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宝应县子婴河中学 王茂东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
对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时间的了解;对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
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对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教学准备】
学生:白纸两张、刻度尺、秒表(或手表)
教师:白纸若干、长尺、秒表、一汽车速度计的模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投影展示:猎豹、青蛙运动的情景。
师:大家认真观看一下影幕上所展现出来的情景,你们认为哪个动物运动得快,哪个动物运动得慢? 生:猎豹运动得快,青蛙运动得慢。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又是如何比较的? 生:„„
师:如果有一辆轿车和卡车,轿车行驶了10km,一辆卡车行驶了1h,那么哪辆车快呢? 生:没法回答,因为缺少条件。
2.谈话引入:根据上面的讨论自然地引出下文。师: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然而单独用路程或时间都无法进行比较其快慢。那么该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的运动快慢问题。
二、新课学习
1.探究活动一: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师:(1)取两张16开的白纸,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注意两边要向上叠起一部分。(2)问:若将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同学们猜想一下哪张纸片下落得会快一些?(让学生们讨论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生:„„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该如何来验证呢? 生:用实验加以验证。
师:请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呢?(同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后,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生1:让两张纸片从同一高度落下,看哪张纸片下落时在前面的就是运动快的。生2:让两张纸片从同一高度落下,看哪张纸片先落在地上就是运动快的。„„
师:总结同学们的设计方案,可以知道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一)看哪张纸片下落时在前面,是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二)看哪张纸片先落到地上,是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自己选用的方法,做一做,看哪一张纸片下落得快?(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以下你们采用了哪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小结)
师: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又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呢?(学生交流后,发言)生:分别测量各纸片的下落高度s和落地时间t,然后求出s/t的比值,s/t的值大的纸片运动得快。师:s/t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在物理学中,可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师:飞机在4s内飞行了2000m;汽车在50s运动了500m,那么飞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生:飞机每秒通过的路程为2000m/4s=500m/s;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500m/50s=10m/s。师:那么,在相同时间(1s)内,谁走得路程长?谁运动得快? 生:略
师:这一秒就叫做单位时间。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指出:所谓“单位时间”是以时间单位为单位,数量为1的时间称为单位时间,如:1秒、1分、1小时„„。在单位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路程的长短,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了即速度大小。
师: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用什么来表示? 生:v=s/t。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度、时间的单位各有哪些? 生:„„
师:根据速度的公式可知,速度的单位应该是路程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常见的速度单位有主单位米/秒(m/s)和交通运输单位千米/时(km/h),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那么这两个单位之间是这样换算的呢?若汽车的速度是15m/s,表示什么意义呢?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小结:1米/秒=1/1000千米÷3600时=3.6千米时)生:该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5米。2.探究活动2: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师:现要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应该测量那些物理量?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生:纸片下落的路程和时间。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尺、秒表。师:同学们能否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吗?(学生自己设计、测量、计算)(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归纳小结)
师:(出示汽车上速度表的模型)你能从表中读出结果吗?(出示例题)一辆汽车在京沪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表中的速度是100Km/,距离上海还有80Km,若汽车保持速度不变,计算一下,到达上海还需要多长时间?
(生读题后,师作强调):同学们做题时要注意,物理题的计算要写出物理依据或物理公式,然后带入数据和单位,求出结果并注明单位。
(师作示范)
已知:s=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s/t得,t=s/v=80Km÷100Km/h=0.8h=48min 答:到达上海还须要48min。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速度的现象,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与速度密不可分。体育、交通更是与速度紧紧联系在一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有关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文字内容。
三、小结本课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见课后的练习。
第二篇:《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速度》一课的教学,一般我们物理教师会采用教材的安排,让学生观察大量的运动物体的图片或视频材料,感受运动物体的快慢来引入速度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反应看虽然不错,但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早已司空见惯;有的学生对材料还会产生相似联想,思维不知在何方;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对速度问题他们在小学就已经学好了,无须重复学习。我对《速度》这节概念
课的引入做了如下改进:
1、没有给学生准备任何观察的材料。
2、设计了四个问题,让他们展现思维的火花。
教学课例:
问题一:我们学习速度这个物理量,它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同学们对速度似乎了解的很透彻,假如你骑自行车上学,你一下子超过了行人,你比他快;马路上的小车一下子超过了你,它比你快。似乎快慢是必然的,实际.......对他们快慢的比较在你的大脑里经历了一系列思维判断后得出的。请问:你知道你是怎么比较它们快慢的?(学生基本上是瞠目结舌,这个问题已经紧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思考了,教师不做任何解释)
问题二: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中,观众和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很顺利的得出比较它们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学生归纳得出后回到问题一,让学生自己解
决)
问题三:假如在我们学校运动场上400米的冠军和奥运会上马拉松的冠军,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又该怎么比较?(学生根据问题二的结论,要求教师给出他们运动的时间加以比较。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计算,然后归成两类)
问题四:假如让你去给速度定义,统一它的算法,你应该怎么来定义速度?(学生基本上各抒己见,分成两派。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定义和算法)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可以解决学生认为速度早已学过,不用再学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能紧紧的抓住学生的思维走向,使他们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这样处理我认为要比按照教材提供的处理方法好
得多。
初中物理概念课有些是没有任何实验来辅助教师来完成概念引入的,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课,首要任务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生头脑中对要接受的概念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建立概念才让学生接受。怎样使用教材的确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研究的课题。以上内容仅仅是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若有不妥之处,恳请诸位批评指正。
第三篇:《认识速度》教学设计
《认识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情景体验,使学生理解、感悟“速度”的含义。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思考、创造、对比等过程,体会到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 “速度”的含义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理解。学情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的教学内容,教材是结合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建立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概念,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速度”比理解“路程”和“时间”要更困难一些,特别是,速度单位的表达又与以往学习过的单位表达有很大区别,因此,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为认识速度,第二课时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速度
1.感受“路程一定,如何比较快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当今世界上百米比赛中,跑得最快的人是谁吗? 生:博尔特。
师:没错,在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博尔特获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冠军。而在2009年,他更是创造了男子100米9秒58的世界纪录,想不想看一看当时的比赛录像?(播放录像)
师: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觉? 生:博尔特跑得特别快。
师:这里的快,也就是博尔特的速度快。正是因为他的速度快,他才赢得了当天的比赛。老师这里有前三名的成绩表(课件出示)。
师:从这张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三人都跑了100米……
师:从表中,为什么我们说博尔特跑得最快? 生:因为他们都跑了100米,而博尔特用了9.58秒。
师:这三个人跑的100米,在数学上,叫做路程,而9.58秒、9、71秒、9、84秒,指的是时间。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路程相同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2.感受“时间一定,如何比较快慢”。播放王老师pk博尔特模拟动画。
师:(课件出示)王老师与博尔特比赛的信息表,根据表中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生:王老师9.58秒跑了70米,博尔特9.58秒跑了100米,所以博尔特跑得快。
师:也就是说,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师: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生:路程、时间。
师:那到底什么是速度呢?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速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现实素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情境,自然引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初步沟通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为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
二、探索交流,理解速度
1.探究“路程和速度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快慢”。
师:李老师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4分钟,王老师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6分钟!在这场比赛中,李老师走的更快一些,你们认为呢?
生:有可能王老师家比较远……
师:看来,判断走得快慢,不仅需要知道时间,还需要知道路程。有了路程和时间,你们能比较出快慢来吗?生独立动笔算,师巡视、展示。
师:请看,这里的70米表示什么意思? 生:每分钟走70米。
师:看来,计算出每分钟走的路程,就能比较出快慢来!
师:这每分钟走的路程,表示的就是速度(板书:速度)。如果有了路程和时间,你会求速度了吗? 怎么求?
生:路程÷时间=速度。(板书)
【设计意图:再次创设“比快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精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真切地体会到速度与时间 和路程有关,知道当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时,怎样比速度,渗透了建模思想。】
2.解决问题,探究速度的表示法 师:你能计算出下面的速度吗?
(1)“神十”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十”飞船的速度是()。
(2)王老师骑自行车2小时行走了16千米,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生独立解决。
师:现在,我要向世界骄傲的宣布,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和宇宙飞船一样快!
生:“神十”飞船是每秒行的8千米,王老师骑自行车是每小时行8千米。
师:怎样表示才能让人一眼看出来,这8千米是每秒行的,这8千米又是每小时行的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在学习卡上,看谁的方法既简明,又清楚!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
说明:每秒行8千米可以写成:8千米/秒,每时行8千米可以写成:8千米/时。
【设计意图:速度单位的表示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受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对复合单位理解难度较大。本环节创设解决“神十”飞船与王老师骑自行车速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比较引发 思考,提出质疑。从而体会到采用复合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速度的表示法。】
3.提炼速度的概念
师: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速度,还有很多(课件出示)。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是的,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三、巩固应用 总结提升
师:出示:8米/时。谁来读?猜一猜它是谁的速度? 生猜,并说理由。
师:看来这个速度特别慢,它呢? 出示:200千米/时(动车速度)师:怎么读?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
师:2009年暑假,我从济南坐动车去北京,用2小时,你能计算出从济南到北京的路程是多少吗?
生:200×2=400千米。
师: 2001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曾坐火车去北京,猜一猜,那次我坐了多少小时?
生:3小时、5小时、10小时……
师:你们的想法都对,王老师究竟做了几小时?课件出示:8小时。师:谁能告诉我,那时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生:50千米/时。
师:今年,也就是2015年,动车的最高速度达到400千米/时,假如 我们有幸能够坐上这样速度的火车,那从济南到北京需要多久?
生:1小时。
师:从刚才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路程不变,随着速度越来越快,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可见,科技的发展改变了速度,而速度的改变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师:同学们,课到这儿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速度,而通过最后各种火车的速度,我们可以感受到,速度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王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在认识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本环节采用猜测、想象、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速度现实意义的感受。在巩固理解速度的表示法的同时,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速度的内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用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激励、问题的引导及解决等方法和手段,推动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导入的阶段,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数学教育理念,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了百米赛跑的情景作为导入素材,播放了一段博尔特创造世界纪录的精彩片段,并引用他们的比赛成绩引导学生理解:当路程相同时,时间越少,速度越快。那么,又如何使学生理解:当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我创设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奥运会”,王老师PK博尔特,在生动搞笑的气氛中,学 生扎扎实实地感受到了影响速度的变化因素。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说明、交流、评价,最终归纳、概括获得速度的概念。当学生对速度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我又给学生呈现了生活中的物体的速度:像自然现象、动物、交通工具等等,给学生又一次创造了情感上的升华,对“速度”有了真真实实的“感觉”。
最后,通过交流不同时期火车的速度,让学生感受到了科技改变了速度,而速度又改变了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研究三者的关系做好了铺垫。
第四篇:速度耐力教学设计
耐力素质单元教学第3次课速度耐力教学设计
广州二中
林荣浩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水平四目标,选择速度耐力练习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素质训练不仅是技术的基础,也是保持竞技状态的重要手段;腰腹力量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力量;通过多形式的练习手段,发展学生腰腹力量。
2、分组进行间歇练习,发展学生速度耐力,依照循序渐进原则,运用“测运动脉搏”,调控运动密度和强度,务必使课安全、高效;
3、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挑战自己,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分析
中长跑项目既是中学各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教材,同时男1000米、女800米也是今年体育中考必考项目。通过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改善呼吸和心血系统的功能,促进新城代谢,提高耐久力,增强学生体质。有氧耐力分为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而发展速度耐力是学生提高中长跑成绩的有效途径。
素质训练不仅是技术的基础,也是保持竞技状态的重要手段;腰腹力量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力量;通过多形式的练习手段,发展学生腰腹力量,对体育中考项目:跑、跳、投都有着必要性。本课把腰腹力量练习安排在速度耐力前,是为了更合理的安排时间,让学生在速度耐力练习后能积极的调整、恢复。
课中安排的压腿及徒手投实心球技术动作是每节课的常规练习。
四、组织与教法
1、进行练习时分组不轮换。腰腹力量练习时成体操队形散开,每人一张小垫子,不能按要求做的学生可以减免;跑步时四位速度接近同学一组,进行最后一个200米跑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脉搏情况调整速度,或者不跑。
2、练习速度耐力时,测学生的运动恢复后的脉搏,调整练习的密度及强度。
五、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徒手操-----慢跑热身-----柔软练习-----腰腹力量练习-----跑的辅助练习-----间歇跑-----放松运动----课堂小结-----下课。
第五篇:速度的教学设计
速度教学设计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张夏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它的形成过程)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1、重点:速度的概念建立
速度的测量
2、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计算的解题规范
三、教具准备
大小纸锥,秒表,刻度尺,多媒体。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景引入,体会比较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奥运比赛有哪些项目需
要比较快慢,引导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比较运动快慢,处理好第一个初中物理复合物理量的形成过程 1.刘翔pk罗伯斯
通过视频和比赛成绩得到方法一:相同路程比时间 2.张夏林pk刘翔
播放我和刘翔比赛的动画以及成绩表得到方法二:相同时间比路程 3.体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拿出大小两个纸锥,问学生它们下落的快慢一样吗?引出
活动一: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1.猜一猜 2.做一做 3.比一比(比的方法)4.议一议: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比时间、比路程来比较快慢,那么时间短一定快吗?路程长一定快吗?比较时我们要强调什么?由此要比较运动快慢,需要几个物理量?两个,如果这两个物理量都不一样,怎么比较?
4.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运动快慢:飞机滑行pk汽车行驶
飞机滑行时5s通过的距离为125m,汽车行驶20s通过的距离为560m.学生比较,错误的认为飞机,引导让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可以自然统一到1s即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的数值大小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分母相同比分子,及相同时间比路程,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概念。
(三)理解速度概念,掌握速度物理意义
自主学习速度的基本概念,准备回答问题:
知识梳理:
1、速度是描述
2、速度大小等于
3、速度的公式是
4、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老师讲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及单位的物理意义
其他单位及换算:换算方法1m/s,计算1h通过的路程,从而得到3.6km/h,了解常见的速度值,通过汽车速度的换算,引入速度计和速度的计算。
(四)速度计算,培养规范意识 1.通过课本例题,学生先板演后,学生再自主看书,比较板演与课本中的解题方法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解题规范要求。2.通过我来命题进一步理解速度概念。
(五)测量速度,让学生在做中体会,体会中感悟
我们已经掌握了速度的计算,那么你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纸锥下落的速度吗?引出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活动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需要测量哪些量?你的依据是什么? 2.器材
3.设计表格,测量并记录出纸锥下落的速度
学生进行实验 4.你实验中有哪些成功之处与大家分享。实验过程中你认为哪个物理量测量时比较困难?你能解决吗?是如何解决的?若没有解决,请大家帮帮你。学生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再次进行实验
(六)课堂小结,成果分享
老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练习巩固。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如下表所示。根据表
得最快的是这里比较三人运在_________相
在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路程的方法。
中成绩可知,跑_________同学,动的快慢采用了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看台上的观众根据谁跑在最前面谁跑得最快,他们比较快慢采用了 2.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 “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离弦之箭 b.风弛电擎 c.姗姗来迟 d.一日千里 3.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为方便计时,应尽量使用纸锥(填“大”或“小”),同时纸锥应尽量放(填“高”或“低”)一些。4.猎豹2s能跑80m,猎豹的速度是m/s,旗鱼8h能游800km,旗鱼的速度为 km/h,它们中速度最快的是。篇二:速度的教学设计-(1)(1)运动的快慢 篇三: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主体:
新 课讲授
我们平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称作速度,用符号v表示。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物理量都有单
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听边理解边做笔记
训练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本课知识点
使学生会用知识点正确的解
位,那么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数学中学过路程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所以会很容易想到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
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km/h。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
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 几个。课堂练习1 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学生根据上述教师讲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物理计算,规范计算步骤:①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
解的知识点,和公式使者阶梯
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并把不会的地方
新 课讲授
要统一单位。③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导 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课堂练习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强调公式变形,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3: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理
学生自主解答。解速度概念;例
题展示规范学生解决物理题的步骤并学会速度公式的变式,同时注意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用频闪摄影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思考,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多媒体展示两个网球运动时频闪照片,观看大屏幕,并思考提出问题:①哪个球运动的时间比较
老师的问题
长?②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 慢)基本保持不变?③哪个小球的运动
越来越快?(提示可以用两种比较快慢 的方法)第一个网球任何相等时间通过 的路程相等也就是运动快慢不变,并且 一直沿着直线运动,并且运动方向不变,我们成这样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篇四:速度教学设计
速 度
[教材分析] 本节速度既是前面长度、时间的测量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两次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实测,进一步加强他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学情分析] 速度公式和速度单位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和第一个复合单位,学生虽然以前在小学数学中对速度数值的计算已很熟悉,但只注重数值的计算,对单位未作要求。而物理中比较重视公式的意义的理解及单位的运用,特别是速度单位的换算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转载于:速度的教学设计)物理量,理解速度定义和单位;了解测量速度基本方法;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方式,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测量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扩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速度的探究过程和对“生活-物理-社会”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掁兴中华的信念。[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案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1台,大小纸锥各一只,米尺一把,秒表一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5.2节速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 生:有。师:好,老师首先请大家看三张图片。
第一张,嫦娥二号。今年的国庆期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嫦娥二号,它之所以能离开地球,奔向月球,就是因为它运动地非常(教师停顿,学生齐答)第二张,刘翔冲刺。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毫无疑问,这场比赛中刘翔跑得最(教师停顿,学生齐答)
第三张,猎豹追捕鹿。这个时候鹿如果跑慢了,会怎样呢?
生:被吃了。
师:这个时候快慢就不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既然这三张图片都提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个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演示将大小纸锥分别下落),根据老师刚才的实验过程,你要比较哪个纸锥下落更快,是不是有点困难呢?
生:是。
师:那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比较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活动要求在大屏幕上。
生:四人一组实验。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小的先落地,它运动地快。
师:很好,前面一节我们刚学习了路程,时间,在这次的实验过程中大家很自然
地将哪个物理量取成相同的,哪个物理量是不同的呢?
生:相同路程,不同时间。
师:很好,我们可以将这种比较快慢的方法概括为相同路程比时间。
(板书:相同路程比时间)
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同学采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呢? 生:让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放,同时落地,这样时间相同,路程不同,高的那个运动快。
师:很好,纸锥不同高度,同时落地操作难度有点大,我们可以这样看一下(老师演示)用慢镜头的方式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慢慢下落,在下落过
程中停,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出哪个更快吗?
生:下面的师:那这种比较快慢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教师停顿,学生齐答)(板书:相同时间比路程)师:通过刚才的纸锥活动我们得出了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在实际的比赛中感受一下。
师:播放动画,中间暂停,比较快慢;终点结束,比较快慢。(学生齐答)(教师注意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比赛气氛)
师:如果路程,时间都不一样,你能比较出它们运动地快慢吗?
生:能
师: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一下。
幻灯片(猎豹、旗鱼和雨燕)
生:1s运动的路程比较,雨燕最快。
师:大家很自然地将不同时间转化成了相同的时间来比较快慢,这等于又回到了
第二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我们物理学中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这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就是速度。
二、速度(板书)
师:是不是每次路程、时间都不同的时候,我们都把它转变成一秒钟运动的路程
来比较快慢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幻灯片:车和坦克比较快慢)
生:1h运动的路程。
师:不论是1秒运动的路程,还是1小时运动的路程我们都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
慢,而1秒,1小时在物理学中指的是单位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知道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因此,速度就定义为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υ=s/t 3.单位:
基本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m/s 常用单位:厘米/秒(符号)cm/s 千米/时(符号)km/h 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你能说出它的含义吗?
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1s内通过的路程为340m)。
师:同学们想一想,1米/秒与1千米/时的大小关系怎样?
生:动笔进行单位换算后回答。
师:<投影>1m/s=1m/1s=(1/1000)km/(1/3600)h=3.6km/h>1 km/h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速度的定义、单位、公式,现在我们就来测量一下速度。活动5.6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师:要测定纸片的下落速度,应测量哪些量?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测量?设计怎样的表格?(投影)
生:1.所测物理量:高度h、时间t 2.实验器材:刻度尺、手表(或秒表)3.表格学生设计,教师帮助完善,并讲明一个完整的表格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纸锥下落的速度。
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生:小组交流汇报,比较各小组纸锥下落的速度。
师:对刚才的实验过程提问(投影)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常见物体速度表,找出其中速度最大的和速度最小的物
体。并介绍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的速度可达多少(投影)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速度的计算,接下来,我们看一道例题。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师:如果汽车速度保持不变,到达上海需要多少时间?
生:思考后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其余学生在位置上进行演算。
师:在学生板演中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计算题格式规范教学。新课小结
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师:讲个关于速度的笑话。(投影)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二、速度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υ=s/t 3.单位:
基本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m/s 常用单位:厘米/秒(符号)cm/s 千米/时(符号)km/h篇五: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云岩中心小学:骆佩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抽象出路程、时间与速度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揭示课题。
1、从争吵声,引出问题情景.
课件播放争吵声
师: 同学们,请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真吵不休?(出示教材p79情景图)
哦,原来是松鼠、猴子、兔子都在炫耀自己的竞走成绩,为谁的速度最快吵得不可开交。
2、速度是什么?到底谁的速度最快呢?速度与表格中的路程、时间这三者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并解决以上疑问。(板书课题)
二、探索体验,经历过程 生:松鼠4分钟走了280米,猴子4分钟走了240米,兔子3分钟走了240米。师:从表格中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竞走比赛的时间和路程。举例说一说什么是路程:路程就是一定时间内走了多远?
(二)根据表格数据,小组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①:如果松鼠和猴子为一组,谁走的快呢?(学生自组讨论)
生:松鼠和猴子比赛,松鼠快。因为都是4分钟,但是松鼠走的路程远。师:也就是说相同时间比路程(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走的越快。)
2、探究问题②:要是猴子和兔子为一组,又是谁走的快呢?为什么? 生:猴子和兔子比赛,兔子快。因为猴子和兔子走相同的路程,小兔用的时间短,所以小兔走的快。
师:也就是说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走得越快。)
(小结:相同时间比路程的远近,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长短。)
3、探究问题③:松鼠和小兔比赛,他俩时间不同,路程也不同,怎么比较他们的快慢呢?
生1: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他们的时间都变成12分钟。
生2:分别求出他们每分钟走了多远?
松鼠:280÷4=70(米)
兔子:240÷3=80(米)
可见,松鼠每分走70米,兔子每分走80米,因此,兔子比松鼠走得快。师:其实这利用的就是比速度的方法。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每时、每分、每秒),所行驶的路程就叫作这个物体的速度。
松鼠每分走70米就是松鼠竞走的速度,表示为70米/分。请同学们说一说猴子和兔子的速度分别是多少?(60米/分、80米/分)速度的单位与之前学过的一些单位不同,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三)认识速度
1、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教材p79看一看,说一说。(强调读法,表示意义)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分;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声音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速度大约为3万千米/秒
像这些所告诉我们的都是速度。
小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每时、每分、每秒),所行驶的路程叫作速度。(通俗的说速度就是每时/每分/每秒走了多远?)速度的单位与之前学过的一些单位不同,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
三、建立模型,抽象出路程、时间与速度间的关系
1、师:速度如果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怎么求呢?
(1)让学生尝试写一些。
(2)全班反馈: 速度=路程÷时间
师: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v= s ÷ t
2、生活中运用
(1)面包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小轿车4时行驶了220千米,怎样比较行驶的快?
(2)p80教材试一试,填一填,想一想。
①理解题意 :已知什么,求什么?②为什么这样列式?③用文字把关系式补充完整。(3)教材p81第5题,算一算,填一填。
我们可以借助乘除的互逆关系记忆路程、时间与速度间数量关系:
四、运用与拓展
1、指导学生完成p81第3、6题
(1)第3题:
⑴ 长途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它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北京?
⑵ 货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它
行驶8时能否到达石家庄?
(2)第6题
王大叔从河西村到河东村,每分走60米。
⑴出发10分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上图
做标记)
⑵王大叔9:15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
2、拓展活动
你知道第一速度吗?要想使航天飞船绕着地球运动,发射飞船的最小速度是7.9千米/秒。如果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与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速度,并探究出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模型关系,即:速度=路程÷时间 v=s÷t 时间=路程÷速度 t=s÷v 路程=速度×时间 s=v×t 这为我们下一课时学习与探究单价、总价、数量这三者数量关系模型的确定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作业是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