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史龙珍(1987-),女,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媒体文化。0引言
自2001年美国MIT开展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 “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运动以来,MIT就在网上放置了大量供人们免费学习的课程。2012年,在“开放教育资源”这一领域再次掀起新的高潮,由Udacity、Coursera、edX相继为学习者提供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简称MOOC)和在线支持服务受到学习者的欢迎,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2012年也因此被成为MOOC元年[1]。
MOOC的出现顺应了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趋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该平台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达到学习目标,是MOOC平台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建构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1MOOC起源及含义
1.1MOOC起源
MOOC这个概念由大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首次提出。后来乔治•西门思(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为25名付费学生获取学分而开设了一门在线课程,此时,来自世界各地的2 300名学生免费注册并参与了该课程。该课程以每周不同主题的方式进行,同时网站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学习者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工具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交流,同时共享自己的学习资源。
2011年底,达芙•科勒(Daphne Koller)和吴恩达共同协作合办了Coursera[2]。Coursera的宗旨是与顶尖大学共同合作来为世界各地学习者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后来,特龙与另外两名同事又共同创办了目前对大家影响也很大的另外一个网络公开课程平台Udacity。2012年6月,Edx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在不断发展中也有许多著名的高校陆续加入进来。自此,MOOC以一种持续迅猛的势头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开来,并已在世界各地的学校、教师和学习者中掀起了一场学习MOOC的热潮[3]。
1.2MOOC含义
目前,关于MOOC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维基百科上对MOOC的定义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堂。MOOC是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虽然其课堂参与类似于学院和大学课堂,但MOOC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会对在校学生提出学分要求。尽管如此,为了相关认证,它可能通过提供证书来证明[4]。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一些著名大学为了给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可能,设立网络学习的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它强调的是规模的宏大和资源的开放性,也即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运行效果。同时,它通过基于主题的讨论形式把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和教师连接在一起,共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5]。
这些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却有一定的共性。基于笔者对MOOC的起源的理解,以及不同机构对它不同定义的总结,本文采用它最为原始的英文释义,即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简称MOOC)。
1.3MOOC研究进展及项目分析
随着MOOC热潮的到来,世界各国高校陆续参与到MOOC项目中。但是总的来说,MOOC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而这一阶段MOOC的主力军还是国外的一些著名项目。笔者基于权威性报告对MOOC项目的介绍,在与团队商议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个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
1.3.1Udacity
Udacity 是2012年2月由前斯坦福大学教授、Google X实验室研究人员塞巴斯蒂•特龙创办的一所盈利性机构。Udacity当前已经发布了24门课程,主要覆盖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和心理学学科,并分初、中、高3个等级。Udacity的课程模块包括课程通知、课程进度、视频、作业、测试、讨论组等[6]。当前,Udacity已经和圣何塞州立大学合作,为完成课程的学习者提供学分,而且这些学分可以在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内和大多数美国高校进行学分兑换。
1.3.2Coursera
Coursera是2012年4月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安德鲁•恩格和达芙妮•科勒共同创办的一所盈利性机构。Coursera除首次合作的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四大名校外,已经有60多所高校陆续加入进来,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也加入了它的浪潮中。它主要涵盖了科学、数学、商务、人文科学等20多门科目在内的300多门课程。其课程模块包括:课程安排、阅读、作业、考试、讨论组、线下见面会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目前,Coursera的部分课程已经得到了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学生注册完成这些学习课程,并通过线上考试就会获得相应的学分。
1.3.3Edx
Edx是2012年5月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一所非盈利性机构。Edx目前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12所高校加入,提供15个学科的32门课程,主要涵盖了电子、计算机科学以及人文部分学科等。课程形式主要包括:课程通知、大纲、视频、作业、论坛、WiKi。其特征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步调,平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进度给予及时评价。Edx能够为通过课程学习的学生颁发“X University”证书[7]。
2MOOC与个性化学习的关系辨析
2.1MOOC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
个性化学习这个理念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算是它的源头。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前MOOC热潮的到来,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获得丰富的资源。同时,学习者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所在地等,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来达到学习个性化的状态。可以说,MOOC的到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2.2个性化学习是MOOC的根本诉求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必然会对教育理念和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必然会改观,从而建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这是对以前传统封闭、被动方式的挑战,它提出了一种个性张扬、自由平等,学习者充分享有话语权的新主张。MOOC就是这种时代下的产物,倡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并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3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分析
3.1个性化学习概念及特征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强调因人而异,突显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独特性、主动性和进取性,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中心的学习方式[8]。
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是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进度来满足自我学习需求。学习的多元化指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满足学习者的单一需求,而是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另外,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还包括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及学习评价的个性化。
3.2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内涵
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与其说是个性化学习,不如说是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而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依靠MOOC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任意开放的课程资源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时间、学习伙伴以及学习方式都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
3.3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特征
自主性和多样化是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特征,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除了具备这两个特征外,还具备技术性和开放性特征。
技术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和完成,这必然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所以它具有很明显的技术特征。另外,要通过MOOC去实现个性化学习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网络课程资源,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成为学习伙伴开展协作学习,而且MOOC平台的交互也需要通过网络去实现。
开放性是指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学习者的协作伙伴不一定在同一地区,只要是达成协作意愿的,都可以通过MOOC平台来实现[9]。
4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并不是强调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统一,而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探索、完善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提供指导。
图1基于MOOC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个性化学习符合Web2.0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活动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控制能力。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方式。
(1)课程注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或兴趣选择课程,这些课程不像传统的网络课程,单单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均码式”课程。教师一般会提前以邮件或是布告的形式告诉学习者学习信息,整个学习过程也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的单一模式,MOOC更多地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通过评价、讨论把学习者和教师真正连接起来。
(2)视频学习。视频是MOOC信息传递的核心形式,一般长度不超过20分钟。设计者把课程内容和练习题目无缝地衔接起来,学习者观看完一段视频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然后再继续观看。对于学习者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
(3)完成作业。该环节充分要求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小知识点练习和视频是无缝衔接,学习者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直接进行练习强化,然后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完后会有相应的单元家庭作业。
(4)在线交流。在线交流是MOOC的又一个核心环节,MOOC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每次给学习者一个主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在线讨论、学习,因此,在线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至关重要[10]。另外,因为注册课程的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协作学习也需要基于在线交流的方式来开展。
(5)个性化评价。学习评价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个性化评价同样也是MOOC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题。一是学习者数量众多,二是学习者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学习方式,对这些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评价将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而MOOC通过对学习过程监控和评价的创新,提出了用计算机评价客观题测试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评解决主观题的评价问题。
(6)参加测试。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视频中的作业进行一项简单的自我测试;另一方面,整个课程结束后,如果学习者达到参加结业考试的标准,则可以参加该课程考试。考试题目多是应用型的灵活题型,学习者通过考试后学校会给学习者提供一份电子认证书[11]。
5结语
MOOC如火如荼的开展给我国开放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带来了希望和机遇,但是如何满足web2.0时代学习者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MOOC提出了关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模式上的支持,也希望该模式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实践检验,然后进一步完善与成熟,最终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吴明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J].世界知识,2013(14):60??61.[2]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6??18.[3]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4]Wiki.MOOC[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MOOC.[5]百度百科.MOOC[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FEtTq97ba03_87T6lyhQO8SBfQOEgWFv2_r1LEJjsOIRxqVg Z9Be8IQ_OfH??PdQGccFSUD1W5yRsjAU9BM0N8TJYp4BrI6Xh 2uUm6D02Th06W5OXaNkiBdVoRKiMm69.[6]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3??12,27.[7]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8]黄悦.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学习[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7):11??12.[9]蒋志辉.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建构与策略优化[J].中国远程教育,2013(2):48??51,95.[10]毛会彬.打造“个性化学习”的五个步骤[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2):23.[11]刘丹.开放大学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探析[J].
第二篇:MOOC典型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MOOC典型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基于Coursera平台
[摘要]自2012年以来,MOOCs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其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其教学模式亦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在分析MOOC 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对比MOOC 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该研究从教学课程、媒体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五个方面入手,总结MOOC在教学方面的创新发展。文章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了MOOC 的课程模式,并着重对MOOC的课程模式及其应用于混合学习的优势进行了剖析,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试探性的探索。
[关键词]MOOC,教学模式,Coursera,混合学习;
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MOOC),在中国被称为慕课。王永固等认为MOOC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在网上的课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课程形态、教学模式和知识创新三个维度上【1】。汪基德等认为MOOC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动态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提供全面及时的反馈的免费课程,不仅关注学习资源,同时也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2】。李华等认为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网络课程,因此具有网络课程的一般特征,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如课程的学习者众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各种社会性软件参加学习,MOOC是一种生成式课程,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随着课程的进展而不断增加【3】。综上所述,我认为MOOC本质上属于网络课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面向大规模学习者的,知识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线课程。
教学模式
在开放教育词典中,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基本结构的简化形式。可以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它的主要的五个构成要素为: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教学程序及评价【4】。杨开成认为研究者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教学模式理解为单纯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法,另一类是将教学模式理解为一种联系实践的理论模型【5】。开放教育词典中的描述同杨开成的第二类对教学模式的理解是相契合的。根据不同的维度,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指导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出发,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从学习理论基础角度可以分为:信息加工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框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
MOOC作为一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教学模式,它在诸多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不同。传统教学模式包括五段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和作业,我国现在的教学的教学实践大多数还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虽然传统教学中也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双向性,但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只需在保持能动性的基础上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即可。MOOC下,学习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基于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方面并不存在较大差异,只要认真学习,都能掌握学习内容,所以MOOC中设计了各种方法帮助学习者达到既定学习目标。基于程序教学理论,学习内容有难到易,循序渐进,只有学习和掌握前面的学习内容,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获取知识时经历的过程和使用的方法。MOOC依据课程组织形式特点,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综合运用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能力。
基于Coursera平台具体分析
Coursera致力于普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它与全球一流大学和机构合作提供在线课程。其中既包括伯克利、斯坦福和芝加哥等世界名校,也包括国内顶尖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一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148个大学或机构,提供了1965门课程。Coursera给予学习者的承诺是“在网上学习全世界最好的课程”,它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在MOOC领域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MOOC 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 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 模式。cMOOCs其特点是强调联结,合作学习,课程是建立在一群有相似观点的、从教学的约束中解放出来的个体之上的。cMOOCs提供了一个超越传统的课堂环境,探究新教学法的平台【6】。xMOOC 是MOOC 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更接近于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的传播和复制、强调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Coursera是xMOOC的典型代表。
开办MOOC课程的教师先是录制课程相关视频,随后发布课程公告及课程安排,并依此定期发布课程资源,安排章节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课程介绍、浏览课程评价对课程做大致了解,然后注册课程并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Coursera平台还开设有讨论组,课程也会适时组织线下见面会。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按时提交作业,参加考试且成绩合格者才会被授予课程颁发的结业证明,有的课程甚至还提供学分认证。
MOOC通过网络媒介,模拟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它可能点燃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比如Coursera 构建的平台,不仅有课前介绍,课程表,每周有固定的教师提醒邮件和不固定的问题答复邮件;还有按不同主题设置的论坛;更有老师对每周学习布置的测验,而且会有自动评判和学生互评,在最后考试通过之后,合格者还会得到一份有该教授签字的课程通过证书。也就是说,Coursera 比视频公开课更加向真实环境里的教学模式靠近,更正式。
教师创建班级讨论组,它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虚拟空间,是维系师生互动的一个纽带,是有效利用MOOC 资源的关键。通过班级讨论组,一线教师把实际班级里的学生组织到一个虚拟的网络群体里。一方面,消除了学生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方便一线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线上管理,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并对实际教学进行调整。研究表明,不仅众多学习者认为,在线讨论能够为他们提供更自然的讨论环境,更吸引他们参与学习、能为他们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教师之间提供更多更独特的交互;教师也认为,在线讨论可以为同伴互助协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完好的讨论过程和内容的数据保存、非面对面的减少时空差距带来的不便、便于不同观点的分享、交流和协作学习等【7】。
Coursera中针对个人提供的信息包括我的课程、更新、成就和建议四个方面。个人课程包括三类,学习者最近学习的课程,学习者已经注册但并未学习的课程和学习者已经完成的课程,该内容记录了学习者完整的学习路径,有利于了解学习者的形象。学习者之前学习课程的修改信息,通过更新获取通知。学习者获得的证书情况,显示在成就中。建议则是通过学习者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推荐相应的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质量,Coursera对开设课程的教师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对教师在开设课程之前,首先首先要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机构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审查,达到要求才能在平台上开设相关课程。Coursera为了帮助教师提高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平台给予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教师会通过平台定期发布视频,文本,课件等学习资源,开展课程测试,线上讨论,线下见面课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课程作业和测试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Coursera中的课程主要有两种类型,单独一门课和一个系列。系列课程是课程制作者为培训学习者掌握某一项技能,而专门开发了一系列的课程,当学习者完成课程是会获得该组织提供的证书,因为有较大的投入,这一类的课程都是收费的。每门课程的介绍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总览、授课大纲、常见问题解答和制作方。总览中课程内容的介绍和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帮助学习者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总览中还包括对学习者每周学习时间的要求,一般每周学习时间在10个小时以内。课程的授课语言和提供的字幕,授课语言以英语为主,但一般会提供多种语言的字幕,方便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学习。学习者学习过程是如何评价的,通过完成计分作业完成课程,但如果学习者需要获得证书,需要通过在线测试。有的课程还会增加用户评分和之前的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使得学习者可以对该课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授课大纲中包括该课程每一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材料的形式,课程作业等,学习者通过授课大纲可以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常见问题解答中会提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媒体资源
Coursera中的教学视频主要分为三类:课程介绍、教学内容、课程答疑。其中,课程介绍一般放在课程开始,介绍教师及团队、课程内容概况和评价规则等。教学内容是视频资源在课程中最主要的用途,不仅包括新知识讲解,还包括总结和补充学习资源;还有一些视频是教师对学习者的集中答疑,通过对论坛中问题的收集、归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预先录制答疑视频并上传。Coursera平台上的课程则是每周提供个时长在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课程,每个微视频讲述课堂内容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主题。每节课被分解成若干个相关主题视频,方便学习者按主题学习,也可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大多数课程同时提供视频和文本两种类型的学习资料。文本资料是承载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观看课程视频的同时,文本资料能够起到辅助学习者紧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动态把握教师的教学内容。
学习活动
学习者在MOOC环境中主动学习视频课程,并向教师和学习伙伴提出问题。教师则对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提出反馈,这些措施弥补了传统网络课程中缺乏互动的不足。此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多条路径。论坛是MOOC平台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Coursera还通过Meetup 组织线下活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不仅能够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新的学习内容。因此,MOOC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围绕既定学习目标,采用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评价
Coursera在视频课程播放过程中或在播放结束后呈现若干与视频讲解的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习者进行作答,在答题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查阅正确答案判断回答是否正确,以此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学习者完成视频课程的学习后,需完成独立于视频课程之外的练习题,以此检查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由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在约定的时间针对一个或若干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发布测试题,测试学习者对一个或几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统计学习者参与论坛讨论的次数、发布或回答问题的质量等,对学习者的论坛参与度进行评估。根据学习者浏览视频课程的状况评估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
学习支持
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满意度,MOOC平台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Coursera根据学习过程的思维,运用线性纵向导航,比较清晰的符合逻揖思维。一级横向导航持续显示,并通过颜色变换手法显示学习者正处于此导航模块位置中,二级导航随不同页面需要而变化,给予学习者指导,确保不迷航。课程内容与活动尽量在同一个页面进行显示,增强学习的即时性,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为了使学习者学习课程之前对课程和所需准备知识有充分了解,Coursera中单独用一个模块对课程使用流程及各功能模块如何使用进行了细致介绍并配有视频讲解,使学习者进入平台后学习路线清晰Coursera中基于课程内的检索,大大方便了学习者对于本口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精细的检索到与自己学习本口课程相对应的信息。
论坛部分也是学习支持不可缺少的部分,在Coursera中论坛包括子讨论、最近活动、全部主题三个部分。Coursera中比较突出的是在发帖之前你需要阅读一个发帖的说明,内容清晰明了,让你知道如何高效发帖、回帖,有一个积极的高效的讨论。它的发帖框支持功能很多,你进可以对格式进行设置,还可以输入链接、代码、图片、数学公式,还有编辑框进行选择,可输入HMELMDRICH,进行预览,自由选择是匿名还是不匿名,如图2所示。
图2
对MOOC教学模式的建议
MOOC学习与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逐渐凸显出来,出现了学生退课率高、知识掌握得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MOOC平台过分的强调学习者中心,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尽管MOOC最初定位于在线课程,与混合学习并没有直接关系,然而随着MOOC的发展,把MOOC引入校园内的面授教学中并开展相应的混合学习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兴趣【8】。柯蒂斯·邦克曾对混合学习作过一个界定: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9】。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 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 而且这种解
【10】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 取得的效益最大。通过对混合学习和MOOC的研究,可以发现,MOOC平台如果可以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线课程和面对面课程的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MOOC平台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视频呈现方式和世界一流大学免费的课程资源为教师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永固, 张庆.MOOC:特征与学习机制[J].教育研究, 2014(9):112-120.【2】 汪基德, 冯莹莹, 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 2014(9):104-111.【3】 李华, 龚艺, 纪娟,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3):28-33.【4】 丁新.《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J].中国远程教育, 2001(2):77.【5】 杨开城, 张晓英.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J].中国电化教育, 2008(4):12-16.【6】 Yuan L, Powell S.MOOCs and Open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J].Centre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Interoperability Standards, 2013, 4(4):206-207.【7】 余明媚, 李文光, 王新辉.学生投入在线讨论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4):85-90.【8】 马红亮, 袁莉, 郭唯一,等.基于MOOC的中外教师合作混合教学新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4):80-87.【9】 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10】 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4(7):1-6.
第三篇: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教育、教学领域。早在20世纪20年代,普雷西设计了第一台教学机器。开创了把电子技术引入教学过程的先河。当今科技发展、电子技术更是一日千里,它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它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促进着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教育领域的崭新课题,整合教学成为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更是一个张扬个性,价值判断多元化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对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个性化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间兴起,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正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阅读优化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问题——要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将会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信息源,在阅读教学中,新教材、新大纲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以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旧模式,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新课程中,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服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何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教与学理论: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内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三、课题界定:
该课题的研究是要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有效整合就是指信息技术能够有机的融入个性化阅读教学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切实解决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困难,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使师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获得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要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资源来改革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创造性,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和资源的最优化。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能够运用现代媒体去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情感,从而转化成他们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的模式,探索出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将会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将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把个性化阅读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这一大课题的创新之处。
具有助知功能、激情功能和交流功能的信息技术和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将会使抽象、静态、平面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动态化,立体化;与此同时,教学中还会实现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将会被激活,学生的情感将会被调动。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会拓展课文内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会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和空间,真正实现大语文的教学天地。
2、预期成果形式
①研究报告 ②论文集 ③ 网络教学课例集
五、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阅读学习的情景、完善阅读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是课题研究的又一主要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容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为研究法。师生探讨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在教学中研究构建适合“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学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
七、研究思路及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确定三个实验班(低、中、高各一个),三个对比班(同年级),以语文教材为实验教材,以新大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为标准,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以主动学习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运用为手段,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该实验达到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生会学习语文,并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有以下阶段:
(一)、2006年5月—2006年9月,准备启动阶段。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各课题小组依据本案,制定出相关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实施阶段。本课题实施将在各年级同时展开,实验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实验课题小组的教师每学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节课,利用多媒体或制作的网络课件,实施教学活动。依据各年级特点,安排内容,试验内容随时间推移逐年上升,以期获得年级阶段性成果。
①基础性研究(2006.10—2007.02)
统揽教材,共同研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可能解决的困难,通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交流研讨。
召开课题调度会,交流研讨研究成果、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②探索性研究(2007.03—2007.12)
选取典型课例,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尝试性教学,提出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学步骤与环节,初步构建适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做好研究论文和教学资源的的整理工作,推出优质课参加评选。
③应用性研究(2008.01—2008.12)
应用初步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反复的尝试与修改,使教学环节安排趋于合理,使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将所收集的素材资源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初步建成专题学习资源库,在应用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本阶段中,课题组要跟踪试验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对模式的构建提出合理化建议,各实验教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困惑。并进一步做好研究论文和教学资源的的整理工作,推出优质课参加第二轮评选。
④推广性研究(2009.01—2009.10)
各实验教师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例研究,做好研究论文和精品研究观摩课的评选。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检验研究成果、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经过修改和完善,各类成果最终定型。
期间开展优秀研究课、优秀研究论文等评比活动,以活动促研究,确保研究工作扎实有实效,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形成。
实际操作中,②③两个阶段可以反复交替进行。
(三)、2010年1月—2010年3月,总结阶段。围绕课题,积极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调查报告,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八、课题组分工情况
课题顾问组:孟宪军、常婧。
课题领导组:黄玉琢、黄新军、杜新军、陈兴国、孙振勇。
课题负责人:王玉波
课题组实验组:周光学、李小爱、孟庆芳、王小花、刘秀芹、于海荣、吴光华、陈庆云、孙明波、吴其光、刘国庆、李桂华、韩振英。
九、研究条件分析和经费保障
1、条件分析:
人员方面:课题成员中,一人具有高级职称;六人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三人具有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所有课题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2、环境方面:
①、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投入大量资金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提出了 “三名”工程,尤其重视教科研工作。
②、研究条件优越。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每人一台微机。我校图书馆藏书量大,图书品种丰富,2005年被评为市“十佳藏书单位”。校阅览室可同时供十个班级进行阅览。我校特别注重教学教研活动,始终以“科研兴校”作为办学方针。我校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科研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组织和经济保障。我校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健康的科研氛围、优越的藏书条件都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创造了可靠的保障。
③、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初中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经费保障:
课题申报立项、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专家指导、材料收集、鉴定结题、成果推广等费用,由学校统一支付,能够保障研究经费的落实。
第四篇:学习MOOC心得体会
学习MOOC心得体会
学习MOOC>心得体会
6月12日>护理学院安排侯XX、董XX两位青年教师,到长沙参加'全国医学院校MOOC(慕课)与医学教育研讨会',通过中山大学王XX教授、中南大学XX医学院的何XX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卿XX老师的讲解,会后与参会高校老师进行交流学习,让我们对MOOC(慕课)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MOOC(慕课)的起源、发展及关联注意学习
从2012年,Harvard、Stanford、MIT等名校掀起了MOOC(慕课)热潮,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了一场划时代、颠覆性的革命。
MOOC(慕课)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 科米尔和不赖恩 亚历山大提出的,M-Massive大规模的、O-ope开放、O-Online在线、C-Courses课程,就是没有门槛,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在线学习,MOOC(慕课)是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2011年美国斯坦福出现第一个MOOC(慕课)XX台;2012年哈佛、麻省;2013年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MOOC(慕课)XX台,我国2013年由清华大学推出,2014年中国医学教育MMOOC(慕课)成立。
MOOC(慕课)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由2008年,加拿大学者开设,它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念,其主要观点就是,信息是节点、知识是连接、理解是网络的突出特性、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构建'对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和协商。
二、MOOC(慕课)的教学特征
MOOC(慕课)是一种课堂模式,有较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协调人、讨论话题、课程进度、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考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时反馈系统;MOOC(慕课)将知识传授课程放到教室外,可以说是翻转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内完成作业讨论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先教后练,课内讲授课外练习的学习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帮助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开放式教学模式没有时间、人数、地点的限制,资源开放,通过网络XX台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程被切分成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将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课前学生通过XX台观看微视频10分钟;课堂上将问题、作业和老师共同讨论,也可通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课下在线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在线互评。这种模式其优势就是能够因材施教,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10分钟微视频可以防止学生'走神'现象的发生,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线练习,差生是差的积累形成的,用练习来消除这种积累。而教师可以从后台评估检测系统知道每一位学生看了什么内容、看了几遍、多长时间、作业怎么样。通过这种辩证教学模式,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讨论对课程材料进行辨证地评估,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自己想法和解决方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三、MOOC(慕课)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护理教育模式特点多已接收模式,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的问题:
① 教学性形式机械: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于接受、继承知识。无论是教室还是病房,除了听教师讲课就是看教师操作,处处以教师为中心。
② 教学内容单一:护理课堂内容多限于知识的讲解,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似,教学内容偏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护理思维局限。
③教师观念滞后: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讨论互动学习较少,把学生当作灌输对象。
④忽略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学生缺乏评判性思维能力,绝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不爱问'为什么'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
基于MOOC(慕课)的医学教育模式,护生应应用MOOC(慕课)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前浏览护理学专业课程内容与安排,获取教师在学习网站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料,包括课程及操作的文档、视频;在课中,进行积极讨论与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从大量医学信息过滤知识;在课后制作个人学习资料,如音频视频等,进行分享,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工具,如微博、博客、社交网站的开展互动学习,建立学习网络,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积极练习操作并分享心得,定期参加教学医院实习计划。
今后护理教师基于MOOC(慕课)所设计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不通,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角色,而非课堂主导者;设定学习主题、安排医学专家互动、推荐学习资料,促进分享和协作;使用'MOOC(慕课)'的优质在线资源,与自己的护理教学相结合,设计混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课下进行视频内容的学习、练习操作与交流心得,课堂上进行护理专业学习内容的重点分析、知识总结,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解答护理叫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评价;增强了师生交流与个性化沟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效。
MOOC(慕课)首先给大学教师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失去知识垄断性的教师们职业生涯怎么过?我的建议是应该切实转变角色,从单纯的讲师变成'教练',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或者说,教师要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学习服务。
与大学流行的全程MOOC(慕课)不同,美国许多中小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课前在网上观看教学视频,这样老师就可以在面对面课堂上集中答疑和讨论问题。此类网上、网下学习活动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倒是值得大学去大力推广的。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做好准备迎接信息化教育的挑战。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二是转换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三是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护理学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第五篇:“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美术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它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然而,纵观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潜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教学过分强调统一: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
我们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美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如果不强求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的课题,旨在把教学回归真实自然的状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既是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反思,也是对面临学习化、信息化社会的回应,更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我校教育科研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长期以来我校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一直很突出,这些为我们研究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是我们在2006年1月申报成为区级课题的,经过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本课题有助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使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让他们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有所得,并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实实在在地在丰富多彩、容量适中而又设计灵活地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学校领导及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该课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因此,我们在2007年10月将此课题申报为市级备案课题。
二、研究措施
自该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蕴科研于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障和促进研究的有序进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课题组织机构,启动课题研究。
强有力的课题组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经过学校的充分酝酿,学校提出参加该课题组的成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二、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研究;第三、必须有良好的美术综合素养。实验一开始,我们便建立规章制度,要求实验组成员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并整合成主观观点,然后在每月一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交流切磋。课题组成员要做到“三个先”和“三个到位”。“三个先”即:对课题实验的新理念、新策略要先知道、先理解、先掌握。“三个到位”即:观念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实践到位。课题组成员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良好的整体功能。
2、规范研究过程管理,夯实课题研究。
我们确立了工作阶段,并按照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06年1月——2007年3月)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客观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明确分工,明确方向。第二阶段:实证研究阶段(2007年 3月——2009年1月)
整理研究思路,全面实施,完善研究方案,组织教师上研究课,并进行观摩、研讨,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中期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研究中,开拓创新,以课例实验为突破;重视效率,以学生美术能力发展为标尺的操作策略进行。研究方法主要以调查研究,文献参考,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我们以集体备课、现场观摩、专题研究等方式展开研究。同时采用课题网站管理的方式,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实施学习、交流与评价,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
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8月)
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
3、强化课题研究管理,以活动带动课题的实施与推进。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以互动式的专业引领、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案例式的教学反思、对话式的交流思辨为主要形式展开研究。主要抓了“计划、研讨”两个环节。
①计划、学习:除了课题的总计划外,每学期课题组都组织成员讨论,确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落实方案中提出的各个目标。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网上收集信息,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
②研讨、交流:这是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抓手,以研究课为中心,强化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备课、上课讨论、课后总结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探索构建小学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内容
在历时两年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着重组织开展了如下专题研究:
1、营造个性化的美术学习环境。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的环境,强调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友善与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这一首要目标的基本条件。
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每一个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如宋莺翼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迷彩服》一课,老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请学生做服装设计师,为动物去参加歌唱晚会做服装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喜爱的动物制作迷彩服,并发表“动物模特”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2、确定个性化的美术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都是以其独特的个性存在,统一的学习目标必然抹杀学生的个性。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三种方式:
(1)了解学生差异,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2)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领域设计一个课时、一个阶段、一个学期的基础性目标和倡导性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基础、心理需求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速度来完成,同时也允许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3、优化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内容。由于学科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如何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成为一个难点。我们设想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学科内容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来帮助学生选择确定个性化的美术学习内容。
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所选择,可以学或不学,多学或少学,先学或后学,快学或慢学。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他们对学习内容必然会有所选择。如祁本国老师执教的《为ABC摆pose》一课,这节课是教师由《变一变》一课自编的拓展内容,原教材中提供的拓展内容是画一张夸张的漫画,按教材中的范作学生不用学也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选择了“字母”这一载体,与流行元素‘POSE’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流行中感受创新,同时学生学会用最简单的绘画元素——线条来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字母。整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喜好自由选择不同的字母进行创意表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并学会了将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学生因此而激动,“我也想来画„„”,“太好玩了”,“我好高兴”等一直挂在学生的嘴边,也落在了作业纸上。
4、选择个性化的美术学习方法。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1)自主探究性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维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美术活动经验
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
A、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如吕华老师在执教《站起来站起来》时,在请学生思考如何让大巴车“站起来”时,由于怯场学生的思路一时打不开,于是教师尝试由自己来做演示:把画有大巴车的纸对折往讲台上一放就“站”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自己的新方法,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打开了,自由地交流着、尝试着,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拘束。如此,在课堂中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发地探究“不一样”的“站”的方法,如在探究让纸条站起来的方法时,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答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真可谓激情又导趣。
B、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
C、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黄颖老师在执教《香甜的水果》时,在作品展评环节:“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小小水果店”的店面,店里的水果就要靠小朋友们用你灵巧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来创造了。” “一组小朋友合作开“小小水果店”并选出店长来协调每个学生的分工任务。”教师在情境中设计小组合作开“小小水果店”,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合作中创新,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助的精神。
D、实践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这也是学习美术的最终目标,美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体验学习。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美术。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去经历美术创作过程,从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体验到美术的魅力。主要从三方面研究: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运用中体验。如仇莉老师在执教《喜怒哀乐》时,让学生经历喜怒哀乐的体验过程,在体验中感悟。教师创设了法国小女孩蒂皮的故事情境,选择她的畅销书中和野生动物在一起的精彩照片串成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亲历蒂皮的喜怒哀乐,掌握变化的五官特征,同时自己也经历了表情的变化。另一方面,想让蒂皮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像她一样理解、尊重、爱护动物,渗透生命教育。教学中,通过体验蒂皮的表情,先以简笔画方式概括表情特征,再到欣赏老师作品,总结线描的表现方法。最后拿出镜子写生自己的表情,突破了本课难点。从学生乐于参与,愿意表现,作业效果不错来看,这次教学活动是有效的。
(3)合作学习。它最有助于使学生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经过独立思考,合作实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有话就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形成良好的讨论模式,提高效率。而不至于因从众心理,由个别学生的误导性发言而造成群体的认知偏差,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承斐老师在教学主题画《冬天的回忆》一课时,启发学生把在冬天里做过的一些游戏,通过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顿时各小组纷纷讨论开来,商定主题后又一起探讨用什么美术表现形式。最后在展评环节向大家展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优秀作品:有画滑冰堆雪人的,有画篝火晚会的,有画“挤油”取暖游戏的,有画做好事上街扫雪的„„这些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形式各具特色。学生们有用水彩求朦胧的白皑皑雪景,用油画棒表现冬天树木的粗犷,用版画体现景物的厚重,用线描勾绘人物的精细„„总之,件件作品都依照学生的喜好完成,作品充分展现出集体的智慧与学生的个性。
5、设计个性化的美术作业。
(1)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尝试性作业(自学教材,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尝试作业);
开放性作业(方法材料多样化的作业);自选性作业(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创作命题);发展性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拓展创作)。(2)设计专题作业:欣赏评述类(欣赏了名画名作之后做一份专题小报或者写一定的文字内容),调查类(对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据此作出某些判断,以此进行创作),收集类(学习了一定的表现方法之后收集相关的名家名作或者生活中已应用的范例)。(3)设计个性化的美术作业纸:通常情况下,美术作业总是一课一次作业,作业纸是随美术课本配发的,纸上基本空白。学生每次美术课把作业纸画满,重复了多年的这种形式给师生产生了一些倦意。所以,我们就尝试着把空白作业纸重新设计,既改变了形式,又增加了情趣。个性化美术作业纸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并结合学情进行创意设计,让作业纸尽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后再由教师复印若干份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就应有不同的个性体现在作业纸上。(如祁本国老师设计的《为ABC摆POSE》一课作业纸,新颖的作业纸打破了常规,不仅有过程的展现,更有评价的形式的多样,不仅有技能技巧方面的评价,更有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既有语言的评价,还有图形的评价,让我们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地展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构建美术个性化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宽泛的内容,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不是通过几节研讨课所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将细化主题,着重展开课堂上个性化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根据主题收集平时课堂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在研讨会上交流,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四、研究成果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课题组成员有近三十余篇文章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发表;多名成员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活动中上示范课;所辅导的学生在历届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项目比赛中成绩斐然,在省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项目比赛中名列前矛,还获得省团体冠军,甚至有学生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因此学校被定为武进区“科学幻想绘画”工作基地,负责全区的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另我校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教育局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中也均获佳绩。湖塘实小美术教师、学生所获荣誉一览表(略)
五、问题与反思。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们还缺乏完整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本学期将组织课题组成员完成制定工作,下学期使用。
2、课题组成员对理论方面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对本课题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实践研究的层面上,研讨时也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撑,今后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和研讨能力的提高。
另外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发展个性与落实双基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并不等于让学生胡思乱想、胡编乱造,举止行为越离谱越好。良好的审美个性需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支持。只是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才有必要改变以往的状况。简言之,落实双基有助于形成丰富的多样化的个性。
2、发展个性与培养创造力的关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把发展个性与培养创造能力结合起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样,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也就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发展个性与培养“合作精神”的关系。发展个性并不等于放纵、无纪律、无秩序,并不是“个人主义”的绝对膨胀,我行我素。一方面要提倡个性解放,享受自由,另一方面还需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学会相处,学会合作,使学生具有对他人、他物和异质性、多样性的宽容之心。因此,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执笔:吕华 祁本国
200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