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的变换--教案、说课、反思
图形的变换
授课人:郭芳芳 地点:多功能厅 时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教学难点:平移: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格
旋转:绕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教具、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老师今天带了几幅,想看看吗?漂亮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出来的吗?
对,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我们以前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今天我们继续利用这些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图一和图二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怎样把第一幅图的4个三角形变换到第二幅图的“风车”图形?
请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进行图形的变换。(2)、学生独立思考操作。
师:现在请已经想好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学生同桌间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生1:我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第二幅图。
生2:我有补充,应该说是将第一幅图中的A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B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C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D三角形向左平移2格。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例如,描述平移时,就要说清楚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个格。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请同学们也像他这样说说图形变换的过程。
师: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 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
师:你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样变换吗? 生:(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说)先把图形A绕最下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2格;把图形B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上平移2格;把图形C绕最上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2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左平移2格。
师:听明白他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这位同学在描述旋转过程时,说明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请每位同学也用这样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2、出示第三、四幅图,摆一摆,同桌之间说一说:(1)、“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2)、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3)、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3、小反馈:(1)、出示选择题。(2)、练一练第一题。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1)→(2)的变换
平移:向()平移()格(点、线)
旋转:绕某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用三角尺对点对线)轴对称:对称轴(点)
说 课
一、说教材: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主动去体会和感受数学美,更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本节课选择的是“平移与旋转”,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三、说教法:
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意识较强。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比较直观、形象。在教学中要注意: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四、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会有条理的用语言叙述图形变换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反
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方法主要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轴对称学生已经学过,因此本节课重点是学习通过平移、旋转或两种方法结合的方法变换图形。
“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课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估计的过高,学生操作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导致授课比较紧张,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出示。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能把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与操作不符。
3、应先引导学生观察: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仅是位置发生变化,只要利用平移最简单;如果仅仅是方向发生变化,那么就用旋转的方法最简单。
4、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只注重了图形变换方法的多样性,对变换方法的最优法强调的不够。课后还得多加强调。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变换 (教案反思说课)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变换(教案反思说课)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一块小黑板),这块板前后有东西吗?(没有)现在,老师跟你们玩一个小魔术!看看这块板等会变出什么!准备:(魔术变变变,哟!看看后面,再看看前面,变出了一个“机器人”)对!漂亮吗?你们喜欢吗?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3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11个,三角形7个。)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小朋友说得非常棒,所以老师要奖励奖励你们。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静静地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家长和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和家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家长和幼儿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音乐)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图形的变换课后反思本次的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满意。这节课“图形的变换”比较新颖,幼儿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特别课前准备充足,通过变魔术,送礼物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整堂课,幼儿学得开心之余又发挥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各家长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我的要求。
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孩子的操作能力估计得太高,孩子操作时间比预期的长。
2、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把操作过程我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和操作有点不符。
图形的变换说课
一、说教材:
新的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幼儿,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图形的变换”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孩子可以在课堂中主动去体会和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更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兴趣,引导孩子主动去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本节课选择的是“图形的变化”,皆在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使孩子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变化过程。
三、说教法:
本节课内容孩子比较感兴趣,参与意识较强。一开始利用变魔术的方式来吸引幼儿,变出用不同图形拼成的威武机器人,后以奖励礼物的方式,抓住了孩子的目光和兴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
1、在操作中发展孩子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图形的变换对孩子的想象能力比较高,“先想一想,在做一做,在说一说”是发展孩子思维敏捷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孩子的操作,让孩子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让孩子观察图形变化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现图形变化的过程后,再让孩子自己在玩图形中,发现了什么变化,通过操作帮助孩子思考,发展孩子的思维灵活性。
2、关注孩子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我注重引导孩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图形的每一个变换,我都注意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孩子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也有利于孩子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我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和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我也参与其中,主动加入孩子和家长的操作和讨论中,促进孩子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四、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孩子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会有条理的用语言叙述图形变换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让孩子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我创设了四个活动,让孩子先猜,再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注重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现、探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三篇:图形变换教学反思
《图形变换》教学反思
第一章图形变换有三节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在教学这一单元内容时,有两处精彩让我记忆深刻;有一处败笔让我无法释怀。
精彩一:利用春晚舞蹈《剪花花》视频的欣赏引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一下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顺利的引出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旋转。
精彩二:在教学旋转三要素时,我没有做任何的讲解,只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我的三次转动直尺的活动,然后说出三次活动的不同点,由于教师开课时没有任何废话,要求明确,学生观察认真,所以轻松找出了不同点:围绕转动的点不同、转动方向不同、转动的度数不同。(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的知道了要准确的表述物体或图形的旋转情况应说清三点:定点、方向、角度)
出现这样精彩的原因是备课时我反复琢磨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特点,我确定的思路就是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想象,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比较较提升。由于设计的方案适合学生,所以这两处精彩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败笔:学生观察出书上六幅图的特点画出对称轴并说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后,我安排了二个活动:
1、学生动手快速剪下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剪的。
2、剪出与老师手中一样的一棵小树(是对称的)两棵小树(关于轴对称的)。由于部分学生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忘记了,并没有先折叠再剪,二是只顾动手沿着一条边快速地动着剪子,没有意识到老师安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巩固对称图形的意义,因此这一活动成了比谁的手灵活了。在剪小树时,一棵的剪的方法非常好,并说清了为什么要先把纸对折,而再剪两棵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此时班级就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的注意力全都跑到互相看各自的成果上去了,课堂就像手工课了,本想借着学生的作品来揭示对应点这一知识点的,结果学生注意力收不回来了。课下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设计,觉得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本想通过先剪长方形和正方形来做铺垫降低难度,没想到课前没有复习,学生先前学的内容和今天学的知识脱节了,反而增加了难度。另外就是活动的目的不够明确,现在想安排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承上启下,即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利用剪出的图形来教学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根本无需剪两次小树,只安排剪一棵小树就足够了,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也不会出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事情。
这真可谓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要想使遗憾少发生,课前必须左思右想,深思熟虑呀!
第四篇:《图形与变换》复习课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是五年级“空间与图形”复习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知识点有: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轴对称。面对内容综合、大班教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要把学生几年中学过的知识以整体结构的形式集中再现,我将知识化为模块,小组合作学习、分层训练,教给学生有效复习的方法。
精心备好课。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的资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复备。这节课目标意识强,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对难点、重点了如指掌,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准确,重点突出,把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作为本课重点,指导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作为难点,抓住利用特征动手实践这一关键,突破难点。
由学生复习时常出现的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充分利用好课前练习的载体,通过“哪些题目运用了平移、旋转、轴对称?”这样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三组变换的图形展示后,分别归纳出其变换的特征。轴对称:位置、方向变化,图形大小、角度不变;平移:位置变而大小、方向、形状不变:旋转: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方向变化;相似:大小、方向、位置变化,形状不变。因为经历了悟的过程,也许很多存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当变换与比例尺相结合更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不足及改进措施:
1、引入这部分教学用间过长。学生不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以后的教学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2、放手让学生归纳整理表格用时过长。充分预设每个活动的有效性及时间分配。
第五篇:认识图形教案说课
《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难点:
(一)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二)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四、教具准备
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五、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正方形纸片、一些长方形纸片、一些同样长的小棒。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主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你们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课件出示)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认识四边形(课件出示)
出示两张图片实物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面各是什么形。请学生摸一摸长方形纸的边,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摸一摸正方形纸的边,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在数学大家庭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板书:四边形)追问: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是几边形?
做“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里打“√”。
2()()()()
学生进行判断,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用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例题2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个图形纸片)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组织汇报。
提问:大家刚才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你知道这两类图形分别叫几边形吗?
要求学生分别举起手中的五边形和六边形。教师讲解并板书:五边形、六边形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你能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4题。板书设计:
都是四条边,都是四边形
都是五条边,都是五边形
都是六条边,都是六边形
《认识图形》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一些简单图形的基础、并有了一定的图形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认识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平面图形、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数、比、拆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建立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概念。
②: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去探索、实践、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五、说教法: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找一找的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认识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本课时内容的学习。
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我是先通过出示地砖模型让学生分别认识它们的面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它们有几条边,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四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于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我首先出示例2中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动手摸一摸、数一数它们都有几条边,给它们分分类,再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定义。在次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强化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并全面检查学生的 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