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在小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在小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教学方式,微课便是其中一种,目前已逐渐得到应用,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通过微课能学习更多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微课能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更多便利,但教师应用微课经验不足,怎样发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首先对微课的内容和特点做了分析,其次提出了几条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 微课 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 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在提出之初便被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之中。微课是科学信息技术产物,运用到科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但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并未取得较多成效,因此,教师还需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1微课概述
微课指的是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教师或设计人员围绕特定的主题、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出以视频和动画为主要载体的短小而精致、主题突出、易于传播的教学内容,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这些内容,最终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2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
2.1学习内容碎片化
微课的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原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构成微课的知识碎片。在微课设计中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为了满足微课的简洁性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程序。
2.2学习时间零散化
学习时间零散化是指时间短。微课的课长一般都限制在了5min~10min,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保持完全的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就得到了保证。
2.3学习资源情境化
微课教学在发展中实现了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微课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自己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形成比较完善的情境化资源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3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3.1结合知识类型特点设计微课
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原理、事实等内容;第二类是通用方法与应用技能,这部分内容比例最大;第三类属于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内部思维的发展。前两种知识类型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中占主要地位,其具备的设计特点也是不同的。程序性知识的微课教学重点应该是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给学生更多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还能使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程序性知识微课教学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步骤也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与模仿的,在不同的操作步骤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停顿,让学生能够进行重复性练习。比如在指法练习中的基准键位学习中,先通过微课视频对正确的基准键位指法?M行示范,然后为学生对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调整留出几秒钟的时间。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然后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练习。
3.2微课学习内容要有趣
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是小学生学习和中学生学习的明显区别,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讲解或演示,与课堂教学没有差异,学生自然不愿意学习,所以建议采用动画教学的方式来演示讲解,即将真人授课视频做成Flash动画,绘声绘色的动画微视频更能获得学生们的青睐。例如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初识LOGO》一课时,用一小段的LOGO语言编写精美的图形的视频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增加师生交流
教学中不仅仅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更需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生虽然学习能力有限,但学生有较高提升空间,教师可在微课教学中增加一些交流活动,一方面可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带动学生思考,教师还要给学生提问题同时,为学生解答疑惑,带动学生动脑思考,促使学生用独特视角看问题。教师应在微课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这不仅仅能开发学生脑力、激发学生潜力,更能弥补微课教学中的不足,使微课教学更加完整。
3.4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系
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补充、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是如此。比如信息技术中相关的发展进程及概念,与语文中的言语理解以及数学中的数学运算之间存在关联,信息技术的编程知识与英语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学习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状况会直接对拼音打字的速度产生影响,在生疏的字词面前,学生的打字速度就会下降。同时,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相对应的熟练程度对打字速度也有密切的影响。因此,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这部分技能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及英语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指法练习内容。
3.5加强对小学生的监管与引导
鉴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要不间断地对他们进行关注,例如提醒学生微视频学习时间不宜太久,避免影响视力;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学完微课后,不能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玩游戏等等。
4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形势下,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微课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学一线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且以其自身独特的特点立于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在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联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促进微课和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最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顾宏网.初探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5):60.[2] 陆兵.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内江科技,2017,38(09):157+133.
第二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一种以学为主,对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电子学习视频。微课教学打破了单一媒体传递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习更生动、具体与形象化。微课更以其“短、小、精、活”的优势,消除了小学生学习时间与接受能力的局限,培养小学生英语教育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满足了英语学习的认知心理能力。我们应考虑到小学生学习时间与学习能力的局限,结合教学内容与知识目标进行微课学习,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英语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
1、通过flash课件师生同唱歌曲,营造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英文歌曲和童谣。这些歌曲或童谣和每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和教材配套的光盘中可以找到相应的flash课件。学生喜欢学唱这些歌曲及童谣,一方面学生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另一方面师生共同打造了英语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进入激昂的学习状态。我组织学生看着PPT上的flash画面齐唱歌曲《Animals》,这首歌曲和教学内容相关,学生边用手打节奏边演唱歌曲,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忘却了烦恼和忧虑,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学习状态,情绪饱满,劲头十足。
2、巧用微课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语言操练效果。
每节课都应该有充足的时间用来进行巩固练习,恰当的运用微课可以起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作用,发挥微课反馈及时性的优势。听力训练:这是一个有关介绍职业的英语课。我用PPT呈现flash课件,组织学生观察六幅图片并预测将会听到有哪些关键词,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听两遍录音,第三遍播放录音时及时使用暂停键,组织学生跟读模仿,同时拖拽数字选项到当前的图片上,呈现正确答案。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活动,我用PPT呈现这六幅图片,用数字编号做成触发器,学生选择图片说出职业名称,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点击触发器呈现有关的句子。
祈使句训练:我用PPT呈现出七组需要连线的图片和祈使句。我先询问学生在骑自行车时遇到红灯亮时该怎么办,红灯变成绿灯时怎么办,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点击鼠标进行连线示范,然后组织学生在书上进行练习,最后师生一起核对答案,随着学生说出图片对应的祈使句,我点击鼠标呈现答案,学生的正确率100%。
词汇训练:我用PPT呈现flash课件,邀请一名学生用鼠标拖拽单词进行图文匹配,随着她的操作其他学生一起说出球类,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在书上进行图文匹配,最后我把书上的插图呈现在PPT上,组织学生按照顺序一起说出答案,随着学生说出单词,我点击鼠标,单词按照设定路线飞入到画面中的相应位置,学生的正确率100%。
例如,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有一首“Do you like purple grapes?”的歌曲。教师在教学生常这首歌曲后,让学生自己去创作有关“喜欢的水果”的歌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围坐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地为本组的歌曲献计献策。有的学生的创作歌曲是:“Do you like yellow bananas, yellow bananas, yellow bananas,?Yes,I like yellow bananas,.Oh,they’re long and sweet。”有的学生创作的歌曲内容更加丰富,他们借用第一单元描述动物的形容词:“Do you like pig pineapples,small pineapples,sweet pineapples.Oh,they’re fat and cute。”这些学生吧菠萝形容为“胖菠萝”、“可爱的菠萝”。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当有的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帮助。
例如,《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举行“Is thisthat…?”和“Is thisthat your…”来谈论身边的物品。
在学生谈论卡通人物Lingling和Sam在英语课上准备了许多文具用品后,教师拿出四个外表非常有趣但一眼看不出来是什么文具的物品(如下图),请学生猜测。
学生看到这些漂亮有趣的东西感到非常好奇和兴奋,争先恐后地询问老师:“Is thisthat a …?”在倾听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鼓励更多的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一再猜测之后,教师才揭示答案。
此时,学生已经了解这些有趣的物品是什么文具了,但是并不知道它们是Lingling还是Sam的,所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如果你想知道它们是Lingling还是Sam的?那么,怎么提问呢?”
学生自然而言地就问了“Lingling Sam,is thisthat your…”等句子。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机对话”,学生最终获得答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第三篇:微课在初中科学课中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在初中科学课中的设计与应用
摘 要:微课是指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某一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微教学在线视频,它不受时空限制,可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要,是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的基本素材和资源。本文利用微课翻转《物体的内能》一课为例,从课前翻转、课中引探、课后延伸三个方面谈谈微课在初中科学课中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课前翻转;课中引探;课后延伸;微课
随着社会发展,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普及,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也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的微课学习提供了可能。微课是指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某一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微教学在线视频,它不受时空限制,可满足不同个性与层次的学习者的需要,是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的基本素材和资源。科学微课程则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学情,在精准微目标指导下,精选微内容,选择微策略,编制微评价,以视频或动画等依托数字化技术呈现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在准备参加浙江省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大赛案例展演活动时,利用微课翻转《
3、5物体的内能(3)》一课为例,从课前翻转、课中引探、课后延伸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微课在初中科学课中的设计与应用模式(如图1)。
一、课前翻转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要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调整教材的顺序,编制学案导学,设计丰富的微课程,让学生明目标、自主学、进阶练,从而达到基本学会的目的,同时,为课中引探提供聚焦的问题。
(一)微视频录制
微课程包含了所讲知识的背景与该课程将要解决的问题。制作一个优秀的微课,首先应该明确本微课应该达到怎样的课程目标,然后进行课程活动(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制作。录制完成的微视频可以通过教师专题网站、U盘拷贝、QQ班群共享、班级公共邮箱、云盘分享等方式发送给学生和家长。
1、确定相对应的微目标与微评价
每个微课程都应有清晰的目标或说明,确定微课程的目标时,应分析领悟课标、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课时内容的要求:以汽油机为例,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认识燃料的热值。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物体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基础上进行的内能利用教学,掌握了“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后,有助于汽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学习。因此,将微课目标确定为:①认识燃料热值的概念与单位,说出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途径;②以汽油机为例,说出热机的工作原理。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该目标,还应设置与微目标对应的微评价――检测试题。
2、选择恰适的微内容与微策略
微课时间有限,要以微目标为指导,精准取舍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提高时效。同时,内容呈现的逻辑顺序、疏密度和梯度及所采取的策略等都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本课中,学生已经学过密度等物质的特性,迁移到燃料的热值学习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知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需要合理引导,所以,将其定为本微课的重点。
3、编制脚本选择制作工具录制
微课大小一般在50M左右,以便于学生下载或点播。为了使微课画面设计优美、内容安排精当、节奏把控准确、讲解交互性强,我们应该根据微目标、微内容、微策略和微评价编制脚本。针对上述重点内容可以编制脚本(如表1)。
微课要求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声画同步;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根据表2所述自由组合。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明确告之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在家带着问题自行学习微视频,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微课为学生提供教师一对一的临场感,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随时停止和重播某个视频片段,以确保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完成进阶练
提供一份与微目标和微内容相吻合的学习检测,这是微课程的必备环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因此,教师可利用“问卷星”制定一份在线检测题。在线检测便于对答卷进行实时统计与分析,教师浏览每一份答卷详情,及时给予学生在线帮助与评价。本课的进阶练习如下。
(1)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都属于____,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做功把____能转化为____能。
(2)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图2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乙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丁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的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
D、0、5kg煤油和1、5kg煤油的热值一样大。
(4)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工作时,用来做____能量与____放出的能量之比。提高热机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二、课中引探
在建立课堂翻转时,会发现课堂上的时间多了许多。这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进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评估并调整教学设计,聚焦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思维深度和更高参与度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通过综合训练在应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
(一)聚焦问题
基于微视频的课前翻转,为课堂教学准确地找到了教与学的起点与着力点,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通过课前进阶练习的反馈,实现问题聚焦,并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学生提交答案后,笔者发现学生对“燃料热值的概念与单位”、“提高燃料利用效率的途径”、“汽油机的构造及热机的工作原理”已经基本掌握;但对于“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缺乏系统认识。因此,在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实物模型、SWF积件及工作过程原理图多种形式,提供丰富的表象,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二)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能力本位的目标导向,创设真正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实验活动和逻辑推理交互作用的过程,在多次循环和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在科学课堂上,采用翻转模式为科学探究性学习创造了更多时间与机会。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微视频并不能取代科学实验,因此,应根据聚焦问题,设计开展学生喜爱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与能力上获得比较全面的训练。本课中,笔者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实验探究活动:利用汽油机剖面模型和SWF动画积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汽油机工作循环图表。
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____次,曲轴转动____周;燃气对外做功____次。
同时,为了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动与关联,使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笔者还设置了一个讨论活动:展示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原理图和效率,说一说热机的改良方向和你的感悟。
由于翻转学习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能是零碎的,通过课堂合作探究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化。在小组互动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展示、汇报、动手操作等形式,最终形成了知识网络(如图3)。
(三)综合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让学生通过分层作业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后延伸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均应适合全体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无论学生存在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都应努力实现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使他们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微课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一方面,部分学生可能通过课前翻转与课中引探对部分知识未能消化与吸收时,还可以在课后借助微视频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基础。此外,浙教版科学课教材中安排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栏目,如本课中的“喷气发动机”涉及的知识虽非课堂标准要求的,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后续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微视频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后自主的拓展学习;另一方面,课中引探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汽油机又可以使微课资源进一步丰富与再生。
微课是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教师角度看,对数字化的微课制作与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增强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和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学生角度看,微课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无论在课前翻转、课中引探、还是课后延伸,学生都可以主动地控制学习节奏,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初中科学课程具有综合性的视野、鲜明的实验与探究特色,教学中如能进行相关的微课开发、共享与应用,必定会大大丰富课程的内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实现每一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第四篇: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我校在“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课、前测、后测、练习题”等元素,初步建立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什么内容适合制作微课、如何制作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配合使用的自学报告单以及实现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自学报告单,学习模式
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
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第五篇:微课设计与创新应用
微课设计与创新应用
----参加戴尔“互联创未来”经验交流会汇报之二
【作者:许玲娣
发布时间:2013-12-21 22:22:18 点击数:651】
今天聆听了柯清超教授关于《微课设计与创新》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了解到今后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受益匪浅。
柯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课程教学方式的发展将由封闭走向开放,而MOOC课程已经在变革当前的课程教学。所谓MOOC课程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通过社会化网络学习环境向参与者提供围绕某个主题的分布式开放教育资源和活动,允许参与者在领域专家指导下通过自行组织学习方式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与分享、建构个人学习与概念网络,形成个性化意义与观点的关联式课程。MOOC的核心是社会化学习,是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以连接、沟通、分享和创新等为主要活动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通过协作共享空间寻找、消费、创建和贡献信息的新范式。
目前翻转式课堂(微课堂)正在弥补着传统教学的不足。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式”。
2007年美国的一名基金公司分析员Salman Khan通过自己制作的微课件为表妹补课的模式获得巨大成功。目前美国每天有上百万学生晚上在家观看Khan学院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则跟同学一齐在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有老师和同学可以请教。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那么这名美国的基金公司分析员可汗(Khan)他所制作的微课都有哪些特点呢?
1、面向学生,聚焦学习;
2、知识粒度适中,支持碎片化学习;
3、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
4、语言精炼,讲解亲切;
5、符合网络传播的技术规范。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认知环节进行了优化。
那么今后的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的紧密结合将会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愿景。教育大数据汇聚存储了教育领域的信息资产,是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是连接教育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的桥梁。
微课是什么?微课是“微课堂”、微型教学、微型课件,是网络时代下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资源形式。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用途,微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微课不应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新手段,它应该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创新。
微课该如何应用呢?它应该是:作为“补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课程教学的组成要素,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模式;作为移动式自主学习资源,支持非正式学习,如移动学习、终身学习等。
微课程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师,不是让学习者无序学习、孤立学习;微课程资源是一种手段,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微课资源为培训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不是要替代传统教学,它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那么微课有哪些制作方式呢?微课资源有多种制作方式:PPT讲解录制、视频拍摄、平板电脑录屏、可汗式录屏等。
1、基于PPT的微课;
2、PPT+旁白式;
3、PPT+快课工具式;
4、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可汗式微课;
5、使用拍摄设备直接录制教学视频;
6、使用平板电脑录制。
方法一:使用PowerPoint2010制作微课:准备好“微课堂”的PPT课件;使用幻灯片放映中的“录制幻灯片演示”逐页录制解说;使用文件中的“另存为”功能,保存为windows Media WMV视频格式。
方法二:使用快课工具制作:快课课件(Rapid Learning Courseware)指的是充分利用教师已有讲义,迅速把教学内容e化的资源建设形式。同时Rapid Learning也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包含高效学习、快速学习的涵义。
快速课件的制作过程:准备授课课件(PowerPoint格式);打开PPT课件,应用快课工具逐页录制讲解;加入互动活动元素,如互动练习题、测试等;生成“快课”课程资源(可选Flash格式、HTML5等)。
可汗视频使用的工具:录屏软件CamtasiaRecorder;手写板Wacom BambooTablet;免费绘图软件SmoothDraw。
最后柯清超教授作了如下总结: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用途,微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微课不应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新手段,它应该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创新。微课资源的应用核心是创新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提高课程培训与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