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窗2第一课时《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经历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在经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地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到海边参加了欢迎海鸥回来的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海边看看这些海鸥朋友好吗? 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数学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有:
天上左边有12只海鸥。天上右边有3只海鸥。海里左边有15只海鸥。海里右边有4只海鸥。岸边有3只海鸥。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课件出示):(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设计意图:以学生所熟悉的海鸥情境引入,通过观察形态各异的海鸥,激发学生对海鸥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环境的意识。训练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你说我讲
1.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师: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出示板贴):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师问:那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会说:12+3或者3+12,够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3+12的话,可以追尾: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12+3= 师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生可能会说出:把两边的海鸥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要求“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也就是要把两边的海鸥合起来,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十以内的加法,所以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很容易列出算式,通过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使学生加深理解加法的意义,从而把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2.操作学具,探索算法。师:那12+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15。可能有的学生还没有答案。
师:那到底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研究。也可以用小棒和计数器帮忙。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来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师:研究完了把你的研究过程说给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借助学具充分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从而积累起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合作者,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掌握学生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同桌交流中,可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不同的算法可以产生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3.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交流你的算法?先说说12+3等于多少,再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学生可能说:用数一数的方法,在12的基础上接着数13、14、15。如果这种方法,教师追问:为什么从13开始数?
教师借助尺子课件演示。小结:前面已经有12了,加上3,就接着数三个,13、14、15,所以12+3=15。
(2)学生可能用摆小棒的方法。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的?12+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摆的?
学生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师追问:你先把谁和谁合起来了?
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先摆1个十和2个一,就是12,再摆上3个一。把2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是5个一,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15。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了12+3等于多少?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3)学生可能用拨计数器的方法。
学生演示拨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你对这种算法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
学生可能会问:3为什么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如果学生不能质疑,由老师追问。
学生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现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就表示12,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就是5个珠子,合起来就是15。师:孩子们,回想刚才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这两种方法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结合学生回答,边课件演示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把几个一合起来,再把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也就是先算2+3=5,再算10+5=15。师:谁再来说说怎样口算12+3。学生说口算过程。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交流展示的时间,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三种方法建立联系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从而使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借助学具初步感受到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的道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介绍加法的各部分名称。
12+3=15,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 + 3 = 15 加数 加数 和
师: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加号)加号两边的数就叫做加数,两个加数合起来就叫和。
出示课件,提问:谁再来说说12叫什么?3叫什么?15叫什么? 5.自主解决第二个问题: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5+4=19(只)师:谁来说说这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对于加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生活经验充分交流,在教师明确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6.揭示课题。
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说:以前是十以内的加法,现在学的是20以内的加法。或者十几加几的加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看其中一个加数是十几,另一个加数都是几,而且都没有进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比较每组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综合练习。
4.发展练习:先编一个数学故事,再解答。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能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综合练习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学生在编数学故事的过程中,既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又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做好评价。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谈自己的收获时,老师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篇:十几加几不进位教学设计
十几加几(不进位)
教学目标:
1.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2.认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3.能够较快、准确的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1个十和6个一是();
2.1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8=10+()13=10+()11=10+()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识
(一)创设情境
先观看一段海鸥的视频。环境经过人们的保护变好了,海鸥又飞回来了。星期天,小明和好朋友带着海鸥爱吃的食物到海边去喂海鸥,咱们也去看看吧。
看课本图片。
(二)探究新知识 1.看图、交流 师:仔细看看这幅图片,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交流。2.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从图片上找到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选择有关加减计算的问题板书。(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3)还剩多少桶食物?
3.解决问题:天空一共有多少只海鸥?(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进一步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及时地加以引导、纠正、补充,使学生表达更准确。再请一位学生完整的复述一遍。(2)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学生说一下自己用的方法,数小棒、分组数海鸥、数指头等。板书:12+3=(只)
(3)如何列算式?你能想出那些算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与自己小组的成员商量自己的算法。(4)学习加数、和
师:
12、3这样的数称为加数,15称为和。4.解决问题:海面上有多少只海鸥? 让学生试着独立列算式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三、自主练习
1.小猫钓鱼
从题目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用的什么方法做的?怎么列算式?
2、比一比,算一算
让学生独立计算,比一比、说一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根据上面一道题的计算体会下一道题的计算方法。
四、本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找几个生活中的加法的问题与同学交流一下!
第三篇:《十几加几(不进位)》教学反思
《十几加几(不进位)》这节课是青岛版教材第五单元信息窗二。是在信息窗一认识了20以内的数,对于十几的组成非常清楚,在信息窗一的基础上的深化探究,有的学生也许会计算,但对于其中的算理、算法并不清楚。所以我把探讨十几加几的算法做为本节课的重点,十几加几算理的探讨做为难点突破。
对于重点算法的突出,难点算理的突破,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先把个位上的几个一和几个一合在一起,再和十位上的一个十合起来,明白算理后,立即掌握算法,先算几个一加上几个一,然后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使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
本节课为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动手操作,汇报交流,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在表达上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
对于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我采用是先让孩子大胆地试着去命名,不管对与错,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算法的优化,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如何体会算法的优化,以及在比较算法风过程中选择间接的方法是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自主的选择第二种算法,从而实现了算法的优化,也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这堂课,我真切地认识到先联系学生已有、应有、难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内容、重难点及教学形式和方法非常关键,只有充分考虑了前面的各个方面(备学生)才能把课堂的掌控得恰当好处。
另一方面,面对小学最低年级的学生,有些总结性话语、容易引起困惑的问题必须要强调,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嘴不断重复地读、说、写,通过动嘴动笔动脑来加深印象,同样相应的课堂课后练习也应多些,尤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练习和改正错误的时间。另外课堂上及时的鼓励评价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第四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知道咱们三班的同学个个数学口算算的棒,那今天老师考考你,你行吗?
一、口算复习32+4= 63+10= 44+4= 46+40= 26+2= 32+50= 42+5= 28+30= 72+7= 35+20= 师:能不能从这5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呢?
评价:咱班的同学不仅算得又对又快,而且计算过程也说得非常清楚。
师:那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 师:这是哪里? 预设答案:海边。
师:小朋友们在干嘛?你们喜欢赶海吗? 预设答案:抓虾,抓螃蟹,赶海〃〃〃〃〃〃
2、找数学信息
师:大家快找找这里隐藏了那些数学信息? 预设答案:
1、小红抓了12只大虾。
2、小明抓了26只大虾。
3、小兰抓了11只螃蟹。
4、小强抓了23只螃蟹。(板书)
3、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4条数学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
预设答案:
1、小红和小明一共抓了多少只大虾?
2、小兰和小强一共抓了多少只螃蟹?(板书)评价:你说的话真完整。谁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再提一个数学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看第一个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答案:
1、小红抓了12只大虾。
2、小明抓了26只大虾。
评价: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师:怎样列算式呢?
预设答案:26+12或者12+26(板书)
4、算法多样化
师:26+12等于多少呢? 预设答案: 6+2=8 或 26+10=36 20+10=30 36+2=38 30+8=38(板书①)
师:你算的这么快,能说说你的口算过程吗? 评价:你回答的即响亮又准确。
师:除了口算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算出结果? 预设答案:画圆圈、摆铅笔、摆小棒〃〃〃〃〃〃 师:大家都准备了小棒,接下来请你们摆一摆吧。师:哪位同学像上台来展示一下小棒的摆法?
学生上台展示,边说边摆。(引导学生说出数位要对齐)评价:你摆的很认真,说的非常清楚。像这样的同学,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掌声送给他呢?
师:请看白板,回顾摆小棒过程。(板书:②摆一摆)
师:我们除了借助小棒算出结果,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预设答案:计数器。
(拨计数器教学过程同上,板书:③拨一拨)师:从刚才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中,我发现咱班同学的动手能力真的很棒!可是我们做题的时候不能总带着小棒和计数器,那该怎么办呢?
预设答案:竖式计算。(板书:④竖式。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教师直接引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以后会经常用到的方法——竖式计算)
师:我们以26+12为例,像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我们叫它横式,那么同学们猜一猜竖式应该怎样列?
预设答案:把数字上下写出来。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了我们一些提示。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先把横式抄下来,再在横式下面列出竖式。(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你的竖式计算呢?那么你觉得在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答案: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那么,老师再写一遍,看谁看一遍就能学会。板演:2 6 +1 2 ——————— 3 8
三、巩固练习
师:你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很快的掌握了方法,我们回头看看,还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想不想自己解决呢?谁想到黑板上列算式呢?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那么,老师这里也有3位同学做的竖式计算,你们能不能帮一帮老师检查检查呢?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预设答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竖式计算(板书补充课题)
2、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预设答案: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这节课咱们同学表现得真棒!下课!
第五篇:《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研究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教材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提出 “爬行类和鸟类共有多少种?” 引出例1:271+122,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二、学情研究
本课给学生创设生动情镜,让学生利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独立尝试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三、目标点击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 功的喜悦。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重点筛选
重点:使学生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是在不需要精确值时自觉采用不同方法来估算。【突破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区别。
(一)创设情境,链接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有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生2:我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生3:我知道了爬行类有122种。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二)自主探究
1、(三)教学例1.师: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老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算式是271+122.师: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笔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 2 7 1 +1 2 2 =3 9 3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师:想一想,271+1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三)小组合作,尝试练习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知识小结
(四)在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特别注意: 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1、列竖式计算
(五)120+259= 227+250= 421+306=
(六)476+121= 919+80= 9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