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八年级美术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美术公开课
记录一年的美好时光——制作年历
教案及反思
记录一年的美好时光
——制作年历
材料与工具:
废纸盒、废纸箱、彩笔、剪刀、小刀、透明胶、双面胶、尺子、垃圾袋 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原定于教授学生如何制作年历的过程,后定于教授学生制作年历的几个要素,但经过反复思考,觉得以上两方面都过于简单,不需要花大量时间讲解,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思路,制作有特色的日历上,难点就是如何启发学生思路,采用什么形式来调动学生思维。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公开课,讲解制作步骤,第二课时为补充课时,评比打分。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板书题目,分析制作要素,展示制作过程照片,总结步骤,组织学生制作。板书设计:
记录一年的美好时光——DIY年历
一、设计构思
二、组成要素有三种
三、制作步骤
第二篇:初中美术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造型的表现力》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一组图片。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发展阶段
1、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线条:展示一组图片: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 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 《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 局部 宋代 武宗元 《菩萨立像》石雕 唐代 《宴罢》装饰画 古希腊 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圣母玛利亚》素描 达芬奇 意大利 《女人像》线描 马蒂斯 法国 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力题干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体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双环(雕塑)空间 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阿尔让特伊的大道》
三、小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课 色彩的感染力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绘画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并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
2、通过图例欣赏分析不同色彩传递的思想情感,理解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3、通过欣赏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2、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诱人的小炒肉(鲜艳、爽朗的对比色)舒适的商务宾馆(和谐、沉稳的同类色)精美的服装搭(配青春、纯洁的糖果色)美丽的枫叶(自然、真实的自然色)刚才我们已经充分的感受到色彩的魅力,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形式,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本课我们将通过对绘画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发展阶段: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这幅作品被当时的宰相蔡京收藏,提拔上记述了宋徽宗指点王希孟,收他入翰林院的经历。王希孟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千里江山图》后在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世界。《出水芙蓉》 南宋 真实的荷花 欣赏荷花纯洁,娇艳的姿容与品格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娇艳的资容与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艳动人的艺术境界。《玉兰黄鹂 》
现代
于非闇 典雅、华 贵,令人赏心悦目,强烈的色彩对比,充分地显示出了工笔重彩画对色彩的精彩运用。思考:以上中国画作品中色彩运用的特点。《干草垛》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不同光影效果下的草垛 《静 物》
油画
马蒂斯 亨利•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 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 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 的两位画家。
三、评述: 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
四、课后小结: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色彩的感染力》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师):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发展,绘画逐渐淡化了再现客观事物的功能,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表现对世界的看法,抒发感情,对于绘画来说,画得像与不像、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尽力去表现和把握他当时的心态,画他所感动的东西,因为他相信好的画是画面自身显现出来的,气魄在画的骨髓里,气息是清新和自由的,色彩以它的活泼雀跃在尽情地对比并显现和流动于我们的眼前。就像现在展示的这幅马蒂斯经典作品《舞蹈》一样,他用强烈的原色作画,大胆地进行着冷与暖的较量,在画面上放上他所感受的色块,他用大面积的孔雀蓝作背景,并使用黑色进行蒸腾和蔓延,就如同人对上苍未知力量深深的敬畏和内心悄悄的祈语。舒展线条勾勒出的火红的人体,象征着生存的体温。手与手相挽在天与地之间起舞,这时我们好像听到了,那不是音乐而是惊天动地的鼓声。翠绿的大地在鼓声中被夜幕所覆盖,天地间不再拥有清晰笔直的界限,倒突出了人的轮廓与分量,舞动着的己分不清是生命还是火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这感性的现代绘画的世界中,领略色彩的无限魅力!(引入课题——《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二、色彩知识回顾:(师):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1、三原色、间色、复色
2、对比色、邻近色
3、冷、暖色
4、非色彩色
5、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加入非色彩色白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增高,纯度降低,画面显得明亮,温馨;加入非色彩色黑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降低,画面显得沉稳、含蓄、灰暗)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师):好,回顾了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色彩相关知识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师)。(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色彩对比法: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在讲解对比法是,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中不可55分)色彩调和法: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展示《星夜》,请同学们判断此画是色彩的对比还是色彩的调和?色彩调和:对比色调和(大统一、小对比)
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以前我们学过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乞讨者》、《呐喊》、《大堤上的缺口》、《夜间的咖啡馆》、《南方花园》等作品。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师):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师利用各种手法营造出各种不同的视觉感觉(如简洁、沉重等)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如安静、庄重、活泼、苦涩、忧愁等)。借此来宣泄个人内心的情感。A、《乞讨者》:画面以冷色——蓝色为主色调,生活的不幸,命运的悲惨,社会的无情与不公,都在这忧郁、冷漠的色调里展现。B、《夜间的咖啡馆》:由于通宵营业,所以才叫“夜间露天咖啡馆”,一团团金色蒲公英般的星星光晕下,天蓬的橘黄色与夜空的深蓝色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点点细碎的黄色星星,笔触纵横交错,造成星光弥漫的效果。梵高是善用色彩的大师。,每一笔都仿佛有生命一般,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永远流溢,跳动,生机勃勃。梵高经常独自在这间咖啡馆里喝着美味香醇的咖啡,画着速写,或寻找灵感,这里对于他来说,是黑暗中温馨的港湾。C、《呐喊》蒙克(1863-1944年)出生在北欧国家挪威。蒙克的父亲是位平民医师,因此他很早就目睹和经历了许多人间的不幸。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美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在他描绘的世界里,充满了斗争、矛盾、痛苦和孤独。蒙克的艺术是表现的。他运用强烈变形夸张的手法,逼真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蒙克的《呐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画面上,那种红、蓝、黄、绿色的搭配给人以非常恐怖的印象。那惊悸颤动的线条,在人物形象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个湍急的漩涡,人好像要被漩涡吞没了,画面似乎发出了绝望的呐喊。D、《南方花园》克利是一个既浪漫又神秘的人。他把绘画或者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把内心的幻象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他运用纯抽象的线条与多种色彩,以童心的灵巧与稚朴,将内心世界中蕴藏的精神能量,以直觉的形式解放出来,表达出人的自在感悟与真实的艺术家情感世界。这幅画中,克利运用了抽象的画面分割,明媚亮丽的色彩,表现了他对南方温暖的气候,和煦的阳光以及满园盛开的鲜花的美好体验和回忆。
五、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春夏秋冬》
3、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学生的作品?
六、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课后拓展,设计运用。
第三课 构图的作用
《构图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过程与方法: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
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了解了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 “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比例:造型各部分间的尺寸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尺寸数量间的变化,适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
作品分析: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提问: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为了突出“自由”这一主题画家是怎样来安排画中人物的? 对称: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而存在的方式。作品分析:赛尚的《玩牌者》 提问:在人物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人物? 均衡:在视觉上的形、量、色或力的平衡感。有两种平衡形式: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对称与均衡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而均衡中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
作品分析:潘天寿的《松枝荔枝》 提问:松枝与荔枝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比?这一对比是否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节奏:在绘画中,运用形、色、线等反复对比呼应。
作品分析: 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听音乐感受爵士乐的节奏,分析作品中的节奏元素。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在和谐、统一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在造型艺术中,韵律有多方面的表现,各种构成因素有规律的变化,有节奏的递增或递减,相互之间的反复与呼应,都能够产生韵律。有起伏变化、连续变化、渐次变化、分割变化的韵律,韵律是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产生的。
作品分析: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提问:分析作品中线条的变化的规律。变化统一: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多样变化,和谐统一。“变化”体现了多样,“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变化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也叫和谐。这一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比例、节奏、韵律等因素,也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提问: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元素,找一找画面安排上的特点? 利用形式美法则对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进行赏析。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第二单元 读书 爱书的情节 第一课 书林漫步
第二课 手工书设计
《手工书设计》教案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手工书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用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手工书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热爱生活,热爱书籍的情感。教学准备:学生选择一本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并在课前交流。
教学过程: 引导 学生展示带来的书籍。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他的哪些部分吸引了你。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一本吸引人的书除了拥有文学内涵以外,书籍的设计也非常的重要。发展阶段
一、了解什么是书籍设计 提问:可以对书籍的哪些部分进行设计? 书籍设计包括:书籍造型设计、封面设计、扉页设计、插图设计、开本设计、版式设计以及纸张材料的应用、印装方法等,是一种创意设计的系统工程。
二、了解如何设计制作手工书 我们可以尝试用纯手工的方式设计制作书籍,并加以装饰、美化。有别于机器制作的手工书,手工书更多的体现着个人的思考与创意。
1、手工书的装订形式与外观 欣赏教科书,分析这些书籍运用了什么装订形式?什么外观? 装订形式有平装式、卡片式、盒子式、立体造型式等。书籍的外部形态设计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等,手工书的外观设计形式多样。
2、手工书的内页设计 欣赏课本图例。提问:这些手工书的内页市如何进行设计的? 内页设计包括扉页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等。手工书的内页设计可以采用电脑打印、手绘、印刷品剪贴、剪纸、镂空等形式,也可以粘贴上一些实物,如羽毛、树叶等。
3、手工书的设计过程 提问:闽南古厝造型手工书是如何进行设计的?(1)根据书籍的主题,决定书籍的外观设计、开本与页数。(2)设计书的封面、封底的构图与颜色,包括书名、作者姓名、封面图形、颜色、构图、定价、内文简介或宣传语等内容。(3)设计手工书的内文。设计应图文并茂,加上一些其他设计手法,比如立体造型等。(4)对书籍各部分进行装订组合。体验实践 学生作业: 以“我的相册”“我喜欢的文学作品”等为主题,尝试运用一张A4纸,制作4页折叠手工书。
三、要求:
1、设计手工书首先要爱书。
2、要根据书籍的内容设计合适的装订形式以及外部形态等,并要具有创造性。
3、手工书的制作要力求细致。
第三课 方寸钅今记--藏书印 《方寸钤记——藏书印》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所用材料和工具,用途及分类以及布局和章法。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藏书印。
教学准备: 刻印的主要工具:综合材料、刻石材料、篆刻刀、印泥、印床、印谱、笔墨、复写纸、拷贝纸、砂纸等。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 有谁刻过印章?谁家里有亲人或朋友从事过篆刻艺术?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发展阶段
1、篆刻的定义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雕刻文字,始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和秦的刻石等。凡是在金桐玉石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其字体多为篆书,故称篆刻。篆刻也叫治印,或叫刻印章,是中国镌刻印章的通称。广义:泛指一切雕琢技法。狭义: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别称有“治印”“铁笔”“刻印”“图章”“印信”“押”“戳子”等。
2、汉印欣赏 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汉官印:汉代私人的印章,由私人作坊制作,比官印来得随意 宽松许多。无论官印、私印,主要以铜质为主。有印家谓:“史在官印,艺在私印”。即官印史学价值高,私印的艺术价值高。将军印: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来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肖形印: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印章。
3、篆刻的表现形式 对比两枚印章 问:你能看出这两枚印章的不同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特点,比较不同,得出结论:一个字是白的,一个字是红的。什么样的印章是朱文?什么样的是白文? 白文(阴刻)——刻字 朱文(阳刻)——刻背景 学生欣赏并构思自己的印章用什么样的形式完成,事先做好准备,即“行成于思”
一、探究阶段 教师演示制作印章的步骤,之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石头没有磨平怎么办?不小心刻豁了怎么办?刻完之后如何进行修改?刻好之后应该怎样将印章印在印谱上?
二、评价总结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书间精灵--藏书票
《书间精灵——藏书票》教案
教学思路: 本课以欣赏丰富精美的藏书票为主,学习用吹塑纸板的方法制作藏书票。通过欣赏、讨论、练习、制作、交流等综合手段、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分类、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审美趣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发展史和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用吹塑纸版制作一枚藏书票。
3、通过欣赏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讨论了解藏书票的功能,特点及作用。
2、学习制作一张吹塑纸版的藏书票,学会反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各种类型的藏书票,作业纸、毛笔,水粉颜料。生:吹塑纸版、抹布、原珠笔、拷贝纸。教学过程:
一、发现藏书票 教师出示读书图片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小结:这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们都喜欢读书,你最喜欢什么书?我拥有文学、科普、艺术等书籍大约有一千多本吧,你们能估计出家里有多少书吗?原来你们的家长跟我一样,不仅爱读书还有藏书的爱好。出示一本书,师打开扉页:这是我买的书,写上了名字和购买的时间,作为标记。后来我用印章印在书上做标记。这是我最近购买的书,你们瞧瞧我在书上做了怎样的记号,让学生观察藏书票,这是一张小型版画,名叫藏书票。板书:藏书票 藏书票究竟是什么呢?。
二、了解藏书票 师:藏书票代表藏书主人的标记,是藏书票的附属物,通常是用木刻石刻等版画形式,设计各种美术图案、署上“某藏书”“某某之书”“某某爱书”等字样,并且刻有国际通用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板书)被喻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欣赏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刺猬》 最早的藏书票是为了提醒人们爱护书籍。那是在十五世纪的欧洲,当时德国贵族们都爱读书藏书。有一位名叫克那贝斯贝尔格的德国人爱好藏书而又生性大方,他毫不吝惜地把珍贵书籍都借给别人看,但是时常发生有借无还和书遭到损坏的情况,他非常心疼,就发明了这样一种标签(看图)贴在书上,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誕生在一四七零年。上面画了一只刺猬叼着一朵鲜花,请你们联系这张画和藏书票的来历猜这句英文的意思?原意是“谨防刺猬的吻”这位德国人用了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爱护书籍。以后藏书票就在欧美等国家流行起来。
欣赏中国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 藏书票是什么时候流传到中国来的呢?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叫吴文兴的学者喜欢收集古旧书籍。平时一有空就去北京的琉璃厂淘书,北京琉璃厂是专门经营古玩字画的文化街。这天,吴文兴逛了一整天也没收获,他无精打采地走到一家书摊前顺手翻起一本辞典,突然眼前一亮,二话没说买了就走。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原来书里藏了这张藏书票(看图)据考证,这张票出自一九一四年,是中国第一张藏书票,是票主关祖章留学美国时制作的。原来藏书票还是从美国进口的。认识藏书票
一、欣赏几组名人的藏书票 美术课本中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藏书票,请翻到第32页,一边欣赏一边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张藏书票而不是普通的画片? 1、小型版画。
2、“EXLIBRIS”。
3、藏书主人的名字或别名。
4、精美图案设计(可选用人物、动物、风景、花鸟等,可写实可抽象)。
二、制作藏书票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师示范讲解介藏书票的制作方法(选用吹塑纸板)。让学生练习制作,出示参考图样。讲评作业。
三、藏书票的版式 藏书票的版式多种多样,这是我用半个土豆做的,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印的(看图),还可以用瓜果、肥皂制作,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边欣赏边介绍。上色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纸版、吹塑纸版、拓印版,剪纸、石刻、蜡染、电脑、塑胶、砖刻、手绘。
四、读书爱书 这张是油印的(看图),上面这句话很有意义,我们一起读一读:书是我生活的桅杆,扬起我生活的帆。总结:小小藏书票引领我们遨游书本的海洋,号召我们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所以藏书票才有这样的美誉(生读“纸上宝石、版画珍珠”)。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一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讨论: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第二课 借物寓意
《借物寓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会、感知的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掌握相关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写意花卉作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色、生宣性能的掌握及写意花卉的构图。
教学准备:毛笔、笔洗、中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墨汁、胶布、中国画图片、毛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校园歌曲《小小牵牛花》 观看牵牛花图片。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见过牵牛花吗? 都有谁见过举一下手让老师看看。这么多同学都见过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画的写意花卉——牵牛花的画法。
二、新课 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先生吧?他被成为“人民艺术家”,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先生《虾》画的好,齐白石先生画的《牵牛花》也是堪称一绝!我们先来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作品——
写意画以抒情为主,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神情,抒发作者的情趣。写意牵牛花与实景牵牛花对比分析
形象概括:
形象概括简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色彩夸张:
以墨代色,墨色和红色为主,对比强烈,更有中国画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意牵牛花的画法—— 我总结的齐白石牵牛花的画法是:“侧锋切入法”
三、学生实践 尝试创作写意牵牛花 要求:可以临摹范画,也可自行创作
四、作业展示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 寄情山水
《寄情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认识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知识及独特的表现技法,让学生学会用写意的方法来表现近的山、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知识及独特的绘画技法,让学生学会用写意的方法来表现近的山、石。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笔墨水分的控制及山石的独特表现技法。
教学具准备: 教具:中国画范画、国画颜料、笔、墨、纸、砚。学具:笔、墨、纸、砚。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以图渲染,揭示课题
1、欣赏。出示教师自制的工笔画和写意画范图。
2、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对中国画工笔及写意有初步的了解。
3、简介工笔、写意。师:在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绘画中,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工笔画:是指用细致的墨线勾描物体的形象特征。(强调细致、真实)而写意画,则忽略了一些细节,它用笔大胆、粗放,笔画简练、夸张,几大笔就可以勾出来,还可在画中融入作者的自己的思想感情。(强调粗放、笔画简练)正因为如此,使写意画更具有独特的风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独具风格的写意方法来画山水画中的山、石吧!
4、板题、揭题。
三、引导观察、整体感知
1、让学生观察、欣赏课本有关写意山水的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山、石的方法的认识和发现。(学生小组合作,畅所欲言。)
2、讲授画近山、石的技法。(1)写意画用笔方法:一般用中锋和侧锋。(2)写意画用墨方法:多用蘸墨法。(指在毛笔上先沾上清水,刮去笔中多余的水分,要画时在笔尖上蘸一点浓墨,稍等渗化,即一笔下去,有浓有淡,又轻有重。)(3)画近山、石的步骤。(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跟着老师画。)A、勾。(先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B、皴。(再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表现出山、石的凹凸起伏与质感。即山石的脉络纹理。)C、染。(接着用淡墨渲染山、石的立体感,也可用颜色染。注意分出山石的阴阳相背或前后层次。)D、点。最后用直、横、圆、尖等不同的点表现出山石上的苔藓、杂草、远树等,丰富山、石的表现。)
四、作业布置 用中国画中勾、皴、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来表现一幅山、石画。(近山、石)要求:
1、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山、石的特征。
2、注重山石的阴阳背向或前后层次,表现出山、石的质量感。
五、巡视辅导,以赛启兴
1、提示按步骤、要求画,激发学生潜力。
2、引导学生将作业深入刻画,加工整理。
3、评出画的又快又好的进行展评、奖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还学习了写意画中勾、皴、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来画山、石,在绘画中,要注意用笔的粗细、弯直、轻重、虚实等,以突出物体的空间感和质量感。
七、拓展、延伸
1、试着用所学的山水画技法画远山、近树、房屋、流水等,学会表现一幅较完整的写意山水画。
2、引导思考:你的画能做什么?(启示学生将自己满意的画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尊敬、友好的人或作为艺术品装饰自己的房间,激发学生乐学乐画的愿望。)
第四单元 自己办展览
《自己办展览》教案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课业分析: 本课属于“绘画”领域课标中规定在八年级学生应了解的绘画的基础知识,学习绘画的种类、展厅的布置和作品的装裱等相关知识,掌握了解举办画展的基础知识过程,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知识,但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是不足的,我们的画展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绘画了解美术相关知识。了解和学习本节课是很必要的,这为以后绘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举办绘画展览的基本要求及其过程,学习制作海报、了解绘画作品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和装裱技巧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绘画装裱、展厅布置和海报的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懂脑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及热爱美术并发扬我们美术文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展厅布置的基础知识,海报的制作和绘画的分类是重难。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直尺、圆规、海报纸、马克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取看过画展吗?如果说要想举办画展应该在什么地方举办呢? 生: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美术馆呢? 生: 师:那好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去了解中国美术馆,了解了之后我们自己在学校举办一个画展好吗?
2、正课部分:在参观画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在参观画展的过程中应该结伴而行 其次,在参观时不能触摸绘画作品(为什么)第三,注意观察并记录下你所发现的。什么样的观赏距离才能更好的欣赏一幅画? 眼睛与画面的夹角为30度时最佳。(思考:为什么?)(画出示意图)怎样悬挂作品
作品与墙的夹角成20°。(画出示意图)什么是装裱? 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绘画作品的装裱形式(展示范画)竖轴悬挂式。横轴悬挂式。装框式。装裱方法 以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部,再以绫娟镶边,然后上覆背、加宣轴。装裱的作用 美观、牢固,便于收藏和陈设。
3、课堂实践(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a、策划、布置一个展厅(以教室作为展厅)b、设计出展厅的参观路线示意图
4、点评:(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5、布置作业:
第五单元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作品欣赏认识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慢慢理解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课,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师生互动为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 视觉展示的概念及特点。教学难点: 设计概念及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音乐,图片)
二、导入新课 1.演示课件。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视觉展示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讲授新课(分析、讨论、探究)出示课题:视觉展示设计 请学生浏览课本 1.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概念: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2.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种类。(演示相关作品)3.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要领:内容与形式要高度统一、时间与空间要多样有序、展示设计要有个性、以幽默性和趣味性吸引观众。(结合相关作品作以讲解和说明)
四、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让我们为学校设计展示空间,大家应该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可根据学校的工作设定主题)2.组织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地参与校园的各种活动和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名师资料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 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要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作品中在表现什么?为什么借助画中的主体和背景?你觉得还可以借助什么?比如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面包》这件作品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画家为什么选择母亲的背影?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还比如毕加索(西班牙)《亲吻婴儿》(油画),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你能看出是立体的么?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主题?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目的: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你了解了什么作品?你对哪些作品熟悉?课前对哪些艺术家了解?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展示与互动:(1)展示凡高作品《星月夜》,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件作品的初步感受。教师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一些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2)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洪荒风雪》《杨柳浴禽图》。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幅画有哪些相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标的思想情感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上谈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的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目的: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互动探讨 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1)展示作品《击鼓说唱俑》《年年有余》。问题:这两幅作品是如何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表现形象的具体特征的?(2)展示作品《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的?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编显得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教师简要介绍立体画派的特点及人物毕加索。目的: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5.知识拓展与延伸 教师简要介绍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展示作品《玛丽莲·梦露》《红蓝椅》《包裹海滩》。组织学生讨论: 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目的: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6.教学检测 抽查几件作品,请学生谈谈对作品的了解。比如《击鼓说唱俑》这一陶塑人物,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生动地表现出古代说书艺人绘声绘色的激扬神情。比如《年年有余》采用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含义就转变成了“年年有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并分析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目的: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教师对每组的回答进行评价。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7.教学总结 我们欣赏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要想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努力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鼓励学生课余选择其他美术作品,特别是和课本所选类型不同的外国美术作品或现代抽象作品,尝试对其进行欣赏与评述。目的: 从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8.课后拓展 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课后写一篇美术作品评论短文。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关心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过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
第二课 弘扬真善美
优质课资料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1.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它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学中传达的不是概念,而是欣赏作品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各种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比如2004 陈冰青的作品《木头人》(招贴)尖锐地讽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要抛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和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层次与重难点,以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欣赏作品时还可以展示一些会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的作品,通过讨论,说明感性知觉要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在美术欣赏中要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谈起,通过老师或学生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再提升到对作品意蕴的探究和领悟上。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会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作品,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进行分析,从作品内容、作品特点、作品主题、深层意蕴、个人理解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学检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了解,同时感悟其它的美术作品,强化学习要求。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选择1~2件作品,谈谈你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3.对比赏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对比以下两幅中外作品,说说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王文彬《夯歌》; 委拉斯贵支《纺织女》; PPT展示:《夯歌》和《纺织女》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回答问题。内容描述:《夯歌》中,五个年轻姑娘在水库建设工地唱响了夯歌。《纺织女》,近景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远景是壁毯上画的神话故事。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教学互动与探讨 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构图的特点。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你能分析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吗?作品分析:《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达升腾的感觉,明亮的阳光映照这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纺织女》中,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为什么选择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了解作者意图:《夯歌》中画家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这一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是对劳动的赞美和讴歌。作品让人感受到青年一代现身祖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理想。《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看到了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的美。
5.作品赏析 展示作品,了解作品。教师: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质朴、勤劳的美。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 潘蓉本《铁肩担道义》; 陈冰青《木头人》。PPT展示:《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的图片。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 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教师: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此,美术作品就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欣赏下面两幅中外美术作品: 东汉《铜奔马》; 戈雅《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讨论、比较与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通过欣赏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看法。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功能。《铁肩担道义》表现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解放军官兵、抢险队员、白衣战士和志愿人员等起立抗震救灾的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木头人》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社会中部分不良的社会风气。
6.教学讨论与互动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我们在欣赏任何一幅作品的时候,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语言与作品的内在深层意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教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突出体现画家的情感并成为一幅经典之作。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7.教学总结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意蕴。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8.课后拓展 扩大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关注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象和视觉传达形象,运用所掌握的欣赏方法进行判断和评价。选择自己最有欣赏心得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短文的写作练习。
第二单元 纹样与生活 第一课 了解纹样
名师优质课
《 了解纹样》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思考、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与讨论、分析知晓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以及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并结合这些知识回过头去拓展、去欣赏生活中的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以及课前搜集的关于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纹样的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纹样的美,并形成好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纹样作品的欣赏、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与对比、思考与讨论等方法认识纹样的构图形式与组织形式,并知道怎样去区分它们。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 应用”课型的课,重点还是在于对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知晓纹样与生活的联系、明确知道纹样是什么,为下节课打下理论基础。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案,并让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纹样的来源,初步感受到纹样与我们生活是非常近的。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发现与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关于纹样的构图、色彩搭配、组织形式等方面知识,并结合自己所知去小结这方面知识点,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最后,我们可以设计知识检测和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课题,简单说一说现实生活与纹样的联系,并小结出纹样的定义以及纹样的作用意义。让学生在交互与小结中初识纹样,对纹样有一个大概念。2.组织教学 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纹样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纹样。联系生活,了解艺术源于生活
3.教学引导 纹样题材归类、纹样的色彩搭配关系。展示一些纹样图片,引导学生对纹样图片题材进行归类。由学生分析纹样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关系: 小结: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色彩搭配的成功与否,是由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组成的。由学生观察并总结纹样色彩搭配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并归纳出色彩搭配的技巧方法以便运用在以后生活中。
4.思疑总结 纹样的构图以及组织形 1.联系教材与幻灯展示图片中的纹样,观察纹样构图与组织形式上的规律,由组内分析归纳教师出示的纹样图片构图特征: 学生总结:常见纹样构图形式有对称式与均衡式。对称式较严谨和理性,具有庄重感;均衡式形式灵活和感性,具有轻松感。2.出示一个填空题并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纹样的组织形式。a.常见的纹样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它们各有何特点? b.连续式中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特点。C.请将下列连续式纹样按其组织形式进行分类。构设合作平台,让学生以合作店方式解决纹样构图特征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教学,分析、总结纹样不同组织形式及其特点,并作及时练习巩固。
5.教学检测 小试牛刀:教师出示一组纹样图片,学生尝试从纹样的题材、色彩搭配、构图形式、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回答。巩固练习,教师及时评测。
6.教学总结 1.纹样知识点总结 2.搜集关于纹样设计的资料。本环节一是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二是对本课知识点做最后巩固,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下节课用。
第二课 设计纹样
公开课资料
《设计纹样》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写生,了解写生与纹样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上节课纹样知识点,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适用于生活的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思考、讨论等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教学实践与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初步的设计思维,并愿意将自己的个性结合设计的理念运用到美化生活与环境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纹样设计中概括、夸张、想象的方法等基本知识点。教学难点:结合纹样设计的基本知识点,设计具有自己个性的适用于生活的纹样。
三、教学策略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类型课程,主要在于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方法完成纹样的设计。首先,对于纹样与写生基本知识,学生是已知的,所以主要目的是放在怎样设计纹样上来的。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避免因为知识点太集中,学生消化不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采取闯关等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轻松的吸收本课知识点。本课在创作环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设计几款纹样,或是由教师出示几款纹样,让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知晓怎样设计会更巧妙。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多鼓励为主,目光可以放远一点,让学生在能将课堂上所学能用于生活中才好。本课的学习可以做一个小拓展环节,让学生在课后能更多地去了解关于纹样知识点,提高自己对于纹样的美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学生交互自己搜集的关于纹样设计资料。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并说一说你所搜集的纹样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交互自以便获得更多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纹样设计,让学生能轻松的进入本课。
2.发展阶段 写生与纹样设计的关系: 1.在纹样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个素材,这个素材来源于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各个题材,我们将这种为创作搜集题材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绘画的方式称之为写生。写生也是纹样创作的前提。写生的方法:线描写生、钢笔淡彩写生、影绘写生、水粉色限色写生。2.纹样的写生与变化 注意:写生时需要选择事物的最佳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表现。荷花:实物-线描写生-影绘写生 学习写生的概念,了解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结合教材了解写生的方法及其特点。展示写生的步骤及其最佳角度,学生感受不同写生方式下的同一事物不同效果。
3.分析思考 教材P13-14或展示一系列关于纹样的写生与变化图片,由学生分析、讨论关于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1.概括:对自然、生活中的形与体进行提炼、简化。突出原形象的特征,决不能因为概括而失去原有形象的主要特征,必须保持形神兼备。2.夸张:对原对象最典型、最突出外貌等特征进行夸张。3.想象:将不同元素组合、添加、再创造,从而产生新形象。设置一个交流平台,并通过对比、欣赏等方法让学生在交互中分析、讨论得出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4.教学实践、检测 选择设计一枚简单的纹样图案: 1.选择一个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对象形象写生,思考确定设计单独纹样还是连续纹样。2.运用概括、夸张、想象的方法设计纹样图案。3.调整初稿,定稿后进行颜色搭配并上色。巩固知识点、学生自由表现,体验纹样设计的乐趣。
5.展示、评价 以组为单位或学生间自评、互评。推荐你较为欣赏的作品,说一说你欣赏的地方。巩固知识点,及时检测并评价。
6.课后拓展 除了以上方法,纹样设计还有哪些方法? 推荐网站:百度图片
第三单元 为生活增添情趣 第一课 插花 名师资料
《插花》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了解插花的构图和艺术形式,学习如何运用构图的原则以及造型语言进行尝试与实践,初步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选择和分析有代表性的插花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学习插花的构图形式,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对插花的理解与认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去分析和创作插花作品。同时加强实践,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件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增强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插花的构图法则在立体空间的应用,即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花与花、花与叶、主体物与陪衬物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本课教材借助插花这一简单的生活饰品,带领学生探究美术创作中关于构图的组织方法和空间表达,将复杂的学习内容简单化、生活化,使学生了解任何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经过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教学难点:了解构图原则来表现形象之间的关系和艺术形象的总体结构,贴切地诠释所要表现的主题,可以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烈。插花作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主题花卉与陪衬花卉所组成的基本形状的大小、占有的位置和面积以及它们的组成和变化,这会使得插花的构图形式各不相同,并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教学策略
1.了解教材的设计编排要求,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材做适当的优化和处理。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用探究法,以插花为媒介,引导学生探究构图的形式,分小组进行插花的实际操作。尝试多种插花方案,将不同的构图效果展示出来。遵循构图的原则,分小组分析、评价优劣,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2.从学习方式上来说。本课可采用协作式教学策略,分小组进行插花的实际操作,并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别运用对称、均衡、自由的插花形式进行设计和插摆,选取多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分别从构图形式以及表达主题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实践,感受构图在插花中的形式美感和重要作用。
3.以学生的欣赏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模仿、实践、评述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完成一件精美的插花作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4.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教师收集精美的插花资料,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插花资料(书或图片),用以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或临摹,备课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的生动性、灵活性。课的设计应结构清晰,紧紧围绕着构图的形式和构图的作用这两个关键点,使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易于理解。
5.让学生多动手实践。通过让学生插、摆、评等教学活动,插花作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引发学生对构图的理解。通过形式活泼的实践、讨论和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星期。既能让学生根据构图原理对插花作品做出自己的评述,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表达能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探索和审美。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关注生活中的插花,对插花的方式、效果做一个简单的调研。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关注生活,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交流与互动 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关于插花你了解了什么?谈谈给你印象深刻的插花。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和提升,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提示造型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构图意识,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
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展示与互动:(1)展示教师的插花作品。哪里有花,哪里的生活气息会更浓郁。花是美的使者,她把自然美带到我们的身边。插花就是将鲜花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有诗意的能再现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2)展示PPT。欣赏一组作品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美 以情境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4.交流与探讨 分析:插花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1)主题和意境 主题表达、命名以及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和懂得挖掘花材潜在的美。一件好的插花作品应具有造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使之成为一件富有生命力的高尚艺术品。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立意取材和插花技巧等环节实现。插花犹如作画,必须“意在笔先”,即在制作前思考好作品的主题、形式、造型等。(2)局部与整体的艺术效果 具有稳定感、层次感、节奏感。综合考虑:花材、比例、色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插花作品?最重要的是插花的构图和插花的技巧 以分析和点评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形成教学讨论,自己找答案,强化学生对插花的了解
5.学生动手实践,师生探讨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与学生共同探讨。(1)、插花的构图 插花构图的基本形式有: 对称式:插花造型的中轴线两侧花上下图形是等形、等量的,外形整齐、对称均衡。如三角形、扇形、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圆锥型等。均衡式:插花造型中轴线两侧不等形、不等量,作品外形不对称,向一侧倾斜,但保持稳定。如L型、不等边三角形、弯月形、S型等。自由式:造型自由活泼、错落有致、随意自然。(2)插花的技巧:在构图中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高低错落。即花枝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不要插在同一水平线上,也不要使花枝按等角型排列,否则就会显得呆板、缺乏艺术性。疏密有致。即花和叶不要等距离排列,而要有疏有密。虚实结合。即花为实,叶为虚,插花作品要有花有叶。俯仰呼应。即上下左右的花枝都要围绕主枝相互呼应,使花枝之间保持整体性及均衡性。上轻下重。即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上散下聚。即基部花枝聚集,上部疏散。
另外包括枝、叶、花的弯曲、绑扎、剪切技巧等,要做到干净利落,不露痕迹;花泥的掩饰技巧以及插口的处理与稳固性;插花的分解、构筑、组群、阶梯、重组等技巧的运用 知识点的强调与传达,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避免生硬的概念传递。以实际的学习经验优先,在实际经验中学习插花艺术,了解构图形式和插花技巧 6.学生作业,完成作品 学生分组活动,互相配合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合作、融入情感的体验。学会收集资料,记录成果 教师可以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第二课 摆件巧安排 优质课资料
《摆件巧安排》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小摆件与环境的关系,能够根据居室环境,巧摆小摆件,使其艺术风格、造型特点、材料运用以及色彩搭配与居室协调。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为生活增添乐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居室中有创意的摆件,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了解摆件的色彩、造型、艺术风格与居室环境的关系,领悟摆件的摆放规律,是学生全面感受摆件在居室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一件小摆件,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环保意识,美化居室环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别从艺术风格、造型语言、材料运用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可以拟定一条主线,通过欣赏、讨论、实践、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摆件与环境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居室环境,巧摆巧做小摆件,美化生活,提高审美。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了解生活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帮助同学们更灵活地把握艺术创作的实践方法与精神内涵,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
三、教学策略
1.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拉近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教学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以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话题,引导学生分别从艺术风格、造型特点、材料运用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摆件与环境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居室环境,巧摆巧做小摆件,美化生活,提高审美。
2.强调过程与方法。教师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比如“欣赏、分析、联想、启发、创造、实践、评述”等活动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根据摆件的摆放规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摆件,给生活带来美感和情趣。
3.突出创意的“巧”。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优秀图片资料,围绕着“巧”字做文章展开教学活动。作品巧安排,工艺巧制作,材料巧利用。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利用环保材料做出范例,以便给学生很好的示范。学生自己拍摄自家的居室摆设,用以进行课堂小组分析讨论。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灵活性。本课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着欣赏与实践这两个教学活动,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便于接受,易于理解。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教材内容。同时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摆件对居室的情趣有什么作用?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汇报与交流 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小案例,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导入新课 欣赏有创意的摆件,感受摆件在居室布置中的重要作用。找找看,居室里有哪些摆设?给居室增添了温馨与情趣 居室布置要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时一个小小的摆件,根据居室不同的功能,摆放得有创意,会给生活带来美感和情趣。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4.教学互动与探讨 欣赏与探讨 课件展示:欣赏有创意的摆件。缺少细节、色彩单调的居室,更需要陈设物的点缀。众多小摆件的创意摆放给冰冷的居室增添了温馨与情趣。古色古香的中式装饰配以奇石摆件,体现出主人在古典美感方面的修养。厨房的炊具、器皿、水果与瓶花,使厨房有了温馨的生活情趣。花卉与工艺品的组合,彰显了细节带来的情趣与感染力。客厅一角墙柜上民间工艺品的组合摆设,表现出主人的特殊喜好与品味。玩具小飞机与台灯、文具的组合,营造出儿童房的特有氛围。墙角音箱上摆放一个古典雅致的瓷瓶,插上干枝,背景是现代感的装饰雕塑,提升了居室的文化氛围。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小摆设对生活情趣的了解。作品巧安排,工艺巧制作,材料巧利用。巧妙的来源是灵活的思维,立体全方位的思考才能达到巧学巧用的教学效果。5.交流与探讨 1在欣赏了教学课件展示的作品同时,看看学生的小摆设照片。2思考与讨论: 摆件的布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巧妙之处在哪儿? 教师总结: 艺术风格:与家具整体的风格相一致,与主人的文化素养相联系。造型与环境:要注意与居室的空间比例相适合。色彩:与居室色彩要搭配协调。材料:提倡运用环保材料。分析居室中有创意的摆件,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了解摆件的色彩、造型、艺术风格与居室环境的关系,领悟摆件的摆放规律,使学生全面感受摆件在居室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6.实践与探讨 教学活动:试一试,尝试表现。在领悟小摆件的摆放规律同时,画出在家中摆放小摆件的效果图,或动手制作一个有趣味的小摆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巧摆巧做的规律。布置学生做局部的设计。以微观的视角感受细节的“巧”。7.教学总结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往往缺乏发现和创意。让我们通过对小摆件摆放方法的学习,发挥想象力,并就地取材,巧摆巧做,给居所与生活增添情趣。
8.课后拓展 居室布置要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时一个小小的摆件,根据居室不同的功能,摆放得有创意,会给生活带来亮丽的美感和情趣。回家后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尝试摆一摆,做一些小设计和造型,给生活增添情趣。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实践,美化生活,为生活增添情趣。
第三课 漂亮的手工灯饰 观摩课资料
《漂亮的手工灯饰》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了解手工灯饰的制作方法、借助立体构成的造型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有创意、富于美感的手工灯饰,为生活增添情趣。
过程与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料,通过欣赏漂亮的手工灯饰,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设计,感受是用于审美的完美统一。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体验创造的乐趣,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灯饰,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饰的功能,它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同时还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传达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环保材料,进行立体组合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的、色彩搭配和谐的手工灯饰。通过设计和制作,让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构成方式,如何运用几何形体的重复组合、点线面的组合来进行设计和造型,同时尝试运用方法和技巧将二维设计转化为三维立体造型,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设计作品的同时,能把灯饰做出来。“制作”的意义和价值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考量。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环保材料,运用合作或团队的方式,掌握细致的制作工艺,引导学生考虑制作过程的美和价值,从整体造型的创意到局部装饰的完成,都需要精工细作,悉心设计。
三、教学策略
1.了解教材的设计编排要求,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材做适当的优化和处理。本课教学活动是以实践为主,所以在教学上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有创意的灯饰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发现身边的环保材料并巧妙的运用在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同时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
2.以启发与实践教学方式为主,主要通过发现、利用、创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其材质美感,并根据构成原理进行造型设计和局部装饰,创造出实用美观的手工灯饰。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美术课程的探索性、实践性、审美性。
3.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可考虑学生一方面临摹,一方面原创,即根据自己可找到的材料,利用立体构成的空间组织方法创造漂亮的手工灯饰。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4.通过发现、利用、创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充分挖掘其材质美感,并根据构成原理进行造型设计和局部装饰,创造出实用美观的手工灯饰。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了解教材内容。准备本课学习所用的工具材料,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用具。关注生活,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2.交流与互动 同学之间做一些简单沟通:你见过怎样的灯饰?有什么独特之处?说一说,画一画。强调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提示造型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构图意识,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
3.分析作品: 展示与互动:(1)长信宫灯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2)错金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可拆卸,使用和擦洗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3)欣赏现代的一些灯饰作品,感受现代设计的理念和追求的意境。给学生关于灯具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4.交流与探讨 怎样制作有情趣的灯饰?(1)主题和意境 主题表达、命名以及别出心裁的独创性和发现废旧材料的材质美 欣赏用废旧可乐瓶、玻璃瓶、易拉罐制作的灯饰。细心感受这些艺术品,它们源于身边的哪些废弃废物,这些材质给你怎样的美感?(展示课件)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怎样把废弃材料变成实用美观的艺术品?你准备怎么做?(2)利用美术语言和材质特点 利用立体构成、色彩和明暗等美术语言,使材质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灯饰,仔细观察并分析艺术家在利用材质方面用了哪些办法,做了哪些创意?(3)示范方法,做实用美观的灯饰 将大饮料瓶在距瓶口5厘米处剪开,将剪下的漏斗形部分倒立,把灯固定在上面。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对剩下的瓶身进行加工:可用瓶盖或其他材料进行装饰,也可以剪出动植物造型,可以用粗针或电烙铁在深色瓶上镂空出透光的点状图案,也可以在浅色瓶上用油漆笔画出黑白装饰图案,还可以用其他材料添加装饰。开动脑筋,将瓶口与瓶身有创意地重新组装到一起,变成一个造型新颖的灯饰。安装线路和灯泡,连接低压电源,完成作品。强调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质,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造的能力。
5.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说明作业要求,分出作业层次。降低操作难度。再次强化本课知识点。学生分组作业,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的工作意识。完成作业,展示互动,分享创作的喜悦和经验。知识点的强调与传达。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6.教学总结和拓展 灯饰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传达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利用环保材料,进行立体组合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的、色彩搭配和谐的手工灯饰。以后有机会,再自己动手去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手工灯饰吧。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构成方式:点线面体的组合、几何形的重复组合、面的交叉组合等。
第四课 装饰画 优质课资料
《装饰画》教学设计 湖南麓山实验国际学校 刘清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艺术价值,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初步掌握装饰画的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独特的艺术语言。让学生完成一张装饰画作品,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为生活增添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感受装饰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具体分析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了解装饰画的创作规律,引导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环保意识,美化居室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增强美化居室的意识,提高艺术素养和生活品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了解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居室装饰的艺术形式,感受装饰画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同时通过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综合因素进行探究学习,在作业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从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装饰画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一个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居室创作一幅装饰画。教学中最关键的点,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运用自己的理念画出装饰画这个环节,方法的运用和掌握以及继续画下去的决心是重要的,要保证作业时间和环境,帮助学生作业。
三、教学策略
1.了解教材的设计编排要求。本节课是室内装饰品的综合探索课,结合了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全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扮美生活。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了解装饰画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居室装饰的艺术形式,感受装饰画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同时通过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综合因素进行探究学习,在作业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2.教学方式上可运用启发、直观的教学策略,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分别从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装饰画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居室创作一幅装饰画。同时运用多媒体等各种辅助手段,结合生活中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整体地把握艺术创作的实践方法与精神内涵。3.重视学生的创作过程。本课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作业为主,以欣赏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制作,尝试发现并巧妙利用材料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教学导入
随着生活品位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我们更多地用画作来美化生活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装饰画,并自己动手制作,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分情趣。2.交流与互动 什么叫装饰画?先来看两张作品图片,大家看看装饰画和写实绘画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写实画偏重于对自然的再现,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反应。装饰画多运用变形、夸张、概括、归纳等手法,强调的是单纯、平面、秩序的装饰美。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学习
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1)欣赏作品,师生探讨:哪些因素构成了装饰画独特的美呢? 欣赏图片: 《埃赫特男爵夫人》克里姆特: 作品具有浓厚的装饰风格,平面化的画面空间中,加入了抽象而富有秩序感的图案和符号。《母性》丁绍光: 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古典文化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装饰风格,画面以刚劲有力的铁线描进行表现,并用金线或银线装饰。《猫头鹰》韩美林: 画家既继承提炼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又吸收了西方装饰艺术的精髓,并将抽象、夸张、写意等艺术手法巧妙融合,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相》: 现代装饰画种各种材料与技法的运用,令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材料没和时代感。(2)上面的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张?画面中的哪些元素让你印象深刻? 造型。简单概括,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给人以规则感、平面感。构图。常用的装饰画的构图形式有三种: 对称式构图。具有强烈的均衡感,给人以饱满、规律、稳定的感受。均衡式构图。画面两边视觉上的分量相等,具有灵活多变的装饰美。适合式构图。具有极强的装饰感,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色彩。装饰画的色彩特点: 装饰画的色彩美体现了对比与和谐的形式美法则,既对比鲜明、夸张强烈、又协调融合、细腻微妙。材质。每一种材料都有各自的形态、色彩、肌理等视觉特征,它们的厚薄、轻重、粗细、明暗各不相同。合理地选用材料,可以大大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选取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分别从题材、造型、构图、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方法和技巧,理论联系实际,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居室创作一幅装饰画。
4.实践与探讨 装饰画的创作: 确定题材 设计造型(省略概括,变形夸张,装饰细节,大胆想象)安排构图(对称式构图,均衡式构图,适合式构图)选择色彩(借鉴艺术大师的作品,创作和谐统一的色彩;借鉴民间美术作品,创作对比强烈的色彩;借鉴现代设计,创作丰富的装饰色彩)巧用材质(巧妙运用废旧画报,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加强教学示范,教学中,教师可以示范多种草图构图,指导学生大胆构思
5.学生作业,完成作品(1)运用剪贴和绘画的方式,完成一幅平面构成的装饰画。(旧画报、彩色纸、剪刀、胶棒等。)(2)运用水粉,做点线面的平面装饰练习。(3)也可以运用黑白记号笔,做黑白装饰画。可供选择的作业项目。降低作业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方法,以继续作业的勇气和信心。
6.作业展示与拓展 完成作品,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方法,同时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在交流中巩固学习。教师小结: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大家要注意自己的创作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流畅的、灵活的、独特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抽查以检测学习效果检测,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第四单元 美好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一课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观摩课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勃利县第一中学 刘金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不同风格,掌握居室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及要求。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分析---设计中画出室内装饰的纹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设计和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美化生活的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室内设计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难点:掌握一种表现方法绘制纹样
三、教学策略: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是系列教学内容,也是色彩搭配系列知识的组成部分,居室的美化过程很大程度是色彩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首先了解不同风格的居室设计体现的不同人文气质,其次欣赏图片了解不同色彩搭配的居室给人营造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要让学生按色彩规律进行选择、搭配组合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满足个性化的要求的居室环境。
四、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居室图片、色彩搭配卡片 学生:相关资料
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阶段 欣赏: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图片 提问:室内设计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观察讨论居室设计的风格—传统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生活中实际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阶段 1.室内设计除了有不同的风格还有它的基本要素 空间要素--色彩要素--光影要素—装饰陈设要素—绿化要素 2.展示不同色调的居室设计图片 提问:哪种色调的居室你喜欢,谈你对它的理解? 让你设计书房,你会如何运用色彩搭配? 3.居室的色彩还可以什么来搭配,图片演示。结合图片观察分析总结 对比欣赏讨论居室色彩的不同搭配,冷色调给人沉稳、安定的感觉;
暖色调给人热烈、奔放的感觉。墙漆、壁纸、窗帘、灯光等。学生对居室色彩搭配有了深刻的体验。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学生能探究出居室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使本课的重点得以有效解决。运用已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居室基调形成的原因。探究阶段 装饰居室设计的纹样 手绘纹样 拓印纹样 教师演示纹样的构成 联系实际说出不同的装饰纹样设计 学生动手体会 动手实践,有了对创作的经验,为设计制作做准备。实践阶段 结合自己的居室,设计墙饰纹样。要求:色彩搭配符合居室整体的环境 小组合作完成 注意画面的整洁。将已探究出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认识再一次升华。
展示交流 教师点评。展示设计的墙饰纹样
学生自评、互评。锻炼总结、归纳能力。
第二课 装点居室 名师优质课
《装点居室》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 杨爱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居室中细节装饰的作用及设计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知道居室细节装点在居室设计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细节装点,进一步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室内功能规划和美化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丰富和装点居室空间细节,使整个室内空间更富节奏美感。关注细节装饰,学习细节装饰的方法。细节是室内空间的点睛之笔,在案例作品赏析中,引导学生加强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关注,并探讨细节装点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细节装饰方法表现出更有新意的物品,装点美化室内空间。居室细节物品的装饰表现关系到的形式内容有物品的造型表现、色彩设计、图形构造等,在教学引导环节上如何才能到位是教学设计中要考虑的。
三、教学策略
1.学生的视觉感知状态如果达不到,兴趣也很难培养起来,没有了兴趣,也就更难激发创新精神。对于室内细节物品装点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充分赏析经典案例作品,感受其带给人的视觉美感,并产生对室内装饰品的喜爱之情和设计冲动。在教学引导和方法学习上,教师要善于选择典型案例作品,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和发现,并主动获取相关知识。
2.在教学活动设置方面,以DIY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动手做做居室中实用而又有趣的物品。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材料和不同方式方法大胆表现。通过学生亲手制作的室内装饰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教学引导:对比赏析,室内装饰品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展示两张有装饰品和没有装饰品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视觉美感上比较分析。提出问题:室内装饰品在室内设计中有什么作用? 小结:漂亮的居室离不开细节的装饰 对比赏析,提出问题,引起对居室细节装点的关注
2.欣赏与交流 教师出示在室内装点上比较成功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和交流:设计师是如何用细节装点室内空间的? 小结:可以利用家中的废旧布料等材料对家中的现有物品进行装饰、美化,在保留其实用功能的同时,表现出能带给我们愉悦审美享受的视觉形象。室内装点细节导向与锁定内容:居室中的靠垫 在案例作品赏析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室内细节装点,激发兴趣,铺垫教学
3.居室中的细节:靠垫 靠垫物品体积虽小,但在装点居室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我们的居家生活更加舒适、美观、便利。(1)靠垫的造型: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等。各种造型的靠垫既实用,又充满情趣。材料:棉、麻、丝、毛及人造材料等。(2)根据室内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靠垫,营造不同的居室空间氛围。根据例图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靠垫适合放在不同风格的房间里。如古典、自然、现代、后现代等各种风格。如稳重、温馨、明快、文雅等各种氛围。(3)有的靠垫自身带有图案,有的却颜色单调。我们可以通过印染、手绘、编织、绣花、拼接缝制或增加点缀物等方法进行改造、美化。在图片的比较赏析中引导了解,同一靠垫的不同改造美化方法。如缝、画、材质拼贴等。出示实物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材质。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的东西也可以利用起来,并能做出漂亮的艺术品,而且这些材料就在学生的身边,这样就增强了他们设计和制作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能“物以致用”“变废为宝”。(4)思考讨论:展示一个靠垫,提出问题:这个靠垫还可以如何改造 重点关注和探讨居室中靠垫这一细节物品的装饰表现方法,突破“点” 4.教学拓展,生活中其他物品的装点 在室内设计的细节装点上,还有哪些细节内容我们也可以在实用至上的基础上表现出美观、创意的点睛物品。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教师展示室内中常用的座套这一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你进一步装饰美化,你会怎么做?引出制作方法。参考教材讲解:凳子座套的制作方法 向“面”,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室内其他装点物品的装饰表现方法
5.学习活动 DIY:我们自己动手做做这些实用而又有趣的东西!观察自己家中有哪些现有物品可以进行创意改进,并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制作,达到装点居室的效果 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室内小物品,大胆表现自我审美需要
6.教学展示 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创意点子,搭建学生互相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设计更富美感和实用功能的居室装点物品 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和展示 7.教学总结、下课 我们的身边,潜藏着无尽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大胆开拓和表现,定能创建更理想和美好的生活
第三课 关注社区居住环境 优质课资料
《 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 杨爱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社区的一些基本特点,认识社区里的各种设施及社区的规划等,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并学以致用,尝试改善或设计规划。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进行观察、调查,从而认识和了解社区的基本的特征。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原则,尝试规划改造我们的社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社区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增强学生作为社区一员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初步尝试从功能到审美方面设计规划社区环境,通过让学生设计与制作美化社区环境的效果图,体会社区环境的设计与制作是创新、环保、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组合,在设计中要注重考虑充分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 在设计与表现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设计在实用与审美,整体与局部,环保与创新的完美统一。
三、教学策略
1.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注意教学时的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社区环境是学生每天生活之地,教师对这一内容的引导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理性的审视我们生活的小区,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能大胆地用绘制效果图方式将自己的设想方案直观呈现。2.美的作品除了能引起学生审美共鸣外,也能激发学生模仿尝试。在教学引导中,教师要善于选取精美的效果图,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中理性探讨方式方法,并大胆模仿尝试,学习效果图的表现技巧。
3.合作的学生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表现欲、协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内容整体中各局部的设计,整个设计和效果图绘制过程有分有合,教学更富弹性和张力。
四、教学过程 4.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调查和访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主要调查生活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方便,环境是否优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 在调查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向教学主题 2.交流展示,发现问题,引起思考 小组同学展示图片,并讨论:我们居住的社区除了住房外,还有哪些机构和设施?生活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方便,环境是否优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文化品位和居住要求越来越重视,因此充分利用小区自然条件,如地势、地形、地貌等,规划设计一个有利于人们生活的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节约能源,求得人与自然的平衡,使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成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共同愿望。
导入教学主体内容:如何规划设计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 引导学生以身边的居住环境为例,在展示交流中进一步将学生引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面貌的思考
3.赏析与评价 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方针,营造美好、宜人的生活家园。讨论:你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
1、合理的功能分区——环境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划分的各个区域。(健身、游泳、少儿游乐、散步休憩)
2、适宜的人工造景--人为制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那种供休憩欣赏的空间环境。(假山、人工水景、绿化)在案例赏析中感受和理解社区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了解环境设计基本方法
4.社区规划设计效果图 小区景观平面图(结合平面图和实景图分析楼间距、人车分流、道路铺设、庭院造景等)1.楼房设计应注意间距,使每户居民充分享受到阳光(不能全天被其他楼房的影子遮住)2.注意人车分流(安全、方便)3.道路铺设既要考虑功能分区和美观,又要考虑防滑等使用功能。(安全、心理辨认)4.树木和草坪既能划分区域,又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5.庭院造景是让人们接近自然、安静休息的区域,应疏密有致,给人美的感受。6.藤架设计可供夏季遮阳纳凉。7.运动场所不要设置容易使人受伤的设施(安全)
5.作品欣赏 经典效果图绘制案例欣赏,感受好的社区环境带给人使用功能上的便利和审美上的精神愉悦 在欣赏精美的设计作品中关注环境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方法
6.学习活动 教师给出一张总的小区平面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每组选取小区的一部分,最后全班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小区设计。在效果图绘制实践大胆探索和表现,加强学生的动手表现能力
7.教学延伸 教师出示社区环境目前面临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停车、不做干扰他人生活的事,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环境 德育渗透。从现象到问题,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观摩课资料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 杨爱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建筑、山石、花草树木、幽径等造园要素,表现丰富的造型及空间变化,使园林艺术呈现出“移步换景,别有洞天”的审美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领悟其深层的审美内涵和意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对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美感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不同类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典型作品,领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特的意境魅力和特有的艺术成就。在领略中国古典园林鲜明的特色艺术的同时,一方面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情趣,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观念和方法,了解其蕴涵的儒、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了解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勤劳和智慧的特色艺术形式。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更有效的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感和特色,并进一步了解园林艺术的布局和造景方法。
三、教学策略
1.以赏析为主的课型,在教学设计方面强调选择典型园林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大胆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赋予的独特美感,在审美感受中逐步探讨相关知识,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感受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法,并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如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相比有什么特征?找出中国园林的造园要素?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3.经典赏析,典型突破。重点赏析探究某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园林力作,如苏州的拙政园,探讨了解其审美特色和布局造景方法。以此为点,引导学生感性把握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特色,再从表现形式上探讨分析,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表现手段以及所蕴含的审美内涵。
4.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一种独特而经典的艺术设计形式,并对之后的艺术产生有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例导学,如现代设计案例苏州博物馆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其间的池塘水域、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的巧妙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赏析感受,导入课题
展示中国古代园林图片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其审美特色,导入教学。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典型的理想自然环境。中国园林艺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开门见山,在审美体验中进入教学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先从感性上把握 2.赏析与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类型 教师展示三个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赏析探讨:“这三个中国古典园林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视觉美感?” 教师小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三种典型类型(寺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审美特点 在比较赏析中鉴别各种类型园林艺术的审美特色
3.作品赏析,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趣味 结合诗作“破山寺后禅院”的赏析,欣赏园林作品,进一步感受和体味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审美特色。结合中国古典山水画赏析园林作品。小结:中国古代许多园林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营造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等艺术的影响,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两千多年来,无数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凭借着诗一般的灵感和画一样的意境,把这些亭、台、楼、阁、山、石、水、榭等在大自然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 将古诗词文学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结合赏析,进一步领会园林艺术美
4.互动探讨,园林的造景手法 展示园林案例作品,提出问题: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尽丰富的园林景观和诗画意境,主要园林造景手法有哪些?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教师整理学生讨论结果,并小结:空间景区的分划“曲折而多变”。园林布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园林面积大小和配合的方式上,力求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幽深与开朗相结合,以达到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大到皇家园林,小到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只有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借景抒怀: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教师出示几张有代表性的园林图片,引导学生区分其借景方式。)在案例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独特的造景手法
5.经典案例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经典案例“拙政园”赏析,品味其艺术魅力,感悟其诗情画意。小结中国园林特征: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3.诗画意境,天人合一。人作──巧借──意境,三位一体,才能达到诗情画意 进一步赏析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经典力作,在审美体验中进一步强化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审美特色的理解 6.教学小结与延伸 文明载德五千年,精工承物八千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仅仅只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但它足以让我们骄傲与陶醉!现代设计案例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鉴──“苏州博物馆”。(欣赏)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小结本课,延伸教学,欣赏现代建筑设计作品苏州博物馆,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第三篇:初中美术公开课反思
美术课程是传授学生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学科,反思是每一个美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因为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其有助于帮助美术教师将理论落实于实践,是美术教学由经验走向经典的重要步骤。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公开课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美术公开课反思篇一
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徒手画校园》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美丽的西湖》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__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鸟。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初中美术公开课反思篇二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美术公开课反思篇三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在上第六课《和平鸽》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跟和平、和平鸽相关的资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如:《和平之人》、《不这是胜利》等,并结合2021年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中国奥运会,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展开教学。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对多年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四课《梅竹精神》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能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延展的还不够,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让美术课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又一阵地。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故事,游戏和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他们感受到,上美术是一种享受,自己才是这节课的主角,让他们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在美术课上的平等和每个人的价值。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案、反思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课题:《走进美术》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重点:绘画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反思:介绍的过多,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多去准备些资料。图片选择的过少,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的来导致中学生的视觉冲击。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课时)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反思:视觉艺术的理解,加大学生对于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种类的区别。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
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
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第三课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一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于受地区和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学生知识面狭窄,尤其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对基本技能掌握较少,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学习用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任务比较艰巨。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必须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
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就给同学们渗透了学习美术的必要性,让学生自觉的带着兴趣去学,产生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同时我还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访问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徒手画校园
(一)认识徒手画、以线造型的趣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地表达物象
2、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在轻松愉快、有情趣的气氛中体验乐趣;
3、充分展开想象,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表达,并从中充分展示个性。教学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用线造型的方法、线的趣味。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绘图铅笔2B(HB、4B)、橡皮
(教师)印刷的西藏地图、范作、光盘、达芬奇的设计作品图片、凡高简介、外国美术史(中世纪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1)从学校去就近一个书店的路线,分别要求学生用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对比,得出徒手勾勒的线路图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表达。(2)出示《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设问:“从这张地图中你又能读取什么信息呢?(3)将它和印刷的西藏区域地图进行比较,由学生讲述它们的异同之处,引出课题“徒手画”。
(4)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强调徒手画的交流表达的功能。
二、深入分析
(1)以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中的插图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语言文字与画图在表达或记录时各具哪些优缺点? 体会徒手绘制的插图对文字记录的图解功能。(2)分析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
这些徒手画的手稿能十分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设计者的构思。(3)分析设计家秋月繁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草图。(4)请学生讨论回答:徒手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 哪些场合也可以用徒手画示意?
你曾经用徒手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5)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①说明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步骤图、说明图。②记录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图。
③科学家讲解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示意图。
三、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徒手画的特点: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徒手画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合作学习
(1)让学生以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家到学校的路线。(2)让学生用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一天的作息表。(3)自己最喜爱或印象深刻的动植物。
(4)(游戏)猜成语,用手绘线条的形式“画”成语,如“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等等,同学之间相互猜(引导学生从“怎么画”转变到“画什么”上来)。
五、评价反馈
学生评述:用几句话讲讲这节课的认识与收获。相关链接:
地图史话
传说夏禹铸九鼎,鼎上铸有山川、道路、鸟兽、草木等图案,这就是原始地图的雏形。从文献记载来看,最迟在商末周初已有地图,在建筑、土地、行政等方面得到应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基础,放马滩出土的木板地图上已有方位、比例和统一的图例。中国古代的地图种类可按三种方法分类:一是按地图内容分类,二是按地图载体分类,三是按地图表现形式分类。
(1)按地图内容分类:全国地图、地方地图、城市地图(按地域范围分类),军事地图、水利地图、水系地图、历史地图、墓地地图、航海图、外域图、土地图、建筑规划地图、行政区划图(按使用性质分类)。(2)按地图载体分类:①木板地图,②铜版地图,③帛绢地图,④纸质地图,⑤石刻、砖刻地图。
(3)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立体地图有浮雕地图、聚米图、地球仪等。
教学反思:
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还应该有一种延续性、生发性的基本运用。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徒手画校园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通过仔细观察、描绘自然、校园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用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如何运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绘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
难点: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效地形成和发展人文素养。教学方法:
观察法、示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教师)多媒体、纸和笔等。教学过程:
一、辨别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徒手画,了解了徒手画的功能、特点。下面请欣赏几件作品,看看大家能不能区分徒手画和其他绘画形式?(通过辨别徒手画,复习导入。所展示的作品都来自老师、同学之手,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课件)生分析回答。师:(评价)同学们辨别徒手画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必然会提到线条)
二、线的练习
(一)师: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能用线条画出什么样的花纹。(投影仪)
三、线的感受
我们知道了线条一般有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
1、线条还能有怎样的变化?
线条有疏密、粗细、长短、曲直、轻重等的变化。
2、不同的线条所带给人的感受与联想怎样?
生讨论分析。直线是平和舒缓的,曲线是流畅舒展的,折线是紧张匆忙。四|、线的赏析
欣赏(凡.高扭曲的线表现向上伸长的树,具有强烈的动感;布鲁特斯的意象树林),体验不同的线条给人的感受不同。五|、游校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是外国语学校的主人,那你仔细观察过你学习的家园了吗?请看图片,能告诉客人老师和同学们,照片中的物体在学校的什么地方吗?(课件)生观察、讨论。
六、线的练习
(二)——由线过渡到形
师:校园里有我们可敬的老师,有我们可爱的同学,有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桌椅、文具,也有默默陪伴我们的花草树木„„有这么多不同的物体,怎样用线条表现呢?大家一起来试试看。
学生作业(允许学生想象,也可以临摹)。七|、基本形的概括
师:(评价、鼓励)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些复杂的物体要画准很难,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或者:老师教大家一个好方法行不行?)(以汽车为例,课件示范用基本形概括物体外部轮廓。)(课件)
生观察分析。
师总结:老师没有直接描画汽车,而是先画了一个像汽车的图形,再去刻画细节。这就是徒手画抓形的最有效的方法——用基本形去概括。尝试说说用基本形概括校园里的其他物体或用基本形概括自己画的物体。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外轮廓形可以概括为一些基本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发现徒手画抓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基本形去概括。)(课件)校园里的物体基本形
人物、建筑、交通工具、花草、树木、各种小设施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扇形等。
八、修改作品
师:现在我们能用抓基本形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品吗?有信心画得更精彩吗?
生进一步修改。(也可以重新画)
师巡回辅导,作品展示,评价,反馈,修改,展示,评价„„(反馈即时,评价以鼓励为主)(投影仪
双面胶)
九、欣赏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徒手画作品,看看自己的作品存在哪些
反思:学生对于型的理解可以,但是对于体的概念比较陌生,看的出来,但是表达理解的不够,加大学生的理解体的概念。
课题:徒手画校园
(二)线的趣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地表达所描绘的物象;
2、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手绘线条的乐趣;
3、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用艺术手法表达情感。教学重点:徒手画的基本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透视表达空间深度。课前准备:(学生)勾线笔、画纸
(教师)课件(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范作,上海蓬皮杜艺术展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而线条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2)播放音乐:教师和学生一起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应和着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画出千变万化的线。
(3)引导学生体验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不同的线条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直线——平和舒缓 曲线——流畅舒展 折线——紧张匆忙
领悟线的变化:长短、刚柔、曲直、粗细、疏密、虚实、浓淡等等。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中理解线条的不同美感。
二、用线表现不同的云(教师出题,学生在本子和黑板上大胆表现):(晴空万里)、层云、积云、高层雨云。
三、随堂欣赏
欣赏不同画家以“树”为主题的作品,体验不同画家的不同性格,画出不同的线,带来不同的感受:
1、画家凡·高用扭曲的线表现向上伸长的树,有强烈的动感;
2、画家伊莱思·布鲁斯特用线意象化地表现了一片树林,宁静致远。
3、小知识:凡高生平简介→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条和性格的关系。
四、小练习
(1)用各种线条和花纹组成一幅和谐“相处”的图案,要求线条流畅,有疏有密,变化丰富,画面整洁。
(2)凭记忆画一棵校园里的树,画一幅用线造型的装饰画。
五、徒手画中的形。
(1)出示树木图片与教材中《树木的外轮廓形》,通过分析、描摹,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的外轮廓形可以概括为一些基本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发现:徒手画抓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基本形去概括。(2)举例搭积木,讲解如何利用基本形描绘建筑物。(3)风景也可用几何形来概括。(演示作画)
(4)教师动笔演示徒手画从基本形渐变到具体形(如汽车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
(5)人物形体与动态用基本形迅速勾勒,注意让学生再次体会徒手画简单明了的特点。
六、练习: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的文具(临摹书上的人物或风景范画)。
七、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谈谈对不同美感线条的运用。
教学反思:《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写意花鸟画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二、教学方案(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课。
(五)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
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三、教学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虽然有了明确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教学反思:在上完这一课后,我更多的思考了一个问题,即中学美术课堂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状态,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希望从这堂课上得到什么?而老师能给他们什么?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教材,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学生们喜欢的美术课,一些新课改的精神相比之下更容易得以体现与实施。因此在与同学一起学习一年级新教材的过程中,无形之中感觉到:走在新课改第一线的美术老师必须树立起新的教材观,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对于《鸟语花香》这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有了一些体会与感触,下面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做一些探讨性的反思。
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百鸟争王这个教学环节。以欣赏和配合故事的形式导入本课,让每个学生愉快的,主动的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是我在导入部分设计的意图。新课程中要求在课堂中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空间。从学生们积极热烈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个教学尝试是成功的。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在发展部分,知识点我主要讲了鸟儿的结构和颜色。在美术教学的同时渗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品质教育思想。我认为这些体现也正是我们新课程中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高潮部分,我大胆尝试了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尝试制作。把老师耐心的讲解变为灵动的主观尝试。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内作出自己的选择,我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在学习中我们更要重视我们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理念。尝试让我明白了只有紧紧围绕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怎样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去设计教案,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才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新课程重视课的延伸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要大胆的、创新地“用新教材”,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
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课程设计目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考查学生能力时,要看学生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为此在初中补充和加强学生的色彩表现和色彩感觉,让学生们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找到对色彩的感觉,我针对初中美术教科书中关于色彩的内容并综合考虑农村学生实际,在色感训练中设置了临摹教学,即让初中学生尝试用多种材料在临摹名画的过程中,体验色彩、找寻色彩、表现对比、调和与搭配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大师艺术作品
2、学生体验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3、学生尝试运用色彩关系在多种材料上进行对比和搭配 教学重点:学生体验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大胆的、综合运用色彩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具
学生—准备好的模板、颜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导入新课:
1、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等色彩的基础知识)
2、教师问学生对于色彩的感觉(欣赏大师色彩作品,不同色彩作品的展示)
3、教师简单的描述色彩在绘画中的基本要素: A、色调
B、明度
————(板书)——出示幻灯片
4、再次欣赏大师作品,加深对于色彩要素的理解
二、课程新授:
1、教师让学生体验色彩在绘画中的其他作用(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作用——教学难点),教师可结合音乐中的情感体验或者生活中对于酸甜苦辣的味觉体验,以此让学生了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作用。
2、学生认知和表达不同的色调和明度在色彩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教师从旁引导学生对于大师如何运用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情感的认知)——在绘画创作中,色彩,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工具,而是画家内心情感得以尽情抒发的媒介:美好的景色、狂放的心情、内心的压抑、绚烂的生活、残酷的现实等等,都可以借用色彩这个神奇的“魔法师”得到展现,产生出奇妙、多姿的色彩的艺术世界。
同时教师要针对艺术作品如何欣赏也要从旁强调——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表现形式、作品的内涵。
3、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理解——教师注意正确引导学生认知色彩在不同的人的眼中的不同感受(色彩搭配后的认知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
4、情景
(一):让学生尝试临摹大师的色彩作品,体会色彩在画面中的情感作用。
5、挑选较为优秀的色彩临摹作品展示——教师评价
6、再次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情感作用——教师讲解
7、情景
(二):课堂分类作业
A、教师出示黑白的图片作品,让学生尝试运用了解的色彩知识,对作品进行情感填色(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色彩搭配的组合)。
B、学生尝试简单的色彩搭配和组合,绘制简单的色彩图案,表达内心情感。
<背景音乐的强调>
三、课程小结:
1、学生作品展示,自我的评述。
2、教师展示教师的油画作品和其他学生的较为优秀的色彩作品。
四、课程拓展: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教学反思: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课前应准备必要的色彩工具和有关资料。安排两课时以上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绘画工具以水彩画工具最为理想,也可以使用色粉笔、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用具,纸张要稍微厚一些。如果需要写生,宜事先选好难度适宜的写生景点。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往往更加易于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
色彩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另一点则是培养学生观察与绘制色彩的比较习惯,即画面任何一块色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反复比较其在画面特定空间类似色彩的关系后确认的。
根据色彩的空间位置,有针对性地提取几块图片局部的色彩,获得更为具体的资料进行参照,更细致地分析理解色彩关系,理解画面由不同色相、明暗、冷暖关系的色彩组合而成。归纳整幅图片的色彩倾向,分析色彩的对比关系和特点。
齐白石
课前准备(学生)中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 教学目标:
1.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2.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a、教师提问:中外画家中,画虾最出名的是谁? 学生归纳:最出名的是“齐白石”,他画的虾最生动。
人物简介: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齐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b、我们先来看看齐白石的篆刻: 猜一猜:齐白石为什么学篆刻呢?
齐白石三十二岁,那年他的家乡来了一位号称是称篆刻名家的文人,求他刻印的人很多。齐白石也拿了一方寿山石去求刻名印。过了几天去取,此人退还石章说:“磨磨平,再拿来刻!”白石见石章光滑平整;但既然这么说,只好磨了再拿过去,那人看也没看,随手搁在一边。又过了几天去问,仍退还石章,倨傲地让白石回去再磨,白石气愤之下,收回石章,决心自己学刻印,并当夜用修脚刀刻成一方印。从此他不断向友人请教刻印方法,并参用雕花手艺,慢慢地学起篆刻来。
(师生讨论。分析课件中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如: A“八硕楼”
是一方斋馆印,许多收藏家常好以本人收藏的文物精品颜其斋室名。此印“八”字只两笔,大胆留红之效果。下半部有九根垂笔,由于在长短、尖锐、间距等方面加以变化,故无雷同呆板之感。线条间的并笔,避免了琐碎之敝,呈现出一种欹斜剥落的奇趣。
B“白石”
两字,对篆刻者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因为两个字笔画都是少而单调。但经白石老人这么一排,竟有了奇妙的章法。“白石”两字的两个方口,呈上下、大小错落排列,使两个字的重心有了变化。而“白”三画的间距也不平均,“日”上的一竖一撇似篆似隶,与“白”字一长横各有穿插之妙,这一
撇 即起了隔开两字方口横线条的作用,又在左下方的大块留空处,增添了灵动之感。“石”之一横一 撇,都与边平行,一取斜势,一取弧线,既破了直线平行的僵直感,又使全印横平竖直的布局,显出平中有奇,静中有动的境界来。这方印,可算是白石朱文留空的代表作。
C“鲁班之子”
齐白石从一个能干的木匠自学成长为优秀的画师,后来又成为中外闻名的大画家,可是他没有看不起木匠的意思。他爱劳动,也爱劳动人民,木匠这个一般人视为下等的职业他却是很喜欢的,所以他专为自己刻了“鲁班之子”、“鲁班门下”、“大匠之门”、“木人”、“木居士”等印章钤盖在自己的画幅上,他在为自己曾做过木匠而感到骄傲呢!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重点欣赏齐白石的画,讲解他的画的艺术风格。(2)对照《虾》、《葫芦》、《祖国万岁》等作品,分析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白石老人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引导学生对照作品,分析、解释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加深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认识,提高艺术修养。
(3)赏课本中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作品,再一次体会齐白石作品的绝妙之处,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
总结:老舍给齐白石拟了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要求在画面上表达出声音,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表现的。齐白石经过仔细琢磨,借用青蛙初生时的蝌蚪形态来表达诗中的意境,使诗意达到完美的传达。远处黑色的岩缝中汩汩流着泉水,几只小蝌蚪顺势而下,穿过石隙,没有蛙声胜过蛙声,把一句诗用绘画语言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岩石故意用厚实的浓墨,而水使用细柔的线条,并用浓墨点缀蝌蚪游弋其间。黑白相对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对比方式,齐白石在此处用得恰到好处
教师总结:「白石虾」的造形,是经过长期锻练、揣摩而来。稍早变法前后,造形上采取比较「写实」的手法,譬如群虾动向不同,安排空间紧凑,还虾形体较小,墨色较淡等,但愈到晚年,这些手法愈趋于简洁的处理方式,并将造形夸张,虾头愈大,而虾身愈瘦长;彼此空间加大,赋予造形构成上的张力,更能突显主题意趣。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欣赏课本上的齐白石作品《虾》。(2)作者怎样表现虾?美在哪里?(从虾的头、须、姿态等角度观察。)你会怎样画虾?
(3)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指名要几位学生上讲台尝试作画。(2)教师讲评后,其他学生尝试画虾。5.师生评价,深入体会。
(1)把大师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
(2)教师讲评:不是要照抄大师的作品,而是要通过这次练习,体会齐白石作品的内涵,从而深刻领会国画的韵味。这才是本节课的目标。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要求学生学习齐白石仔细观察生活、忠于生活、高于生活、积极表达生活中的美感的艺术作风和创作方法。
(2)请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上有关齐白石的资料及作品,进一步理解他的艺术风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事迹,并以画家齐白石为突破口,学习欣赏现代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道理。本堂课因为主人翁是齐白石这样一位著名大师,学生有所熟悉,所以学生较感兴趣,齐白石绘画的题材也较生活化、农村化、较纯朴,从中学生能悟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基本道理。齐白石对绘画的一句归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更体现了艺术高于生活的道理。本堂课在教学过程尤其强调引导学生“悟”的过程,最终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吸引兴趣,课堂教学中可不断添加体现齐白石为人和个性的爱国小故事。本案例教学目标明确,采用以欣赏、交流、探讨、归纳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主动性较强,课前准备安排学生搜集有关于齐白石的相关材料非常有好处,这样的知识准备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课堂教学起了知识铺垫作用,课堂上大量的欣赏图片,便于学生总结归纳。交流、讨论等方法也体现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学生对教师归纳后的补充,更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民主性,整堂课的设计师生向着一个共同教学目标迈进,并通过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另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学生练习时间,不可太仓促,否则很难理解齐白石作品的“笔墨美”。
1、教学过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做了课前准备。
3、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4、经过观察,学生临摹齐白石作品时是否能够初步仿效其笔墨技法。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
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
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
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
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
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练习活动:
1、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
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课后准备:
搜集有关“
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第二课时:创作练习
一、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段“
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的录象。“
9、11”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
9、11”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二、练习活动:
创作一幅以“
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学生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如:格尔尼卡、毕加索
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如:沉重、灰暗、凌乱、恐惧等。简单回答
如:背景、内容、方法、色彩、作者等等 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页,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
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
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
学会思考和表达。
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课后思考搜集资料:以“
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教师活动——引出问题: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
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
呈现图片资料:《蒙娜丽莎》《哭泣的女人》 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
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 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
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 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出示课件:
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
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提高技法上的指导。
教学反思:本课教师以照片引入,在视觉上先让学生认识毕加索,先让学生说说对毕加索的了解,(课下已让学生搜集毕加索的资料),教师接着从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童年,创作第一幅《科学与仁慈》说起
—— 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介绍,学生很感兴趣。尤其教师出示毕加索的名画《拿烟斗的男孩》卖出了104,168,000美元的天价,成为拍卖史上最昂贵的艺术作品时,学生十分震惊。这使我对欣赏课有了新的认识:
1、通过本课教学,我了解到学生对著名画家的了解并不多,只能举出了一些常见作品,对于名称也说不清楚,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课件,多让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艺术作品,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这样,欣赏课上起来学生就会有的说。
2、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的。
3、教师的课件要做得精,以便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五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计划课时:(4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