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4]

时间:2019-05-12 22:2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4]》。

第一篇: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4]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概念:欧共体、不结盟运动;分析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了解欧共体、不结盟运动形成、兴起的过程;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分组,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并且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漫画、背景地图、发展过程曲线图,让学生对世界格局形成整体认识,培养从材料中找寻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法德关系历史与现状的分析,让学生感悟中日关系发展的症结与解决思路,培养学生和谐的世界观;(2)通过美苏争霸、对抗导致双双衰落,西欧、角色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三组,每组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分组讨论与思考:在两极格局之下,除美苏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摆脱控制,力求发展,但在合作与发展的道路上,他们各自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克服这一困难的?

西欧组:最大的困难是法德之间的历史仇恨。

出示材料:法德之间打了1100多年,据历史学家统计,双方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其中大战23场,平均50年打一场大战。战争没有解决法德之间的宿怨,相反仇恨越积越深,积重难返。

问题:法德之间应该如何解决上千年的仇恨和积怨? 出示材料:法国和德国或许可能长期真诚相待,这对于两国以及欧洲都具有莫大的好处;或者继续相互疏远,互相对抗,从而使自己遭到不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法国总统戴高乐 1970年2月7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犹太人下跪世界惊呼“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

别相信千年古老的谎言:耻辱可以用鲜血洗刷掉;要相信新的真理:耻辱能用荣誉洗掉,用赔偿、转变,用迷失了的儿子的话来洗刷:父亲,我犯过罪,今后我将不再犯罪!

德国勇于承认战争责任和罪行的行为,勇敢面对历史和真诚道歉,不仅赢得了宽容与尊重,也使战后欧洲建立起新的信任关系,为欧洲真正的合作打下基础。法德问题基本解决后,欧洲一体化进程迅速发展。

日本组:最大的困难是自身的封建残余与战争造成的经济破坏;来自美国的控制。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归纳原因如下: 内因:

⑴ 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 政府一系列措施,如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等; ⑶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⑷ 民族的团结、向上精神; 外因:

⑴ 美国大力扶植;

⑵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发展中国家组:最大困难是历史文化差异;社会制度差异。解决方法:求同存异。

问题:随着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你觉得这些国家和地区会进一步提出什么要求?这些力量的改变又会对世界格局产生什么新的影响?

欧共体:对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对美国:摆脱美国的控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反对新殖民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总之,以上国家和力量的发展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小结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对抗导致双双衰落,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却在和平、合作中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成为制约美苏两极的重要力量,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虽然在长期内美这一极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会是怎样?且听下回分解。

拓展探究:从50到80年代,在两极格局之下,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国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你对这一时期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有何评价?

思路提示:可以对新中国这一时期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合

第二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欧洲共同体;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

2、技能: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运用: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那么这些多极具体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节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力量的壮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走向联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你认为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的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邱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④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地位。

2、进程:

【合作探究】欧洲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形成欧共体的?(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2)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内容:

⑴.关税和贸易政策⑵.农业和渔业政策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⑷.政治一体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⑵.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摆脱战败国地位而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⑸.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消除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⑶.合理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⑷.强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⑸.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有什么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中国中国——改革开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受“左”倾思想影响二十年,我国经济停滞不前。直到1978年,重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课堂小结】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习题解答】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

--------------------------精品

文档-------

第三篇:[教案]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

执笔人

唐洪杰

【从容说课】

本节的中心问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重点是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教学中可以通过现在的政治格局进行引导。【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舒曼计划、《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美国对日政策由占领转向扶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结盟运动兴起、形成的标志及其行动纲领、中国的改革开放。

2、技能:

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运用: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日本)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发展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由此加深对当前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政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教学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的两极格局。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多个区域或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那么这些多极具体指哪些?又是怎么形成的?这是本节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重要力量?

主要有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力量的壮大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走向联合的原因:

【合作探究】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第一,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体系。第二,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社会**。第三,美苏争霸的影响。

第四,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第五,远源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进程:

【合作探究】欧洲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形成欧共体的?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2)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内容:

⑴.关税和贸易政策。⑵.农业和渔业政策。⑶.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⑷.政治一体化。⑸.共同的外交政策。

4、影响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欧共体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⑴.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⑵.在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⑶.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摆脱战败国地位而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

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⑸.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⑴.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消除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⑶.合理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⑷.强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⑸.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影响:

【合作探究】日本经济的崛起有什么影响?

⑴.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⑵.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⑶.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

2、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影响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中国中国——改革开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受“左”倾思想影响二十年,我国经济停滞不前。直到1978年,重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课堂小结】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板书设计】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走向联合的原因:

2、进程:

3、内容:

4、影响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原因:

2、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原因

2、形成

3、影响

四、中国中国——改革开放 【巩固练习】

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2、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首要工作是

A、发展教育

B、力保天皇

C、发展经济

D、重建政府威信

3.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

A、西欧、日本的崛起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中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 4.不结盟运动诞生于

A、1960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73年 5.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6.举例说明第三世界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

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习题解答】

本课测评

1.你认为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的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邱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②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③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2.世界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②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以1955年亚非会议为标志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开始振兴。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学习延伸

1.查找有关资料,分组讨论日本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的?

思路引领:可以通过Internet查询,可登陆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等网址。还可阅读《日出东方》《复兴三雄》《世界政治多极化与地缘政治》《美欧日与第三世界》等专著。

2.你如何理解尼克松的这段话?

尼克松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泥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60年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两极之一的苏联当然还是传统强国。

尼克松是用发展的眼光,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得出世界将向多极化发展的结论,这样为其任内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作业布置】《学案与测评》同步练习【备课札记】

第四篇:《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日本的崛起过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表现 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发展与多极化格局的关系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走向联合的欧洲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欧洲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啦?大家知道,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燃起战火的,欧洲国家像法德、英德矛盾应该很深的,可以说是世仇啊,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欧洲经济的发展对他们政治上的联合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们在政治上学过了吗?经济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它能联系你我他,甚至能够将昔日的仇敌,变成今天的朋友——经济决定政治!欧洲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的联合,而反过来呢?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欧洲得联合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那么,欧洲的联合除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一有什么原因吗?谋求政治上的独立和安全。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独立和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联合起来,加强团结合作。

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丘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欧洲的联合表现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共体)。那么,欧共体由哪三部分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建立后,他们采取的措施: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在欧洲共同体内部实现大部分商品的自由流通。实行共同的农业和渔业政策。同时,欧共体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方向发展,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进一步联合。

刚成立的时候,欧共体包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从1973年到1986年,欧共体又进一步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欧共体已经发展成为欧盟,并且欧盟还在不断地东扩,东欧的许多国家已经相继加入欧盟,欧盟现在正在和土耳其的加入处在谈判之中。这说明了欧洲的联合还在继续,欧洲的政治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长。

欧洲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增长这对美苏两极格局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挑战。2.日本的崛起

与此同时,美苏两极格局的另一个挑战者日本开始迅速崛起,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经济实力就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种飞跃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⑴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调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1948年后,先是削减日本甚至免除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发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同时,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⑵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①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集团和忧患意识。使日本人比其他民族更有能力根据自身愿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发展。②“拿来”主义,为己所用。日本从西方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还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管理经验。日本人将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日本特色,并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③重视教育的普及和人材的培养。从明治维新开始,政府就鼓励留学,在国内力倡“文明开化”,开启民智。这使得日本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国民素质大大提高。

④解散财阀。战后解散财阀使日本经济结构中的封建性、军事性被消除,日本的经济结构不再是对外侵略的温床。通过改革,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了新的经营者阶层,这为日本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通过改革,日本经济的竞争性大大加强,推动了技术革命和设备投资,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⑤实行“五大改革”。即赋予妇女参政权、保障工人组织工会权、教育制度自由化、废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

⑥制定新《日本宪法》。新宪法确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否定了“天皇主权”论,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为日本战后的走向民主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战后日本政治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对日本战后复兴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它使日本人摆脱靠战争发财的幻想,他们认识到日本要想再度崛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走经济大国的路子,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之,日本经济的腾飞给我们很多启示,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而日本在成为经济大国之后呢,它又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最近日本联合其他几个国家要求扩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谋求常任理事国的席位。3.不结盟运动和中国

阅读书本183页到184页,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内容及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⑴.二战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发展。⑵.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他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这就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接着我们来看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不结盟运动兴起后,帮助了其他一些还没有独立的、曾受殖民压迫的落后国家开展解放运动。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殖民国家的独立,并且以一种新的力量参与国际事务,这表明过去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美苏争霸造成了彼此实力的下降,与此同时,战后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日益强大,这些因素促使世界走向多极化发展。

第五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讲课稿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讲课稿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将世界史比喻为世界杯足球赛,世界古代史就是预选赛,世界中古史就是小组赛,世界近代史就是淘汰赛,世界现代史就是决赛,世界当代史就是决赛之后。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世界,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这场“世界杯”决赛之后两极世界背景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状况,也就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欧洲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都在欧洲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并不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欧洲走向联合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先看现实原因,首先看一则材料,这则材料出自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的回忆录,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用红色字体标出来的这句话看出欧洲为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走上联合的道路。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欧洲不甘心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而联合可以帮助欧洲重新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国家与国家之间联合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而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这则材料出自教材122页第一段话,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欧洲国家在战后恢复经济的过程中互相贸易往来,客观上加强了经济的联系,为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欧洲国家希望加强国家间的联系,我们将其总结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实统一欧洲的思潮早在中世纪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欧洲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相近的思想政治体系,我们看这则材料,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欧洲走向联合的一种期许,再看现在欧盟的盟旗,盟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宗教画圣母的十二星冠,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欧洲国家走上联合的道路是有一定的宗教因素的。基于这些基本的原因欧洲走上了联合的道路。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过程。在欧洲国家的联合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法德矛盾。法德两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大国,两国在地缘上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矛盾,我们看这三条是近代法德之间发生的大战,战争加深了两国之间的隔阂,只有搬开这块阻在欧洲联合道路上的石头,欧洲的联合才能得以实现,那么欧洲的政治家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还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那句话,国家间交往最重要的是国家利益,如果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有冲突,那么政治家们就会尽力寻找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这样一来,国家利益加上共同利益就有了和解的条件。基于这样的和解思路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著名的“舒曼计划”,建议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治之下,在这种情况之下法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再发动对对方的战争否则就等于自杀,“舒曼计划”就将法德矛盾这块拦路石敲碎了,加快了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同学们浏览一下教材122页第二段的内容,可以找出欧洲联合的三个步骤,看这段材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欧洲联合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建立共同的市场也就是经济上的联合,直到欧共体成立,欧洲初步完成了经济上的联合。这样一来也就完成了阿登纳回忆录所说的第一个目标。欧洲经济的联合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接着了解一下欧洲联合的结果,首先经济的联合使得欧洲形成共同的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欧洲的经济随之恢复和发展起来。在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欧洲不甘心唯美国马首是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学们看教材123页历史纵横部分,以法国为代表,欧洲国家开始对美国说不,同时,欧洲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在对待国际问题上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直至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初步完成了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的强大在客观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初见端倪。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邻国——日本,(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二战战争严重消耗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但是过了短短三十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就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口号,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因为日本经济发展起来,日本有实力去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那日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外部原因,第一是美国的扶植,美国在二战后单独占领日本,解除日军武装和实行非军国主义化,强制实行民主主义并推动日本修改宪法,同学们浏览教材123页日本部分第二三两段,可以总结出美国为日本提供经济支持和日本在朝战中提供军需,获得大量资金。我们再来了解内部原因,首先是日本政府在日本国内进行的改革,解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其次,日本非常重视教育,我们看这组数据,日本政府对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日本的国民素质,使日本拥有了大批高质量的建设人才,同时还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在这两者的前提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针对本国的特点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在这些原因的推动下,日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我们看这则材料,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的条件下加紧了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我们再结合现实,日本与韩国、俄罗斯、中国都存在领土争端,日本也在这些问题上毫不退步,表明它在政治地位上的高姿态。日本的崛起使日本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客观上也冲击两极格局。日本在三十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很多学者将其称之为“日本奇迹”,日本的迅速崛起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发展的启示。首先是改革,扫清经济发展的障碍,其次是发展教育,科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再次是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最后,在世界上还要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引进优势资源。

我们再来看广大亚非国家,它们在世界近代史的“淘汰赛”中出局,沦为殖民地,二战中殖民国家的力量遭到削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同时美苏的两极格局又对亚非国家形成了控制的局势,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这些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兴起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同学们看教材,可以找到,这次会议提出的目标是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不结盟运动是亚非国家对两极格局的一种冲击,它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其次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行动纲领,与欧洲、日本一样成为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的重要力量,我们看这则材料,不结盟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有着自己的声音,反对霸权主义,这也是让霸权主义国家顾忌的。在这部分,还有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就是我们的祖国,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恢复发展经济,但是在文革中经济发展受到重大打击,随后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战略,中国在三十年间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节,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使得这些国家的实力迅速上升,与此同时,美苏的实力相对下降,综合这些力量,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注意,这个时候的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这也就难怪美国总统尼克松会在多次场合提到美国的大国地位受到挑战了。

下载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4]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人教版】教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一、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腾飞、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各自对世界局势所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与学情......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高一历史政治史教学案(25)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制作人:顾士娟 审核人:高一历史组 2010-12 姓名:____ 班级:____ 学号:____ 组别:____ 【知识与能力】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反思(全文5篇)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教学反思 经过一周多时间仓促准备的讲课大赛终于结束了,走下讲台,感受颇多。本课为人教版必修1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 教案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杨丽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世界多极化 不可逆转 教案

    第九课 第二框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思考:什么叫世界多极化? 泛指政治、经济、军事、文明等形成的多个世界中心。包括政治多极化,经济多极话,军事多极化,文明多极化等 一般意义上......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