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

教学目标:

1、能针对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写出简单的计划;能根据计划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2、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梳理自己的旧知,选择更具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进行探究。

3、喜欢探究,乐于合作,对研究陶瓷的特点充满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认识陶瓷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教具:多媒体、陶瓷片、热水、纸杯、电池、小电珠、导线、陶瓷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些天我有幸参加了个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展出的物品真是精雕细刻、流光溢彩,让我忍不住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这美好的瞬间吗?

你们现在知道我参加的是什么展览吗?(陶瓷)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陶瓷。板书课题

师: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谁来说说你用过哪些陶

瓷制品?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陶瓷? 生自由发言

二、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进行猜想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细心人,陶瓷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与它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大家来猜猜看陶瓷有哪些特点? 生说师板书

师:大家的猜测是不是都正确呢?哪些你现在就能肯定?那其他的这些猜想对不对?怎样验证呢?(做实验)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设计实验方案

师:好!下面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设计出方案并进行实验研究,看哪组合作的好并有新的发现。要注意安全。(学生进行研究

教师巡回指导)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进行科学探究

师:哪一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们验证了哪些问题。生汇报师及时鼓励。

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一组还有新的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象科学家那样研究出了陶瓷这么多的特点。真了不起。其实关于陶瓷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知识,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陶瓷的资料,你有哪些新的知识想跟大家交流? 全班交流资料

课本中49页的资料卡也告诉我们CHINA表示中国C小写时还表示陶瓷。

是呀!中国陶瓷举世文明,我国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世界陶瓷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陶瓷艺术珍品,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陶瓷的辉煌。

欣赏图片

师:欣赏了这些精美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是呀!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它以造型独特、色泽绚丽、工艺精湛,在世界陶瓷史上独领风骚,科技在发展、陶瓷在生活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课下希望大家根据陶瓷的特点,看能不能设计出新型的陶瓷材料。更好的服务与我们的生活。

五、推荐网址,使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陶瓷的知识。

第二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初步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地震造成的危害,了解地震的成因,懂得避震的一些应急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避震的技能,学以致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材料及准备:

教师准备: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活动一:观察地震现象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电影,大家想不想看?(想)。(播放《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

2、看完视频,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对照课件(播放课件图片资料)介绍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云南鲁甸地震。

4、学生交流,汇报收集的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5、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猜想验证

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

1、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猜一猜。

(大胆鼓励学生猜测)

2、交流汇报猜想,教师总结。

3、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

活动三:实验验证猜想。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2、教师总结实验方案(课件出示):

①把毛巾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向中金挤压。②用手压住木棒,用另一只手用力压木棍

3、学习实验验证,填写记录表。

三、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火山爆发、大地陷落等原因引起的。(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活动四: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3、知道了地震的成因,怎样预防地震?地震发生时会有哪些预兆? 阅读资料卡:地震谚语

4、介绍我国的伟大发明,世界上的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张衡)

5、避震小常识,播放逃生视频。

6、教师课件出示其它地方的一些避震方法。

四、拓展活动: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的预测以及避震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

修改理由:

本课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引领,了解地震的成因及避震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地震的成因,由此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品味科学探究的快乐。在整个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探究式的教学中体验科学,以探出科学味。

我的探索分三步尝试:第一步:激趣为学生探出科学味奠定积极的情感基调。从心理学上看,生动、真实的情境可以带给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因此,为了激发学生不断的进行科学探究,本课利用《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的“面对”地震现场,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之后,我展示其它地震图片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地震的危害。

第二步: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探出科学味提供可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学课堂要让学生经历探究、体验探究,这就必然需要材料。但这材料是需要老师智慧的,必须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

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在《地震》这一课中,我考虑到本课探究的重难点,研究了材料的探究价值后,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可操作的、使用价值大的材料:毛巾、木棍。这一组材料看起来普通,但是非常切合本次的对比实验,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较快地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三步:激活思维为学生探出科学味引燃火花运用逻辑推理,讲求思维的严密态度,是科学课堂具有科学味的又一个方面。但对于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的小学生来说,一味地追求科学逻辑推理,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我们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一做实验就兴趣盎然,由此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果(规律、理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能在实验中推理,在探究中享受乐趣。通过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合作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震》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震》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引导: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汶川大地震)。

(2)(播放地震现象视频)

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3)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学生交流感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3.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 ①观察地震现象

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

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

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②研究地震成因 学生猜测。

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出示实验要求:(课件展示)【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

a.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b.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c.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d.引导: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地震》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景,地震来临时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惨状,使人心悸。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来临时强大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二是模拟实验,初步感受地震。通过模拟实验一,让学生在实验中,静静体味薄木片断裂时两只手阵痛的感觉和断裂瞬间的响声,把它想像成地震发生时地表断裂和同时所产生的震响。通过模拟实验二,让学生观察模型瞬间倒塌的现象,使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拾建的模型在瞬间倒塌,学生必然会受到心灵的冲击,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类的生活设施在地震中破坏的情况,人们的恐惧与无奈心情,感受地震灾害的无情。三是交流资料,进一步了解地震的危害。通过微视频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在环节设计上采用了从生活现象入手、实验演示、分析原因、最后又回归生活并进行拓展的递进方式。)2.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3.利用视频演示使难以理解的地震形成原理变得容易理解。

两个实验,使学生亲自体验了地震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会怎样呢?”这也是微课程的魅力,可以利用PPT直观、形象的演示:地壳中的岩层最初的时候都比较平,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内部压力的作用,岩

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当受到的挤压力超过岩层的坚固程度时,岩层就会被压断,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出巨大声响,引起大地的剧烈震动,这就是地震。语言讲解及视频演示,学生能从直观和理论上清楚地再现地震的过程。

4、到生活中去找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科学知识,再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打破了科学“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原本如此亲切。从而增强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电磁铁》教学设计

裴学武

2010——12——18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让每个学生掌握、理解电磁铁很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电磁铁》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在老教材(人教版自然)和新教材(苏教版 科学)中都有。教过两套教材的老师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老教材侧重于知识结论的得出,新教材则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而我尝试把两套教材中的《电磁铁》内容融合在一起,并加入了“认识电磁现象”这一内容。因此,本节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电磁现象、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方案及验证实验。其目的在于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与理解。

二、设计思路:

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铁的基础上来认识电磁铁,让学生明白电磁铁与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具有了磁铁的一些性质,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电磁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活动:

1、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首先让学生制作一个电磁铁,这是研究电磁铁的前提条件,一节电池、导线、大钉子可以组合成简易的电磁铁装置。电磁铁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测试磁性。学生组装好电磁铁以后马上就想看到现象,去尝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度、线圈缠绕的匝数有关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仍采用“假设与搜集证据”、“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来完成探究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强调的是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整理。在活动中一定要提醒学生细心,因为学生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有的时候变化是很小的,稍一疏忽就可能忽视了一个数据的记录,从而导致验证数据的不准确,结果就会有问题。

3、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主要可以采取让学生交流、资料共享的方法,认识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认识到电磁铁为人们的工作带来的巨大方便。有条件可以用学生天天接触的电铃做演示来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的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能够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 匝数有关。

3、了解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准备:电池、铁钉、带绝缘皮的导线、大头针。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出示吊车图

(一)flash动画并演示。

2、教师讲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偶尔也会有点小麻烦,这不林悦槟爸爸的车今天在路上抛了锚,请来了大吊车帮忙。

3、大屏幕——出示吊车图

(二),问:这辆吊车怎么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吊车不一样啊,它能吊起小汽车吗? 学生猜测。

大屏幕——flash动画演示。

4、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想不想知道? 学生回答:想。

5、大屏幕播放“电磁起重机”的视频录像。总结:这个装置叫“电磁铁”。板书课题——电磁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下电磁铁的性质,以及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1、示范讲解:电磁铁的组成及缠绕过程与方法。

2、大屏幕——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2)不能用手触摸长时间通电的电磁铁。(3)小组协作,分工明确。(4)根据要求,及时停止实验。

3、提出要求(大屏幕):实验时,注意观察通电断电以后发生什么现象?

4、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结果:

6、小结(大屏幕演示):电磁铁的性质。flash动画演示——电磁铁通断电时产生的现象。

填空:现象——电磁铁通电时吸引大头针,断电时不吸引大头针。

结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板书:电磁铁的性质。

(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1、问:刚才实验时你们组的电磁铁吸起了多少大头针? 学生回答。

2、问:为什么每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有多有少呢?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猜测:你们认为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4、温馨提示(大屏幕):(1)科学课中探究事物的常用方法——观察、实验。(2)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建议使用对比的方法。(3)实验时注意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6、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错误。

7、学生汇报结果。①电池电量 ②线圈匝数 ③通电时间

8、板书: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9、请个别小组上台汇报展示。

10、小结(大屏幕):flash动画演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缠绕匝数有关。

11、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因素,可放在下堂课再来研究。

(四)电磁铁的应用

1、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学生回答。

2、播放电磁起重机、电磁吸盘的视频录像资料。

(五)拓展:

1、求助:一盒牙签和大头针的混合物,怎样快速的分开它们?

2、游戏拓展:怎样使你制作的电磁铁磁力达到最大?

九、板书设计

电 磁 铁

①电池电量 ②线圈匝数 ③通电时间

一、电磁铁的性质

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十、教学手记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因此,我在开课伊始就以动画及故事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制作电磁铁。为了让学生能保持研究的积极性和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在准备的材料上做了改动,从而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愉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结尾处,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设想了很多利用电磁铁为生活服务的方案。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的巧妙铺垫不但使教学顺利进行,还能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五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

《做一块卵石》新教学设计作品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3.科学知识: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1、砖头(小的4、5块,大的一块)、锤子、砂纸、锉、木板、带盖的塑料瓶(半瓶水)、一个大的水桶。

2、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冷水)、碎砖渣一块。

3、课件、冻成冰的瓶子。卵石评价表

一、引入新课,欣赏卵石

师:(出示健手球)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 有什么特点? 生:老师手里拿着是一对健手球。生:圆溜溜的,很光滑。

师:对,这是人们用石头做的,用来活动手指健身用的。你知道大自然里有没有这么漂亮的石头吗?

生:有,鹅卵石就像这对健手球似的。(板书卵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想不想看? 生:想。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

师:这些卵石漂亮吗? 生:(齐)漂亮。

师:这些卵石真的很漂亮,还想看吗?(点击“回忆烽烟岁月”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块石头,上面还有图案,是一个军人。生:还很值钱呢,能值八万元。

师:是的,这是老师从中国奇石网上找的,它既有欣赏价值也有经济价值。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的奇石可以去“中国奇石网”看一看。(点击图片)一定会满足同学们的眼福的。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卵石,你知道卵石有什么用途吗? 生:人们可以用卵石来铺路。生:用卵石可以做装饰品。

师:(点击图片)对,卵石不仅在建筑材料、欣赏价值等方面,还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很多的用途。

【说明】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更多的卵石,及了解卵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做一块卵石,进而探索自然界中的卵石形成

师:既然,卵石有这么多的用途,我们怎么才能获得这些卵石,能不能自己也做一块卵石呢? 生:(齐)能。

师:那么你想有什么材料来做? 生:用着石头,把它的棱角磨掉。

生:如果是大块的石头的话,可以用锤子砸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师:哦,你用的是锤子。今天老师也提供了一些材料,等一会儿请你们的组长领回去,你们可以任意选择自所需要的材料去做,你们想需要多长时间来把卵石做成功啊!生:五分钟。生:10分钟。

师: 好,老师就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那么,在制作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自己和别人。

师:嗯,这一点很好,还有吗?

生:在制作是要有耐心,要小组合作。

师:说的非常好,要体现合作精神。那么请各小组的组长有秩序的来领材料吧。(教师发材料框:砖头、锤子、砂纸、锉、带盖的塑料瓶(半瓶水))(组长上来领材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通过打、砸、磨、挫、冲刷,提示学生瓶子干什么用的,给与点拨)

【说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师:刚才,我们用了10分钟的时间,做了一块卵石。请每个小组把工具都放回原来的框子里,抓紧商量选择最成功的一块来展示一下吧。(按照小组的编号,放在实物投影上)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哪一组做的最成功、最接近于卵石? 生:五组。

师:(教师手举卵石)确实不错,很接近卵石了,掌声鼓励一下。你这一组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边说边板书,“做一块”,“我们”)

生1:先用砸,把大石块用锤子砸成小石块。

师:哦,用砸的方法。(板书:砸)生1:然后把小石块在砂纸上磨,用挫挫。师:哦,还用着磨和挫的方法。(板书:磨,挫)生1:最后把磨过的小石块放到水瓶里摇晃。

师:还用到水,(板书:水)为什么放到水瓶里摇晃呀? 生1:这样可以石块在水的冲刷下表面更光滑。

师:说的非常好,提出表扬,刚才我们用了砸、磨、挫和用水冲刷等方法来做了一块卵石,那么自然界的卵石是不是也有人用打、砸、磨、挫形成的呢?(板书:大自然)生:(齐)不是的。

师: 那么,自然界里的卵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你能猜一猜吗? 生:靠水的冲刷形成的。

师:那么,水里的岩石哪里来的呢? 生:(齐)高山上。

师:高山上的岩石是怎样滚落下来的呢? 生:是由于山崩,使岩石裂逢,然后由于季节的不同产生的温度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岩石滚下山的。师:也就是与什么有关系。生:温度有关系。(板书:温度)

师:那么怎么通过实验来表现出温度对自然界的岩石有破坏作用呢? 生:我们可以给一块岩石加热,然后快速的放到冷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如果岩石有裂痕或杯低有粉末说明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师:你想用什么加热呢?

生:酒精灯。

师:(出示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酒精灯、镊子、火柴、盛冷水的烧杯、岩石。请你们的组长领会去试一试吧!(学生领材料框,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好了,通过刚才实验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在杯子的底部有一些粉末,可能是从岩石上掉下来的。这说明了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在自然界里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产生了温差对岩石进行了破坏。

师:你的发现真好,在自然界中除了温度对岩石有破坏,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生:植物,一些植物的种子掉在岩石的缝隙里,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慢慢地发芽长大,它的根慢慢地把岩石的缝隙撑大。

师:很好,是不是这样呀,植物也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出示图片,板书:植物)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水,下雨的时候,一部分水渗下去,一部分水留在缝隙里,冬天的时候气温降低水结冰了体积变大把岩石撑开了。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见过水结冰吗?(出示冻了水的瓶子)看,这就是老师昨天晚上冻上的一瓶水,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瓶子裂了,这是水结冰后把瓶子撑裂的,这说明了水结冰后也会把岩石撑裂。

师:对,水对岩石也有破坏作用。像岩石受到温度、植物、水,还有风吹日晒的影响,遭到了破坏,这种现象叫做风化。(板书:风化)又怎么成了卵石了呢?

生:高山上的岩石滚落下来,然后在河流的冲刷作用下,岩石的棱角慢慢的变小,表面变得光滑了,就成了卵石。

师:在冲刷过程中岩石与岩石之间会发生什么? 生:发生碰撞,摩擦。

(板书:水的冲刷,碰撞,摩擦)

师:谁来说一说大自然里的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板书:岩石 卵石)生:大自然里的岩石在风化,水的冲刷作用下形成的。

师:通过我们的实验和研讨,同学们,有些累了。那么,我们来放松一下吧!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教师可以边叙述关键词如漂石)通过看录相,你有什么感想? 生:大自然很神奇,很伟大。师:那么在河流的哪一部分有卵石呀? 生:(齐)中游。

【说明】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卵石形成的原因,模拟实验更能解除学生心中困惑,然是真正的因素和物体的变化。

三、谈收获,拓展活动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自然界里的卵石是怎样形成得了。生:我知道了卵石有很多的用途。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卵石的形成是由于岩石的风化、水的冲刷等作用下形成的,这种风化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吗? 生:是的。

师:岩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变化,那么,这些大山最终变成什么? 生:卵石、沙子等(出示岩石循环课件)

岩石的循环

造山运动→ 岩石风化 → 卵石、沙子、→ 土壤 → 地层 → 造山运动

【说明】知识性的拓展,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师:那么,你对我们当地的卵石了解吗?有没有信心去探究一下啊!请同学们课下在家长的陪同下继续研究,如果有收获请与我联系,我们可以继续进行探究,好不好。

下载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秋季星空》教学设计

    《秋季星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⒈能够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⒉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⒈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⒉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解释》教学设计范文

    《解释》教学设计 文化路小学 韩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知识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蒸发》教学设计

    五年级青岛版第20课《蒸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观察蒸发现象、感受蒸发要从周围吸热;通过......

    五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设计 课题:《电磁铁》 景谷县第二小学 年11月28 1 李明光 2016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让每个学生掌握、理解电磁铁......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教学设计

    第19课《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震》是冀教版小学科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地表剧烈变化”。地震属于地表剧烈变化的一种,是......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马永全 担任五年级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