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8我学会了吗》教案

时间:2019-05-12 22: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8我学会了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8我学会了吗》教案》。

第一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8我学会了吗》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8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案序:8 教学内容:对前面所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实践,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

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教学重难点: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

本单元在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背1-3的口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仪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2、生质疑,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选代表说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

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

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

6×1=6(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

4×3=12(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

4×2=8(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就可以评价为好)

三、数学小知识: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1、投影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变化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变为“×”,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

2、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提问:你记住了什么?

四、基础知识练习

1、数学同步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学生看图自己完成。指名订正答案。

答案:3+3+3+3+3=15

3×5=15

5×3=15

(引导学生看图: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学生看图自己完成。

答案:4+4+4=12

4×3=12

3×4=12

2、数学同步第2题。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老师边读题边让学生填空)先做左面的题,逐题订正。

如:6×3读作(6乘3)

5乘7写作(5×7)

5+5+5=(5×3)或(3×5)

8+8+8+8=(8×4)或(4×8)

7+7+7=(7×3)或(3×7)

学生独立完成右面的题。指名宣读答案。

如:2×4读作()

4与3 相乘写作()

6+6=()×()

9+9+9+9+9=()×()

4+4+4+4=()×()

3、数学同步第3题。画一画学生可独立完成。(结合书上作过的这种类型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根据算式画图)

4、数学同步第4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内容?

第一题:每个鱼缸有()条金鱼,有()个鱼缸,一共有()条金鱼。

()×()=()(条)

或()×()=()(条)

在书上做出来。

(2)第二题说说图上画了几双拖鞋,一共有()只。

口头列式

在书上列式,答案:2+2+2+2=8(只)

2×4=8(只)

(3)第三题,提问吹奏乐器的同学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在书上列式,订正答案。

如:5+5+5=15(人)

5×3=15(人)

5、走进生活。

引导学生看清图上画了哪些内容?

读一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的题目。

集体订正答案。

五、小检测、学习名人名言。

1、小检测

同桌说一说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在书上画一画,涂一涂。

2、学习名人名言

自己先读一读。

小组内齐读。

练习背诵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作业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观察周围事物进行乘法练习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加数相同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我发言积极了 我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后反思: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第二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

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它就是“线段”。(出示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6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同时板书。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

(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练习第5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明确:如直尺、黑板、课桌和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5、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过渡: 小朋友们会量线段,那么你们会画线段吗? 教学例7: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1、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2、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也可以在对应的长度处先点两个端点,在连线。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完成第6页做一做1、2题。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4、完成练习一第7、10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学习,你对线段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有什么特点?。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在量线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在画线段的时候,我们又要注意什么?

板书:

线段

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还会用刻度尺来量线段和画线段。

第三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让学生用直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拿出米尺1厘米,1厘米地数1,2,3…..99,100。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个1厘米? 生;一共有100个1厘米

师:那么“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3、1米=()厘米 1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厘米=()米

4、完成练习一3-6题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1、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0厘米。

2、学生能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厘米的有多长。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对前面所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实践,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教学目标:

1.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2.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

本单元在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背1-3的口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仪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2、生质疑,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选代表说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4×6=24(人)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2×0=0(人)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6×1=6(人)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4×3=12(人)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4×2=8(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就可以评价为好)

三、数学小知识:

1、投影出示:课本第86页“小知识”

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变化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变为“×”,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

2、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提问:你记住了什么?

四、小检测、学习名人名言。

1、小检测

同桌说一说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在书上画一画,涂一涂。

2、学习名人名言 自己先读一读。小组内齐读。练习背诵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作业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观察周围事物进行乘法练习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加数相同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我发言积极了 我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五篇:2013——2014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2013新修订版第一单元)

2013——2014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2013新修订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号数学的愿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尺子量和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二、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尺子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作用,体会测量方法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展开讨论,想办法,在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各种不同的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手

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测量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有同学用手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同样的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选用同一种物品

(如:课本、尺子、三角板等)再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量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1)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用铁钉测量课本的长度。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的结果。课本宽度是5个回形针的长;课本长度是5个铁钉的长度。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2)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长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1.今天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课后作业】:

完成《》第一页练习。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

二、例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厘米和刻度尺,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物体的方法。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实物作为标准来测量音乐课本的长。

同样长的长度测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量得同一物品的长度不一样。

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怎样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在日常生活之中,为了准确、方便而由

统一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它什么都有什么。(数字、小格、大格和“厘米”、刻度线)在刻度尺上找到“0”,“0”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0在最左端,0表示没有或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2)认识1厘米。

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3)我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找找,我们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用厘米量。

(1)每人发一张纸条,请同学们估计大约有多长,用刻度尺量一量。

(2)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完成练习一第一题。集体评价订正。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一的第二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一起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课后作业】

完成《》第二页练习。

第三课时认识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

4、例5;第4页例四“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米。

2、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物体的方法。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复习检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请小朋友们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检查。

2.导入新课。

师:有没有一种更快、更方便的方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认识米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尺,知道1名=100厘米。

(1)教师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观察。注意测量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示范,一边测量一边做标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你的学生尺比一比,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师可随着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小结:

相同点:尺上都有刻度线,都有数字1、2、3······

教师提示:用你们的学生尺量一量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说明米尺的1厘米和学生尺上的1厘米是一样长的。

不同点:米尺上有很多数字,一直数到100.有的米尺在刻度上没有学生尺上的短线。小结:从“0”刻度到100刻度就是100厘米,也是1米。

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尺量。

(1)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高,学生的身高。

(2)汇报测量结果。

三、巩固小结。

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第3页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

6、例7例8;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才,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2、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线段的特征,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3、培养观察、想象、操作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

(1)老师准备了一根绳子,提问:看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么把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2)看看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得出:a.直的。B.有两个点。

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3)出示拉直绳子———————————————

(4)出示╲╱ 和 ___,提问:这些是线段吗?它们的长短是一样吗? 学生观察汇报。老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拿身边的物体,找一找线段和端点。

3.连线段、数线段。

老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4.量线段的长。

二、巩固练习。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第4页

编者说明:

1.因是新教材,还来不及编写完成,以后会及时有新备的课时奉上,敬请关注和谅解。

2.百度搜索时请搜索“2013——2014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2013新修订版

第一单元)”

下载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8我学会了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8我学会了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一、 填空题(第1小题 5分, 2-4每题 6分, 第5小题 9分, 第6小题 10分, 共 42分) 1. 把下面各数从小到大排列:40厘米 3米 28米 1米 ()()()()2.......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我学会了吗?》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巩固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数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我学会了吗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58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 2、 3、 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

    2018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8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数一数与乘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使学生知......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5篇模版]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我学会了吗 第 5 课时 总 第课时 宁阳县第三小学 曹翠华 课题: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按指定标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