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陈玉菊-2008051275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3、知道一些能够证实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模拟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人类探究科学的艰难历程;
2、通过本节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科学观。
四、STS间的关系:
1、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2、科学引领人类逐渐发展;
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了解STS间的相互发展促进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难点:证明地球形状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篮球、铅笔(学生自备)、木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试想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这时
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对宇宙和地球是否充满好奇?你有什么疑问吗?
让步学生讨论: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知道什么是外星人吗?你认为它是从哪里来的?
3、知道星星离地球有多远(最近距离)?(答案:比邻星,约为4.24光年。光年长度单位,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有时间和速度计算出。)
这些都是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同学们会回答到“地球的形状为球体。”)
同学们怎么知道的?
其实在我们以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天文学家等等都在研究地球。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个大圆盾,有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如书图3-1。
(3)、古巴比伦人: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但是同学们想想,古时候的人们没有走出过地球,他们是通过什么来判断地球是圆的呢?
全班分两组讨论,公平竞争,说的越多越有说服力,就可以加平时成绩。(证据有:既然有“天涯海角”,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总是走不到边?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总是比桅杆先消失?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模拟篮球实验:老师演示:如书P86图3-3,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移动,沿水平方向移动带铅笔的木板,观察两种情况下的现象。
同学们回答出:沿篮球表面的的铅笔渐渐消失,而沿水平方向的铅笔没有消失。这和帆船消失的原理一样,证明天地球是圆的。
2、看地球外貌图,然同学们分析地球
请同学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海洋,陆地和大气。PPT展示相关图片。
3、现认识的的地球的形状
后来根据总总迹象,再加上美国阿波罗17号拍的全景图,PPT展示:
表扬同学们的猜想,地球是球体。(教师补充)但是,它不完全是球体,通过科学家精确计算,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梢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适当补充远地点和近地点),但是为了方便,很多时候将它视为球体。
【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像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观察实验现象。
发现:木杆上下两端变扁。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的。
二、地球的大小
刚刚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个椭球体,但为什么地球看上去还是圆的呢? 原来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反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所以,肉眼是看不出差距的。
三、人类了解地球的历程
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与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作出了很大贡献。(然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要检查)
四、我们的地球现状
随着人类认识地球的深入,人类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人类探索太空的路程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的。
展示PPT:地球被人类生活污染的图片
为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健康美好,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为,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
总结:
课堂习题:
1、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
2、证实地球是球体。(写出方法)
课后作业:P86: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
第二篇: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教师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
学生活动: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学生活动: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教师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教师巩固总结此课。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有关经纬网概念的题目答题技巧
前言:关于经纬度问题,一直以来是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做起来感觉最头疼,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章,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放弃对整个地理科目的进一步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总结出一些答题技巧,现结合例题总结如下,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有一定的帮助。
一、普通经纬网的判读 例一:见右图。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
、B:
、C:
、D:
、2.A点位于C点的 方向;B点位于C点的 方向。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四季分明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答题说明: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经纬网地图,概括了所有和经纬度有关的题目。(1)第一步(题):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如图:
做法:箭头指示法 图示说明: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A:140°E、80°N B:140°W、40°N C:140°E、20°N D:140°W、20°S 第二步(题):判断方向
方法:
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C点的什么方向。
如图可以看出,A点在C点的N坐标方向,即A点在C点的正北方向。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第三步(题):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
难点: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
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答案: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A、B、C,位于南半球的是D,位于东半球的是A、C,位于西半球的是BD。(填代号)
第五步(题):关于五带的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判断依据:根据纬度判断五带:0-23.5度为热带,23.5-66.5度为温带,66.5-9。度为寒带。
答案: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C、D,四季分明的是B,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二、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的判读 例二:读右图,完成下列习题。(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
B.、。
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的判读,是学生作题时最头疼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地图,最
关键的是方向或南北极的判断。
判断依据: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半球上空俯视)
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逆时针方向
南极为中心的自转方向:顺时针方向
反过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也可以判断该图是北极还是南极为中心。
第一步(题):标出自转方向。该题是北极,故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标的时候建议在箭头首尾标出方向,如图:
顺延:这是非常有用的箭头,面对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延长这个箭头判断东西方向,箭头指向始终向东,反方向为西,进而成为解题的依据。下面根据这个箭头解决第二题。
第二步(题):东西经与南北纬的判断。
(1)经度的判断:图中已有0度和180度,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很容易就可以填出
度数,如图:
(2)东西经的判断:这里就要用到地球自转的箭头了,我们继续应用例一的技巧,按
照经度从小到大的方向绘制箭头,如图:
左边箭头逆时针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重合,说明指向东,应为东经,右边自然就是
西经。
(3)纬度的判断:北极点90度,最外围为0度,中间两个纬线圈的度数分别为北纬
30度和北纬60度。如图:
经纬度判断完毕,我这里又写又画,花时间好像很多,但你做的时候,一会就可以完
成的。(3)答案:A:90°E,60°N
B:45°W,30°N 总结:从这两个例题的解答过程,你学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技巧: 1.面对普通经纬网地图:第一步:判断经纬度及代号。
2.面对极地为中心的地图:关键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判断经纬度及代号。
你还学到了什么?可以记录在下面:建议找出这方面的习题练习一下,你会越做越轻松的。
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教学基本流程:
第三篇: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设计恰当的实验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互助合作探究的精神。
2.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3.通过对地球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一、正确客观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笔、书本
引入:神话故事往往给人美的享受,他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追求。比方说”夸父追日”,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说说?
师:讲得非常精彩,你认为他能追上太阳吗?
生:不能,因为地球是圆的,而地球和太阳又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没有办法追到。师:地球是圆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书本,电视知道的
师:不错,这些都是我们获得信息的必要手段。可是当你平时站在学校的操场上,你会感觉到地球是圆的吗?
生:不能。
师:哪好,看样子我们对地球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板书:我们居住的地球)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要讲地球的形状,我们必须从古代说起,在古代,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生活的范围狭小,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技术,因此他们只能靠眼睛、凭直觉去认识世界,那古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结合老师给的材料说出古人对地球的看法
(学生结合课件讲解古代巴比伦人、印度人、中国人的地球观。)
师:人类这些早期的幻想,虽然幼稚,可是它却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和探索。同学们请想一想,那时候人们有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生:没有
师:那时候他的想法和你们站在操场上所看到的一样,看到的地球好像是平的。可是后来人们看到的的许多现象,使他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怀疑。第一个要提到的人,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名叫毕达哥拉斯。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也是个数学家。他呢,住在海边并且有一个爱好,就是去海边散步,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课件:船桅杆的变化)
师:是什么现象呢?
生:远去的帆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师:那你对这个现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远去的帆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
师:非常好,那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以推测地球表面是圆的?
师:那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呢?(教师可提示:如地球太大,我们不可能在海上做这个实验,但是我们可以假想。用铅笔来代替船,如果大地是平的,或者是圆的,我们可以用书本或篮球代替)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那好,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85页,根据刚刚这位同学设计的方案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当中有观察,有纪录,有汇报人员,并完成学生分组活动二。希望大家能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争取能使实验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学生讲解、演示“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的实验)(课件: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师:刚才同学们设计并且完成了这个实验,非常成功,确实可以证明在海里看到远去的帆船最后的消失的是桅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验能能说明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毕达哥拉斯非常聪明,我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但他正是从船桅杆的变化这一现象开始猜测: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球面。——非常伟大,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地球是方的,他是第一个认为大地是曲面的人。在更多人的眼里,地球还是一个平面,200年过去了,又是古希腊,又出了一个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位老先生呢,不看海、不看船,他呀,喜欢看月亮,尤其是“月食”。你知道什么是月食吗?
生:月食就是指圆圆的月亮少了一块。原因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于是地球的影子就在月球上显现出来。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月食时月亮的形状。是谁挡住了月亮的光线呢? 生;地球的影子。
师:大家从这个月食的图片能能看出哪边是地球的一边吗?这又说明什么?
生:说明地球的表面确实圆的,非常好。亚里士多德正是从月食现象中,发现月食时地球影子是圆弧,他开始猜测:也许老毕是对的:地球可能真是球形天体。
师:这些古希腊人真聪明,因为它是当时的文明古国之一,那我们中国呢?要知道我们也是文明古国啊!我们中国人当然不甘落后。比方说:张衡,他在继承前人理论“盖天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就是我们看一到的这个图片,请你说说看浑天说认为天和地是什么样的?
生: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意思是: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日月星辰都附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师:解释的非常好,说明当时张衡也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其实在这个时候,这些科学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地球是圆的,因为地球太大了,那要想真正地得出结论:地球是圆的,那还必须要进行实验?怎么样实验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呢?
生:如果地球是圆的,往一方向走,最终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师:这位同学太有才了,如果你早生几百年,你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学们说他的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做这个实验呢?
生:地球太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这个实验存在很大的风险,说不定就是有去无回,但是人类探究科学的精神是永无止镜的。后来终于有一个人,用一次伟大的冒险,用生命的事实告诉大家:地球是圆的。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
生:麦哲伦----环球航行。
师:真是一次伟大的航行!怎么样,这能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生:能,师:确实,他们历时3年,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此,人们不必再担心地球会走到头,这无疑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麦哲伦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师:好了,古人经过这么多的磨难,终于得出了结论:地球是圆的。但有句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希望也目睹一下地球的真面目吗。我们如果想亲眼看看地球什么样,要到哪里看?
生:跳出地球,飞向太空。
师:那好,让我们和神舟五号一起登上太空,从卫星上看看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 师:通过飞船的拍摄的视频,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 生:球形。
师:这是一张地球的照片,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东西? 生:我们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陆地、海洋、大气等。
师:非常好,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究,终于确证地球是个球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在想,地球是一个非常圆的球体吗?和我们平时玩的篮球一样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用科技手段测出的地球的形状,请同学们认真去观察:
(板书:
二、地球的大小)
师:看完之后,你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
生:不是,地球并不是一个非常圆的球体,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赤道周长:4万千米
师:非常好,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课件:两个问题
1、如果一个人日行50千米,那么,他绕地球赤道一圈要多少天?
2、现代科技测量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照片,地球还是很圆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对自己居住的地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已经体会了地球多大,天有多高,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地球人类在太空当中是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地球,可是人类并不懂得珍惜,森林破坏、垃圾成山、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等都在肆意的破坏着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地球已经疲惫不堪,奄奄一息。同学们,做为现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接班人,难道你们就没有感触吗?我想做为地球人,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地球。请全体同学起立:举起你的右手,跟我一起宣誓:保护地球,保护家园,保护我们生命的栖息地。
谢谢大家!
第四篇:7S.3.1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4
第三章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能力目标: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情感目标:
1、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对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难点: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三、教学流程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但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讨论:全班分两大组,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1)如: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
2)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3)“天涯海角”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
4)公元前384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现月食是,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推测地球是圆的。
5)诗人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可以望远
6)思考:人类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发生令人信服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三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的。教师:为了更好的确定地球表面是圆的?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利用手中的工具如笔,纸,书本----)
学生分组模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并做好实验记录和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把书卷成弧形,铅笔的头竖直朝下,与视线水平,随着铅笔向后移动,你看到铅笔的长度和笔头的位置如何发生变化?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用实验来探究并思考:
1)在水平书本上移动铅笔看到的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发生变化吗? 2)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发生变化吗? 3)为什么在水平书本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不会随铅笔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会随铅笔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实验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同一道理的?(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师: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大地平面不是平直的,而是弧形的,弧形无限扩大,从而推出整个地球表面是圆的。
2、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提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观察到地球的全貌。(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我国的神5神6上天,拍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照片,如图,“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太空看到的地球,它的外貌是怎样的?请同学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 生:-----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
师:经过精密的测量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象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现上下两端变扁。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
二、地球的大小
设问:地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体,但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 生:(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所以,肉眼看不出。)
师:说的好,如果地球看上去很象个圆,接近一个正球体,因此我们做地球仪时,如果没有特别要求,通常把地球作成一个正球体来处理,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思考: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多少天?(800天)
师:从古人对地球形状的判断,到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变化历程,你有什么感想?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天圆地方→球形→不规则球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通过长期而艰苦的探索不断加深的)指出: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很大的贡献。
三、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我们的生活空间,生活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我们的地球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
设置情景:一外星生物来拜访地球,当他们刚刚进入大气层,他们会看到什么? 生:------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的环境日益恶劣,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地球是我们的母亲,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展示:图片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这就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
总结: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小结: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自己的一些感想?(你能为地球做些什么?)【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二、地球的数据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地球的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
两者仅相差0.33%,因此看起来还是很圆的
第五篇: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第1节 健康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1节 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概念;
2、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对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可能仅局限于身体(生理)健康,一小部分学生也接触过心理健康这个概念,而对于社会关系健康则更为模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健康的含义,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学难点:健康的含义。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健康 思考引入:
1、一个人患感冒了,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 因为生理不健康。
2、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 因为心理不健康。
3、一个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 因为社会关系不健康。
4、什么是健康?
5、你认为自己健康吗?
6、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准:
1、情绪乐观,从容不迫、勇于承担责任。
2、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够从事日常的社会、学习和工作而不感到有压力。
3、应变能力强,能够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
4、善于修养精力,睡眠好。
5、具有抵抗一般疾病和传染病的能力。
6、体重适中,不胖不瘦,身体好。
7、眼睛明亮且反应敏捷。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牙龈出血。
10、皮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健康下个定义吗?
活动2【讲授】健康
一、健康的含义
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 健康的三要素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1、生理健康--由身体的功能决定的
生理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化指标正常,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
只有生理健康,人才有精力完成每天的工作。思考:如何确保生理健康?
要合理膳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足够的睡眠,要避免有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 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 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 生活。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 自各方面的压力。
3、社会关系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含义:社会关系健康 是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社会关系是指:
(1)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
(2)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3)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
(4)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
(5)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去的情况。
讨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健康的三个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案例:适应不良
小悦第一次坐在咨询室时,双手紧抓着放在并拢的腿上的书包,眼神迟疑。她说她心情很坏。她家在内地,十年寒窗,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S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几乎喜 3 极而泣。
然而,当她步入大学后,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在她寝室8个同学中,有6个是上海人。她觉得她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说着日语一样的上海话,知识丰富,活跃兴奋,变着花样玩儿。在她们面前,她自己就像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着一些莫名其妙又深不可测的东西。上课时,她喜欢坐在僻静的角落里,许多人在一起时,她从不找别人说话,也没有人理她。到食堂去买饭,有那么多人排着队,她就只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连价钱和菜名都搞不清楚,所以吃的东西常常是又贵又难吃。她生活在苦恼中。苦恼着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这段时间,她常想到死亡,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每天都昏昏沉沉的。她说她的生命中除了痛苦还是痛苦。她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她说她找不到自己。“我到哪儿去了?我该怎么在众多天之骄子的狭缝中生存?我的价值、我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她告诉我:“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我害怕,我害怕自己要疯掉了。” 二:提高健康水平
思考下列问题: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1、你是否每天进食早餐、中餐和晚餐?
2、每天你是否吃了蔬菜、水果、谷类等多种事物? 3、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4、你每天是否有8小时的睡眠? 5、你是否不吸烟、不酗酒?
6、你是否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压抑的状态? 7、你的大部分时间是否快乐?
8、你遇到问题时,是否有朋友和家人可以求助?
对照人体健康的标准,一个人能做到的上述项目越多,说明人越健康。讨论:你能猜中图中的意义吗?
讨论:1、哪些因素会使人不健康?―――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空气污染、化学药品中毒、遗传、受伤和发育不良,吸烟、酗酒、吸毒、压力过大等等。归纳不健康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生活方式因素; 3)、环境因素; 4)、保健设施因素。2、你有不良习惯吗?
讨论:
1、怎样做会提高你的健康水平?
2、怎样做会降低你的健康水平? 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处于“生病——健康”这一连续区域内,并不断变化着 降低健康水平
提高健康水平很不健康 既不生病也不健康
很健康
思考:1、为什么“老年病”会提早出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上?―――不良生活方式是老年病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主要原因
2、什么是亚健康?
所谓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从亚健康状态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恢复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向转化而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
“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该注意健康了。比如说,张某,你说有病他又没什么大问题,你说没问题他又无精打采做人都没味道。甚至时常听到一些人叹气:“哎呀!我全身没劲,我要死了。” 思考:“亚健康”有哪些症状?
亚健康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易患感冒、心烦、出汗、体温异常、甲像异常、面色灰滞、性功能低下等。思考:为什么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造成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一是心理失衡,二是营养不全,三是噪音郁闭,四是空气污染,五是逆时而作,六是练体无章,七是乱用药品,八是内劳外伤,九是六淫七情。
3、你知道国际上有哪些和健康有关的节日吗?设定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节日:
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2.国际睡眠日: 3月21日 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24日 4.世界卫生日: 4月7日 5.世界哮喘日: 5月7日 6.世界红十字日: 5月8日 7.世界牛奶日: 5月16日 8.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 9.世界禁毒日: 6月26日 10.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 11.世界母乳喂养周:8月第一个星期 12.世界心脏日: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13.世界聋人日: 9月28日 14.国际老人节: 10月1日
15.世界人居日: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6.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 17.世界盲人节: 10月16日 18.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2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11月20日 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 12月1日 22.世界残疾人日: 12月5日 23.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5日 24.全国爱耳日: 3月3日 25.全国爱国卫生月: 4月
2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至4月21日 27.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 28.中国学生营养日: 5月20日 29.全**乳喂养日: 5月20日 30.全国助残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 31.全国爱眼日: 6月6日 32.全国爱牙日: 9月20日 33.全国防治高血压日: 10月8日 34.全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8日 35.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11月第一周
为了保持健康,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时需要及时地作出明智、有效的决定。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保持心理健康;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3【作业】健康
作业: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