间广阔,显示了他对滇东红土地真诚热爱之情,所以这张画为版画中的精品。●●欣赏《顾盼》:
(1)画中描绘了什么内容?
——画面的大部分是一层覆一层的大叶片,有如荷叶般大小,由于光线原因,每片叶片都绿得不一。在画面的左下角,密密覆盖的树叶片下现出一个大空隙,有一根粗壮的枝干伸出,枝干上还伸出一条条小枝,小枝上挂满了野果,仿佛饱满得要压着枝干下垂的样势。有两只娇小、可人的鸟儿分别停栖在大叶片的茎与杆干上伸出的小枝条上,它们歪着头相互对视着。
(2)画面以绿为主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寂静、深幽)
3、揭示课题: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出示课题。
三、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
1、谈话:邻近色并不是相临的两个颜色,而是不同深浅的颜色组的颜色。和谐的邻近色不仅可以描绘自然的真实美,还可以表达情感或意境,如果是你,想用这个邻近色画一幅怎样的画?
2、老师这里有一张还没来得及涂色的画,请你们根据要求任选一个讨论一下,用怎样的邻近色比较好。要求:
(1)表达节日的喜庆(2)追求安静的环境
3、示范。
四、学生实践创作。
1、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学们画的色彩和谐的画。
2、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评。
1、说说自己的作品,2、说说今天的学习感受。
六、拓展。
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作品给人带来和谐的感受,我们也要让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最后,让我们在一组和谐的居室环境中结束本课的学习。下一次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怎样用好邻近色。
第五篇: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
新疆察县六十七团中学 杨婷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色相,什么是色度,并初步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学生已经能初步运用色彩完成一些作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室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练习的方法,掌握色彩和谐的基本要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运用邻近色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看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
问题:你能找出那些颜色是相近的吗?
2、了解邻近色是色相相近的颜色。
3、这两个房间分别运用了哪些色彩进行装饰?
4、不同的色彩运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你能找出这幅画中都运用了哪些邻近色吗?
6、名作欣赏,了解作家是怎样利用邻近色表现作品的。
7、这些图片你最喜欢那幅图,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8、学生作品欣赏。
9、教师展示绘画方法
三、学生实践 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邻近色画一幅画。
2、题材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景物、静物、装饰图案等。
3、造型简洁、构图合理。
4、可以用点、线、面的遮挡等方法丰富画面。
5、注意用不同色调的邻近色表达出你的情感世界。
四、展示评价作品。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