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岂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22:3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袁岂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袁岂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袁岂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

袁岂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新航路的开辟》 授课教师:袁岂凡(北京十五中)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标题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各不相同,后经深思熟虑,选用了人们最熟悉、最有助于深化主题和记忆的表述:《新航路的开辟》。特此说明,下文不做赘述。回顾本课,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第一,立意。我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角度去讲新航路的开辟,通过讲述人类“世界”观的发展来引出新航路的开辟,将新航路的开辟水到渠成地理解成地理上的大发现,然后再基于地理上的大发现去分析其影响和意义。这种立意突破了传统思路、新颖独特。

第二个特点,也是我引以自豪的,是本课教学中从选材到观点,我极力做到了科学和严谨,还有严格遵从了“论从史出”的原则。每一张图片都来自于专业的、严肃的网站——尤其是西方的、学科色彩很强的网站,而不是诸如百度、google 等大众化的搜索引擎。每一张图片在使用前都经过了大量而深入的考证。考证其来源、含义、科学性、代表性、说服力。文献方面,虽然不能直接引用英文原著,但我力所能及地做到了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版本可靠;第二,内容上要有直接的说服力;第三,尽量用西方人的成果。比如讲述哥伦布的航海活动时,这里选用了哥伦布的航海日记,因为这部史料具有最直接的说服力。版本方面,本处选用的是现有译本中最好的译本。在用《全球通史》和《新全球史》的时候,也是充分地考虑上述原则。我的目的在于,首先要让这节课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在科学的轨道上去认识新航路的开辟。

第三个特点在于本课的教学大量运用了历史地图,而且有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世界史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历史地图的习惯。历史地图在世界史——尤其是古代史的教学中,使用率本来就很高。不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发现,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运用能力和习惯并不强。基于这种现状,我在世界史的教学中一直高度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所以本课的设计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历史地图的最大价值,往往在于它具有文献所无法替代的、直观的说服力。比如,引导学生分析古代欧洲与外界的交往中,我选用了反映 2 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的图片,先是提醒学生“ 2 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达到极盛,将地中海变成了内湖”,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为何如此强大的帝国对非洲大陆的征服也仅仅限于地中海沿岸的非洲大陆?”,再辅以非洲大陆的地形图。结果,学生恍然大悟,懂得了其原因在于非洲大陆北部横亘着辽阔的撒哈拉沙漠。进而,学生也就理解了为何古代欧洲对非洲大陆的认识也很肤浅(原因仍然是非洲北部的这种地形、地貌)。还有一个典型案例也能充分地反映本课的这一亮点,那就是新航路开辟之后与之前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对比。上课一开始,导入部分的两张欧洲早期世界地图让学生印象极为深刻,讲完了新航路的开辟之后,再出示后来人们绘制的世界地图,两相一对照,学生就能格外信服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使得人们的“世界观”获得了重大突破、地理认识发生了重大进步。第四个特点则是——逻辑性很强。古代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这种世界观与实际情况存在怎样的出入?这种“出入”说明了什么?这样的世界观是如何获得突破的?实现这种突破的动力和条件又分别是什么?“突破”最后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本课的各个环节其实就是在探索这一系列的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是宏观架构上的逻辑性。在微观的分析中,对逻辑性的在乎更是无微不至。为了说明欧洲人世界观的发展变化,自然要在图上反映出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因此本课先出示了公元前 6 世纪的世界地图,然后是 7 世纪的世界地图„„直到新航路开辟之后 16 世纪的世界地图。在引导学生研究这些地图时,先是引导学生注意公元前 6 世纪和公元 7 世纪世界地图的共性,分析出古代欧洲人的世界观“粗浅”且长期没有根本性变化的一面,同时还注意分析出“地圆学说”在欧洲很早就已经建立的事实,预示着欧洲人在理论上开辟海路通往亚洲的可能性。这一系列的结论,无一不是基于既定事实逐一得出的,并且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使得前后呼应,一以贯之。

本课的特点之五,在于处理教学环节的时候,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与“影响”紧密结合,在过程中导出影响。在讲这一课时,大众化的做法常常是先讲背景,再讲过程,最后讲影响。这种做法无形中给将影响给孤立了,或者独立于过程之外了。其实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很多都是在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并且体现出来的,比如对人们地理认识的突破、比如对新大陆等地区的殖民侵略。这些影响在过程中直接同步导出要更自然,并且使得教学内容更紧凑、课时利用得更有效。当然,本课的这种创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课时的有限而“激发”出的灵感。因为课时的限制而被激发出来的,还有一个创意,那就是“学生活动四”的设置。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对四位航海家的航海实践进行比较,然后分类,并陈述如此分类的理由”。

在一节只有 40 分钟的课堂上,充分地说明、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是无比艰巨的任务。要想三个环节互相兼顾、同时还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就必须在结构或者活动上狠下功夫。冥思苦想之后,我在讲过程的时候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对航海家及航海实践进行分类探索。这些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并无明显的规则或者类别,因此要求学生去分类似乎有些无厘头。但仔细分析,我发现这些航海家的远洋探索其实无形中是有规律和特点的,也就是说具有“分类”的基础和可行性。而且我还发现,如果学生有意识地去比较航海家的航海情况,刻意地去探索分类的依据,学生就一定能牢固地掌握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于是,我用了这个学生活动来主导了整个“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个环节。事实证明,这样做既有效地完成了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又从时间上很好地保证了板书的同步。我认为这个处理是成功的设计。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业已普及并充分展示其优势,这使得本课在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问题上已经没有犹豫的余地。不过对于 PPT 课件,我所赋予它的教学使命始终是 “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这种定位使得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打算让它承载教学结构和内容的全部,而是应教学之需要让它相应地展示图文信息。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我在技术层面上颇费心思的主要是为了适应显示屏的长宽比例,而反复挑选图片的大小、色彩的对比度以及文字背景的调试。这看似不费功夫,实则大花精力。因为我确实力图使自己的课件在视觉上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或者简单地说,我希望它很完美。我相信这个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给观众体现出来了。在讲《全球通史》这个材料时,我脱口而出“这是 20 世纪初的一位美国史学家的著作”,结果就犯下了一个错误:该书其实应该是创作于 20 世纪 70 年代。虽然并不影响整节课的立意、立论,但是这个错误仍然反映出我的考证存在不尽到位之处,成为本课的美中不足。另外,教学中因为处处受制于课堂 40 分钟的限制,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由于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压缩了设计,导致精彩的东西呈现得还不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原本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情节,但是也无法逐一道来;此外,还有很多学生活动的设置虽然十分精彩,但总觉得意犹未尽、不够充分,使得教学设计的效果无法充分施展。或许在重视和选择一些东西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牺牲另外一些东西。

第二篇:新航路开辟教学反思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体现了14——16世纪欧洲在思想、经济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巨大变化,为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巨变奠定基础,本课是欧美国家社会巨变这一单元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对文艺复兴较陌生,有关信息缺乏,不利于教学。但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较感兴趣,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对教学有利。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能力。学生认知障碍点主要是:内容较多且较陌生,.文艺复兴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掌握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掌握文艺复兴的时间、背景、思想、性质、影响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影响等史实。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对透过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锻炼、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采用让学生通过搜集新航路开辟及其对欧、美、亚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文艺复新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静下心来思索得失,觉得本堂课值得自己好好反思

(一)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时我把教材分成两大板块,并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出学生掌握的内容,条理分明,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的预习,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上能达到,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设计科学合理, 授课过程中能够关注重点、突破难点。从上课学生反应和课后检测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

(二)不足之处:

第一、同学们的预习虽然完成了表格内容,但是拓展延伸不做得不够,不能发现问题,在自由提问的八分钟当中,不够热烈,有小部分同学提出了问题但可探究性不大。第二、我自己设计的讨论题:新航路开辟的实质,同学们不知所云,我的启示也很欠缺,本身我自己对这个答案也有困惑,为西欧列强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我在网上查了这个答案,众说纷纭所以困惑。

第三、同学们的参与意识不太强,没有初二时积极,初三好像更害羞了,没好好的和他们

交流,今后在这方面有待加强。

第四、课堂上总感觉自己仍然讲得太多,好像很难突破这一瓶颈,在课堂模式,学生学法

上要多多反思。

第三篇:教学反思《开辟新航路》

《开辟新航路》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 张静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我认为历史是鲜活的,我所要展现给学生的同样也是有血有肉的历史。在教学方面,按部就班或是打开课文从头到尾地读一遍都不是我所追求的,这只会让学生索然无味。我所追求的历史既有趣味性同时又贴今考试,学与考两不误。虽然实践起来有难度,但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中,比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追求最大的趣味性

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手段,我尝试在我的教学课件中插入影片或歌曲。这也是现代教学比较流行的方式,而且实践也证明能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在《开辟新航路》一课中我采用的是播放美国乡村音乐《I am sailing》,一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享受的同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能先引起学生的兴趣才是成功的开始。

课件中的图文并茂相信哪位历史教师都可以做到,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精彩的图片或是材料的丰富,更注重于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在《开辟新航路》中的一些小环节,例如:“感悟历史”:“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西欧商人,要到东方去,你会如何?”以情景氛围让学生立身于当时的环境然后思考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第五个原因,也就是它的思想因素。课堂中穿插的选择题是作为巩固知识点的,称为“步步为赢”,并且一定是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出相关的练习趁热打铁,并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学习是脚踏实地的,而且一堂课的知识点要学会当堂逐一消化,落实“堂清”工作。

我感觉在这一课中最好的一个环节是“时光隧道”。比如:马磊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15世纪的欧洲。在街上,马磊与一个自称是哥伦布的人交谈起来,马磊问:“哥伦布先生,能讲讲您伟大的航行吗?”自称哥伦布的人说:“当然可以,我希望通过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也为我的祖国-----葡萄牙开拓新的土地,并且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很遗憾我横渡太平洋只到了美洲,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印度。”但马磊很快发现这人并不是真正的哥伦布。你知道为什么吗?在课堂上我作为一道找错题,以竞赛的方式看看谁找地越快越准。

在另外一处“时光隧道”中让学生假设:假如你是1543年的安特卫普的一个大商人,某天你的岳母70大寿,你带着礼物去祝寿,那么会带什么样的礼物?并规定学生的谈话内容可从礼品、进货地点变化等方面入手,要求能够体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可各抒己见,不拘一格。当然,这个环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的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尽力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

在课件中我也喜欢采取地图动画,因为很直观,相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位置感,让空洞的内容顿时有趣起来。在《开辟新航路》这一课中我运用在了讲述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上。这样的方式虽然早就开始使用,但还是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为了方便直接让学生看地图册而忽略了能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手段。吸取前人注重积累才能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二、尽量贴近考试,甚至高考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一味提倡新课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中解放,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现实条件下产生了矛盾。曾经我也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扩展很多课外知识避免枯燥,但高中生毕竟不是大学生,课后的学习自主性并没有这么强,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高考。所以在往后的教学中我都尽力把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考试点相结合。不为了给学生看材料而展示材料,也不为了给学生看图片而展示图片。一段材料必须有它的作用所在,比如从材料中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或意义。这相当于在平常的学习中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这相对于出现于试卷中的材料题更具有吸引力。这个在《开辟新航路》的教学中已经得到运用。学生要适应高考那就必须多接触关于高考的题型,比如我在这一课中所采取的环节是“高考联接”。这样的一个环节需要历史教师熟悉今年内的高考题,并进行分类。

三、存在的不足

很多年轻教师都有这样的通病,那就是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我也是一样,所以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过多而影响教学进程。为了在一节课内完成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这也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给我的建议。在教学中有时候课件的华丽也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被转移,这也是今后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作为年轻教师,我的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但会向着我的目标努力——趣味性与贴近考试。这个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只有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使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愉快!

第四篇: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历史组 郭敏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本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竞赛的主题是 “展技能、亮风采、强内功、促发展”,我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导学案模式,努力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对本次公开课做如下反思: 优点:

本课思路比较清晰,从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经过、影响三部分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且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我旨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有吸引力,又有强大的说服力。而历史故事的讲述要把干巴巴的史实变成有情节、生动的历史,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开辟新航路背景的学习,我主要采取的是结合导学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收到的效果还算可以。关于经过的学习,通过情景再现,由四位同学扮演四位航海家,并模拟他们的航海路线,这一活动是整个课堂的高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位。课堂效果较好。关于开辟新航路的影响,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的形式,通过学生的分析来得出结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总体上来说,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不足:

1、课件上有的字太小,后面的学生看起来有些困难,以后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在课件上尽量不使用大量的文字。

2、备课时,侧重备教学过程,而忽视备学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较少,所以在备课时,要多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多涉及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学生在自学和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应适当给以指导。既要避免老师代劳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同时要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回答不完善时给予补充。

4、自己的语言不够幽默风趣,不够简洁精炼,整堂课的趣味性一般,为了让学生能够心情轻松愉快的上完一节课,应该思考怎样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变成一个个简单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

公开课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实际上,这堂课留给我的遗憾是很多的,虽然上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但我感觉更多的收获和思考是在课堂之外的。

第五篇:《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此外,一些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看相关影视剧、网上浏览也会了解古今中外航海家的知识。学生有学习本课的基本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了解开辟的经过。

(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史料、图片进行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2)通过采用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3)通过哥伦布远航与郑和航行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哥伦布等航行家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指出远洋航行的艰辛,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15,16世纪的欧洲人克服恐惧,历经千难万险,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开辟新航路?今天我们一起去追寻探险家们的足迹。解题:什么是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在这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也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问题有个基本的知识储备),然后出示史料,让学生解读、归纳,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史料解读: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得出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材料二:“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伦布

材料三:“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

得出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以及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得出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了东西方商道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欧洲的航海家要远洋航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出示图片:罗盘针、多恑帆船、地球仪等图片,认识到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增加。其他还有中央集权的支持。

出示材料: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大国崛起》解说词)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合作探究:航海家自述

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要求:以第一人称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讲述。讲清航海家的国籍、航海时间、支持国、航线、收获,每大组完成一个航海家,每小组共同准备,最后选出一人代表本组发言,准备时间2-3老师依据课件综述迪亚士,学生开讲。连线题检测。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过去了五百多年,但对他的争议持续不断,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模拟审判。身着15世纪服饰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罪、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另一面,每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是“哥伦布日”,美国大多数州都要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为什么争议如此之大,我们从影响中寻找答案。

1、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接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图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上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于是,各大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来源于各大洲的新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等。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英国受益匪浅,逐渐强大起来,资产阶级革命也在欧洲酝酿起来,继而爆发了,使欧洲国家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局限性:引发西欧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拓展延伸:

新航路开辟是不是首开世界远洋航行的先河,对比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

下载袁岂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袁岂凡:《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坦头中学 张 升 教学设计思想 1.社会学科的综合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的综合,还应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本课内容涉及地理、思政等相关内容,在教学中适当......

    新航路开辟教学设计(新)(含5篇)

    新航路开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了解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探险的基本情况、基本路线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人教版) 本课是人教版《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内容。 15世纪的欧洲是特别的,这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个欧洲将要走......

    《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最终版)

    《开辟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П)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课在历史必修(II)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会是高考涉及的重点内容之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前童中学 杨婷婷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客观条件、影响; 2、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探险活动; 3......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本节内容的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新课标......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孟津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许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通过东西方航......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新航路的开辟》的教学反思 王卫东 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了我们更新的舞台和更广阔的空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