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课 建立个人音乐盒-教案
第4课
建立个人音乐盒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并能用它播放音乐文件。(2)能够播放网上音乐。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启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熟悉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环境。
(2)学会调节音量大小。(3)学会打开“乐乐儿歌网”,在线连续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更能培养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并通过播放器打开声音文件。学会播放网上歌曲。
教学难点:
1、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打开并播放指定的声音文件。播放网上歌曲。
【教学过程】 准备
1、教师将素材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p3”、“花好月圆.mp3”等声音文件复制到学生的电脑中。
2、收集一些学生爱听的歌曲,特别是网络歌曲,让学生欣赏。搜集自己喜欢听和喜欢唱的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入课题:第4课 建立个人音乐盒
一、导入
1、播放优美的音乐。
2、电脑除了可以打字、画画、玩游戏,还可以播放音乐。刚才同学们欣赏的优美的音乐,是电脑中的声音文件通过播放器打开以后听到的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播放声音文件。
二、播放电脑中的音乐
[指导] 指导学生操作,加强个别指导。[探究]
1、打开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
2、观察Windows Media Player的界面组成。
3、打开并播放音乐文件。[小结演示]
1、打开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软件。
2、认识Media Player界面。
3、打开并播放声音文件。
4、调节音量大小。
[操作] 根据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进一步学习Windows Media Player的相关操作。
三、播放网上歌曲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在一步步的探究中体验实践的快乐。[指导] 指导学生操作,加强个别指导 [探究]
1、打开IE浏览器,进入“乐乐儿歌网”。
2、选择自己喜欢听的歌曲,单击播放。[小结演示]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演示连续播放。
[操作] 根据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进一步学习如何播放网上音乐。[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操作]
1、根据自己的爱好使用“百度”搜索更多的歌曲。
2、下载保存搜索的音乐,并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打开并欣赏。
鼓励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 交流
1、组织学生欣赏别人收藏的歌曲。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收听歌曲的好网站。
1、介绍和说明自己播放歌曲的常用方法。
2、欣赏他人播放的网上歌曲。小结延伸
1、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
2、介绍MP3播放器,演示CD光盘的播放方法。
3、介绍几种常见声音文件的类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通过知识小结和延伸,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面。
第二篇: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九(1)、(2、(3)、(4)教材分析
本课上承奴隶社会,下启资本主义,是过渡性的一单元,需要给予重视。
学情分析
以前曾经学过亚洲国家的相关内容,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三学生知识过于片面,应该让学生正确评价日本。
课标要求
1.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2.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学习目标
1.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2.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处理方法:小组讨论,视频等手段
教学难点
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处理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目标
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板书课题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1.自学指导:5分钟,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1、“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2.“大化改新”。
“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
(1)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大化改新”的开始,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2)“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大化改新”的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3.“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4.学习“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展示课件或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2)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即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3)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及阿拉伯统一的过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4)伊斯兰教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5)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因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三、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二.“大化改新:
1)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2)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意义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 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 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教后反思
第三篇:第4课 画中画教案
第4课
画中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过程与方法:画一副画中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揭示课题
1、邀请小画家参加“画中画作品展”。——什么是画中画?怎么画呢?
2、出示儿歌《画中画》——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猫,再画猫;画张大床,猫儿睡啊;画中画,画中画。
(师生拍手唱儿歌,教师提示认真看、仔细听)。
二、师生探讨
添画方法
1、问:画中画了什么?先画了什么?
2、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呀?怎么想到画张大床?
3、“画中画”找朋友。
问:“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提示:画中的老鼠画在哪了?猫画在哪了?)(板书:包围添画)
4、你发现“画中画”的奥妙了吗?(小结:由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三、创设情境
引导联想,师生共同完成一幅画中画作品。
1、由小苹果你联想到了什么?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苹果,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说说理由。)
2、请一名学生在小苹果基础上添画。
3、再请一名学生继续添画,学生欣赏“小苹果”的故事。
四、启发想象
明确要求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情趣,明确要求。
2、出示作业要求:
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五、学生创作
体验情趣
1、学生创作,教师行间个别辅导。
2、学生粘贴作品,布置画展;教师提示:让“作品”有秩序的登上“画展小列车”。
六、作品展评
拓展延伸
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9.有趣的拓印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美丽纹理。
2、掌握拓印的技巧和方法。
3、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正确的拓印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美丽纹理。难点:线条力度的均匀。
教学准备:硬钱币、钥匙、树叶、范图。教学过程:观察导入:(投影仪)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画的是什么?这是画吗?(学生议论回答)
小结:对,是硬币和钥匙,是画,叫拓印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拓印画。(板书:有趣的拓印)
一、了解、认识。
拓印就是最早的印刷,我们书上的文字,现在是印刷厂印出来,是靠电脑制版的,过去是人工将一个个的小小铁字排成版后再印刷,再过去是在石头上刻字后印刷,也就像拓印一样。
1、想一想:为什么硬币、钥匙能拓印?拓印要什么条件?(讨论)小结:物体的一个平面中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可以拓印。
2、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可以拓印?(硬币、钥匙、树叶、象棋、花玻璃、树皮等)
小结:硬币、钥匙、象棋、花玻璃、树皮这些物体都是比较硬度东西,就是树叶比较软,树叶要找叶脉背面纹理深硬一点的。
3、拓印的工具:铅笔、蜡笔。
4、水彩笔能拓印吗?:不能!因为水彩笔的水容易渗到凹凸处,使纹理不清楚了。
5、怎样有漂亮的拓印?:(比较两图)结论:拓印要用力均匀,线条方向一致。
二、学习方法。
1、握笔:拇指、食指、中指从上方拉笔。
2、托物放平,上面将作业纸盖住,左手按紧,右手蜡笔在纸上涂线,线条要轻、要长,方向一致,直到纸上印出的物体纹理清楚。
3、请同学上台试一试。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分析上台学生的作业,提出要注意点。)你们还想来画?那我们大家都来练练吧!
1、帮学生选好拓印物。
2、指导拓印方法、姿势。
3、展示线条涂抹好的、图案清晰的作业。
4、方法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出教室去找树皮拓印。
四、作业评价。
对完成好的作业,不仅给予“优”还加上“★”。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拓印画,拓印画也是一种表现物体美的一种形式,我们今后还要多多的练习,只要你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凹凸不平,你就可以进行拓印,经常练习,你会越练越好,手会越来越巧。
《动物唱歌时的模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征,对动物唱歌的表情、动作进行描绘。
技能目标:观察动物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同学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懂得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动物唱歌的外形特征以及唱歌时的表情和动作。
难点:动物唱歌的动作描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图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现在有一群动物在开演唱会呢,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师:好的,可是!你们要仔细看看都有谁在唱歌,它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在观看的时候能不能说话?做个仔细观察的孩子。
师:老师有点担心你们忘记,我们要观察什么?观察什么?(播放视频)
师: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生动又可爱,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物唱歌的模样》。(播放PPT导入课题)学习的怎么画动物唱歌的模样,三十五分钟后我们也要给动物“开一场演唱会哦”。
(设计意图:以轻松诙谐的动物演唱视频导入的形式,创设了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吊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师: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生动又可爱,今天这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动物唱歌的模样》。(播放PPT导入课题)学习的怎么画动物唱歌的模样,三十五分钟后我们也要给动物“开一场演唱会哦”。
(设计意图:以轻松诙谐的动物演唱视频导入的形式,创设了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吊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观察比较,探究发现:
1.外形特点
师:这里有位演唱嘉宾,你认识它吗?(播放PPT)
师:这样,大家认识吗?(播放PPT)
生:认识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
师:所以,我们画动物,一定要画出它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那„„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外形特点呢?(PPT展示3张清晰的动物照片,引导孩子观察其动物的特点)生:„„
小结:不同种类的动物,它的外型特点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动物特有的外形特点,就能很好的画出小动物了。
2.表情动作
师:我们看看这儿有两只动物,它在干嘛?(播放PPT)这样呢?
生:在唱歌,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
师:(出示PPT)有只驴子唱得好陶醉,我们来看看,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眼睛闭着、嘴巴张开、耳朵竖起来了、脖子伸长了)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细致!唱歌的时候,动物们不仅表情到位,动作也十分可爱呢。(播放PPT)
师:你看看他们还化了妆,戴了帅气的帽子„„(播放PPT)
小结:我们画动物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表情画出来,和动作夸张地画出来。还可以给它们打扮打扮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分析动物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动物唱歌时的表情和动作。)
三、体验感受 演唱《闪烁的星星》
师:图片看累了,接下来,我们来放松放松,小朋友们起立,《闪烁的星星》会唱吧?我们一起来,(播放PPT)你可以装作拿着话筒,或者弹着吉他,还可以一般边唱一边跳哦„„互相看看大家的表情和动作。
小结:同学们唱歌的时候,表情,动作也是十分可爱啊。
(设计意图:在课中插入这段,既让学生适当地放松了,又能让他们在唱歌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动物们唱歌时的表情和动作。)
四、想象表现
1、老师示范
师:我这里有张小朋友为我们待会的动物演唱会准备的作品,你觉得画得好吗?为什么?那该怎么画呢?你们教教我?(PPT展示,老师按学生提示,现场示范。)
快乐、勤劳的小蜜蜂嘉宾,已经被老师请到了,你们可不许再画蜜蜂了哦。
2、创作表现:
师:这里有些有些其他孩子画的《动物唱歌的模样》,我们欣赏一下。(播放PPT)接下来啊,就要请同学动手了,展开想象,画一画动物唱歌的可爱模样。(注意画出动物的特征,唱歌的表情和动作,添加适当背景。)一会儿要请唱歌样子最可爱的动物来参加我们的演唱会。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强调绘画注意事项,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掌握本课的重点。)
五、交流评价:
把部分学生作品在屏幕上展示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你的画。
2.评评同学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一张。为什么?也可以给别人一点小建议。
教学目标:
第18课 灭火英雄
1.认识消防装备,能仔细观察并画出感兴趣的某个细节。
2.能想象并组织画面,画出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
3.了解消防常识,能体会到烈火无情,养成小心用火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消防队扑灭火灾的整个过程。教学难点:能画出火场紧张激烈的气氛。
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打火机点火,介绍“小火苗”给大家认识,观察小火苗的样子。
2.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小火苗”,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过要小心,它的脾气可不太好。如果惹它生气了,它会变成可怕的“大火魔”!
3.课件展示煤气灶忘记关火引发起火的情景。
4.课件呈现楼房起火的情景,观察楼房起火的样子。问:小火苗变成大火魔了,怎么办啊?
5.课件呈现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的情景。揭示课题:灭火英雄
二、初步观察,了解灭火设施及方法。
1.首先赶来的是灭火英雄——消防救火车!
课件呈现消防车并自我介绍,它能从消火栓吸水并加大水压。
2.灭火英雄——消防队员手持消防水枪开始灭火了!水压好大啊,两个人才能抓稳消防水枪!一个人拿的水枪,水压可要调小一点哦!问:楼上也着火了,怎么办啊?
3.问:哎呀!楼上有人呼救,怎么办啊?
云梯车出场并自我介绍,云梯是营救火场高处居民的最佳工具。
4.受伤了也不用害怕,救援队已经赶来准备好了!
5.灭火英雄们真厉害啊!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吧!
三、细致观察,强化理解与记忆
大火魔终于被扑灭了!我们来感谢一下这些灭火英雄吧!
1.问:刚才出场的灭火英雄们都有谁啊?谁来说说?
2.展示消防队员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3.展示消防灭火车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4.展示消防云梯车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5.展示医疗车队的图片,鼓掌感谢并仔细观察。
四、赏析画作,指导表现创作
赏析优秀学生作业,说一说作者观察并画出了灭火场面的什么情景?
五、表现创作,评议作品
1.学生自主表现,画一画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的场景。
2.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展开自评、互评和师评。
六、小结下课
除了救火,英勇的消防队还要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营救人和动物呢!
第四篇:第4课《蚂蚁》教案
第4课《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抄正、上交。
第五篇:美术课教案 第4课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 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正是让学生认识比例知识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测量、计算,找出黄金分割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知道黄金比例并且会用比例知识进行绘画,课堂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