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在高中故事教学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派别的诗歌,对于边塞诗而言,如何掌握其思想情感,尤为重要。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
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
教师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
(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1.初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总有些悲壮,惋伤之情。)
4.宋代诗和表达的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虽然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却有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多了一些凄厉,一些惆怅。)
教师总结表达的主要感情
1.抒写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人借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含蓄表达自己对妻子和家人的思念。
3.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通过描写战争的惨烈,表达战士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
4.描写壮志难酬的感伤。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通过戍边战士到老守边的事实,表现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伤。
总的来说是总的来说有建功立业的渴望,遍地生活的艰辛,战争场面的惨烈,将士的思乡情绪,壮志难酬的感伤。
(五)总结常用手法
夸张 用典 比喻 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学生简单组织答案)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
(2)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点: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
(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九)高考链接(重点讲解)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十)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带安西。
【注】 ①碛(q):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第二篇: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四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教材涉及的四位作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然而教材所选的作品并非都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从军行》(其一)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再次选择《塞下曲》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给学生提供了14首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2.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
播放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雄壮的乐曲、整齐的步划、威武的军姿、精良的装备,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风采,飒爽英姿多么让人羡慕、火热的军旅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有志之士愿意投笔从戎、戍守边关并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二、概念: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在边塞军旅中形成一种类似“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1、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2、了解边塞诗的特征 A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明确] 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即为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B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明确]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
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
三、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四、表达的情感内容
1、边塞诗的主题
盛唐:体现国运兴衰,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2、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a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b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c 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杜甫)
d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e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f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g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h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
2、衬托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和意境。)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常用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六、语言特点: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 磅礴、浪漫、瑰丽
七、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八、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1、从外部环境入手: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
从内部环境入手:通解文字,融会贯通,把握诗的意象、意境、结构、主旨。仔细琢磨语言特色,是形象、生动、含蓄凝练,还是朴实清新、自然流畅,从而领会其深刻内涵,隽永的文笔,分析诗(词)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2、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看清楚要求表达的是哪一方面内容,然后回头再一次审读原诗(词),抓住要求表达的一方面集中分析,以达到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
知识储备:作家的写作背景、用典、文化习俗、风格、常用的表达技巧,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的归类:(答题时应用相关术语)
3、赏析边塞诗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总结鉴赏流程: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附:推荐阅读的边塞诗目录 1.《从军行》(其三)王昌龄 2.《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3.《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李益 4.《夜上受降城闻笛》(入夜思归切)李益 5.《从军北征》 李益 6.《凉州词》(其二)王翰 7.《塞上听吹笛》 高适 8.《塞下曲》 李白
9.《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10.《凉州词》(其一)王翰 11.《陇西行》 陈陶 12.《古从军行》 李颀
1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14.《燕歌行》 高适
七、精讲篇目: 赏析《从军行》(其一)
1.朗读诗歌,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预测: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这点,主要是由于末句的“无那金闺万里愁”。因此再设置问题:
诗歌的前三句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问题分解:选择了怎样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点拨:抒发了怀乡思亲之情。
意象:秋天的黄昏、边塞高楼、戍边的战士、寒冷的海风、幽怨的笛声(静态);登楼(动态)
营造了孤寂旷远、冷落凄清的意境
3.分析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4.明确:
手法:寓情于景、虚实结合
效果:营造了意境,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思乡之情,有画面感,有美感。拓展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关山月》《行路难》《折杨柳》《梅花落》
赏析《塞下曲》
1.朗读诗歌,对照注释了解大意。
2.思考:概括诗歌所运用的典故,说说诗歌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3.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所用的四个典故分别为:马援誓死戍边的典故,班超老年祈还的典故,晋与姜戎合力败秦的典故,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惟愿”、“莫遣”“仍留”是正用,“何须”是反用。“一箭”是改用。共同表达了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拓展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第三篇:《边塞诗欣赏》教学设计
边塞诗欣赏 ——不教胡马度阴山
福鼎一中 李健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第二课——边塞军旅。唐宋诗词鉴赏这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古典诗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与形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得到思想教育,而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因此对这个专题的学习,就要让学生领略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魅力,要让学生欣赏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感受艰苦充实的军旅生活,更要让学生学习乐观豪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已在必修课中学习了几个诗歌单元,在这个专题的学习中就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必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部分诗歌,对古典诗词形成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互补,集思广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提高。学生较少接触选修课的学习,对于所选科目有一定兴趣,但没有经验,缺乏技能与方法,所以既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要授予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快乐,取得成效。对于边塞诗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对边塞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陶冶思想情操,增强文学素养,提高鉴赏能力。
三、设计思想
1.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课选取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来展现军人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句来唤起学生为国戍边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在鉴赏边塞诗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塑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2.学生学习往往有从积累到整合、从感受到鉴赏、从思考到领悟的过程,所以,先让学生接触更多边塞诗再形成边塞诗审美特征的概括,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喜欢这首边塞诗,而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边塞诗的艺术魅力,在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领悟边塞诗的丰富内涵。3.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个性化的阅读鉴赏,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学生喜欢哪一首边塞诗、为什么喜欢,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尽情地发挥,谈他们的感受、认识,而后课堂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互相切磋、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获得对边塞诗审美特征的把握,对于“边塞诗中的独特风景”、“不同时代的边塞诗各自的特点”等较为复杂的问题还可以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4、课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工具,所以要“用教材教”,却又不拘泥于教材,只要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诗文都可以引入课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实际上就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可以让学生从历朝优美的边塞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风貌,了解边塞诗的审美特征;增强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专题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自主学习,对自己喜欢的边塞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概括边塞诗的审美特征。
难点: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其个性化的解读可能五花八门,不可预知的东西较多,这是此课的难点;从许多具体的边塞诗的鉴赏中概括边塞诗的审美特征需要分析概括的能力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播放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雄壮的乐曲、整齐的步划、威武的军姿、精良的装备,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风采,飒爽英姿多么让人羡慕、火热的军旅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有志之士愿意投笔从戎、戍守边关并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2. 让学生谈“我最喜欢的一首边塞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言,与大家共享。
让学生谈自己喜爱的诗歌,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别的同学也可以就同一首诗补充自己的认识,集思广益,互相促进,老师也参与其中,共同学习,适时加以点拨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老师也准备一些经典的边塞诗,通过多媒体展示,增强课堂效果。
例如:《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
“青海长云暗雪山 ”,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澄碧若翠;皑皑的雪山,如银蟒漫舞;阴云飞涌,墨色顿至„„这里,“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王昌龄能够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因而,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线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它们已融入了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了。“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实际上是采用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佳句。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3.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边塞诗的审美特征:
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 李 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4.总结边塞诗的风格及魅力:
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吸引着我们,艰苦热烈的军旅生活诱惑着我们,醉卧沙场的豪情壮志激励着我们,这也许就是边塞诗永恒的魅力!
5、课外拓展: 边塞诗中的独特风景 边塞诗的永恒魅力
不同时代的边塞诗各自的特点 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手法 边塞诗人的专门研究
老师提供一些探究学习的选题、方向,拓展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进一步感受边塞诗的魅力,形成更高级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欣赏
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
情壮志。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
黩武。
七、教学反思 1.选修课的特点十分突出。选修课程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对所选科目有一定的兴趣,那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并且乐此不疲。选修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所选科目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更高层次的能力,因此,这节课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边塞诗审美特征的全面把握,同时形成探究学习的能力,显示选修学习的意义。
2、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节课老师把选择学习内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学习的自由,把表演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得到提高,学生从诗歌的感性认识中形成边塞诗审美特征的概括,体现学生学习的深入,能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生成、能力的提高。
3、充分发挥课堂的功能。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平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并非自我能力的简单重复,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提升。在课堂上学生得到与同学广泛交流的机会,“佳句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合作学习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加深自己的理解,拓展思维,提高自我。课堂也不可放任自流,不能停留在学生相近层次上的交流,课堂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习,适时点拨总结提升,让学生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
(福鼎一中 李健)
八、点评
《唐宋诗词鉴赏》是语文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的选修课程内容。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唐诗宋词滋润着中华民族,中华儿女从唐诗宋词中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将《唐宋诗词鉴赏》列为语文版高中课程的选修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陶冶情操。
但这是一门选修课,它不允许老师有充裕时间逐篇逐首去教,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点: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兴趣和进行方法指导。
唐宋诗词内容广博,流派众多,能不能取其中的一个分支、一个流派作为诗词鉴赏的示范呢?这一点李健老师想到了。他选取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分支——边塞诗作为教学内容,以此作为示范,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事实证明这种选择、处理是很明智,很恰当的。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时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他们充满了理想、抱负,憧憬着建功立业,高中生的这种特征注定他们喜欢边塞诗。
但即使这样,教师也不可“无为而治”,而应该根据边塞诗自身的优势,采用适当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在这一点上,李健老师采用播放国庆阅兵的视频资料和抒情性很强的语言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对献身边关有志之士的敬仰,对边塞诗的喜爱。课堂教学效果证明,李老师的这两种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边塞诗的兴趣。关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观,老师们也都知道。在选修课的学习指导中,这种观点更是必须贯彻的。在这一节中,李老师先以《从军行》为例进行鉴赏指导,让学生去揣摩、品味、涵咏、思考、感悟,多方面进行鉴赏指导,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鉴赏的方法,尽量展示学生鉴赏的过程,把起示范作用的“一”讲清楚,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某首边塞诗的体验、感悟、认识,并概括边塞诗的主要内容与审美特征,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
第四篇:边塞诗
《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使至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逢入京使》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塞下曲四首》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龙斗雌雄势巳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余里,寃气苍茫成黒云。
因嫁单于怨在邉,蛾眉万古葬胡天。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月夜忆舍弟》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燕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塞下曲四首》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凉州词》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雁门太守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从军行七首》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塞下曲四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塞下曲四首》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燕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第五篇:边塞诗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绛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怀古诗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元.张可久.《人月圆·吴门怀古》)
5、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6、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唐.贾岛.《易水怀古》)
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唐.马戴.《楚江怀古》)
8、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唐.马戴.《楚江怀古》其二)
9、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10、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1、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唐.杜牧.《江西怀古》)
12、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杜牧.《汴河怀古》)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唐.杜牧.《西塞山怀古》)韦庄《台城》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