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学设计(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学设计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日常生活中的电子秤引出称重传感器。第二部分介绍称重传感器的应用。第三部分通过介绍车辆超载自动监测系统,体现了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各类传感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对传感器进行解释和描述。同时,本课中还安排了学生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通过与标准体重指数值的对比,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升。

预设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对称重传感器做出解释和描述。2.通过对常见电子秤的了解,认识称重传感器及其应用。

3.通过对车辆超载自动监测系统的分析,了解物联网应用系统,知道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

4.通过个人体重指数的计算和对比,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

认识称重传感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让学生)描述使用过的称重器具。

(教师出示常见的体重计图片,选择并做适当描述)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二、新授

1、电子体重计

问题:电子体重计与传统体重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直接给出体重数值。

思考:结合以往学习经验,电子体重秤中是否应该含有传感器? 你能给它命名吗?(若有问题,教师可以出示前面学过的几类传感器的解释)教师小结、揭题指出:称重传感器—能够将物体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器件。

2.称重传感器的应用

(1)介绍称重传感器应用产品。观看视频:电子秤视频材料。(2)车辆超载自动监测系统。阅读教材:教材第17页内容。问题:称重传感器在该系统的作用? 对车辆称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教师小结称重传感器 作用:感知车辆载重。

监测系统的目的:监测车辆是否超载,超载则报警。结论: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3)问题:车辆超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出示超载造成的危害或事故图片。

小结:防止车辆超载,避免或减少事故危害的发生。

过渡:车辆超载会带来危害,那么,我们身体超重是否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三、练习完成实践园: 计算体重指数

(1)交流你的体重指数,对比标准体重指数值,你的体重正常吗?(2)小组讨论:通过体重指数的对比,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从日常饮食和体育锻炼方面思考)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校了什么? 你有哪些感触或想法?

教后反思: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各类传感器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对传感器进行解释和描述。因此,在本课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解释和描述传感器,教师只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教材中介绍的车辆超载自动检测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故可以对此做较全面的介绍。

另外,超载检测系统的目的是防止超载,从而减少因超载带来的危害,因此建议从超载的危害性角度做适当挖掘。

在实践园中,利用电子秤测量体重,类似对车辆超载的检测,通过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让学生意识到身体超重同样对健康造成影响。

第二篇: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对称重感应器做出解释和描述。(2)通过对常见的电子秤的了解,认识称重感应器及其应用。

(3)通过对车辆超载自动检测系统的分析,了解物联网应用系统,知道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

(4)通过个人体重指数的计算和对比,促进健康意识的提升。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思考,感受电子称的优势。(2)认识称重传感器,了解其应用。

(3)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个人体重指数的计算和对比,促进健康意识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提高团队意识,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称重感应器及其应用

难点: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教学资源】

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电子秤。【教学过程】

1、导入

(1)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你称过自己的体重吗?你用过哪些器具称过自己的体重? 让学生描述自己使用过的称重器具 教师出示常见的称中器具(2)称重工具的发展

那么古时候古人是怎么称重的?观看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

千百年来,秤的制作越来越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

(3)电子体重计

教师出示刚才显示的常用体重秤图片,启发学生思考 两种称有何区别? 像这样能给出直接体重数值的体重计我们叫做电子体重计 学生思考:

为什么电子体重计能直接显示出体重的数值呢? 因为电子称中有个称重传感器 出示课题

第五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一、称重传感器

能够将物体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器件叫做称重传感器。

二、称重传感器的应用

1、出示图片 展示称重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2、车辆超载自动监测系统 视频资料

阅读教材第17页内容

思考问题:称重传感器在该系统中的作用?对车辆称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 交流

称重传感器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感知车辆的载重

对车辆称重的主要目的:检测车辆是否超载,超载则报警,车辆超载很危险。结论: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出示车辆超载的危害的图片或视频

车辆超载会带来危害,那么我们身体超重是否也会对健康带来影响呢?

三、实践园 计算体重指数

1、分小组利用电子称测量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2、交流体重指数 对比标准指标,你的体重正常吗?

3、小组讨论:通过体重指数的对比,大家有何启示? 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

四、知识回顾

称重传感器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对学生的掌控还是不错的,在教学中添加了一些绿色健康知识,寓身体健康于教。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参与互动性还是不够

2、限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物联网知识的积极性

3、对学生自学部分安排较少。

第三篇:第5课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

第5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理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情感态度观念: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运用: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材分析: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5课题目是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本节通过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引出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懂得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少受磨难,对社会的认识比较粗浅。遇到困难和挫折会一筹不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如何去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3.理论有些偏多且深,学生难以理解。

4.基于以上情况,不能把本门课程上成面面俱到的理论课,而应深入浅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如何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磨难。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2、出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化发展。

3、通过和学生互动方式引出新事物和旧事物

4、举例说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5、举例说明人生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一、复习旧课:提问:什么是联系?

二、讲授新课:

第5课、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

一、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概念: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小结:总结本节重点难点。

布置作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包含的哲学道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今后在举案例的时候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第四篇:第5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精解】

1、课标要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课标分析:在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发展,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材分析】

经济发展又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也为下一课的三大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工业发展有一些体会,因此本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要容易一些,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业发展的资源,追根溯源引导学生认识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要好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归纳、概括及综合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证明了中共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引导学生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点解读:为了工农业生产能顺利进行,需要宪法的保驾护航,同时工农业发展又使民主法制建设有了经济基础。

处理方法:新宪法的性质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难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处理方法:同上。【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

1、对比临时宪法与正式宪法的异同,理解正式宪法的真正含义所在。

2、教师讲述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法: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难点问题教师讲解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顺利展开和解决问题,保护和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用时5分钟)复习“一五”计划的成就

导语:为了给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在逐步展开,颁布新中国第一步正式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新闻链接:

资料一:2012年3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们通过行使审议权、提议案权、选举权、表决权、质询权、罢免权等权利,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资料二:2012年3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决议。

问题1:根据资料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什么权力?又有什么义务?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出的决议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应,必须遵照执行。

学生阅读教材:

要求:掌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通过的宪法及新宪法的性质。学生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学生根据教材介绍,解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这部宪法能否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请用数据说明你的观点。问题2:请用宪法中的原话解答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什么人?

问题3:结合政治所学解释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什么?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问题:4:根据宪法内容分析,新中国追求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什么?希望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

问题5:根据上述四个问题你能判断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吗? 教师解释:《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 ①产生方式不同:

1949年,共产党邀请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及华侨等方面代表共635人,组成政治协商会议。与当年9月29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7章、60条。在内容上规定了建国初期国体、整体、军事、外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毛泽东任委员长。3月,毛泽东把中共中央拟定的宪法草案初稿提交给起草委员,作为起草宪法的基础。征求意见并修改,政府委员会于1954年9月决定将宪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1954年9月20日,第一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4章、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章节。1954年的宪法的规定比较完备,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其内容和规定得到有效的实施。

②根本不同:《共同纲领》不是真正意义的宪法,在1954年以前,《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并为以后正式宪法的制定提供了蓝图。

设计思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的性质属于政治专业名词,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采取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主义”特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直接结论。而《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由教师解释更合适,学生还不能从一定的高度把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他们通过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政权。

【评价方案】 自我评价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2、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5、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在什么地方建成?()A、武汉 B、沈阳 C、长春 D、鞍山

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拓展延伸 走访身边的老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 【教学反思】

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之间的区别,否则学生会混为一谈。

2、本课内容总体上学生还是较感兴趣的,特别是与现在生活关系密切的时事、经济发展概况、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等,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备课时要把历史的现实作用放在一定的位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史是有用处的。

3、本课教师介绍和引导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工业化的背景、新宪法的性质等,为了降低学习难度保持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做是必要的。

第五篇:电子秤设计教学设计PPT

篇一:电子秤设计课程设计

辽 宁 工 业 大 学

题目: 电子秤设计

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2014.6.16~2014.6.27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 自动化 注:成绩:平时20%论文质量60%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

摘 要

电子秤是将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数字技术等技术综合一体的现代新型称重仪器。

本系统针对电子称的自动称重、数据处理等进行了设计和制作。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因压力变化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电压放大电路放大,然后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把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

关键词:单片机;电子秤;压力传感器;a/d转换器 目 录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课程设计方案..................................................2 2.1 概述.........................................................2 2.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2 第3章 硬件设计......................................................4 3.1 at89c51主控电路..............................................4 3.1.1 主控制器at89c51........................................4 3.1.2 单片机最小系统.........................................4 3.2 压力传感器...................................................6 3.3 放大电路.....................................................8 3.4 a/d转换器....................................................9 3.4.1 a/d转换的选择..........................................9 3.4.2 adc0804引脚及其功能...................................10 3.5 显示模块设计................................................11 3.6 报警电路....................................................12 第4章 软件设计.....................................................14 4.1 程序设计的步骤..............................................14 4.2 主程序流程图的设计..........................................14 第5章 课程设计总结.................................................20 参考文献............................................................21 第1章 绪论

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活中经常都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于是就用到秤,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子秤向提高精度和降低成本方向发展的趋势引起了对低成本、高性能模拟信号处理器件需求的增加。

(1)承重、传力复位系统

(2)压力传感器

(3)测量显示和数据输出的载荷测量装置

即处理压力传感器信号的电子线路(模数转换、电流源或电压源、调节器、补尝元件、保护线路等)和指示部件(如显示、打印、数据传输和存贮器件等)。这部分习惯上称载荷测量装置或二次仪表。

篇二:教学设计方案-电子秤

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方案

任务3:认识应变式传感器 任务实施条件

任务描述

请选择一种应变式传感器,设计一个电子秤。

任务目标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重点与难点

? 重点:应变式传感器对压力量的检测 ? 难点: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及其应用

任务实施组织过程 1 2 篇三:电子秤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设计要求】:

(1)设计一款电子秤,用lcd液晶显示器显示被称物体的质量

(2)可以设定该秤所称的上限

(3)当物体超重时,能自动报警

【设计过程】 1.【方案设计】 1.1电子秤的组成

1.1.1电子秤的基本结构(1)承重、传力复位系统

(2)称重传感器

(3)测量显示和数据输出的载荷测量装置

1.1.2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当被称物体放置在秤体的秤台上时,其重量便通过秤体传递到称重传感器,传感器随之产生力一电效应,将物体的重量转换成与被称物体重量成一定函数关 系(一般成正比关系)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等)。此信号由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经滤波后再由模/数(a/d)器进行转换,数字信号再送到微处器的cpu处理,cpu不断扫描键盘和各功能开关,根据键盘输入内容和各种功能开关的状态进行必要的判断、分析、由仪表的软件来控制各种运算。1.2本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因压力变化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电压放大电路放大,然后再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把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单片机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得出当前所称物品的重量,然后显示出来。2.【器件选择】

图1设计思路框图

2.1控制器部分

本设计使用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

stc12c5a60s2内部带有60kb的程序存储器,并且带有8路10位精度的a/d转换器,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图2 stc12c5a60s2单片机的引脚图 2.2数据采集部分

2.2.1传感器的选择

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可依据秤的最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个数、秤体的自重、可能产生的最人偏载及动载等因素综合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量程越接近分配到每个传感器的载荷,其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sp20c-g50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其最人量程为1kg.该传感器测量精度高、温度特性好、工作稳定等优点,广泛用于各种结构的动、静态测量及各种电子秆的一次仪表。

图3 称重传感器原理图 2.2.2放大电路选择

方案一:利用普通低温漂运算放大器构成前级处理电路;

普通低温漂运算放大器构成多级放大器会引入大量噪声。由于a/d转换器需要很高的精度,所以几毫伏的干扰信号就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测量精度。

一般说来,集成化仪用放大器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和输入阻抗,因而在传统的电路设计中都是把集成化仪器放人器作为前置放人器。

下载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学设计(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课 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教学设计(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5课教学设计分析

    沧源民族中学八年级上 语文教学案20112年2月3日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陈鸿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

    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引发了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第5课 飞机美术教学设计

    第5课飞机(一)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2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欣赏交流中认识飞机的历史发展、种类、外形、构造及简单的飞行原理。让学生学会表现生活中的飞机,继......

    第5课 网络摘记 教学设计

    第5课 网络摘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资料的查找、搜集,并把搜集到的资料通过文档进行整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索学习,能简单的对WORD进行排版;通过尝试操作学......

    五年级语文第5课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

    第5课 学习好帮手 教学设计

    第5课 学习好帮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网上的各学科的学习网站,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在搜索引擎中利用多关键字搜索相关资料的方法; 2、初步体验利用电脑......

    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设计

    第5课“绘制”长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画图程序设置画纸大小并利用“粘贴来源”命令粘贴图片;掌握ACDSee中的“添加文本”工具的使用。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

    第5课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第5课 认识鼠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鼠标; 2.认识鼠标指针的形状; 3.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