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节_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教案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好!
请大家认真观看这一段视频,并思考下面问题: 课件展示:
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播放视频—1)(学生观看并思考)师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1 过雪山的战士生活环境寒冷,炼钢工人生活环境炎热,抗洪战士生活环境——也炎热。师
很好。大家应注意的是抗洪战士生活环境并不单纯是炎热,还有呢? 生2 缺干净水。生3 蚊虫多。
生4 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师
很好!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大量出汗时,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这又是为什么呢?——人体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就是我们在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分为两节,分别阐述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推进新课 板
书: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师
我们再看两段视频,思考并讨论。课件展示:
讨论1:我们看到的都是什么细胞?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播放视频
2、多媒体CAI—1)(学生观看、思考、讨论)
生
第一段播放的是草履虫。第二段播放的是血液中的血细胞。生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师
草履虫和血细胞的生活环境,有相似的地方吗? 生
有,都是液体环境。师
二者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而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师
很好。哪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 生
血浆。
师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液体环境中。课件展示: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人体内的细胞。
人体内的细胞,绝大多数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 课件展示:
师
细胞内液指什么?
生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液等。师
对。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相比,谁多谁少呢? 生
细胞内液多,占2/3。
师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是什么呢? 生
细胞外液。
师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我们观看下面一段动画,阅读教材P3,思考并讨论: 课件展示:
讨论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讨论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身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讨论3: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主要包括哪些?(演示CAI—2)
(学生观看、阅读、思考、讨论)
师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异同?
生1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生2 不同点: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生3 不同点: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师
不同点:三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师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
血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形成血浆。组织液也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师
对。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又可以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血浆。这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展示:
师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师
注意三者相互转化的位点: 1.血浆→组织液:毛细血管动脉端。2.组织液→血浆:毛细血管静脉端。3.组织液→淋巴:毛细淋巴管 4.淋巴→血浆:左右锁骨下静脉。
师
我们概括地说,人体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具体到某一个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1.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淋巴细胞——淋巴。
4.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
师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课件展示:
师
内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个概念:
1.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个体外环境的“外”而言的。细胞外液的“外”是相对于细胞的“内”而言的。两个“内”“外”,着眼点不同。
2.注意从内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上把握内环境的概念。
师
那么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细胞外液有哪些化学成分呢? 讨论: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HPO4可能起什么作用? 5.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它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学生阅读讨论)
生1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SO4、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
2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生2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生3 Na+、C1—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课件展示: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图111)
图1-1-1 血浆的主要成分
1.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约占90%。其次是蛋白质,约占7~9%。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师
HCO3、HCO4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2课件展示:
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思考:
1.为什么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师
我们在必修1中学习过植物细胞对水分吸收的原理。谁来说一下? 生1 渗透作用。
生2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师
为什么红细胞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在较高浓度食盐水中失水皱缩、死亡? 生1 在清水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液浓度,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生2 在较高浓度的食盐水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红细胞通过渗透失水出现皱缩。师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
生理盐水是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因为其浓度与细胞外液相当,所以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
师
是的。所谓渗透作用,是指通过半透膜,水分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扩散。也就是说,水分的净渗透方向与浓度有关。这时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溶液渗透压。1.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前面的资料分析(讨论题3),提示了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离子,含量上占优势的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是Na+和Cl—。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师
(讨论题4)HCO-
3、HPO-4可能起什么作用? 生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师
化学上学过,什么是pH?
生
pH即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中自由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师
(总结)血浆的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4等离子有关。
师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板
书: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师
(讨论题5)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它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生
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生
… 课堂小结
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知识,和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这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3.细胞外液的温度能够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推测哪些器官和系统参与了体温的维持。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5.通过以上讨论,是否增进了你对本章首页题诗的理解? 生
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生2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生3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生4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板
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直接参与。具体过程可用图1-1-2表示:
图1-1-2 板书设计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图1-1-3)
图1-1-3 血浆的主要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直接参与。具体过程可用图1-1-4表示:
图1-1-4 活动与探究
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联系必修1所学过的细胞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内容,以及初中所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尝试以图解或计算机制作演示文稿、flash动画等不同形式,用模式化的方法模拟和展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大致过程。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课外活动进行展示和评比。
习题详解
一、基础题(课本P6)
1.解析:本题考查体液的概念及其外延。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故A、C、D的含义相当。故本题选B。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依据是这种成分是否存在于血浆中(因为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成分相似)。显然A、C、D存在于血浆中,而呼吸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属于细胞内液。故本题选B。答案:B 4.解析:一般来说,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记住一些特例,在思维方法上,明确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如毛细血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这些管壁细胞在管腔内面是血浆,上面浸于组织液中。答案: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二、拓展题(课本P6)
解析:(1)A表示的器官是肺,从结构上看,肺泡壁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外面缠绕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也是单层上皮细胞。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气体交换。所以与内环境之间间隔了一层肺泡壁和一层毛细血管壁。(2)B表示消化器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3)C与内环境的双向箭头,经C排出体外,说明C是肾脏。血浆中的主要成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一些有用的成分经重吸收返回血浆。(4)D是单向排出的,代表器官是皮肤。
答案:(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二篇:第1节___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第一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林小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 识别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属于何种组织,例如,肌肉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② 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 ③ 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二、本节难点重点:
难点:人体四种基本组织。重点:动植物的主要组织
三、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练习、多媒体
四、探讨思路设计: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
(二)、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三)、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五、教学过程
复习:简述细胞分裂的概念、基本过程、意义。
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组成人体的细胞都一样吗?引出细胞分化及组织的概念。
(1)细胞分化的概念 :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许多形态、结构、功能类似的细胞。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
(2)组织的概念: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称为组织。(3)人和动物具有四种基本组织
学生观看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幻灯片,并能完成下表: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①保护组织:覆盖在根、茎、叶表面,细胞规则、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防止水分散失,控制气体交换,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②输导组织: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分布于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
③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黏稠,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分布于茎尖、根尖等处,六、课堂练习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的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动植物的一般结构层次有一定的印象,对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篇:细胞生活环境的练习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3、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
4、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
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K+B.Na+C.C1—D.Na+和C1—
6、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8、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蛋白原B.激素C.淋巴细胞D.纤维素
9、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
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C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10、对人体内环境中pH及调节途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维持在7~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C.血液中Na2CO3过多,就与H2C03结合成NaHCO3
D.血液中C02过多时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
1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1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5C.6D.10
第四篇:七年级生物上册 3章第1节 植物细胞教案 苏教版
课题:第3章第1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课型:新授课
主备:jpfs2011 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尝试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学习重点:
1、尝试制作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3、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学习难点:说出植物细胞各部分基本结构的主要功能。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回忆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步骤:
【自主学习】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合作探究】
活动
一、“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1、染色的方法是什么?染色的步骤在盖盖玻片之前还是之后?染色的目的是什么?
2、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吗?
[补充]:生物作图的方法,铅笔做图,用点的密疏代表染色的深浅。活动
二、讨论
(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比较规则的长多面体形的细胞,细胞能保持这种规则的形态主要是什么结构的作用?
(2)能让有利的物质进入,而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的结构是什么?
(3)我们吃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什么?来自细胞的哪个结构?
(4)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哪里?该结构中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5)控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的物质存在什么结构中?
【本章小结】
【检测】
1.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
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2.植物细胞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B.核糖体
D.内质网 3.活细胞中,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4.在细胞中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保持细胞各种物质的稳定和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的结构
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5识图题:右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里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1)请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1] [2] [3]
[4] [5] [6]
(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叫[ ],起 和 作用。
(3)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中有一层结构看不清楚,这层结构叫[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4)植物细胞中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细胞中含有[
]。
学(教)后记:
第五篇:第1节课《彩虹桥》教案
教学科目:《彩虹桥》
教学时间:一小时
教学目标:培养儿童对色彩的认识能力,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观察力,以及提高儿童对颜料的兴趣感,让儿童了解部分颜色的调合,并开发儿童的想象力来装饰“彩虹”。
教学重点:两种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后所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过程,变后的颜色是由那两种颜色相结合的。
教学难点:儿童对色彩的理解,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教学方法:以彩虹的颜色和形状的形式开头,以此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及到本节课所讲课程的重点,或部分重点,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
教学过程:1.彩虹有几种颜色?彩虹的形状?彩虹是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什么地方?(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先让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讲解和补充)
2.介绍画材:排笔、颜料、调色盘等(主要以学生能够理解的话)3.动手绘画
A:画彩虹(单个色彩的绘画)
B:彩虹有几种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如何调出其他颜色来?(老师以变魔术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让孩子自己用两个手指沾上不同的颜色,和在一教学材料:起变出的颜色)黄加蓝——绿、黄加红——橙、红加蓝——紫、绿加蓝——青
C: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在彩虹上画一些东西(如:云,小鸟,太阳等等,老师记住他们在画面上画出的有特点、有意思的东西,到时候给家长讲解)
4.儿童自己讲解自己画面上的内容。(给家长讲解)
排笔、水粉颜料、纸、水桶、画板、透明胶布(窄)和本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