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能传播声音教案
《谁能传播声音》教学设计
汶上县实验小学 胡令波
【教材分析】
《谁能传播声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的一节内容,本课是在认识了声音产生的基础上,探究哪些物体能传播声音,按照“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制作应用”的思路,探究出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以及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及对声音的产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基础。五年级学生属于高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具有一定的判断、分析、推测能力。因此,本课采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便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作假设性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液体、固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教学重点】 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的过程。【教学难点】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学准备】
教师:铃铛、水槽、水、塑料袋、小石子、蜡烛、打火机、鼓锤、大鼓、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水槽、水、小石块、纸杯、细线、图钉等。【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导新课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来到了教室上课?(提问2-3个同学)
学生回答:听到了上课的铃声。
教师讲述: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对于声音的传播,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想要探究的问题,现在就将你们的疑惑相互交流吧。
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可能交流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声音有哪些传播方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改变吗?等等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总结:有关声音的传播,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声音的传播问题。(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问:同学们在刚才的交流中提到了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那么你认为谁在传播声音呢?现在大家大胆的猜测一下。(找3个学生回答一下,并视机板书)那么这些物质能不能传播声音呢?我们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实验”,对,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实验探究一:空气能否传播声音 师问:同学们,你们周围被什么所包围?
“空气”,对,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空气能否传播声音。我们准备了鼓、鼓槌、两支蜡烛、打火机,根据这些实验器材你能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方案呢?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2分钟)
找几个小组汇报。(提问3-5个小组)
教师总结:刚才几个小组的方案设计的都非常好,综合起来试验方法大致是——点燃蜡烛,一个放在离鼓比较近的位置一个放在较远的位置,敲鼓,观察蜡烛火焰的现象。
对于这个实验你能为大家提点建议吗?(提问2-3个同学)老师也给大家提了一些建议,大屏幕投放实验要求,指名读。
学生根据提示小组合作,开始试验,教师发放实验报告单并巡回指导。(时间5分钟)
实验完毕,找2-4个小组汇报实验成果。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实验现象:击鼓时离鼓近的蜡烛火焰抖动的剧烈,而离鼓远的蜡烛火焰抖动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不着急回答,先来看大屏幕:投放水波图片。
教师讲解:同学们看图片,如果往平静的水面投放石子,会出现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外扩散,并且波纹一圈比一圈弱,我们把他们叫做水波。声波的产生与水波相似。
大屏幕投放声波资料,指名读。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声波,咱们做一个摇铃实验。
实验内容:老师和同学合作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摇铃、让学生站在桌面上摇铃、蹲在桌子底下摇铃,问学生是否听到了铃声。
实验结果:以上都能听到铃声。
师问: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和补充的水波、声波的资料,你觉得这两种波有什么异同?
找3-5个学生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相同点:这两种波都是一大圈一大圈的向外扩散,并逐渐减弱;不同点:水波只能沿着水面向周围传播,而声波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即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板书)
同学们,咱们现在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击鼓时离鼓近的蜡烛火焰抖动的剧烈,而离鼓远的蜡烛火焰抖动不明显?”。
指名回答:离鼓近的位置声波强,蜡烛火焰抖动剧烈,离鼓远的位置声波弱,蜡烛火焰抖动不明显。
师问:敲鼓时我们听到了鼓声,你能结合上面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吗?
“声波传到我们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鼓声”生答。
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再想一下,鼓、火焰、我们之间有什么物质?” “对,空气,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对,空气能传播声音,这也说明我们前面的猜想是正确的,也就是气体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气体”)
过度:我们通过上面得实验已经了解到气体能传播声音,那么真空 能传播声音吗?
指名大胆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正确吗? 播放视频:真空中的电铃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铃声有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刚放进去时铃声很大,随着空气被抽出,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在充气过程中铃声越来越大,最后声音和刚放进去一样大。
教师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答:说明了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实验探究二:液体、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吗
师问: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现在我们来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利用水槽和石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液体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找3-5个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并提问2-3个同学说说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合作做实验:两手各拿一个石子,浸入水中碰撞,注意不要碰到水槽壁,观察是否能够听到声音。
找几个小组汇报实验现象:石子在水中碰撞时能够听到石子碰撞的声音。
实验证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人在桌面纸张上书写,一人把耳朵贴到桌面上,交换听听是否能够听到声音?
学生合作实验,找几个小组汇报实验现象:能够听到声音。实验证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师小结:实验证明液体、固体能够传播声音。师问:声音的传播无处不在,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快乐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提问3-5个同学。
教师总结: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这些物质称为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靠声波向外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利用这些声音传播的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同进入知识巩固环节。
四、知识巩固
多媒体投放一组练习题,指名回答,巩固知识。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吗?
1、幻灯片一:小狗睡觉时,总是把耳朵紧贴地面,有人走近时,它马上就能知道。
2、幻灯片二:钓鱼时。我们在岸上要保持安静,一旦发生声响,鱼就吓跑。
3、幻灯片三:飞机经过时,我们不用抬头看就知道飞机通过。
4、幻灯片四:宇航员在太空,走出飞船后必须借助工具才能进行语言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自然界的知识无穷无尽,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受到大自然的启迪,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快乐的“发明创造”环节吧
五、拓展活动,发明创造
要求:利用一次性杯子、线、曲别针等制作一个土电话。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土电话,并相互打一打电话。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找几个小组展示成果,并演示打电话。
师启发:同学们思考怎样让土电话的通话效果更好些,课下换成铁丝或铜丝试试。拓展研究:
教师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想要探究的问题,如:谁传播声音的能力强?谁传播声音的速度快?等等,课下就请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验,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继续探究吧!板书设计:
8.谁能传播声音
固体
介质 液体
气体 声音的传播
方向 :四面八方
第二篇:谁能传播声音教案及反思
《谁能传播声音》教学实录
坊子区实验小学教师:陈子功
《谁能传播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作假设性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作声音传播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带有创设性的科技作品.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重证据,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科学知识: 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二、活动准备:
实验器材:两个水槽、一个钟罩、一个双用气筒、三个收音机等.一些纸杯、一些曲别针、风筝线、铜丝、图钉等.三、设计思路: 我设计的思路是:在学生认识声音的基础上,究声音的传播,按照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制作应用的思路,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及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闭上门,一个迟到的学生打报告.师:同学们谁在敲门? 生:是陈旭.生:没错是陈旭.师:你们怎么知道是陈旭? 生:听声音.师:闭着门,你们是通过什么听到的报告声? 生:是通过门听到的.生:是通过空气听到的.生:是通过门上的玻璃听到的.生:是通过流动的空气听到的.生:是通过门缝传过来的.师: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想,究竟谁能传播声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17课《谁能传播声音》(板书课题)(2分钟左右)
(二)展开猜想,提出假设,阐述观点.师:谁能传播声音,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给学.生思考时间)
生:空气能传播声音,因为我们可以听见远处火车的声音,可以听见天上飞机的声音.生:墙可以传播声音,因为我可以听见外面敲墙的声音.生:玻璃可以传播声音,同学在教室后面敲玻璃我能听见.生:海水,十月一去青岛海底世界的时候,我能听见里面的声音.生:门,我能听见敲门声.生:楼板,我经常听见楼上小孩玩玻璃球的声音.(3分钟左右)
(三)制定实验计划: 师: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想该怎么? 生:我们可以做实验.生:做实验.师:为了更好的顺利的完成我们的实验该怎么办? 生:我们要先设计好实验的步骤.生:要设计好实验方案.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桌子上的材料,分小组制定实验计划.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生:我们桌子上没有材料.师:要动脑筋想一想.生:我们明白了.学生分组制定实验计划,教师巡视.师:谁起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计划.生:我说一下,我们的实验目的是: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实验器材:收音机、玻璃钟罩、双用气筒.实验步骤: 打开收音机把它放在玻璃钟罩内.2、用双用气筒抽玻璃钟罩内的空气,观察现象.生:我们小组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水能传播声音.实验器材:水槽、收音机、塑料带.实验步骤: 把手音机打开,放入塑料带中.2、收音机的塑料带放入带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制定的? 生:我们小组的实验计划很简单,实验目的是:证明桌子能传播声音.实验器材:桌子.实验步骤:一个同学在一边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师:同学们的实验计划制定的很周全.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7分钟左右)
(四)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生:老师快过来听,声音已经很小了.师:为什么很小了?、生:我们抽出来的空气越来越多.生:老师,你过来听一下.师:你们能听见声音吗? 生:能听见.生:老师你听一下.师:贴在水槽上,能听见.学生实验完毕,汇报实验.师:谁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生:我把收音机放在玻璃钟罩时声音还挺大,可是随着抽出去的空气越来越多,收音机的声音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是听不见了.当钟罩拿开的时候收音机又恢复了原样.这就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师:你们的实验很成功,你们在实验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哪个小组还想汇报.生:当把带有收音机的塑料带放入水中的时候,把耳朵贴在水槽壁上能听到声音,声音没有多大变化,这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师:你们的实验也不错.你们小组说一下.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见另一个同学敲桌子的声音.这说明桌子也能传播声音.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小结.学生汇报:我们的实验都成功了.看来水、桌子、空气都可以传播声音.师:同学们的实验都很成功,空气、水、桌子都能传播声音.物体振动发生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扩散,并逐渐消失.通过实验我们证明了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不同状态的物体都能传播声音.板书:固体、液体、气体.(18分钟左右)
(五)制作电话: 师: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固体能传播声音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电话.看那一个小组最有创意.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生:老师多给我们些纸杯子.师:可以.师: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生;这是秘密,呆会你就会知道的.制作完毕,展示制作 师:那一个小组愿意展示.生:我们制作的是一个多人接听的电话.(学生展示之后其他同学可以试一试效果)
生:不如我们组的好,他们用的是风筝线,我们用的是铜丝,其他同学可以试一下效果.生:效果就是不错,比我们的要好.生:看来铜丝的传播效果要比线好.师:对,铜要比线的传播能力强.生:我们是两个小组合作的,我们通过一根主线,连上了八个人,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通电电话.师:你们这两个小组的创意不错.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不错,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善于发明、善于创造.用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很满意,因为我们小组的电话做的最好.生:还可以,我们的实验比较成功.师:这位同学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还可以吧,我们的实验很成功,但制作不新颖.师:希望你在以后的科学课学习中,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师小结: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合作的精神,顺利的完成实验和制作,并有创新意识.(10分钟左右)
(六)扩展活动: 师:希望同学们下课的时候到操场去,把耳朵贴在双杠上敲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找一下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把探究继续深入下去)《 谁能传播声音》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谁能传播声音这一课,我是按照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制作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及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学生熟知的铃声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当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猜想,产生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把研究的自主权教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自行设计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是培养学生发挥集体智慧确保实验有序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中,通过前后两个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能传播声音。活动从设计方案开始到实验过程中,再到制作电话中都在发挥着集体的智慧,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始终是
第三篇:《8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1
《8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二、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对声音在物体中传播方向的假设设计实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是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学生会提到通过空气传播。)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提醒学生将前后听到的音量进行对比。
方法: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新课讲解:
一、引出问题: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接受,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难以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和调查
1、那么到底固体和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呢?如果可以,传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
隔着沙子、水、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教师讲活动步骤。
提出问题:(1)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2)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2、做“土电话”的活动
让学生知道棉线也可以传播声音(提醒做的时候棉线要拉直。)
(建议课后完成)沙子、水、空气是固体、液体、气体的代表物质,用这三种物质来做实验,对学生很有说服力。实验中教师要先帮学生将同等体积的沙子、水、空气装好,以便学生顺利实验。
同时提醒学生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用手势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感受。(3)只要学生能举例说明我们还能听见远处的声音即可。
三、回顾和解释
1、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学生填写预测并设计实验。
(可以从固体、液体、气体等几方面着手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鼓励学生将思维拓展开,从各个领域入手。)
学生汇报实验设计(互相质疑补充)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2、拓展
(1)你能用你学得的知识来解释成语“伏罂而听”吗?
(2)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第四篇:《谁能传播声音》教学反思
《谁能传播声音》课后反思
《谁能传播声音》是小学科学四上声音的秘密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静下心来想想,有得有失,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用语方面应该比较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的结构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过程之间衔接语言用得不太好。
其中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位,应该把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数据,而其中又有些数据比较雷同呢?是因为误差的存在,导致这么多的不同,而误差又有很多种,比如线没有拉直,听筒的关系,或者有噪音,或者材料有损坏等等多种原因,有的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大概就是因为它的传声效果比较好的缘故。
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拓展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掌握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智力,激发探究科学的情趣。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五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谁能传播声音》教案
《谁能传播声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能区分音乐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科学探究:
能应用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产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消除噪音的科技新产品、新材料;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能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难点:探究声音和传播途径。
三、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打鼓、鼓槌;漏斗、橡胶管;水槽、石子;闹钟或响的玩具;锤子、纸杯、线、回形针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好的声音,你能听出老师播放的这些都是什么声音吗?(放录音,指生回答)
2、同学们听得可真仔细,耳朵真灵!生活中到处都有声音,同门想知道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呢?(指生回答)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真多,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化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到死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今天我们就来选择这个问题来研究:14.谁能传播声音()
二、探究活动:
1、猜测声音传播途径
1)师:到底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猜错了没关系!谁愿意来发表你的看法?(这位同学认为……能传播声音,还有其它意见吗?)(指生猜测,教板书:气体?液体?固体?)
2)师: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下一步该怎么做?(生:做实验!)
对!用事实说话,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2、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1)讨论实验方案:
师: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下面请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想法设计方案,并把实验步骤写下来,咱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得实验方案最好?(生讨论写出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实验方: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及时评价)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指生汇报)3)实验验证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不仅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猜测,还能实际实验方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请各组的小组长到前面领取实验材料,咱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学习?(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A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很认真,很投入,都有了自己的收获和发现。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来说一说?其他组同学仔细听!(指生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意他们的结论吗?把掌声给他们!)哪个小组还愿意来说说你们的实验?
B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师板书:声音能在……中传播)在课本64页中间我们发现下面。
3、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师:老师在讲台说话,咱们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吗?这说明声音是朝哪个方向传播的呀?(生:四面八方 板书:向四面八方)
小结:其实呀,物体在震动发生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扩散,并逐渐消失,能理解吗?
4、理解音乐噪音
1)师: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同学们一定累了吧?
咱们听段音乐,休息一会。问:喜欢吗?听了有什么感受(指生答)师:给人以美德享受的声音叫音乐。
2)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种声音,看你喜欢吗? 生答
师:这种声音对人造成危害,叫噪音,噪音与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5、如何降低噪音:
1)师:既然降低噪音那么让人讨厌,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控制消除噪音污染呢?(指生答)
2)师:那大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65页下面的资料卡。
6、谈收获:
师:这节课咱们学习了《谁能传播声音》,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指生答)
老师也有一些收获:
我看到了同学们合作学习得非常愉快,探究的非常认真,希
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这些好习惯继续保持!行吗?
三、拓展应用:
今天咱们共同研究了声音是怎么样传播的,老师还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课下探究一下:
1、有什么办法知道远方的火车正在驶
?
2、在月球上,宇航员为什么面对你却还要借助无限电话说话?
板书设计 14.谁能传播声音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 向四面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