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业三针对第二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方向。4)能理解重心的概念,找出物体的重心的方法。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知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本节课对于建立清晰的力概念以及力的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重力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又为后面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核心知识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知识点:一是力的定义,二是力的图示及力的运算,三是重力及重心,四是四种基本相互作用。3.教材的编写思路:
教材首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一个有趣的玩具现象提出引导性问题直接引入主题,然后再通过复习原有知识引入,建立力的概念及讲解力的图示,明确力的矢量性,掌握力的运算,通过对物体受力的了解引入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的三要素,通过的重力的三要素学习,其中李的作用点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的概念。并通过对不规则物体的分析,学会找出物体重心。最后,教材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质,安排学习了四个基本相互作用。4.教材的特点:
第一,加强学生对力的认识;
第二,突出力与重力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第三,注意到学生物理学习的差异性,加强了内容的选择性;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以及找出重心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5.教材处理:
(1)鉴于本节内容的综合性、资源的丰富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同时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本节内容宜分三部分来处理:一是力与重力概念的建立,通过复习及引用生活事实,建立起力与重力的概念;二是探究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确定;三是总结得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加强重心的例子及生活中的应用,使整节课更具趣味性及应用性。充分地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有机的融入了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兴趣: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升上高中,面临着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方法,但是又具有对事物的好奇心,想了解事情内在原因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通过对平常事物的观察来了解物理、学习物理的兴趣。2.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力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矢量分析,基本了解了重力的产生原因及方向的确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3.学生的认识特点:
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有关力与重力的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他们对物体受重力的原因及重心的知识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并没有透彻的了解重力的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力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对物体的重力产生原因及重心有本质、正确的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运用动画、图片等,向学生介绍四个基本相互作用,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思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如何确定物体重心;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设问、讨论、交流及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
4)通过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重心的建立过程,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饮水鸟的疑问,对力与重力的分析了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合作,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养成团队精神;
(3)通过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三要素,其中对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实验演示、讲授、谈话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学生对力及重力认识的前概念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情景:先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力的照片:苹果落地、喷泉、人提水、雪花飘落等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共同点。
【观察实验,形象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显而易见的力的例子得
观察 回顾 回答
出力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通过生活联系物理的习惯,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的能力。
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观察 没有什么共同点呢?引思考 出本节课的主题:力及讨论 重力的相关内容。
总结
展示实验:用细线提起让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回忆钩码,手拿起书本,两出什么是力,物体为什么会下落?并得出手互打等,及粉笔下落力与重力的概念。
等。
引导学生回顾:力什【复习旧识,提出概念】
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力学相关知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矢量性。提问学生,如果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引出力的图示方法。通过对图片的共同点思考,得出重力的概念及重力的三要素。
么?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知识准备,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打下引导学生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思想基础。
作用效果。提问学生: 什么是力?如何来表示回顾 力?重力是什么。的想法:
来表示力。重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 用大小、方向、作用点回答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思维: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引导学生从玩具——饮水鸟的原因出发,1.演示饮水鸟饮水的动观察 探究物体的重心问题如何确定。提出物体作,提出疑问:为什么 重心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引出学习兴趣,它能够不间断的喝水思考 本节课用了一个玩具——饮水鸟来演示。呢?
回答
2.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思考 展示物体:
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分析 指出规则物体的重心如:充足气的篮球、验,有方向性的思考问讨论 方砖、书等如何确定。题。
回答
不规则物体如:不规则木板,石块等如何3.展示规则物体与不规理解
确定。
则物体,请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描述,并分析两者的重心如何确定。4.总结出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并【总结规律】
板书实验结论。师生共同得出重心的确定:
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体总结。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与不规则物体有什么区思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别?物体能悬浮。再引深化理解 导学生得到规律。
【知识总结 拓展应用】
一、力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3)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的作用(磁 铁间相互作用)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发生,同时消 失.2.力的测量(N)思考 3.力是矢量
回忆 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
通过回忆整节课的内回答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容,总结所学知识。总结
二、重力
指出重点与需要记忆的练习
1.重力: 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部分,加强印象。力。
加强各个知识点的当堂2.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同质量的练习。
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和高度,受到的重力可能不同):G=mg g=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3.重心
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
由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将抽象的物理情境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利于让学生的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总结让学生对物体重心的确定有系统的了解。
得出重心的确立方法后对饮水鸟进行分析。回忆整节课所学基本内容,连成整条线索,突出重点与必须掌握的地方。
引导学生总结,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分类,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总结性。(1)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
(2)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起重机和载物卡车的重心变化)
(3)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学生看书P56总结)
【课后思考】
好奇 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老师表演一个双椎体的实验:双椎体从老师表演,引导学生观低的一端向高的一端运动,让学生观察。察,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明确课后思考的方向,用动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再鼓励学生课后引导学生思维,做到形自己制作一个双锥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象具体。同时要注意做能力。
到点到即止,留有思考空间。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物体受力是相互的,受力物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3)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的作用(磁铁间相互作用)(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发生,同时消失.2.力的测量(N)3.力是矢量
4.力的图示与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重力
1.重力: 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公式::G=m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
(1)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2)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起重机和载物卡车的重心变化)(3)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学案设计】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姓名: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力与力的图示
苹果落地、喷泉、人提水、雪花飘落等现象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旧知识: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如何表示一个力(根据力的三要素)
二、重力和重心
重力的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心的确定:规则物体重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规则物体重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确定。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的重力之间的关系是()A、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 D、压力的受力物体是重力的施力物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鸟儿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4如图1-1甲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一、都向下落,都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大小、方向、作用点;
是物体发生形变、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重力是地球上或附件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 物体的几何中心;悬挂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三、练习分析
1.解析:由书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而处于静止状态及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
答案:压力是书对桌面的力,而书的重力是地球对它的作用力,这是两个不同物体所受到的不同的力,A选项错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是桌面所受到的力,书所受到的重力与桌面所受到的压力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一对平衡力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B、D两选项均错误。
书是对桌面压力的施力物体,它是由于受到重力才能对桌面有压力,若书没有受到重力,它对桌面就无压力,所以C选项正确。
2.分析:按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乙对甲就一定有力的作用。也可以说只要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物体就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存在于有生命的物体间,也可以存在于无生命物体间。
答案:D
3、思路分析: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都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效果上看,重心相当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点。答案:A 4.思路分析:
画力的图示,按以下步骤进行,①选定标度,此题可选2mm长的线段表示2N的力;②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1-1甲从O点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2mm)的线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1-1乙那样,不画B物体,而用O点代替B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答案:见图1-1甲或图1-1乙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
1.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要会作力的图示。2.重力 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件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心: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课后作业
制作一个双椎体,思考为什么双椎体是从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运动的? 【教学反思】
本章内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从高考试题看,较多的是将本章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功和能、电磁学等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本章在学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实践后,我认为本节课内容较多,概念问题较多,特别是重心问题比较抽象,教师不但要创造实验基础,也要创造理论基础,所以通过趣味性实验,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第二篇:作业三针对第二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作业三针对第二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守门员技术的训练
一、守门员的选位
守门员的选位,是指通过有目的的移动调整自己与球和球门的位置关系。从站位角度上,应选在球与球门柱连线所成角的角分线上,从站位距离上,向前应能最大限度地封堵对手射门,向后则能有效地防止对方的吊射。
在观察判断的基础上,守门员要根据球的发展变化,进行相应的移动和选位。守门员的防守移动主要有平移侧滑步和侧前交叉步两种。侧滑步移动相对平稳,便于连接双脚起跳动作,但移动速度较慢,交叉步移动的速度较快,便于连接单脚踏跳动作,多用于扑远侧球或出去防守前的移动。
仔细观察是守门员防守的第一步,观察视野既要开阔,纵观全局,了解攻防队员的位置关系和动态变化,又要有所侧重,以球的发展为主线。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对方的进攻指向,从对手跑位判断其进攻意图。从球的运行状态,判断其进攻路线,从而为防守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当对方射门时,守门员要封住射门角度。射门角是由射门点与两个球门柱所构成的角度。根据射门点的改变,射门角度就相应的改变,守门员的位置也应随之改变。当对方在罚球区外正面射门时,守门员应站在球门中央,并距球门线30-40厘米左右。
当对方在侧面射门时,守门员首先要封住前角,兼顾后角。
对方距球门很近射门时,为了缩小角度便于接、扑球,可稍向前一些。如射门距球门较远,不要盲目跑出,应站在球门线附近,以免对方将球吊进。
在对方切进到端线附近时,守门员可根据球距门的远近进行选位:球接近角球区时,应稍靠后站;球在罚球区外附近,应站在球门中间或稍后;前锋切到球门区附近时,应站在球门柱前,准确随时扑脚下球或传中球。
球在对方半场时,守门员可站在罚球点附近或稍前,并与后卫保持距离,借以扩大活动范围,随时把对方长传越过后卫的球控制住。
守门员要随时对方攻势射门角度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在改变位置时,脚步移动要灵活、快速和有节奏。对方起脚射门时应完全站稳。守门员在选位时,还应选择便于向前扑球的位置,避免后退扑球。因为向前比向后扑接球容易和方便。
一、守门员基本技术
(一)、守门员出击技术
准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自然弯屈,身体略向前倾,两脚跟稍提起,重心放在前脚掌上,两臂自然弯屈,掌心向下,两眼注视来球。
脚步移动:守门员要守住宽7.32米、高2.44米的球门,既要掌握手臂动作,又要有灵活、快速的脚步移动。这样才能接、扑对方射出的各种来球。动作要领:分侧滑步移动和交叉步移动。
侧滑步移动:从准备姿势开始,两脚顺序向斜侧方向移动,两脚与球门线成60度角左右 侧滑步移动多用于扑救射向守门员近侧来球。
交叉步移动:移动时,两脚交叉向斜侧方移动,两脚与球门线成60度角左右。交叉步移动多应用于扑救射向守门员远侧的来球。
出击防守通常是对一些传中球,或突破队员的单刀球所采取的应答行动。其技术要求是,判断要准确、动作要果断、时机要恰当。门区防守主要是对射门球所做出的应答行动。其技术要求是,判断准确、反应敏捷、动作及时到位。
在出击或门区防守行动中,守门员可视临场实情选用接球、扑球或托击球等动作方法。对球速慢、角度正的球应尽量采用接球方法;对球速快、角度刁的球可采用扑球方法;对力量大,形势危急的射门球还可利用托、击球方法。总之守门员的防守要稳健可靠,最大限度地减少防守失误,以此建立起场上队员对球门的安全感,消除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地发挥自身能力。
在训练中教师可以模拟场上比赛的情况,设计不同的进攻情景,要求守门员具体采用不同的出击技术,进攻上可以用3到4名同学,防守上可以采用2到3名同学来模拟。
练习的战术有:
1、对方下底长传
2、中场直塞后卫身后球
3、两侧非战术角球
4、对方单刀球
(二)、守门员接地滚球
(1)直腿式:两腿自然并立,脚尖正对来球,上体前屈,两臂并肘前迎,两手小指靠近,手掌对球。手触球的刹那随球后引屈肘、屈腕,两臂靠近,要求喂球队员给球的力度不要太大,远度在10米左右,力量最好控制在守门员正好移动1到2步到位的球为最好。(2)
跪撑式:多用于向侧移步接球。接左侧球时,左腿屈,右腿跪撑于左脚附近,距离不得超过球的直径,其余动作与直腿式接球相同,接右侧球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三)、抓腹部球和头顶球
腹部球:接球时面对来球,两手掌心向上,两手小指相靠,前迎接球。上体前屈,含胸收腹,当手触球时两臂向后撤引缓冲,将球抱于胸,同时用下巴部位压住足球的上部。
头部球:面对来球,两臂上伸,两手拇指相对呈八字形,其余四指微屈,手掌对球,在最高点手触球瞬间,手指、手腕适当用力,缓冲来球并将球接住,顺势转腕屈肘、下引将球抱于胸前。
(四)、击托球
守门员在与一个或多个对手争抢空间或自己身体失去平衡时,运用拳击球。
1.拳击球
准确判断来球运行路线,及时移动到位,握紧拳,在接近球的刹那迅速出拳击球。拳击球有单、双拳击球,单拳击球动作灵活,摆动幅度大,击球点灵活,双拳击球接触球面积大,准确性高,击球力量大。
2.托球
判断来球运行路线后,向后跃起托球,托球时手指微张手掌向外翻转,用手掌前部触球的下部,使球改变运行轨迹,呈弧线越过球门横梁或者其他进攻队员的头部,化解危机。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托球时,手触球部位不对。
纠正:教练抛球,练习托球,根据来球的不同力量选用指尖和掌根两种方式触球。
2.拳击球时,击球力量过小。
纠正:手臂收回,击球时动作快,摆动幅度大,击球就有利,击球点要准确,确保球较远的离开球门,便于守门员落地后进行第二次选位。
(五)、扑接球
1.扑侧面球。
异侧脚用力蹬地,双手快速向侧伸出,一手置于球后,另一侧手置于球的侧后上方。同时身体向同侧脚方向倒地,落地时若来球力量不大则身体着地顺序为小腿、大腿、臀、肘外侧依次着地,落地后抱球团身,若来球较远,守门员需要鱼跃较远时,身体着地顺序则与上述顺序相反。
2、扑平空球
近侧脚用力蹬地使身体跃起,身体在空中伸展,手指用力抓住球,接球后以球、肘、肩、上体、臀、腿外侧依次着地并迅速团身 易犯错误:
1.扑侧面球时,手型不对,接不住球。纠正:(1)倒地持球体会接球手型。
2、扑球时有恐惧心理,不敢做动作。
纠正:讲解动作要领,做思想工作,并将动作分解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逐渐克服害怕心理。
(六)、发球 1.手掷球
(1).单手肩上掷球: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弯曲,单手持球,屈臂于肩上。掷球时,持球手臂后引,同时身体随之侧转,重心移到后脚上。掷球时,后脚向后蹬地,用转体和挥臂、甩腕的力量将球掷向预定的目标。
2.1、侧身勾手掷球:两脚前后开立,身体侧对出球方向,单手持球后引,臂微屈,同时重心移到后脚上。掷球时,后脚用力向后蹬地,同时转体,重心由后脚移向前脚。当持球手臂由后经体侧沿弧线摆至肩上说,手指和手腕用力将球掷向预定的目标。2.脚踢球
(1)踢空中球:将球置于体前,在球自由下落过程中踢球。它多用于远距离或雨天场地泥泞时。
(2)踢反弹球:体前抛球,球落地后反弹起来的瞬间将球踢出。它比踢空中球准确性要高,速度较快,出球弧度低,隐蔽性强。
这两种踢球的动作与脚背正面踢球基本相同,但由于要求踢得远,所以守门员都是向前上方踢。
易犯错误;
1.踢球部位不正确,导致发球不准确。纠正:击准球的部位,反复多次练习。
2.摆腿方向不对,向内侧摆,导致球发生侧旋,使发出的球不准确。纠正:每次踢球时,向踢球方向摆腿,反复练习,才能提高。3.手抛球距离太近,力量太小,使抛球达不到所需的目标
纠正:加强手臂的力量练习,每次抛球时,尽量向远抛;每次练习时向指定地点抛。
第三篇: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教学设计
作业二: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 预案 关于前面一篇作业做以下设计
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 好、教学效果明显等。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 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 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 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式采用将课堂教学区分为不同的要素来进行不同的评价可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要素。2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3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些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前、中、后 所采用的预备性测验不管是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形成相应认知、情感等教学目标时应有的心理和 行为表现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之后主要通过作业、考试等来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一种量化的评价。4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述几种评价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中涉及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因素。5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下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如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那么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就是不一样的。基础层次的评价行为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 程学生学懂会用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等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也使得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始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参与交往状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 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A.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主要观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B.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 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C.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的合作氛围有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与空间。D.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可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统计以及主动性情况了解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踊跃程度。统计时最好把少数人的情况作适当记录以便最后作综合判断。E.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地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F.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 这里指有的学生在参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这说明学生的参与交往活动已达到一定深度。可以对具有这种表现的学生的人数、次数作适当记录。(6)制订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规划在制订评价方案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评价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评价的对象是谁评价者是谁评价的主要步骤如何要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用在什么地方。1.评价前。评价者应该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表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必要时应该对评价者进行相应的培训。评价者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要点的理解直接 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因此在评价之前应确保评价者掌握和熟悉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和相应评价要点与行为对于不太熟悉方案的评价者可以采用教学录像评价的方式 进行培训。2.评价中。评价者应该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除了那些按照教学过程来组织的评价指标之外对于评价指标的判断和评价往往需要 跨越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阶段甚至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说明。因此往往需要根据评价要点在评价过程中作好相应的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可以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 过程从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始以教、学和师生之间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相应的感受。要注意的是听课笔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没有必要把课堂 教学中的所有东西都记录在案同时要熟悉整个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随时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出评价指标的实际情况。3.评价后。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对课堂教学作出一个等级评定其主要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因此在评价等级的判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 虑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需要考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应意见能够跟上课教师进行相应的讨论从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 各方面进行评价。
二、随堂听课评价法 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直接观察获取有关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特点以及所展现出来的教学能力等第一手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一随堂听课评价法的作用 1.随堂听课评价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随堂听课评价法是目前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最主要方式。2.随堂听课评价法是了解教改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尽管听课的性质、类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竞赛式的交流课、有研究式的示范课、有预约式的汇报课等这些课常常能够展现教师教学的最好水平、课堂发挥的最 佳状态是新理念、新策略、新信息的集合点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而言。二随堂听课评价法的基本原则 随堂听课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随堂听课评价应该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被评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要防止出现只听课不评课的现 象这样不仅执教者心里没底听课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还要防止在随堂听课评价中出现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现象。不能够出现即使有 的课评了但碍于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应打破评课时的虚假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打破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 只有三言两面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2.零距离的原则.这是要求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听课和评课气氛作为听课人员评价者要特别注意评价对象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应该让评价对象意识 到这是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同时随堂听课和课后的信息反馈也应该建立在评价双方的积极配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3.针对性原则.评课不应该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需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既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4.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指随堂听课评价法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执教者而不是一味挑毛病是要让执教者听了评课后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以后 的教学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信心甚至于怀疑自己是否是教学的这块料。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充分肯定执教者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其 存在的不足也应该让其有解释和申辩的机会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能够给出明确的应该如何做的信息不能只破不立。三随堂听课评价法的设计和应用 1.课前的充分准备 2.课中的仔细观察和翔实记录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评价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同时评价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1仔细观察。由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听课也是看课。具体听些什么呢首先听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仔细思考评价对象是否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其次是听评价对象讲得是否清楚明 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简洁清晰三是听评价对象的提问和教学启发是否得当四是听学生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恰当、富有创造性五是听课后 学生的反馈。看些什么呢首先是看评价对象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得法实验的安排 及操作是否合理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即看评价对象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其次是看学生观察整个课堂气氛学生是静坐呆听、死 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思维是否活跃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 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即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2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应全面、具体、详细。其中可以包括情境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可包括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总的来说听课记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堂教学实录二是课堂教学评点。通常在听课记录本上的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课堂教学实录中首先是教学的基本信息包括听课的时间、学科、班级、评价对象、第几课时等其次是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第三是板书内 容第四是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第五是学生活动情况第六是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实录有三种记录方式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 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即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课堂评点是评价者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据此提出的相应建议。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 点、关键点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课堂评点往往是在听课过程中的及时点评这种点评不是听课完成之后 的回顾式点评。3认真剖析归纳小结。认真剖析是指在听课过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既要抓住细节防止思维出现断裂影响对教学的整体认知和评价还要做 到积极思维根据听课前的准备认真思考评价对象的教学过程为分析评价赢得时间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并将实际教学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经验(听过 的优秀课)进行对照以便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小结是指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评价者应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 准给予过程性评价即指出优点在于体现了课标中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了什么教学原理等同时应指出缺点与不足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什么等并将这些 环节点评及时纳入听课记录。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三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即看教师是否适 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⑤教师教学基本功。这里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板书。首先好的板书应该设计得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 板画娴熟。二是教态。好的教态应该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有良好的情感交融。三是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 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此外还要注意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四是教法即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的 熟练程度。⑥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 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第四篇: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教学设计
在国培学习中进步----十二月份教学反思
渔渡中学
邹 虹
自2012年11月起,我有幸成为一名国培学员。通过此次国培计划(2012)陕西农村中小学教师“新课标教育教学能力”远程培训学习,我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学到了不少的新方法、新技巧。尤其在和同班同学进行“班级论坛”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探讨,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得到大家的共同帮助,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同学的高招和奇思妙想,收获颇丰。通过自身努力,围绕自己所拟定的问题,经过对11门必修课的系统学习,我对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新思考,产生新认识后,我做出了如下预设性解决方案:
一.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逐渐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只是注重知识的传输,很少讲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此次学习中,我一直在努力解决自身工作理论水平不高、认识不到位、实践指导性不强、学困生转化方法欠缺等问题;解决自身教研教改能力有限、自身研修水平较低、修养较差的问题;解决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听力和写作两大难题;解决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难等问题。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我结合本学期学校开展的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活动,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作用,使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都能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服务。
2.此外,我还十分注重为学生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课外活动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和塑造性格。在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鼓励、动员、吸引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他们设计适合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使他们能够乐于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并获得成功。在活动重要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热情,尊重他们的参与方式,并注意因势利导,要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课外活动具有新鲜感和活力。
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方法的可取之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在实践与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掌握并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如英语语法、词汇、语音、语篇等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能用英语实施课堂教学,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学术交流。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并能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更新语言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语音语言素养。
2.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学科专业知识,还包括学科教学知识,即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知识。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探索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并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地教学步骤,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
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与反思,教师有机整合学科知识,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应通过合作探究机制与其他教师主动分享,加强交流,逐步提炼石和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资助学习、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四.通过学习,逐步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新英语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如今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前出现的预计的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场面混乱、难以操控的现象,随着国培学习,我已经逐步解决了类似的问题,尤其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专题讲座之后,深受启发。在听力训练中,我也十分注重分层教学,对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取得进步。理顺关系后,教师就成了课堂中的引领者,学生在是课堂的主人,教会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教师加强学习,从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两个层面来学会解决 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总之,通过此次国培学习,我已经初步实现了三个目标:1.系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基本理念,准确把握初中英语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内容,把“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作为学习重点;2.认真听讲座,积极参与相关讨论,积极开展“三课”活动;3.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将理论用于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引领学生,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写作水平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同时我也严格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真正做到了以下几点:1.每天安排2—3个小时进行网上学习,达到学习实践要求;认真答题,认真做好笔记,每天按时听讲座、写心得体会,虚心学习专家们的先进 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2.保质保量地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争取做出优秀作业;按时发表主题帖,及时发表回复贴;按时提交研修日志和学习总结;3.积极参与互动,积极发言,珍惜学习机会,加大研修力度;4.积极参加学校主旨的各项教研活动,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努力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发和使用丰富得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高效课堂,加强教学教研改革和课题研究力度,使英语课程的学习更生动、更有趣、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这次国培学习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更加深入地研究《新课标》,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标教学,不断实践与总结,让自己不断成长为一名专业知识过硬、理论素养较深、实践水平较高的好老师。
第五篇: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教学设计反思
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教学设计(预案)提高数学成绩,应该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品质做起,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品质,谈谈自己的做法及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去预习。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会预习并养成良好预习学习习惯的学生,一定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有了“思想准备”,能够较快的掌握方法,教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后进后有促进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将视野扩展到教材以外探索新知。教师要坚持布置预习性作业。在每一节课上完后,不仅要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性作业,还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由于数学课不像语文课可以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我想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做到经常化。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明确提出预习的目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具书先粗读教材,边读边圈、点、画,大致搞懂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问自己可以查找资料或同学间互相交流合作,再精读教材,对书上的数学概念、法则等在自己预习时理清思路,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形成网络,确定今天学习的重点。
3、教师要通过与例题相仿或高于例题的题目质疑、提问等形式,检测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应仅仅着眼于新知的“是什么”,而应着眼于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要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深入研究新知中蕴含的本质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教材变成学材,帮助学生经过一些中间过程,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引导学生思考有无新的发现,有无更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真听,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4、要会说会记。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会记,让学生听讲时要指导他们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如何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呢?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步要求学生勤快,跟着教师全版面照抄,且要求书写工整,旨在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可以适当教他们一些速记技巧。第二步要学会标注,可用不同色彩,不同记号(如~~~~~,▲,★等)标出重点内容、典型例证、容易出错等等。第三步要求学生使用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加入一些思考题、补充题或趣味题等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笔记。能使笔记成为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实现自我评价的精神乐园。必要时每学期可以安排几次笔记展示。
5、要善于质疑。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养成专心作业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堂作业由于有老师督促检查,一般还比较认真,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例如,做作业时,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拼命赶速度或照抄同学的作业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为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除对学生提出要求外,还应同班主任取得联系、支持,并协同课代表或班干部共同督促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课后作业。严惩抄作业的同学。
2、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作业中的许多错误往往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因此,要教给他们认真审题的方法。对于计算题,先要检查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对于应用题,特别是复合应用题要多读几遍,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条件中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再分析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列式;对于判断题,要弄清每一个字、词或符号的意义,并同已掌握的知识作比较,以便作判断。审题以后,要仔细地计算。如需打草稿的,草稿也要力求有条理、清楚,以便检查。
3、养成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作业,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两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这两部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它对提高作业的准确率,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责任感等都有重要意义。自我评价作业主要包括检验、估计和自我改正错误等方面。检验主要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单位名称有没有写错,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复习指导,经常提醒学习注意,不忘复习和检查,养成自觉检验、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作业前要认真复习,它能有效地巩固知识,能使学生分清解题思路,统揽全局。其次要学会总结,把例题、习题、作业中的经典题集中起来,归纳出来,形成题库。第三,帮助学生画出知识树,寻找各知识点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总之,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有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使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可能。当然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教师要循习渐进,持续稳定的狠抓落实。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为自主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