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5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记忆本单元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培养学生的整理、分类、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整理、分类,并保持较高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整理、分类、综合,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准备】

记录纸、答题卡、碘伏、卡纸条。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孩子们,很开心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早上和你们交流后老师就特想送你们一句话,猜一猜,会是什么呢?把用淀粉写好“我最棒”的白纸贴在黑板左上角(请2名学生进行猜测)。师:他们的猜测对吗?现在老师帮你们揭晓答案,拿着碘伏均匀地喷洒在白纸上,原来老师送你们的这句话就是……学生接着读出来。师:老师就把这三个字送给你们,相信大家在这节课能表现出最棒的自己!(设计目的:用淀粉与碘伏进行反应,有神秘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复习:回忆再现知识,整理、分类

师:原本看不见的字为什么后面看见了,请说出其中的奥秘。抽生说,其实这三个字的变化老师运用了我们所学《物质的变化》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进行复习。(贴课题)师:物质的变化分为哪两类呢?(课件出示)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贴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师:它们具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生: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教师贴上没有产生新物质和产生新物质。师: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物质纷繁、复杂的变化,才有了我们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课件出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现在就以小组的形式先交流、讨论,然后完成记录表。师:交流讨论前认真阅读活动要求。(幻灯片出示)

1.各小组分好工,明确好各自的职责。

2.先认真交流、讨论,再做好记录。

3.小组讨论应轻声,注意纪律,不影响其他小组同学。

4.小组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开始前完成知识要点记录表。

学生汇报(出示汇报要求)

1.各组推荐一名汇报,其他补充。

2.其他组补充,但不重复内容。

3.记录重要知识点。

三、总结

师:你们的汇报很完整,也很精彩,不愧是最棒的!通过你们的搜集整理,老师也帮大家归纳了以下几点:出示知识要点。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5.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6.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7.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学生齐读记忆,再给一分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

四、巩固、检验

通过刚才的活动,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知识检测,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活动结束后,学生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对上面这些题,哪些已经记忆了,哪些难记忆,为什么,为下一节课设疑。)

编辑 谢尾合

第二篇:物质的变化复习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懂得确定一种事物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重点: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播放视频)

师:看了短片,你想到了什么?(引出物质的两种变化)

二、自主复习,初步归纳知识。

1、师:本单元中出现过很多物质变化,今天我们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条主线展开今天的知识回顾,完成知识卡。

2、小组活动之前,先来看一看活动提示。整理方法:(1)、将本单元中出现的物质变化写在对应的变化类型后面。(2)、写出每种物质变化的特征。(3)、组内交流,完善知识卡。

3、小组汇报,形成知识体系(利用大屏幕再现知识体系及相关探究活动)

易拉罐压扁 形状改变 水结冰 状态改变 弯折铁丝 形状改变 水蒸发 状态改变 折纸 形状改变 玉石加工 形状改变 混合沙和豆子 没有明显变化

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

加热白糖 先熔化,然后生成黑色物质 米饭、淀粉和碘酒 产生蓝色新物质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铁生锈 颜色改变、性质改变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物质铜,硫酸铜溶液

颜色变浅,产生沉淀。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变化伴随着各种现象,产生新物质。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图,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复习。

2、完成练习。

3、汇报完成情况。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回顾了物质的变化单元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用科学的方法作指导,争取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第三篇: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梳理——温度、温度计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思考讨论问题,并回答:

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0℃的水与0℃的冰哪个更冷一些?为什么?

冷热程度一样。因为他们的温度相同。

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1℃)

拓展应用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2.知识梳理——温度计的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这样才能正确迅速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拓展应用

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下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

B.-6℃

C.6℃

D.16℃。

小虎用一只装有水银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 ②。

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为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

3.知识梳理——熔化与凝固

(观看视频)

1.同学们,请观察实验装置:

实验时要用到酒精灯,点燃时不要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洒出酒精引发火灾,熄灭时要用盖子盖灭而不要用嘴去吹灭。

固定铁圈时先固定下面的铁圈,高度以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妥,然后固定上面的铁圈,高要让温度计液泡能全部浸入海波中,低不要让液泡碰到试管底。

加热时采用水浴法,可以保证受热均匀,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搅拌好,保证海波受热均匀,否则内层还没到熔点外层就开始熔化了。

2.开始实验: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海波与石蜡的状态。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加热说明什么?

对,熔化时吸热,同学们看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石蜡边熔化边升温。

画出海波的熔化图像。

AB段海波什么状态?──固态

B 点海波什么状态?──固态

BC段海波什么状态?──固液共存

C点海波什么状态?──液态

CD段海波什么状态?──液态

由此可见:海波在48℃时既可能是固态(B点)也可能是液态(C点)还可能是固液共存(BC段)。

3.停止加热,我们看到海波停止加热后,不断降温,当降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凝固,温度不变。画出海波的凝固图像。

4.同学们比较一下物质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即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拓展应用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舞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2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4.知识梳理——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拓展应用

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会将树木劈开。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树下避雨。

5.知识梳理——汽化的两种方式

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拓展应用

“炖”菜是鹤岗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4参考答案:①不会(1分)

②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1分)

继续吸热(1分)

③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1分)

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所以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1分)

评分标准:考生对③的语言表述能表达出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发生,盅内的汤水不能继续吸热即可得此2分

如图6是水沸腾时观察到的实验情景,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则此实验环境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6.知识梳理——蒸发快慢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③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拓展应用

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有关。

7.知识梳理——液化方式

常用的液化方式有哪些?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拓展应用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

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

D.①升华②凝华

“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知识梳理——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吸热;

凝华过程要放热。

拓展应用

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汽化

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小结梳理

观看水循环的视频,总结出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物态。拓展应用)

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本章的重点是实验,实验复习采用了观看视频回顾知识,总结讨论实验注意事项,练习巩固应用。

第四篇:物质在变化 教学设计

第三 单元 物质在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

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4、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能反思其他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尊重证据,乐于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

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课时安排:

1、蜡烛的变化 1课时

2、铁钉生锈了 1课时

3、变色花 1课时

4、洗衣服的学问 1课时

1、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

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教学过程:

1、导入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

2、研究物质的变化。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体,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仔细观察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给蜡烛加热。预测: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仔细观察燃烧蜡烛是有什么现象发生,将观察到的加热和点燃蜡烛的现象写在活动记录上。最后,比较蜡烛熔化、凝固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异类音义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异类生成了新的物质,证据

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寻找。

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学生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水的三态、铁水变成钢锭。

讨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你的证据。

4、学生选择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她们属于哪一类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做实验。

通过着部分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活动中交流,对物质的变化有

更全面的认识。教学反思:

2、铁钉生锈了 教学目标: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教学过程:

1、导入

铁回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你研究过吗?

今天蜗牛来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锈的铁制品。

观察铁锈是什么样的,比较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还在哪见过生锈的物品?

3、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以王刚小组为例,介绍实验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学生模拟实验,假设制订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严整假设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

(暗示两个假设条件:一个是只有空气,无水。另一个是有水,有空气。)

(提醒学生:新钉子要把表面的油漆清洗掉或烧掉。)

4、了解防锈的方法。

怎样防止铁生锈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兔油漆、搪瓷覆盖、制成不锈钢、表面涂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还有涂沥青、放干燥剂„„

5、巩固

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

怎样防止铁的生锈? 教学反思:

3、变色花 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教学准备:

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

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

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

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

和碱性物质。

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体温: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

4、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

5、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

通过一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家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6、巩固

今天你学会了怎样的一个小魔术? 酸性、碱性物质有哪些意义? 教学反思:

4、洗衣服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方法。

意思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体验到利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质量的用去。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准备:

烧杯、勺子、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污布。教学过程:

1、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

除它们吗?

2、通过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

围绕洗衣服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

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

学生动手洗衣服。先说说该怎样洗衣服呢?

创造两种实验条件,学生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

4、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

5、巩固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四下P22-34页《三角形》单元。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卡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个纸质三角形,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量。

教师准备PPT课件、知识点卡片。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计:

(1)谈话:《三角形》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几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一共有多少页纸?(从书上P22-34页,共13页)你能把这13页书中的知识都说出来吗?(生不能)为什么不能?(间隔时间长、内容比较多、遗忘了一些)

师: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复习的必要。(由此问题揭示复习的必要性)(2)情感激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呈现名句及其意义。师: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断有所收获”。

二、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1)直接出示课题:三角形单元复习

师:刚才同学们说有些已经忘记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单元所学的知识。(2)回顾已学知识。

在课件中提供1~7的序号,告诉学生本单元共有7个知识点。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文字性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教学顺序依次回忆各知识点。

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信息与课件中“三角形”联系,与学生手中准备的三角形相关数据联系。

知识呈现: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你的三个角多少度?这是三角形的起点知识,也是最重要的知识。贴出知识卡片

②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能再说出一组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吗?3cm、5cm和9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③三角形中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师: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高一般用什么线来画?你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三条]贴出知识卡片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会联想到哪个图形正好和他有相反的特性吗?

⑤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呢?„„你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为什么?判断的简单方法:以最大角判断)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已经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呢? ⑦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老师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你的呢?为什么很多人的三角形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呢?揭示第10号知识卡片(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明确像这样的三角形居多。(3)介绍课前准备的三角形。

联系刚刚回顾的所有知识,介绍手中的三角形。(学生于课前完成作高、量边长度、量角的度数)同桌互相介绍后,全班汇报。

两生汇报,看谁汇报的有条理而且准确。(4)基础性训练(课件呈现)

(一)填空。

(1)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三角形的高一般用()线作图。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3)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另一个内角,它是一个()三角形。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0,另一个锐角是()度。

5、口算出∠3的度数,并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1)∠1=27 ∠2=53 ∠3=(),这是()三角形。(2)∠1=70 ∠2=50 ∠3=(),这是()三角形。(3)∠1=42 ∠2=48 ∠3=(),这是()三角形。

(二)判断。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0 „„„„()(2)大的三角形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大。„()(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4)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三)选择。

(1)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①钝角 ②锐角 ③直角

④不好判断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

。。

。。

①锐角 ②钝角 ③直角(3)等边三角形又是()。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4)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①有三条边的特性 ②易变形的特性 ③稳定不变形的特性(5)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三、对比联系,系统整理知识。

(1)说一说:刚才我们对书中《三角形》单元的所有知识进行了回顾,并做了一些训练题。这就是复习了吗?当然不完全是!复习还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所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使我们头脑中能清晰的建立起知识的联系。为了便于大家整理,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印制成了这样的知识卡片,并分发到了14个学习小组,下面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对知识进行整理。

(2)游戏:请14位同学上黑板简单介绍自己手中的知识卡片的含义,并将知识卡片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介绍一下所贴位置的理由。学生代表上黑板操作,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预设效果如下:

《三角形》单元复习

三角形的组成: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边(围成)

三条高(虚线)

三角形的性质:具有稳定性 内角和180度

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顶点到底的垂直线段

锐角三角形(3锐)

等腰三角形(2边相等)三角形的分类: 直角三角形(1直2锐)等边三角形(3边相等)

钝角三角形(1钝2锐)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

(3)总体感悟:学生从整体上看看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师: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竖着的方向来整理的,我们再从横着的方向来看一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张贴“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补充:不过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无论是横方向还是竖方向,其实我们的学习都只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去发现。教师板书两个省略号。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整理,所有的知识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复习与整理的作用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认识。

(一)基础训练:

1、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基础部分)(1)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2)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锐角三角形。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

()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指号里。(1)钝角三角形有()条高。①1 ②2 ③3

(2)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3)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①任意 ②直角 ③等腰

(4)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二)提高训练:

1、填空。

(1)关于边:已知三角形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那么第三条边必须大于()cm,必须小于()cm;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第三条边可以是()cm。

提示:假设第三条边是最短的边,有什么要求?假设第三条边是最长的边,又有什么要求?

答案:大于2cm而小于10cm。

(2)关于角:已知三角形内两个内角分别是40度和60度,第三个角是()度,这是一个()三角形。

(3)关于等腰三角形: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是50度,底角可能是()度,这时顶角是()度。

2、画一画。

0

(1)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画出底边上的高。(2)按要求在每个图形中画一条线段。(平等四边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

3、猜一猜。

(1)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2)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如果还知道第二个角

是65,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了吗?

4、解决问题。

(1)西湖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绿化美化园区(如下图),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

走ACB这条路和走ADEFB这条路的路程一样吗?为什么?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23厘米,腰是32厘米。则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质疑评价提升。

总结:今天的复习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有新的收获吗?学得高兴吗?

下载《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海外马金希望小学 刘月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30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抓住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入手。 2. 积累AABC式词语。 3. 熟练掌握改写......

    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英语新教材按单元编排,每单元均为复习课。上好这节小复习课,不仅能全面、系统复习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而且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吴小芬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21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反复......

    物态变化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姚明海 【设计思想】 本节课,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复习物态变化一章,使学生对这章知识有个整体性的归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和考点。为提高复习......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能从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 能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会判断变化与性质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温州三中 胡玫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分析 复习课旨在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温故”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回顾课标引领下教材的基本知识框架......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判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