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我们居住的地球_教学设计
我们居住的地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1节
一、教材依据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二、设计思想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地球的直观感受和间接资料实际上是通过不同认识方法和认识手段获得的。因此,本课的教学以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为主线索展开,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正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的学习过程,重点研究地球的形状;从内视角研究逐渐延伸至外视角研究,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认识,体验认识过程,发展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中围绕着科学探究,安排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篮球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大大简化了实验要求,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一课。本章内容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教材也是依据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过程,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编排的。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也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类认识自己家园的艰辛过程。在教学中,围绕着科学探究,安排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篮球的模拟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难点:利用相关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兴趣广泛,乐于动手,但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基于本课是初中科学教学首次接触到地球和空间的科学领域,所以教师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证明地球是“圆”的方法和现象,明确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六、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地球是圆的实验,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篮球、木板、铅笔
八、教学过程
情境一: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呢?引题——我们居住的地球。Ppt1
板书: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设计意图:从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每天都可以看见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开展教学过程。体现了科学来至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引题----我们居住的地球。
情景二:根据你的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请你谈谈有关地球的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关于地球的哪些知识(提出一些关于地球的问题)?谈对地球的认识:形状、生命、颜色等等。Ppt2
设计意图:我认为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整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展示自我;让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之余,会更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学习会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以原有知识的积累构建新知识。
情景三:[问题]古代的人不能离开地球,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 古代人的认识
[影片]古印度人的地球观。学生活动描述古印度人地球观。[问题]这种认识有无科学依据?生:没有科学依据。[图片]古代巴比伦人的生活环境。[问题]古巴比伦人看海洋和大地感觉是什么形状的?ppt3
设计意图:研究视角:从地球内看地球视线范围限制导致错误理解 ——地球是平面。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以及所作出的努力。帮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更全面地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特点,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作用。
情景四:[过渡]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可以驾驶帆船出海。古希腊哲学家认识到这一现象:为什么总走不到天涯海角呢?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总比船杆先消失呢?而驶入港口的帆船却是先出现船杆而后才出现船身呢?生:远航船只船身先消失,归航船只桅杆先出现。[图片]帆船出海船帆变化图[问题]你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是平的,船身和桅杆都不会消失。因此地面不是平的。师:如果地是平的会是这样的现象吗?能证明吗?ppt4
板书:证明地球是圆的方法或现象 设计意图:从帆船现象对地球是平面质疑,让学生自己先开动思维,来认识地球的形状,很好的将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情景五:模拟篮球实验:老师演示,全班一起观察。学生讨论: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而木板上的铅笔则不会消失,这个和帆船消失远去的原理一样,证明地球是圆的。Ppt5
设计意图: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加以巩固。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还不够完善。首次接触到地球和空间的科学领域,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情景六:师:还有哪些方法能证实地球是个圆的呢?生:月食、登高望远,走不到天涯海角。过渡语:后来终于有一个人,用一次伟大的冒险,用事实告诉大家,地球是圆的。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学生讲解)真是一次伟大的航行!历时3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此,人们不必再担心走到地球另一端时会掉入无底的深渊,这无疑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麦哲伦也因此而名垂青史。Ppt6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情景七: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指导学生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进行讨论。我国宇航员拍摄的图片。可以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蓝色—海洋;黄色—陆地;白色—白云。ppt7
板书:现代人类的对地球认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地球外看地球,不同角度思考,更能把地球观察清楚。使学生领悟到航天技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更清楚了解地球。也通过介绍我国拍摄太空图片,让学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情景八: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地球的大小?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那让一段录像来告诉你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吧。
生: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师: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
生: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
板书: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长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师: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0天。)ppt8
设计意图: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一组数据形成对地球大小和形状的完整学习,并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用。由数字和学生自己想象的事例来正确理解地球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形象、直观、容量大等特点辅助教学。
情景九:讲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毕竟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在进入大气层前,会看到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开放思维,进行探讨。Ppt9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加深对大气层存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认识到目前人类的家园遭受很大的污染。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问题。培养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景十: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本堂课学习的新知识。Ppt10
九、教学反思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应该早有认识,怎么证明这个结论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从人类认识的过程说起,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特别是在课堂中进行的简单的篮球实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来理解地球的形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设计恰当的实验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互助合作探究的精神。
2.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3.通过对地球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一、正确客观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笔、书本
引入:神话故事往往给人美的享受,他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追求。比方说”夸父追日”,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说说?
师:讲得非常精彩,你认为他能追上太阳吗?
生:不能,因为地球是圆的,而地球和太阳又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没有办法追到。师:地球是圆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书本,电视知道的
师:不错,这些都是我们获得信息的必要手段。可是当你平时站在学校的操场上,你会感觉到地球是圆的吗?
生:不能。
师:哪好,看样子我们对地球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板书:我们居住的地球)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要讲地球的形状,我们必须从古代说起,在古代,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生活的范围狭小,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技术,因此他们只能靠眼睛、凭直觉去认识世界,那古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结合老师给的材料说出古人对地球的看法
(学生结合课件讲解古代巴比伦人、印度人、中国人的地球观。)
师:人类这些早期的幻想,虽然幼稚,可是它却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和探索。同学们请想一想,那时候人们有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生:没有
师:那时候他的想法和你们站在操场上所看到的一样,看到的地球好像是平的。可是后来人们看到的的许多现象,使他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怀疑。第一个要提到的人,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名叫毕达哥拉斯。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也是个数学家。他呢,住在海边并且有一个爱好,就是去海边散步,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课件:船桅杆的变化)
师:是什么现象呢?
生:远去的帆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师:那你对这个现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远去的帆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
师:非常好,那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以推测地球表面是圆的?
师:那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呢?(教师可提示:如地球太大,我们不可能在海上做这个实验,但是我们可以假想。用铅笔来代替船,如果大地是平的,或者是圆的,我们可以用书本或篮球代替)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那好,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85页,根据刚刚这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当中有观察,有纪录,有汇报人员,并完成学生分组活动二。希望大家能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争取能使实验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学生讲解、演示“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的实验)(课件: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师:刚才同学们设计并且完成了这个实验,非常成功,确实可以证明在海里看到远去的帆船最后的消失的是桅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验能能说明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毕达哥拉斯非常聪明,我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但他正是从船桅杆的变化这一现象开始猜测: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球面。——非常伟大,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地球是方的,他是第一个认为大地是曲面的人。在更多人的眼里,地球还是一个平面,200年过去了,又是古希腊,又出了一个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位老先生呢,不看海、不看船,他呀,喜欢看月亮,尤其是“月食”。你知道什么是月食吗?
生:月食就是指圆圆的月亮少了一块。原因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于是地球的影子就在月球上显现出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月食时月亮的形状。是谁挡住了月亮的光线呢? 生;地球的影子。
师:大家从这个月食的图片能能看出哪边是地球的一边吗?这又说明什么?
生:说明地球的表面确实圆的,非常好。亚里士多德正是从月食现象中,发现月食时地球影子是圆弧,他开始猜测:也许老毕是对的:地球可能真是球形天体。
师:这些古希腊人真聪明,因为它是当时的文明古国之一,那我们中国呢?要知道我们也是文明古国啊!我们中国人当然不甘落后。比方说:张衡,他在继承前人理论“盖天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就是我们看一到的这个图片,请你说说看浑天说认为天和地是什么样的?
生: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意思是: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日月星辰都附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师:解释的非常好,说明当时张衡也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其实在这个时候,这些科学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地球是圆的,因为地球太大了,那要想真正地得出结论:地球是圆的,那还必须要进行实验?怎么样实验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呢?
生:如果地球是圆的,往一方向走,最终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师:这位同学太有才了,如果你早生几百年,你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学们说他的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做这个实验呢?
生:地球太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这个实验存在很大的风险,说不定就是有去无回,但是人类探究科学的精神是永无止镜的。后来终于有一个人,用一次伟大的冒险,用生命的事实告诉大家:地球是圆的。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
生:麦哲伦----环球航行。
师:真是一次伟大的航行!怎么样,这能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生:能,师:确实,他们历时3年,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此,人们不必再担心地球会走到头,这无疑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麦哲伦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师:好了,古人经过这么多的磨难,终于得出了结论:地球是圆的。但有句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希望也目睹一下地球的真面目吗。我们如果想亲眼看看地球什么样,要到哪里看?
生:跳出地球,飞向太空。
师:那好,让我们和神舟五号一起登上太空,从卫星上看看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 师:通过飞船的拍摄的视频,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 生:球形。
师:这是一张地球的照片,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东西? 生:我们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陆地、海洋、大气等。
师:非常好,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究,终于确证地球是个球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在想,地球是一个非常圆的球体吗?和我们平时玩的篮球一样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用科技手段测出的地球的形状,请同学们认真去观察:
(板书:
二、地球的大小)
师:看完之后,你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
生:不是,地球并不是一个非常圆的球体,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赤道周长:4万千米
师:非常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课件:两个问题
1、如果一个人日行50千米,那么,他绕地球赤道一圈要多少天?
2、现代科技测量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照片,地球还是很圆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对自己居住的地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已经体会了地球多大,天有多高,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地球人类在太空当中是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地球,可是人类并不懂得珍惜,森林破坏、垃圾成山、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等都在肆意的破坏着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地球已经疲惫不堪,奄奄一息。同学们,做为现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接班人,难道你们就没有感触吗?我想做为地球人,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地球。请全体同学起立:举起你的右手,跟我一起宣誓:保护地球,保护家园,保护我们生命的栖息地。
谢谢大家!
第三篇::《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
2、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3、了解麦哲伦航海的故事,激发对古人探索奥秘的敬佩之意。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地球仪。活动方案设计:
一、初识地球。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
2、是啊,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就是其中一个天体。(出示地球仪)看,这就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我们的地球吧。(板书课题:我们的地球)
探究活动一:
二、了解地球的整体概况,感受整体的美
1、出示地球仪,感知地貌。
(1)请小朋友们仔细地观察地球仪,你发现它的形状、外表有什么特征?(教师拿着地球仪让学生看、摸、转)
A、地球是个球体(转)B、地球表面凹凸不平(摸)
C、地球表面有很多的颜色,(看)
师:你知道这些颜色代表什么吗?(高山、草原、森林、沙漠、大海„„)D、大片是蓝色的(看)出示:地球的表面是由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组成。(3)小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的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4)朗诵小诗: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认真读读,就明白了。
地球什么样 地球是个大圆球,浑身穿着花衣裳。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那蓝色的地方,是河流、湖泊和海洋。那黄色的地方,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那白色的地方,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地球,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地球,载着我们在宇宙中飞翔„„
A、自由读诗,指名读。
B、思考:地球上有些什么?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
三、探险人物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了证明地球是不是一个球体,我们不能不说到一位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他为了证明这一伟大的发现,付出了前人未有的艰辛。大家想不想读麦哲伦航海的故事呢?
2、合作探究要求
a.自读故事屋73页—74页的内容,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b、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课文74页的任务并填写报告单。
c、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自学情况。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航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航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主要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达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伟大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是的,麦哲伦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探险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老师也要带大家去旅行,欣赏地球妈妈最美丽的风光。
四、美丽地球
1、(课件出示地球美丽的视频;)
(旁白:茫茫宇宙中,地球是其中一个天体,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天刚蒙蒙亮,地球母亲就把怀中的儿女摇醒,现在他们正在妈妈背上匍行。洁白的瀑布、波光粼粼的湖泊,辽阔的沙漠、茂盛的森林、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肥壮的鲸鱼,美丽的小鸟、、、、、鱼翔浅底、推波逐浪,鹰击长空各种小动物快乐成长!万木峥嵘、白花竞秀,这些蓬勃的生命活动正是大自然鲜活的诗、奋激的歌和造化的美!呵,美丽的地球,可爱的地球,我亲爱的母亲!你不懂得自私,不懂得索取,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是你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
2、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说。
3、总结:你们说得真好,碧蓝碧蓝的海洋,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望无垠的草原,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还有那飘逸的瀑布、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地球妈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
4、领略了地球妈妈独特的风光,你想如何赞美地球妈妈呢?抒发情感。
五、课内拓展
1、小朋友,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多么美丽的家园,可是却有一些人却在做着破环我们家园的事情,请大家再看一个视频。
2、(旁白: 由于人类的肆意,使茂密的森林发生林火灾;乱砍滥伐,砍断了生命之源;随意猎杀,破坏了生态环境,让我们很多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地球咆哮,污水乱排,垃圾乱扔,染黑了地球血脉,拉开了灾难序幕,世界地球日,人类当觉醒,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别让地球在流泪了!)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人类说吗?
第四篇:《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我们的地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麒麟区阳光小学 胡林梅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表面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
2、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3、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一个地球仪、一些头饰、八个信封。学生:收集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文字、图片资料。活动方案设计:
一、猜谜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2、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地球)
3、说起地球,老师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热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最可爱、最美丽的家园。揭示课题:我们的地球。
二、认识美丽地球
1、地球概貌
2、师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地球仪,说说地球的外形特点。A、地球是个大圆球--知识点:椭圆形的球体
是呀,我们的地球生来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椭圆形的球体。如果把我放回到太空中,我可比这个地球仪大好多好多倍。假如小朋友手拉手想把我围成一圈,须4000万人呢!
B、地球是个大花球--知识点:海洋与陆地 地球妈妈还是一颗由蓝色海洋、五彩陆地组成的美丽天体。[课件出示:海洋 陆地] 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瞧瞧,地球妈妈美丽的外衣上是蓝色的海洋面积大,还是五彩的陆地面积大?--课件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地球表面大约有70%的地方被海洋覆盖,而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约30%。所以我们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组成。
3、认识七大洲。知道七大洲的名称及地理位置。(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师逐个点击七大洲)
4、启发学习,合作探究。
关于七大洲,小朋友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面就请拿出课前收集的学习资料,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
5、游戏反馈
①第一关--智力抢答。课件出示关于七大洲的问题,学生抢答。②第二关--火眼金睛辨大洲。
全班分为八个小队,师每队发一个装有任务的信封,小队成员间合作完成任务,请最先完成任务的小队派代表上实物投影展示。
③小结过渡:表扬优胜队。小朋友们想继续探究地球的奥秘吗?好,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地球上的海洋。
A、出示世界地图,认识四大洋。说出四大洋的名称;了解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
B、出示四大洋面积比较图,比较四大洋大小。哪个洋最大?哪个洋最小?
C、诵读《大洋大洲歌》 大洋大洲歌 地球地球是球体,七洲四洋连一体。亚非欧,大洋洲,北美、南美、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交错分布真美丽!
6、图片展示各大洲大洋的美丽风光,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地球妈妈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好学,特意准备了一架豪华客机,邀请大家去各大洲大洋观光旅游呢,想去吗?那就赶紧出发吧!课件出示各大洲大洋风光图片。
各位旅客,旅途愉快吗?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
激情小结:是呀,从天空眺望地球妈妈,我们看到了碧蓝碧蓝的海洋,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望无垠的稻田,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高耸陡峭的高山峡谷,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还有壮丽的火山、飘逸的瀑布以及南北两极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地球妈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小朋友,你们说我们的地球妈妈美吗?
7、我们爱地球,我们是朋友
地球妈妈呀不仅美丽,更是生命的源泉,不管在哪个洲哪大洋,都有鲜活的生命的存在。今天老师从世界各地请来了一些代表。
A、出示非洲小男孩、美洲小女孩等儿童头饰,今天他们来到我们这儿做客,小朋友你们说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呢?愿意与他们交朋友的举手。老师将头饰分发给愿意的小朋友,请他们站到中间来。
B、我们生活在同一星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爱地球,我们都是朋友,对吗?那老师建议大家一起手拉手儿,欢快的舞蹈吧。
C、播放歌曲《各国儿童心连心》,请戴头饰的学生随着音乐跳起舞,其他小朋友拍手唱歌。
三、本课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地球妈妈有了新的认识,明天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地球妈妈!对吗?这节课上到这儿,小朋友一起跟地球妈妈说再见!
第五篇: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3课《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四合永学区黄土坎小学:李海力
课型:重点导学课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能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二)科学探索目标
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2、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四)STSE目标
知道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制作卡片的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前置性学习课前小研究
1、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提出过哪些假设?
2、人类怎样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制作一张关于地球资料的卡片。
(二)、激情引入
同学们我们脚下踩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最后说道地球时,教师随机板书“地球”两个字。谁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往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方面说。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球,地球对于人类是非常的重要,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3课、我们的地球。师随机板书“我们的”这三个字。
(三)、小组合作学习
下面拿出自己的课前小研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前请读一读温馨提示。
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
1、组长组织有秩序的交流。
2、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完善自己的“课前小研究”。
3、组长分好工,做好班内汇报的准备。
(四)、班内展示汇报
师:通过老师的观察,每个小组在交流的过程中非常认真,组长认真负责,组织有序,组员能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团结奋进,天天向上的小集体,接下来,哪个小集体愿意展示自己的交流成果。
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评价。教师展现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学生分享。(见课件)
(五)、课堂检测
师:经过前面的小组合作学习,班内展示汇报,同学们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进步。使大家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语言汇报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加丰富了。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做几道小题来检测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好吗?
1、我是小法官。
地球是平坦的方形。()
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2、我来填一填。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假设一是地球是平坦的方形的()、假设二是天似鸡蛋,地似蛋黄的()等等。
经过人们不断的努力,证明地球是一()。 16世纪初,航海家()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3、我来谈一谈。
学完本课你想对探究地球形状的科学家(例如麦哲伦等)说些什么?或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六)、课堂小结
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了,本节课已经结束,但我们对地球的科学探索之旅仍将继续,科学家为了方便,更好的研究地球,发明了地球仪,课下搜集有关地球仪的知识,继续探索地球的奥秘吧!
13、《我们的地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们的地球》是小学四年级上册冀教版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是地球与宇宙这部分的开篇课,目的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奥秘的探索兴趣,为以后学习地球与宇宙这部分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围绕“我们的地球”设计了2个活动:活动1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活动2是观察地球仪。2个拓展活动分别是制作地球模型和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本课内容共需2课时,我所讲授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活动1 和拓展2。活动1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意识到科学地认识地球形状是艰难曲折的,科学技术在人们科学直观地认识地球形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拓展活动2的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对地球有更多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能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二)科学探索目标
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2、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四)STSE目标
知道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制作卡片的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四、学生分析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想更深入的了解地球,就得需要学生从互联网、电视、书籍中去搜集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根据教材,学生情况等方面设计了一份课前小研究。
五、说教法与学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历资料搜集的学习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所以这节课我采用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小研究(自主学习),然后是小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最后是班内展示汇报。(群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还用到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设计一份课前小研究,并提前搜集大量关于课前小研究问题的资料。做到学生能搜集到的资料,老师先搜集到,学生不易搜不到的,老师也要搜集到。
七、说教学流程
(一)前置性学习课前小研究
1、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提出过哪些假设?
2、人类怎样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制作一张关于地球资料的卡片。
(设计理念:前置性学习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性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前置性学习的问题,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明确,易操作,传统的课堂教学时教师牵着学生走,对所学内容是学习时才知道的,学生的学是受到教师教的制约,使用前置性学习,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在充分估计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机会,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求知欲,成功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做到老师是“牧者”,一切依靠学生。)
二、激情引入
同学们我们脚下踩得是什么?最后说道地球时,教师随机板书“地球”两个字。谁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往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方面说。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球,地球对于人类是非常的重要,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3课、我们的地球。师随机板书“我们的”这三个字。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要保护地球,保护家园。)
三、小组合作交流
下面拿出自己的课前小研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前请读一读温馨提示。
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
1、组长组织有秩序的交流。
2、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完善自己的“课前小研究”。
3、组长分好工,做好班内汇报的准备。
(设计理念: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环节,既可以让孩子们尽快融入教学内容,也可以互相补充学习,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好方法,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生本教育把研究的过程抛给孩子,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知识,此环节是最好的体现。)
四、班内展示汇报
师:通过老师的观察,每个小组在交流的过程中非常认真,组长认真负责,组织有序,组员能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团结奋进,天天向上的小集体,接下来,哪个小集体愿意展示自己的交流成果。
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设计理念:把课堂的争论交流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是生本课堂的显著特征,放手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充分思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求方法和知识,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补充、评价,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习惯,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五、课堂检测
师:经过前面的小组合作学习,班内展示汇报,同学们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进步。使大家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语言汇报能力 得到了展示。通过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加丰富了。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做几道小题来检测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一)、我是小法官。
1、地球是平坦的方形。()
2、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
3、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二)、我来填一填。
1、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假设一是地球是平坦的方形的()、假设二是天似鸡蛋,地似蛋黄的()等等。
2、经过人们不断的努力,证明地球是一()。
3、16世纪初,航海家()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三)、我来谈一谈。
学完本课你想对探究地球形状的科学家(例如麦哲伦等)说些什么?或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设计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设计了几个层次的学习,目的是巩固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及从中感悟那些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升华。)
六、课堂小结
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了,本节课已经结束,但我们对地球的科学探索之旅仍将继续,科学家为了方便,更好的研究地球,发明了地球仪,课下搜集有关地球仪的知识,继续探索地球的奥秘吧!(设计理念: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探究活动不以下课铃声为终点。课外是同学们更大更广的探究空间,继续完成自己喜欢的探究活动。)
教学反思
上完《我们的地球》这节课经过领导和各位老师的点评以及自己的思考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需要改正。
1、讲课经验不足,不能熟练的驾驭课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扮演好老师是一个“牧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教师的基本功要提高,教师是要通过语音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的,因此老师的语音艺术很重要,大家一致认为我的语速过快,不能使学生听明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放慢语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3、生本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一定要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最好给展示的小组进行补充时不留痕迹的以学生的身份进入角色。体现师生平等,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
4、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开放、简单、有层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信心完成。
生本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要加强理论学习,大胆尝试,积极思考,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并能运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授课。科学教研组总评意见或建议:
1、本节课呈现了科学文本课的一般模式:课前小研究、激趣引入、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汇报、教师点拨、课堂检测、拓展延伸七个步骤。
2、这节课体现了生本课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得到了真正的转变,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主张一切依靠学生、完全相信学生,教师成为学生的“牧者”。
建议:
1、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视频资料时,要以学生的身份,以学生的口吻参与到汇报小组中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身份的转变,老师也是“学生”和我们一样,这样课堂变得平等和谐。例如:请问一组组长,关于地球的认识我想给你们组补充可以吗?例如:一组同学关于你们的展示汇报,想谈一谈我的想法可以吗?
2、板书设计改成
天圆地方——————是一个球形——————一个略扁的球体(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航海)(人造卫星上天)
3、小组交流和班内展示小组长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在平时上课时要培养小组长交流时的组织能力和展示汇报时的主持能力及应变能力。让组长成为每一个组的核心,领军人物。
4、课前小研究第2题可以再具体些让学生更容易查找资料。
改成:哥伦布、牛顿、哥白尼等科学家是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