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2 熔化和凝固 教案 1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通过熔化实验以及对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熔化过程中现象观察及结果分析 难点: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口答:蜡烛的烛油滴下来,在火柴盒中又变成了蜡块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二、新课教学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板书)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
学生口答:雪熔化、冰棒熔化、红烧鱼的鱼汤结成冻……
熔化和凝固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对熔化过程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⑴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⑵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以4人为一小组,按书本第41页“活动2.6”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教师将几组学生数据键入表格中,利用描点法绘出冰和松香的熔化图像。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教师提问:
学生口答:开始时冰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并开始熔化,这是温度不变;过了一段时间,冰全部变成水,温度又上升了。
松香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教师提问:
在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过程中,酒精灯一直在加热,这说明什么? 学生口答:熔化时需要不停加热、吸收热量。教师总结:(板书)
1、熔化特点
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教师提问:
同样是固体,冰和松香在熔化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入晶体、非晶体概念(板书)
2、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教师提问:
就你的了解,你知道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呢? 学生口答:蜡烛、冰、雪、铁……是晶体;
松香、巧克力……是非晶体。教师说明: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柏油等。冰、各种金属、食盐等都是晶体,它们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板书)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学生阅读书本第40页“几种物质的熔点”
教师提问:⑴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为什么家庭照明用的白炽灯要选钨丝作为灯丝的材料?
学生口答:钨,3410℃,熔点高,不易熔化。⑵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学生口答:不能。铝的熔点比铁低,铁还未熔化铝就先熔化了。教师提问:
请大家结合实验思考,冰熔化成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温度上升到熔点,需要不停地加热。教师总结:(板书)
4、、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吸收热量(继续加热)巩固练习: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学生口答:不能。这是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教师提问:
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你能不能联系熔化过程的学习来推导凝固过程的特点呢?(板书)凝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提示,并进行总结:
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如松香)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而熔融状态的晶体(水)在凝固时也要放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板书)
1、凝固点:熔融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教师提问:
为什么书上只给出了熔点表却没有凝固点表呢?
学生口答:熔点是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凝固点是熔融态晶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应该是相同的。教师总结:
由同学们推导出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熔融态晶体凝固的条件为:(板书)
2、熔融态晶体凝固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⑵放热。教师提问:
我们学习物理知识重在能解决实际问题,融化和凝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板书)熔化、凝固的应用
学生结合书本第41页内容及自己体会谈一谈。
三、新课总结
教师对学生归纳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反馈练习
物理补充习题对应内容
五、课后作业
课后思考题1、2。
第二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科学课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 [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
[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
[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
[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
(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4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 [想想议议]
[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 [生戊]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
[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
[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板书)
二、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
阅读P79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3.晶体.熔点是80 ℃,持续16 min.四、板书设计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三篇:熔化和凝固_教案
第一节: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第四篇: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 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入 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1:启发讲解式。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提出问题: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用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我们学习。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态变化学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问题: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病,一会儿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学习熔化与凝固。
2.学习新课
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课本已将晶体熔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假如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务必只由教师来演示,不要让学生接触萘,而教师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气。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根据学校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如果学校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教师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除了要将实验目的、如何分组、如何分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画图像等之外,由于学生没有用过酒精灯,还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讲清如何点燃、熄灭酒精灯,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起来,如何扑灭。教师要准备几块湿布备用。
第五篇:2、熔化和凝固 教案
二、熔化和凝固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大烧杯、水、石棉网、温度计、支架、大试管、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几天下了一场雪,下雪当天和下雪后的那一天,哪天的温度低?这是个别现象,还是下雪时的必然现象。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解释这个现象,就得学习物态变化知识。
二、新课开始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由水在教室内外的不同状态说起,引导学生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三种状态的特点。
(二)物态变化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是单一的一种状态,而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引导学生说出变化的实例。并且要引导学生学全。
板书熔化与凝固,明确这两个概念。
(三)猜想影响物质熔化的因素
物态变化是有条件的,教师通过冰块熔化这一现象,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熔化的因素及规律。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要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应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2、讲述实验:八组做冰块熔化实验,一人用手给烧杯加热,一人计时,一人读
温度计数值,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两组做蜡熔化实验,一人计时,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读温度计数值,一人记录,一人看护器材。
注意: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没入;酒精灯使用;搅拌。
3、实验,巡回指导。
4、各选取两组实验数据,让生总结冰、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各小组的情况是否相同。
5、让生做物质熔化曲线。根据曲线分析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某段—状态—温度变化—是否加热;某点—状态—温度变化—是否加热;整个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6、整合: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熔点的概念。让生逆推两种物质凝固的情况。
(五)熔点表
共同读熔点表,教师说明其中一个意义: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选取几个数据让其它同学说明。
中国最低气温是中国漠河气象站于1969年2月13日观测到的-52.3℃,那么,在漠河地区,可以使用下列哪种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有一烧杯,里面有冰也有水,温度是零摄氏度,它是熔化还是凝固呢?
引导学生总结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条件。
回答引课问题
菜窖放置水用来保温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
1.默写概念;2.动手动脑学物理P85 1.2.3.4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