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的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41
改革开放;蒲阳镇一中李玉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2.通过了解自己身 改 革 开 放 蒲阳镇一中 李玉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大量借助于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去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教学方法
(1)引导提问法。(2)材料归纳法。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3)分组讨论法。(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渗透点
(1)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2)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 简易的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学习八年级历史第9课 改革开放。真是“缘分啊”。“嘘”,你们听,来自1997年的声音: 播放资料 今天我特意选取改革开放,是为了和大家一起来纪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以来来感受一代伟人的魅力,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图片
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准备将田地包干到户。对于这样大胆的举动,很多社员犹豫不决:“如果不成怎么办?”队长严宏昌说:“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各位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展示契约图片:
社员们含着眼泪按下鲜红鲜红的手指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故事讲完了。哪位同学知道小岗农民的命运? 学生简单说明
教师:这位同学课外知识真丰富,我们让“数字”来说话,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独立回答问题。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你的小嘴真巧,说的头头是道”“说话像放鞭炮似的,真好”(鼓励)
教师:这种包产到户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逐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究竟给农村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多媒体展示漫画一:“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展示漫画二:“和第一幅相比,有什么不同?”“我请举手最快最高的同学回答。” 学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展示漫画三:“农村又有什么新变化?”
回答: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教师:农村的变化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思考: 展示问题“为什么要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回答:为了改变不适应农村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大发展。教师:这项农村政策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展示问题)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哪些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了生产力
3: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阻碍了农村生产发展。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大促进农村生产。(“**小组配合的真默契。”)
教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的。对于这样一个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党,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小结: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一直以来,“海尔”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型,我们关注一下它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出示问题:这番话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教师:再看改革后的海尔。出示图片: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 配以文字材料: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这样的变化是怎样带来的?结合教材内容来回答。回答:略 教师小结过渡:
我们讲述着改革走过的20个春秋,历史记载着改革带来的喜人巨变,大家传诵着〈春天的故事〉,让我们共同唱想这首歌??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过渡)教师出示: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④“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回答略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作用?分小组讨论,把你们的魅力展示给评委老师吧!”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
1: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3: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4: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5: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6:发挥了窗口和示范作用,带动了改革开放,比如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在开放城市中设立开发区,如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教师:集体的智慧超出了老师的智慧,我还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可以吗? 出示问题:“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1:近代的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师:你们真棒!再接再厉,“从一系列开放城市的发展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1:不管任何城市都要抓住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与机遇,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兴旺的灵魂; 3:这些城市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做法是正确的。4: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建设才会取得巨大成就。
教师:我们的合作真愉快,老师突然灵性大发,想写一幅对联,好不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谁来对下联?(学生对出下联)。哈哈,这是明代顾宪成老先生的名对,我们关注了国家的改革开放,也来关注一下咱们的家乡吧?? 出示问题:略(教师巡回指导,适当提示审题思路)。教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了改革开放魅力,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我想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声音;让我们在春天的故事里歌唱,继往开来,进取开拓,让我们和祖国一起共同走进新时代。(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第二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这节课主要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如何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引入本课学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一 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历史。
(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入学习主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视频展示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预设问题: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求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视频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预设问题: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学生依据教材总结(略)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
用歌曲形式导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新的学习主题。
2、使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 间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视频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4、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历史,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努力学习,建设国家的远大理想。)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述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概述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应用:
通过预设四道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一道材料分析题和一道合作探究题,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A、中共八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复出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是()
A、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租让制和租借制
C、股份合作制
D、租借制和承包制
4、被人们以“一夜崛起的城市”来形容其发展变化快的城市是()
A、海口
B、北京
C、深圳
D、上海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简单明了。
九、课后作业 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学生能力。视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要求会唱的学生跟唱),在高昂向上的歌声中结束教学,为下节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好情境铺垫。
十、自我评价
备课时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的教学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内容作了整合和取舍,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放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面来学习,理由是这两个问题都属于对内改革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起来围绕一个主题,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总体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紧紧围绕三个学习主题,注重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预设,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图文资料,让学生感知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场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三个教学主题的问题预设有层次有梯度,兼顾学困生,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
存在的不足是: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点多,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时间略显不足。
第三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段历史,理解伟大成就的取得不仅靠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也是党和国家正确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学会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和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变,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通过分析讨论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党的战略决策方针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成就。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4.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讨论—发现法。5.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采访长辈或当地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和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了解本地人民的社会生活变化;收集实物或图片资料,调查某种生活物品的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音像、图片等资料。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演示】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
【提问】你眼中的邓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新课教学 【活动】 1.缅怀邓小平。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的资料并思考问题。学生归纳分析全会的决策及意义。【总结】对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江泽民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可见全会具有重大意义。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访谈和调查后的感受吧。
【演示】感受不平凡的变化。
【活动】小组限时汇报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实物、图片展示或播放《深圳纪实》的剪辑短片等形式汇报。
【总结】从同学们的精彩汇报中,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各地,农村和城市人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感到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
【承转】同学们,我们再来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提问】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略谈计划体制存在的弊端。教师举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所有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
【总结】看来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富裕,一定要改革。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三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虽然世界风云急剧变化,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承转】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探究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开放又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过程;正确看待开放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提问】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总结】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应当吸取和利用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承转】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4页的材料:《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
【提问】深圳和浦东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深圳与浦东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总结】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的伟大转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演示】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提问】最能反映三位伟人有代表性的历史时间是什么?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三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哪些重大贡献?
【小结】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它必将使中华民族经济腾飞。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充分立足学生
1、我在设计本课时立足于由近及远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来感受改革政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切实变化。
2、在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的提问方法。例如:演示】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提问】最能反映三位伟人有代表性的历史时间是什么?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三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哪些重大贡献?
并在此的理解基础上,适当的提高问题的难度,二、教学的创新反思——拓宽教材的界限
亮点一
注重教学策略的课堂运用。历史学科更要注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觉到历史课堂给他们带来的轻松和愉快,历史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就非常关键。这节课,不但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我还实施了多样的学法指导。例如:为了引发学生深入学习此课的兴趣,我采用了“照片中感受历史”——“史料中透析农村改革”,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亮点二 情感渗透点新颖。首先通过MTV《走进新时代》及《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创设情境。进而了解邓小平,以及他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慢慢的进入角色。
三、对不足的反思
反思一,照本宣科的教训。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势必会经常发生偶发事件和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复杂局面。……如遇到……情况可以用“及时调整法”。但我在这课堂还有四分钟就结束时,还有一个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这时有一位男生提出一个问题:“我对改革开放有一点质疑:因为改革开放后,有许多人过于注重金钱,甚至还有军人退伍,下海经商,这样给国家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说了两分钟,总的观点就是改革开放不是我们刚才课堂中说的那么好。问题一出,就犹如一颗“石头”再次激起层层浪,同学们的讨论又一次炸开锅。这个问题确实是我在备课室没有想到的,我想给他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剩下时间已经不到一分钟,于是在这谈论声激荡的课堂上,我隆重而简短的表扬了那位男生,非常赞赏他学会用历史的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刚好如何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刚好就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鉴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点评了“这个问题我们时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很快的进入我的课堂小结。反思二:
一个成功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够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然而本课的小结比较草率,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
反思三:
1、是也没有充分预想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问题。因而致使心中无底,不能及时随机应变。
2、要做到使教案变活。在教学实践中我没有使教案变活,反而被教案束缚了。以为教案中所备的内容就必须要运用,没有对教案进行大胆的取舍,从而导致走进了要求学生以教定学,命令学生为教而学的死胡同,违背了教师应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原则。
反思四: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对中考考点分析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课堂气氛好,考试结果差。
第四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久远的年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模糊而肤浅。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设计理念】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疑问。没有疑问的教学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疑问学生就不会去思考,学习只能局限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本节课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疑问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感悟历史;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主动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政方针。感受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益处,从而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了解改革开放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感受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感受身边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设置疑问提问引导和学生质疑;讲述讲解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的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视频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歌歌颂了哪位历史老人的丰功伟绩?歌词反映了自一九七九年以来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幻灯片)学生回答: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由此导入对本课内容的讲解(教师板书:第9课 改革开放)
第一篇 改革篇
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视频、材料、谈话法)
陈云:“我们国家10亿人口中,7.9亿是农民,要先把农民这一头稳下来,摆定了七亿多,天下就摆定了。”因此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打开了突破口。1)农村改革:(围绕四个大问题:为什么改?改的目的?怎么改?改的结果怎样?)(图片)第一个大问题:为什么改:
展示材料: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出示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教师引导:人民公社化体制有何弊端?(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小字内容作出 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表面问题,人民公社是体制问题。人民公社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这是改革的主要原因。
师:农民愿意饿肚子吗?不愿意。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偷偷地搞了另外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后来得到肯定,并被推广到全国。在这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部分农民。
教师引导:请大家继续看视频《小岗村的改革》。【视频】小岗村的改革
小岗村的农民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开创的制度到底是怎样一种制度呢? 师生共同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即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三个大问题:改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凤阳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斤 1981年产粮 6.70亿斤 1982年产粮 7.15亿斤
提问:根据两个材料,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前后桌四人小组互相讨论。)教师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变化。(教材图片——小岗村农民喜获丰收。)
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其实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并且这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结论。至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首先在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过渡语:改革的成功,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改革出现了一个人们未曾预料的大收获,那就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政府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了了。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图片自主探究法)
1、课件展示海尔集团历史变迁的图文资料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预设问题: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小字部分,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总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教师总结;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9年全球营业额1243亿元,利润34.9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视频(图片展示海尔前后的变化)
2、预设问题: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学生依据教材总结: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高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过渡语:通过对内改革,农村改变了贫穷萧条的面貌,国有企业有了活力,那么对外的封闭落后又是如何打破的?197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封闭落后的面貌
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幻灯片)“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二篇 开放篇
三、对外开放——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音乐、小组讨论法)
(过渡)改革的30多个春秋,它给祖国大地带来的变化和进展,这一切就像一个美丽的春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刚才歌曲中的历史——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问题: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①“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并用视频展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1980年开放的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的海南经济特区。“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
②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为了吸收侨资、外资;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幻灯片展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1984年讲话 特区“特”在哪里?(看视频或材料,学生讨论)
③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第1步:点: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第2步:线:14个沿海城市。
第3步:面:环渤海、长三角、闽东南、珠三角为经济开放区。第4步:体:全方位开放、浦东开放。
昔日封闭落后的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开放发展的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宽领域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图,请3位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中: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第三篇 感悟篇
首先让我们听一首歌曲《走进新时代》(音乐)
那么让我们联系生活,谈谈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让学生回答。有了电灯电话、楼房林立,吃穿不愁,并且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经济飞速发展,位于世界前列)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改革开放,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我想大家收获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足音。在成就面前,我们还要看到:现代化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特权问题、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市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缓慢、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而停滞不前,更要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相信新改革开放时代一定会到来,一定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第四
板书设计
第五: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4、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第六: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1、回顾一下,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每次调整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根本区别?
(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的话,这两个问题在课堂上完成,如果时间不允许,就作为作业完成)设计意图:其中第一题的总结对比,让学生强化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需要的认识,而通过第二道题的总结对比,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对外开放的正确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师:新中国成立后,百姓最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安定幸福、有吃有穿、有钱花┅┅的生活。
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怎么办?
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改变这种现状,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水平。
师:那么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怎样使国家和人民走上富强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改革开放》。【授课过程】:
一、对内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出示资料:安徽凤阳小岗村,全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大家一起在人民公社里干活,每天拖拖拉拉,不思进取,也能在公社里混口饭吃。只是全村没有一间砖瓦房,就是茅草屋也是破烂不堪,有的穷的全家只剩下一床棉被,1978年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生活更加贫困。问题:“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怎样的弊端?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贫困。
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岗村的农民怎么做的? 生: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师:副板书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尝试: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师:“包产到户”以后,农民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
生:粮食获得大丰收三年三大步,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
出示资料:“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
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
凤阳农村变化图
师:中央领导对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生:支持
师:副板书 中央支持、指导,全国推广
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师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就是指以家庭为单位;承包:指从国家手里承包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责任:农民自负盈亏)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实际上是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落后的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师:通过以上讲的知识和课本的内容,概括出农村改革的基本知识点: 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 生:农村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方式?影响?
生:目的为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
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结束了新中国商品短缺的历史,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国有企业改革
过渡:生产发展缓慢,劳动者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不仅表现在农村,城市的国有企业也是如此。
出示资料:“上班八点中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问题:你能从这段材料里得到什么信息?
生: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企业管理糟糕;纪律涣散;企业生产效率低,缺少生机
问题:如果当时你是这个厂的厂长你会怎么办?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出示资料:一封“松绑信”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困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会怀揣冒昧大胆的向你们要权------”
师:这封信在当时是很轰动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中央已经认识到是该给国有企业“松绑了”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看看中央给国有企业”松绑”,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学生看课本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多种所有制经济; 企业经营方式: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产品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出示资料:海尔集团的变化,三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为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这些全都是源于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出示资料: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告诉我们,关起们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79 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一个是外国企业利润的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都是收入------”
材料三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生: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改革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问题:我国最早设立了那几个经济特区? 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问题:为什么要在这几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因为它们都是沿海城市,交通便利,有华侨投资,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经济特区“特”在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并给与很多优惠政策。
出示资料:深圳夜景图和邓小平题词
师:深圳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引发了沿海开放的高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页最后一段,找出沿海开放出现了怎样的高潮?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问题探究: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板书设计: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内改革
城市: 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练习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B)A.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D)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B)
A、汕头 B、深圳 C、珠海D、厦门
4、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B)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5、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B)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6、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D)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8、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⑴材料中“老人”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