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 教学设计
文登市界石中学 宋晓晨 高文芳 于昌霞
【课程标准】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4——27,介绍了亚洲两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并且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技巧。但我校地处较偏远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大多不够重视,学生知识面窄,世界近代历史已有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又要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符合现实教学以“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我们借助多媒体,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创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知识;以教学目标为主导,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掌握日本奴隶制封建国家出现和统一的时间,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2.通过中日对比,史料等,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
文明;同时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的意识。
3.通过拓展资源,史料分析等,认识到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
一是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
1.搜集有关日本和阿拉伯的相关资料。
2.分组导学,学案导学,学生根据学案带着着问题自学教材,做好预习工作;课堂讨论、探讨研究,教师点拔释疑、归纳升华。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在经历过奴隶社会后纷纷进入到新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我们来学习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设计意图】
单刀直入式,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学生阅读、把握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自主安排学习任务。【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全面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2.预习感知:
(一)教师出示导学案中的预习感知(导学案中用不同的标示,如★和☆,以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体现分层评价教学理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自主学习,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及疑难,以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形成。(2)鼓励学生在自学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
师:在亚洲,最先进入封建社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什么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生:自由回答。
师:东亚的日本是怎样进入到封建社会的呢? 出示世界地图。
师:日本地处亚洲东部,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说出你知道的日本?(地理、历史)
生: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战争。生:鉴真东渡等。
生: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自然灾害频发,资源匮乏。
师:如今的日本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第三经济大国。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先来了解日本的统一过程。【设计意图】
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回顾中日之间的战争与交往,梳理所学知识,将中国史融入到世界历史,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日本大化改新
1.出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概况: 师:那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古代日本统一的过程? 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一段。生回答,教师归纳: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生:大化改新)
师:我们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状况。生:(1)阅读课本,分析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幻灯片展示: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师:怎么改?
生:自由回答(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制度改革等)
师: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名族,几千年来,日本不断地向中国学习,以达到壮大自己的目的。动脑筋:
我们先来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问题)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出示图片:汉倭奴国王金印)生:汉朝。
师: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并举出交往的事例。生:唐朝。鉴真东渡、唐招提寺等。师:中日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师:出示材料:大约6、7世纪是中国唐朝和日本的社会状况,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生: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吸引着各国纷纷前来学习,特别是先进的封建制度更吸引了还处在奴隶社会的日本。
幻灯片展示:国际上:中国的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师:假如你是一个日本遣唐使,看到两国的差距,回国后,你会怎么做?
师:日本天皇和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
我们先来了解这场改革的开始。
幻灯片展示:“中臣镰足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明确日本社会深受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师:改革中的重要人物“中臣镰足”,同学们自由阅读了解。
(2)大和国的宫廷政变: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师:宫廷政变开启了大化改新,记住“时间、人物”(3)“大化改新”的内容。(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师:出示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师:政治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明确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上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形成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幻灯片展示:“大化改新”的影响。
生:巩固背诵: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确“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幻灯片展示:比较日本、唐朝的衣着、建筑、钱币
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日本社会的很多方面仍保留着唐朝的风尚。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5)历史的启示: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排名前列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再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
最后由教师小结: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实现生生“思维对话”的目的。同时通过学习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到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树立学习县级文化勇于改革的意识。
3.师:“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国”。他们自诩为太阳的子民,天皇是太阳之子。(出示日本国旗)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进入封建社会后的日本出现的一个特殊阶层——武士。出示图片:结合自由阅读卡,简单介绍日本武士与武士道精神。【设计意图】
学生回顾以前的历史并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大约同一时间,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也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国家。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西亚封建国家——阿拉伯的建立。
1、历史背景
(1)阿拉伯半岛概况
出示地图:6世纪时的阿拉伯地区地图
师:说一下,你知道的有关阿拉伯的相关知识。学生:介绍阿拉伯的有关内容
地理位置: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半岛内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原,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
自然条件:阿拉伯气候炎热,雨量稀少,土地适合畜牧,不宜农耕。为了争夺水草,部落间常发生残酷的战争;“血亲复仇”的习俗盛行。
重要城市:半岛西部又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商业要道。在这个地区有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设计意图】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阿拉伯的有关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这里让学生介绍阿拉伯的信息,锻炼学生分类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为收集、甄别、整理史料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拓展资源)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麦加城内有一座克尔伯神庙,里面有一块黑色陨石和几百个偶像,被当地居民视为神物。部落的贵族享有守护古庙、征收麦加市集税和管理麦加水源的特权。另外,他们还经营商业、贩卖奴隶,成为有势力的商业贵族。一般的氏族成员被迫依附于贵族,甚至沦为奴隶,阶级分化十分剧烈。因此,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掠夺新的土地,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人民也渴望打破部落局限,谋求一条生路。大约570年,波斯侵占也门,另外开辟了一条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变,对阿拉伯社会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总之,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社会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族的侵扰,保护商路,发展商业经济,并进一步掠夺新的土地,阿拉伯人民迫切要求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资源的学习,详细分析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 师:说出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生:阅读教材,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整理)
幻灯片展示:
⑴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⑵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⑶兵临麦加,最终与贵族达成协议。⑷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创立伊斯兰教 出示幻灯片:
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是7世纪,创始人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号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安拉”,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而他自己则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的说教后来集录成册,这就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师补充:伊斯兰教宣称在信仰一神教的前提下,所有的穆斯林都以兄弟相称,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虽然符合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但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麦加城中的克尔伯神庙中,供奉着许多神,其中一块黑色陨石被视为神物,最受人们崇拜,在每年的朝拜期间,神庙周围举行集市贸易,麦加贵族由此获利不少,他们害怕穆罕默德的说教损害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就百般迫害伊斯兰教徒。那么,伊斯兰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2)伊斯兰教的发展: 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失败,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这是一个重要时间。
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伯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伯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
穆罕默德的势力日益壮大,不久,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3)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幻灯片展示:阿拉伯的扩张(地图)【设计意图】
由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斯兰教这一知识是本课的难点,授课中展示大量的与伊
斯兰教有关的图片以及拓展资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师:帝国的扩张客观上增进了文化的交流,促进民族的融合,在北非,现今的居民大多是白人;在亚洲,伊斯兰教也传入中国。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出示幻灯片:我国回族的形成、中国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的图片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共同整理穆罕默德的活动,养成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并能够将中外历史融汇贯通,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形成历史发展的整体概念。
三、自主探究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导学案中有提示)
生:小组讨论。
(①伊斯兰教宣称:“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宗教领袖也是行政、军事领袖。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伊斯兰教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文明。(此处可加一些当代阿拉伯人生活工作的视频或图片)【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对于较难问题的探讨,学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打开思维,分析问题。【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
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达标检测】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 B.孝德 C .裕仁 D .德仁
3.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 .《汉莫拉比法典 》 B. 大化改新 C .奴隶制民主政治 D .种姓制度
4.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穆罕默德病逝 C.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5.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 D .1861年农奴制改革 6.阅读下列材料: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了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 颁布改新诏书,改革开始了。
(1)材料一中人物力主改革,曾参与什么改革。
(2)请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3)试着写出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设计意图】
1.以学习目标为目标,突出基础,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扫除盲点。2.检测题目符合考试标准要求,设置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类题型,与中考试题类型保持一致。
3.题目背景资料的选取,体现历史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开发课程资源,又培养学生摄取分析信息、处理反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力。同时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告诉学生如何有效地寻找和组织所需知识。
第二篇: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反思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启发学生自主从课文和资料中理清基本线索和探究知识为主。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对于提出的问题能快速地找出答案和发表见解,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本课授课结合时政热点,把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对日本和中国进行了联系对比,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不足之处是问题设置显得较多与频繁,学生在学习后期显得有点枯燥、烦闷。这给我一个启示,在设置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
第三篇: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九(1)、(2、(3)、(4)教材分析
本课上承奴隶社会,下启资本主义,是过渡性的一单元,需要给予重视。
学情分析
以前曾经学过亚洲国家的相关内容,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三学生知识过于片面,应该让学生正确评价日本。
课标要求
1.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2.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学习目标
1.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2.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处理方法:小组讨论,视频等手段
教学难点
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处理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目标
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板书课题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1.自学指导:5分钟,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1、“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2.“大化改新”。
“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
(1)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大化改新”的开始,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2)“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大化改新”的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3.“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4.学习“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展示课件或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2)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即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3)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及阿拉伯统一的过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4)伊斯兰教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5)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因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三、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二.“大化改新:
1)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2)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意义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 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 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教后反思
第四篇: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人教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文与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字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
一、重点: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二、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备课(包括读课标、习教材、研教参、了解学情,收集信息,编写教案),制作教具;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有关信息。【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问题探究多法结合。【教具(媒体)】 小黑板、地图册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知道了产生于亚洲和非洲大河流域的几个神奇辉煌的古代文明,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一道,继续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两个古代国家,即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也就是封建时代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我们着重从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三方面来了解这段历史,首先我们看日本的大化改新。(板书第一子目,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日本大化改新
(教师引导过渡)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一次成功改革。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有哪些具体内容?改革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下面逐一探究,先看背景。(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
㈠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
(教师出示《古代日本》地图,帮助学生弄清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并结合P15小字对改革前的日本情况做概略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是西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其领土同我国大陆最近处仅相隔400余海里,同台湾岛更仅相隔100多海里,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列岛很早就有居民活动。公元前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日本,国王最初称“大王”,以后称“天皇”。居民被编入各种不同的“部”里,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称为“部民”。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于奴隶。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大和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大化改新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第一段大字,了解大化改新这一历史名词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大化改新的时间、组织者、目的、名称由来等基本内容,教会学生善于抓住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掌握历史史实的方法)
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6第二段大字,要求学生从三方面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作如下板书,并要求学生在教材相应地方写上编号)
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2.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3.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总结过程中,教师要对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予适当点拨说明,帮助学生弄清其真实含义。如土地和部民制度改革有什么作用?“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是咋回事?行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启发提问:大化改新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探究大化改新的意义)㈢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讲解,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教师激发思考,组织探究活动)
1.7世纪中叶的日本通过一次成功的改革,克服了统治危机,实现了国家的跨越发展,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重点借助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去应证:指导学生看教材有关图片:《片假名》《平假名》《日语短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认识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的重大影响)
(教师概略介绍)1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发展又有新变化,班田制经济逐渐被封建庄园经济取代,武士集团开始形成。到1192年,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直到明治维新结束。
(教师综述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日本是完成封建化进程的方式途径,那么西亚的阿拉伯又是怎样建国和完成封建化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教师板书第二子目)
二、阿拉伯的兴起
(教师引导过渡)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有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过渡讲伊斯兰教的创立)
㈠伊斯兰教的创立
(教师设问过渡)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创立的?兴起于哪一地区?创始人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它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有何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先看产生的社会背景,即6-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形势。(教师板书)
1.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教师概略介绍)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一个重要方面就要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之下统一起来,一神教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2.宗教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本目内容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按如下程序展开完成:
⑴指导阅读教材P17第一段大字,要求学生把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和兴起地区等基本要素勾画在书上,并记住。⑵结合教材小字,教师概略介绍穆罕默德其人及创立伊斯兰教的简单经过。㈡政教合一政权的建立(622年,麦地那)
本目主要由教师概略讲解,学习中应抓住如下两方面:
⑴弄清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以及实现半岛统一的简单过程。⑵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政权的国家。㈢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兴起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如下结论)一神教教伊斯兰教适应阿拉伯半岛统一需要而诞生,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和民族统一中起过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宗教的作用。(教师结合小字概略介绍阿拉伯的发展情况)阿拉伯半岛统一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以“圣战”为号召向外扩张,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学完“阿拉伯兴起”一目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最后师生一道按时间先后总结梳理如下要点,并板书)
7世纪初,创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630年,兵临麦加城,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练习巩固】
一、选一选
1、日本大化改新开始的时间是()
A、公元前1世纪前后 B、公元622年 C、公元7世纪中叶 D、公元646年
2、主持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是)
A、明治天皇 B、孝德天皇 C、裕仁天皇 D、德仁天皇 3、7世纪初,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是)
A、建立统一国家 B、废除奴隶制度 C、对外扩张领土 D、创立伊斯兰教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A、玉皇大帝 B、穆罕默德 C、释迦牟尼 D、传说耶酥
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庙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请回答:①这是哪国的改革法令?颁布于何时?
②此法令属于哪一项改革内容?
③这次改革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课堂延伸:
1.你认为日本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结合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关系,谈谈你对宗教的认识。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一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感受呢?也许有人会说改革很重要,有人会说我们要善于学习,还有人会说其实宗教也不象我们以前认为的那样„„将你的感受告诉我,写写心得与疑问。
第五篇: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_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的教学设计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梁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亚洲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仿效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奋起改革,实行了大化改新。西亚的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走向文明社会,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远古人类历经艰难曲折,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搏击中渐进化为现代人,早期人类文明诞生。在本课授课之前,让学生先了解世界古代史相关的大事或重要人物。如“孝德天皇645年定年号为大化,创日本年号之始;646年颁布仿效中国隋唐制度的改新诏书,宣布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新冠位制,设八省百官等。”“穆罕默德为阿拉伯的统一和伊斯兰教迅速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穆罕默德生前,阿位伯半岛已大体统一。他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集宗教、军事、政治大权于一身,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首领。”以上内容作为理解课本的背景知识讲授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古时期步入封建社会的历程。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即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教师对改革内容里难理解之处加以补充说明,如什么是天皇制即: 天皇制是日本皇帝的称号,以天皇为首组成专制统治机构,统治国家。
2.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由教师讲述:7世纪,穆罕默德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和先知,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并在麦地那建立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到麦加城下,麦加贵族妥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掌握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一定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讲授完本课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从孝德天皇改革及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艰辛历程中可能得到哪些启示。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事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标志,领会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社会。大化改新后,日本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日本积极汲取中国文化,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很受欢迎。
2.通过学习穆罕默德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为国家民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2.难点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解决方法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改新的内容包括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开始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7世纪,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和先知,号召人们都信仰真主,创立了伊斯兰教。由于贵族反对一神教,迫害伊兰教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离开麦加,前往麦地那并在麦地那建立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到麦加城下,麦加贵族妥协,承认他是政治和宗教领袖。
3.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因为大化改新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所以通过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4.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神教伊斯兰教适应阿拉伯半岛统一需要而诞生,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和民族统一中起了重要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
(二)讲授新课 1.大化改新(1)大化改新背景
资源:日本地图、大和民族图片。
提示: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此时日本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当时,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非常先进。
(2)大化改新内容
提示: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教师可提问大化改新有哪些方面是向中国隋唐学习的?如: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习俗、建筑艺术等。
(3)“大化改新”的作用 资源: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图片。
教师总结孝德天皇效法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其历史意义正如课文所概括的一句话一样,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从日本的这段历史中,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资源:阿拉伯半岛地图。
提示:介绍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国际地位。
教师补充: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伊斯兰教产生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学生看书整理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立者、教义。教师引导:伊斯兰教是怎样促进阿拉伯统一的?
学生回答:①一神教有利于团结各部落的阿拉伯人②政教合一的政权力量强大。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进行整理,列出提纲 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教师提问:伊斯兰教的作用是什么?
生答: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三)巩固练习见本课随堂练习。
六、参考资料
1.大和统一日本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个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那时邪马台国已出现“大人”(贵族)“下户”(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分化,国家机器也初具规模。女王拥有上千名奴隶,附属20几个部落,并从中国魏皇帝得到“亲魏倭王”的封号。奴隶主国家间不断发生战争,争夺土地和奴隶。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另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今奈良县)。这个地方,在2世纪以后,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州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发展。4世纪前半期统一了北九州和部分本州。5世纪大体统一日本。《宋书》卷九十七记载顺帝升明二年(478)倭武王遣使向宋帝(刘宋)上表,写道:“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这说明大和的统一情况。
2.6~7世纪的阿拉伯社会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半岛内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原,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气候炎热,雨量稀少,土地适合畜牧,不宜农耕。除绿洲上的居民从事农业外,大部分的阿拉伯部落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称为贝杜因人(意思是沙漠居民)。为了争夺水草,部落间常发生残酷的战争;“血亲复仇”的习俗盛行。半岛西南部的也门地区,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有林园之美,被称为“阿拉伯半岛的皇冠”。5~6世纪时,阿拉伯人还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六七世纪之交,原始公社制开始解体。氏族贵族占有肥沃的绿洲和草地,拥有很多的奴隶和牲畜,并剥削牧民和农民。半岛西部又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商业要道。印度的香料,中国的丝绸,由阿拉伯人从这条商路运到叙利亚、埃及一带,然后转运到拜占廷帝国。在这个地区有两个最著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麦加靠近红海,是南北交通中心。麦加城的居民大都属于古莱氏部落。城内有一座克尔伯(意思为立方体)神庙,里面有一块黑色陨石和几百个偶像,被古莱氏人视为神物。部落的贵族享有守护古庙、征收麦加市集税和管理麦加水源的特权。另外,他们还经营商业、贩卖奴隶,成为有势力的商业贵族。一般的氏族成员被迫依附于贵族,甚至沦为奴隶,阶级分化十分剧烈。这时的外部条件也加剧阿拉伯社会矛盾的发展。大约570年,波斯侵占也门,另外开辟了一条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变,对阿拉伯社会经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总之,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社会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族的侵扰,保护商路,发展商业经济,并进一步掠夺新的土地,迫切要求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一神教──伊斯兰教。
3.《古兰经》简介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
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中世纪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克尔”(赞念)“真理”“光”“智慧”等来称呼。
《古兰经》是阿拉伯语文中首先加以记载的典籍,换言之,在《古兰经》之前,阿拉伯人并没有什么书籍,故研究阿拉伯文学史的人,必须研究《古兰经》,因为公历第六世纪和第七世纪初期,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和文艺生活,都表现在《古兰经》里;在那个时期中,典雅的文章、各种的旨趣和文体,都是以《古兰经》为先导的。《古兰经》独具一种新奇美妙的文体,既不是依照韵律的,又不是以若干押韵的短节来表达一个意义的,也不是没有节奏和韵脚的散文。《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义,各节互相衔接;每节终了,刚好是读者在气势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顿之处。阿拉伯人是以诗歌和词章著名于世的,他们听了《古兰经》,觉得非常美妙,同时,也觉得非常新奇,因为他们所认识的各种文体中没有这样的一种文体,所以他们不得不说:《古兰经》是诗歌,或是咒语,或是卜辞。这三种东西,在当日是最能迷惑人的,他们这样说,足证《古兰经》在他们心中曾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古兰经》是阿拉伯有史以来第一部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典籍,其文体是一种非常绝妙的韵体文,具有独特优美的风格。
4.麦加朝觐
“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每一位有经济和有体力的成年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吃饭、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朝觐者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成年人。第二,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第三,妇女非丈夫和直系血亲陪同不能朝觐。第四,因路途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觐义务。第五,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者可以朝觐。
5.日本部民制的兴废
4世纪末,日本统治集团拥有众多的半自由民。大贵族按其分工编成部,如大伴氏统率韧负部,其部民负弓矢,作为警卫;忌部氏掌管祭祀,统率忌部部民;土师氏提供陶制品,统率土师部部民。地方上,海部提供水产,山部提供山林名产。5世纪~6世纪上半叶,宫廷内设有马饲部、锻冶部、弓削部等。部民组织
一般由低级氏族贵族统率,称为伴造。部民阶级成分复杂,一般多属半自由民,有的近似于奴隶。大化革新时,废止部民制,但宫廷和政府仍留部分手工业户作为品部或杂户置于主管官署之下。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七、视野拓展
1.征服麦加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穆罕默德(约公元570~632年),创立了信仰神的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对麦加发动进攻,分兵两路同时向麦加进军,很快进入了麦加城。黑石成了伊斯兰教崇拜的圣物。克尔白古庙成为穆斯林朝圣和礼拜的场所。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穆罕默德用了大约20年时间,使穆斯林形成统一民族,以麦加为首都,建起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2.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于570年生于麦加,年幼时失去双亲,随商队从事贸易,610年得到了神秘的体验。他的面前出现了大天使“加布里埃尔”,命他布教,成为惟一的全能真神“安拉”的使徒。但感受到穆罕默德威胁的麦加当权者,于622年放逐了他。他被迫逃到埃塞俄比亚。成为这里的统治者的穆罕默德,得到了阿拉伯半岛各部族统治者的支持,于630年返回了麦加。两年后,他死于麦加。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
3.伊斯兰教的兴起
“伊斯兰”一词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安拉的旨意。穆罕默德为自己所创立的宗教取名“伊斯兰”。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是信仰安拉,信仰经典《古兰经》,信先知,信后世。伊斯兰教还为信徒规定了必须履行的义务,即“五功”:一为念功,表白自己信仰安拉,信仰先知;二为拜功,按规定举行礼拜仪式;三为斋功,在斋月(教历9月)斋戒一个月;四为天课,按规定缴纳宗教课税;五为朝觐,一生中至少到麦加朝觐一次。穆罕默德死后(632年),教内发生分裂,形成多种教派。
《世界通史──上古时期》,主编:纪江红,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