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时间:2019-05-12 22: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第一篇:201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了解复式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做一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到统计表里吗?填表前有个温馨提示:①每个小组合作完成。②要求填得既快又准确。(当然可以分工合作,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集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评价。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提示:看着你们手中的4张小统计表回答。(准备好了吗?)问:哪个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最少?四个小组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复式统计表。合并、完善统计表。(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交流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集中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板出“复式统计表”。

教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的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观察“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是对哪一行的概括?(是对第一行的概括)“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是对第一栏即第一竖行内容的概括)这一栏除了四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外还多了什么?这里的“总计”和第一行中的“合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合计的是每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的和,总计的是四个小组的男生总人数,女生总人数和男女生总人数的和)“人数”是对表中哪些部分内容的概括?(是对所有空格里的数字的概括)对这张表还有什么问题吗? 2.填写统计表。学生先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

集中交流:统计表的填写顺序。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数据,并填写填表日期!

引导发现:两种求总人数的方法起到了验算的作用。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反映的内容更丰富。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先进行全班调查,再填表,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交流。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4)引导小结: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二篇:2015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_复式统计表教案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了解复式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教学建议: 【教学指导】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填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统计观念。【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复式统计表„„„„„„„„„„„„„„„„„„„„„„„„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做一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到统计表里吗?填表前有个温馨提示:①每个小组合作完成。②要求填得既快又准确。(当然可以分工合作,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集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评价。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提示:看着你们手中的4张小统计表回答。(准备好了吗?)问:哪个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小组的女生最少?四个小组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四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新课讲授】

1.认识复式统计表。合并、完善统计表。(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交流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集中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板出“复式统计表”。

教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的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观察“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是对哪一行的概括?(是对第一行的概括)“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是对第一栏即第一竖行内容的概括)这一栏除了四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外还多了什么?这里的“总计”和第一行中的“合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合计的是每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的和,总计的是四个小组的男生总人数,女生总人数和男女生总人数的和)“人数”是对表中哪些部分内容的概括?(是对所有空格里的数字的概括)对这张表还有什么问题吗? 2.填写统计表。学生先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

集中交流:统计表的填写顺序。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数据,并填写填表日期!

引导发现:两种求总人数的方法起到了验算的作用。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反映的内容更丰富。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先进行全班调查,再填表,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交流。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4)引导小结:

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12&&&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 蔬菜 鱼类 肉类 豆制品

总计 13

第一组 10 3 3 1

第二组 4 0 6

第三组 4 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12&&&

第四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卷(II)卷

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5题;

共20分)1.(4分)根据统计表提供的内容回答问题。

(1)全校有女生有多少人?(2)全校男生比女生多几人?(3)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2.(5分)某校三(2)班全班同学喜欢吃蔬菜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每人限选一种)全班有()人。

A.48     B.49     C.50     3.(5分)小明和小华练习投篮,得分情况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小明 10 8 8 8 8 小华 9 9 9 9 7(1)小明哪次得分最高?小华哪次得分最低?(2)小明一共得了多少分?(3)小华一共得了多少分? 4.(4分)下面给出的是二年级男、女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数据,请你填入统计表中,再完成问题。

(1)(2)参加数学组的有________人。

(3)参加兴趣小组的男生共有________人。

(4)参加合唱组比参加语文组少________人。

5.(2分)观察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三年级某班本学期体检视力统计表。

4.2以下 4.3-4.6 4.7-4.9 5.0以上 男生 2 4 5 14 女生 1 3 7 17(1)视力为________的人数最多,有________。

(2)视力为4.3-4.6的人数是________人。

(3)5.0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有________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4)这个班级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5题;

共20分)1-1、1-2、1-3、2-1、3-1、3-2、3-3、4-1、4-2、4-3、4-4、5-1、5-2、5-3、5-4、

第五篇: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2、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3、关键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集合的有关思想(课本第教学目标: 108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l、2题)。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被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懂统计表。

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

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

(2)认识集合圈。

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

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

③提出问题:

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来二个空白集合,并填上学生姓名再合并。

问:你们知道这个图的意思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

(3)列式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点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运用

1、课内外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计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点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等量代换的思想(课本第教学目标: 109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3、4、5题)。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认识天平

1、取出天平,让学生认识天平及法码。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称其重量。

理解只有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一样重,右边法码是多少克(或千克〉,左边物体的重量也是多少克(或千克〉。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2第一幅图,学生观摩天平,教师提问:

(1)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

(2)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2、出示第2个图:

观察:天平左右两边是否平衡,这说明了什么?4个苹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3、这时让学生观察第1、2两个图:从这两个图例中,你们还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

4、出示第3个图:

(1)学生观察天平,领会图示的意义,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2)小组讨论:①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答案想法。②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汇报结果,思想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懂得思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明确: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1、观察图例,领会题目意图。

2、明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

3、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四的第3、4、5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下载201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及预设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及预设 张艳 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A卷[本站推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附件:教学设计格式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汉丰七校 张进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内容分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D卷(范文大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