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地理科整合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大气的受热过程
年级学科
高一地理
课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关键
大气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平台 软件:PPT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步:呈现原理示意图:展示视频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步:分析讨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步:核心知识结论:将本课的核心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简图再现。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说说自己身边气温的昼夜变化情况。
2、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巨大,而地球上昼夜温差比较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用学生比较熟悉又感觉比较神秘的月球与地球相比,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探究活动
学习主题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复习回顾: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提出质疑:大气为何不直接从太阳辐射中汲取热量,反而要劳驾地面呢?
自学教材P28相关内容,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削弱作用的环节。
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通过设疑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活动
学习主题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提出问题:地面不断的吸收着太阳辐射,是否会持续升温呢?
学生探究、讨论,了解物体与波长的关系,理清大气保温的三个环节。
用课件演示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总结归纳
教师点拨、梳理
学生回顾刚学的知识内容并做习题巩固。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大气逆辐射 太阳地面大气 太阳辐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
第二篇:地理科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地理科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08-2009学第二学期)
夏 军
安图县两江中学
2009年7月8日
地理科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安图县两江中学夏 军
一、导言
经过五个月紧张而充实教学工作,我又完成了一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在本学期,我继续严格按照课改新形势的需要,钻研教材和教法,把新课程标准更好地贯彻于课堂教学,在继承和巩固了前几个学期所取得的经验的同时,尽力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错误的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不断寻找当代地理教学的最佳出路,以求自身的地理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工作回顾
(一)主要工作
1.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没有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落实下来,让学生重点识记,避免遗漏。通过平时检测和月考,让学生反复训练,加强巩固。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在本学期,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培养学生成就感的具体做法之一是在学生刚接触地理时,不宜让学生接触难题,可在平时练习时尽量出一些简单的基础题,不致于让学生对地理望而生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棒打死。
3.地理始终离不开地图。学生学习的很多地理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到图上。让学生识图,记图,最后能灵活运用图。但
是学生对各种地图的识记不知所措。我向学生进行的学法指导是,“边看图、边画图、边记图”,首先是照着书画简图,然后不看书画简图,直至记住图中事物的名称、位置、轮廓等。
4.对于本学期的教材内容,相对于区域地理,重点难点较多,由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局限,对这些抽象而枯燥的知识撑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我对于本学期课时进度的安排,增强了灵活性。难度大的章节,要不惜课时,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充分巩固训练。
5.将“因材施教”进行发挥,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提出同一要求。否则,对学困生来说,就是“拔苗助长”。因此,我设计了目标激励法,对地理教学效果的取得起到了辅助作用。我给每一名学生制定了一个相应的目标,目标的制定是根据上一次考试成绩,因此,这种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量身定做的目标,深受学生的欢迎,让学困生不至于感到成功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6.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联系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明白书中的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孤立存在的。而是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诸多实际问题。
(二)收到的效果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能够比较熟悉所学的地理常识。
2.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3.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学生读图能力参差不齐。
3.教学方法还需灵活多样。
三、改进措施
1.运用各种途径、方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
3.进一步钻研《地理科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脉络。
4.通过书籍、刊物、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实自己的头脑,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5.加强岗位练功,练好钢笔字、粉笔字,现时加强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掌握。
第三篇:地理科计划
七年级地理迎质检计划李艳7(7)----7(10)
一、复习目标:确保杜集区质量检测地理科全区第一。
二、复习时间:11月4日——11月22日
三、复习内容: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
第二章海陆变迁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1、2、3节)
四、复习安排:(以7(7)班为例共7节,其他班6节)
11月4日第1节迎期中考试,复习重点填图题。
11月10日第2节评讲期中考试试卷
11月13日第3节新课《3.2气温的分布》
11月14日第4节新课《3.3降水的分布》
11月17日第5节处理复习提纲填空版和填图题训练
11月18日第6节答题技巧培训
11月21日学生自由背诵,教师单独辅导
五、措施:
1、11月4日晚诵前,制定复习提纲下发至每个学生手中,安排学生有计划
背诵。
2、充分利用上操前10分钟和课前2分钟,指导学生有计划背诵。
3、期中考试后掌握本科后进生名单和后进班级,利用课间对这些学生有计
划地检查必考知识点背诵情况。
4、晚自习有计划地对该班后进生补习读图题。
5、协调班主任,利用午休时间有计划地补缺补差。
6、划定检查小组(4人一组),充分利用小组长和小组长间互相检查模式进
行课间检查,把每日检查情况由课代表报知,对没有完成背诵任务的同
学单独沟通了解。
7、强化读图题训练,制定读图题专项试卷(11月15日前印发),让学生用
铅笔反复练习。
8、11月17日前,印发复习提纲填空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背诵效果
不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沟通和处理。
9、11月20日前印发质检模拟试卷,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10、充分利用最后一堂课,开展答题技巧培训,规范学生答题。
六、行事历:
11月4日召集各班课代表,强调质检重要性,统一部署背诵计划。~ 7日各班按期中考试背诵计划有序背诵知识点。
11月9日确定后进生名单,制定补缺补差计划。~17日从第一章第一节开始有计划背诵,教师跟进检查背诵情况。11月15日印发填图题训练,开展填图题专项训练。
11月17日印发复习提纲填空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11月20日在研究去年质检试卷的基础上印发质检模拟试卷,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17~22日对特殊的后进生(接受能力特差)针对性沟通辅导。
第四篇:地理科总结
七年级地理科总结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这学期担任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结束了,在这期末之际,回忆了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总结了一下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
一、学生情况
在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6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地理这个科目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起来也不再那么盲目或者说有抗拒心理。他们不但了解到了自己生活的大洲,中国亚洲主要邻国等自然地理知识,并确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学生已逐步喜欢上了地理这科目,在七(6)班中反应最佳,学生们总期待下一节地理课,且学习成绩有所提升。期中考平均分排在前级第二。
二、教学情况
本学期七年级地理的学习内容为世界地理,主要是各大洲,地区与国家的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重要内容。学习的难度不大,目的让学生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内容的特点是识记的内容比重大,逻辑性的内容少,所以要求学生多记与多背书来巩固基础知识。教材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地图、图片数量多,可谓图文并茂。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所以大多数都是以地图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例如在了解一个大洲的地形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分层设色图的读图方法,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单元,最后总结地形特点。在这基础上我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地图运用能力相结合,则是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内容中,我让学生结合地形图与气候分布图。先找出地形的特点,在对应找到气候特征。西部是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西部为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结论高大的南北走向的落基山阻挡了东西气流运动,所以西部形成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在一个学期的训练下大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基本上有所提高,这表现在测验时综合题的完成情况较好。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进步比较慢。对于这部分后进生,先巩固其基本知识,再求发展。
第五篇:地理科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地理科总结
杨玉甫
回顾过去的一期工作,有欢乐也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收获。在各级领导关怀、指导下,我校地理组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创造性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素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素质教育和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学习了有关地理的报刊杂志,并鼓励教师自觉订阅报刊,达到每人至少订阅一份报刊。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地理知识,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全组教师还一起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各个年级的地理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此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文化业务进修、继续教育,并在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承担了市级同课异构活动,受到了全市高三与会地理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注重实效。
地理组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作为组工作的重点。按照学校要求,各个年级分别确定备课组长,由教学时间较长、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来担任备课组长,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由我们组织同头教师一起学习、钻研《大纲》,挖掘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备课,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各位备课组长充分发挥了指导带头作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研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三、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青年教师,使我们茁壮成长
我们学校、地理组很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我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老教师耐心传授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年轻教师积极进取,虚心学习,耐心请教。刘延辉老师是这些年轻教师的杰出代表,在去年的校级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被评为一等奖。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认真进行网络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实验研究,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五、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总之,一学期以来,地理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地理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而奋斗。
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