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太阳》(朱维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3:0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太阳》(朱维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太阳》(朱维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第一篇:《21太阳》(朱维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读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有关太阳的几个知识。读出对太阳特点的惊奇,读懂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在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间联系和“图像化”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潜意识感受说明方法的好处。

3.在阅读中发展思维,培养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以及从阅读资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对科普短文的阅读兴趣。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智慧和能力。4.学习批注的方法。

5.学习本课字词,积累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的准确性的词语和表示时间的词语。6.体会作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阅读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同时,抓住每一节课的契机,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核心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爱阅读的心理倾向,感受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点难点

1.运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间联系和“图像化”等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有关太阳的几个知识。读出对太阳特点的惊奇,读懂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学习批注的方法。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批注,仿写的阅读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反复读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有关太阳的几个知识。读出对太阳特点的惊奇,读懂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在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间联系和“图像化”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潜意识感受说明方法的好处。

3.在阅读中发展思维,培养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以及从阅读资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对科普短文的阅读兴趣。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智慧和能力。

4.1.2学时重点

运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间联系和“图像化”等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有关太阳的几个知识。读出对太阳特点的惊奇,读懂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1.3学时难点

采用“图像式”阅读法读懂太阳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读科学小品文的乐趣。

第二篇:市一等奖优质课《循环小数》

优质课《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33~34例

7、例8及练习八第4、5、6、7、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故事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不断地重复。)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板书:循环)

2.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学生列式: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3.引出课题。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揭题:那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让学生猜一猜400÷75的商下一位是多少?并计算验证。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

(板书:400÷75=5.333…)

2.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

在第2小题:78.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3.引导学生比较400÷75,28÷18,78.6÷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起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

师小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环,像5.333…1.555…和7.14545…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师引导: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第33—34页的知识。

学生自学后指生回答,学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板书)

5.师小结:今后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可以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也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除得的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自主完成,并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学生可能会说:商是小数,商是循环小数,而且有的能除尽,有的除不尽。

教师从而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如0.9375是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是无限小数。如0.2142857是无限小数。(板书)

师小结:我们现在学的小数比以前又扩大了,又增加了无限小数,而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作业:1.熟记概念。

2.练习八4、5、6、7、9第题。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400÷75=5.333…

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有限小数0.9375 无限小数0.2142857

第三篇:市优质课一等奖《宽容》序言

市优质课一等奖

《宽容》序言

[文本解读]

一、关于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Loon 1882--1944),美国作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他深受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莫斯的影响,主张自由、开放。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任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1921年,《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房龙是一个用文学家的手法讲述科学的人,一位擅用妙不可言的语言精灵般地再现历史、科学画面的人,他的部分著作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个年代的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在久违半个世纪的今天,又被国人重新发现,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房龙以他生动、幽默的语言,精辟而睿智的论述,把枯燥的历史在读者脑海中定格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价值。他的独特视角、他的博爱之心、他的深刻思想、他的多才博学等因素使他的作品对于经历半个多世纪后的人们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倡导的理性、宽容、进步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引发人们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问题的深深思考。

二、关于“宽容”和《宽容》

1、什么是“宽容”?房龙先生在写作时期所通行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宽容”(toleranc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因此,在他的笔下,“宽容”远不止是性情、品行等个人行为,而是人类对待自己前行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应持有的社会心态,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思想方法。宽容的实质是群体、公众或社会是否许可异端,“宽容就如同自由”。

2、《宽容》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房龙在《宽容》这本书中,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和宗教的发展一直写到近代思想和宗教的发展,但他没有给这发展以更多的笔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伴随这种发展而产生的种种冲突和悲剧。从书中我们看到许多宗教的起源和思想的发展都伴随着冲突与流血。比如说基督教在它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充满了血与火、镇压、讨伐、内部的争战与分裂。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时代,凡是在现代留有声名的思想家都几乎无一不受到旧势力的苛待,有的甚至以身殉道。整个西方最黑暗的中世纪就是宗教禁锢和思想禁锢、宗教镇压和思想文化独裁造成的。房龙认为这一切皆因不宽容而致。

房龙认为直到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仍缺少宽容。他说:“现代的不宽容就象古代的高卢人一样,可以分为三种--出于懒惰的不宽容,由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出于自私的不宽容。”他认为第一种不宽容是最普遍的,由于人们的懒惰,“使抱有新思想的人成为人类的敌人”。第二种不宽容是:“无知的人仅仅由于他对事物的一无所知便可以成为极其危险的人物。但是,他如果还为自己的智力不足措辞辩解,那就更可怕。他在灵魂里建起花岗岩的堡垒,自我标榜一贯正确。他站在咄咄逼人的顶端,向所有的敌人(也就是不苟同于他的偏见的人)挑战,责问他们有什么理由活在世上。”这种人“很容易变得残酷暴虐,喜欢折磨他们憎恨的人”。第三种不宽容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而反对进步,这是最好理解的一种。当然,这种不宽容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房龙以他自己的方式找出了人类不宽容的病根,并大声疾呼:“打倒这个可恶的东西,让我们宽容吧!”“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里,既然生存之谜深奥得只有一条路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

但房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也许只是个乌托邦,他的理想也有许多局限,但他主张先进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表达了进步的见解,这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态度符

合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人类的发展需要自由宽容的心态,所以身处现代的我们通过读房龙的《宽容》会获得许多启迪。

三、关于《〈宽容〉序言》

序言,一般来说,也称导言、导论、绪言,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字,通常是该书的导读和说明,如创作意图,创作过程以及与该书出版有关的事情,有自序和他序之分。初读《〈宽容〉序言》,首先给人的印象便是--新颖独特,它并不像我们习惯的程式,而更像是一篇空谷传响的散文诗和一则含义深婉的寓言。房龙运用那支具有魔力的笔虚构了一个“革新”与“守旧”对立势力之间发生冲突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无数因固执己见、狭隘保守导致而成的一幕幕悲剧典型化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则意味深厚的寓言。他通过这则寓言巧妙的暗示了自己的创作意图,用那饱蘸深情的散文诗般的笔触,为人类思想发展史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画面--

在-个宁静无知的山谷中生活着一群自以为十分幸福的村民,缓缓流淌的知识小溪对于需求浅薄的他们来说已经绰有余裕,世世代代蜗居在狭小的一方天地的他们,其精神世界是何等狭隘保守。他们顶礼膜拜的竟是一本一千年以前由一个不为人知的部族写下的古书。他们信奉古老的东西,遵奉祖先的智慧,在这方土地上,古书就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律法,而执掌法柄竟是走动还需搀扶的老人。律法这样告诉人们--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人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在这死水般的宁静中,在这原始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安心地过着年复一年的心满意足的“幸福生活”。不过,山谷中的孩子们会惦记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目视着石崖脚下的累累白骨,仍然有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虽然他们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但是这无知的死水已有了微澜。

故事就从最初的举世群盲叙述到了卓尔不群的精神个体的出现,这是一个怎样的在寂寞里奔驰的漫游者啊。他和山谷里其他村民一样生活在保守沉寂的世界中,当其他人成天生活在蒙昧迷信中的时候,他却敢于大胆质疑,挑战世代不变的律法,并且勇敢地去践行真理。他义无反顾地走出无知山谷,找到了一条通往更美好家园的大道,并亲眼看到了新鲜土地上的奇妙景象。漫游者明明知道自己返回山谷将是一场毁身灭顶的悲剧,但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山谷,并大声宣讲着自己在山外所见到的更美好的家园,揭穿了古老律法中骗人的谎言。他那从容赴死的气概、可敬的献身精神让现代的读者为之掬一把热泪,可是村民们,还有守旧老人何曾见过这样的“叛逆”,这样的“异端”!他们认为“漫游者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是对“神圣的亵渎”。恐惧的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

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异端英雄”倒在了群体僵化蒙昧的偏见下,倒在了严酷陈腐的律法下。这篇序言即以漫游者殉难为中轴,上承村民们对无知的安之若素,下接村民们的幡然悔悟。大自然给与村民以惩罚,一场特大的干旱逼得他们走上投奔新世界的旅程,这里虽说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更有漫游者撒播在村民们心中的火种的力量。此时,村民在阵痛中苏醒,发出了沉重的忏悔。漫游者不再是一个违背祖先的异端,而是一个给他们带来新知的先驱者了,如果人们能宽容先驱者的“异见”,何至于让自身陷入困境,让先驱者惨死呢?何至于让真理在前行时如此曲折和坎坷呢?

作者房龙在序言后三节中渐渐表露出自己的创作深意。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如果多一些宽容,多一点理性,就会少一些这样血泪凝聚的忏悔吧!这位寻访彼岸真理的先驱者无畏地扬起了怀疑祖先、怀疑律法的利剑,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了村民们及其后代们在道德上的敬重和感恩,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种革新的理念。当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时候,当人们前去对先驱者感恩朝礼的时候,千万不要固守先驱者发现的这块绿色牧场,千万不要让先驱者变成了又一个守旧老人。真理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有永恒的生命力,而我们之所以宽容异见,正是因为追求创新,尊重真理。

这就是房龙,他以一句凝重邈远的警句收束全文--“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弥漫在他身上对人类悲悯的情怀化为一句永远警示后人的箴言。我们要宽容,要创新,要真理。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且为自读课文。就序言这种形式来说,相当别致新颖,作者是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寓言来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可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往往只抓住每一种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并以此导

引出本文的主旨。这样一来,对文本主旨的解读往往都停留在多义性这一层面上。可是,我们必须关注本文是序言这一特征,究其文本解读的准确性而言,要充分理解作者在这篇序言中表明的创作目的,这才是本文解读目的的根本所在,而多义性的某些层面都是附着在这个根本上的枝蔓。因此,阅读本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并且能够深入思辨造成“不宽容”的悲剧的原因,进而理解房龙笔下“宽容”的内涵,并能运用“宽容”这种思想方法来反省自身思想实际或者审视当下社会现实。

因此,整个教学安排是从整体感知开始,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分析挖掘,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地讨论与评价。在群体思辨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交汇的火花,而讨论的结果将充分参透故事的寓意,即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和现实进行体验和挖掘,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理解“宽容”内涵的目的。

由此可见,对文本的深入探讨,是“入”,而结合寓意观照自身和现实,是“出”。在“入”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文章中关键语句品读形象,分析造成悲剧的原因;而在“出”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顿悟和领会后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尝试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现象进行阐发、评价或质疑。在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理解中,体会文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感受创造性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入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宽容”的内涵。

2.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多角度多层面的探求悲剧产生的根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对学生进行创新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新思想宽容理解的态度。

[教学步骤]

(一)感性导入,激活思维。宽容何其重要。联合国将每年的11月16日定为“国际宽容日”。

(二)整体感知,找寻触点。这是一个要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美好家园的漫游者,却死在了人们沉重的石块下,这于漫游者来说,真可谓悲剧!

(三)深入文本,阐发思辨。

1.人们为什么不能宽容漫游者?

2.人们的生存状态(无知山谷),人们的思想状态(律法的禁锢),人性中的劣根性。

3.人们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参透深意,提升认识。我们之所以宽容异见,正是因为追求创新,尊重真理。

(五)联系社会,观照现实。

[参考书目]

1.《宽容》房龙著(中央民族摄影出版社)

2.赵建国《读房龙的〈宽容〉》(1999年第3期《科技文萃》)

3.刘阳《历史大幕下的天鹅之歌》(2003年第8期《名作欣赏》)

4.《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高中第一册)

5.杨燕昌《如何看待房龙的“宽容”思想》(2002年第3期《中学语文教学》

6.潘尤国《关于〈宽容〉序言》(2001年第5期《语文学习》)

7.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采薇 市优质课一等奖

采薇

一、导入

二、理解思想内容

学生诵读、翻译。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三、整体把握。

1.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 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3.明确艺术特点,熟读成诵。

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4.交流延伸

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在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第五篇:《27卖木雕的少年》(朱春娟)【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读好长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自学,体会“我”遗憾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2学情分析

课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相符。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3重点难点

1、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2、恰当运用文中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1、出示图片。课文是怎么描写瀑布的?

2、看图片,运用词语

师: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那里的木雕。

引: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木雕,就是这栩栩如生的小象墩吸引了我,但是我又不能将其带回国,所以“我”很——遗憾。但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接着去学习课文。

活动2【讲授】紧扣“遗憾”研读

自由读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1、自由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1)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板书:不能出售)(2)师生对读,读出语气。(3)分角色表情朗读。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1)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2)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呢?师生对读:老师夸张地强调“我们是朋友”这句话。(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活动3【活动】交流资料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

2、交流资料,解疑: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①周总理访问非洲。②中国医生给非洲儿童治病。③坦赞铁路。)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异常困难。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2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

3、你能通过自己的读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吗?去读一读。(通过朗读,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读出两处“我们是朋友”这个语句的理解。

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表现了什么?出示:这木雕还表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深厚的友情。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活动4【练习】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活动5【测试】达标测评

一、选择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二、请你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黑人少年,你..........活动6【讲授】课堂总结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让我们记住这个少年,记住非洲人民的情谊,一起说:不论贫富与距离,我们是朋友!不论皮肤与种族,我们是朋友!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中非

“我” 我们是朋友 少年

喜爱 诚恳

遗憾 木雕 赠送

活动8【作业】习题精选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叮嘱()精美()新奇()观赏()反义词:洁白()清晰()

二、改正词中的错别字。付近()宾官()成恳()幕色()猜侧()非州()沉列()清晰可辩()

三、照样子,用带下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四、多音字。Wèi()

mó()为

Wéi()

mú()

下载《21太阳》(朱维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太阳》(朱维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秋思》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重庆市第四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中组第四片区) 课题名称:天净沙•秋思 执教者:代璐 时间:2013年12月10日 地点:重庆市实验中学 年级:八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

    西师大小学语文三下《1春的消息》[饶莉]【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语。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聆听”“雏菊”“禁不住”“绿苞”“唤醒”“搔痒”等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情......

    《老人与海鸥》市一等奖优质课课件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歙县歙州学校方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 与海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8个生......

    大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合集5篇]

    《大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11篇》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大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第1篇一、导入师(出示绘本《十一只猫做苦工》):小朋友们,还记......

    《与朱元思书》省优质课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

    《15争吵》(马麦玲)【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

    《6燕子专列》(郝静静)【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的气候、环境......

    《5翠鸟》(姚永红)【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生活在农村,时常可以看见麻雀、鸽子等小鸟,像翠鸟从未见过。因此孩子们对翠鸟这篇课文的学习比较有兴趣。但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精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