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电荷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电荷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电荷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电荷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电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

3、通过实验知道电荷间的作用,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具:气球

尺子

碎纸屑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摩擦起电

(一)自主实验

1、请同学们用一只塑料尺或一把塑料梳子在头发上或衣服上使劲摩擦,然后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2、(1)将在餐巾纸上摩擦过的直尺靠近气球

(2)将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靠近头发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二)总结与思考

1.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硬橡胶棒或玻璃棒带了电,或者说它带有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2.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的例子? 3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 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

二、两种电荷

1、观看视频《两种电荷》

2、小组讨论: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3、点拨与总结:

(1)、自然界中存在电荷。

(2)规定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三、巩固与练习

1、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硬橡胶棒或玻璃棒带了电,或者说它带有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

2、自然界中存在电荷。

3、规定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5、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由于电子而带负电,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电。

6.加油站明确规定,“严禁用塑料桶盛装汽油”。这样规定的原因是()A.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B.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人触到桶的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C.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塑料与汽油会发生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学见解

教学反思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在这点上没有设计好,应该事先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上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表达不清.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讲学稿内容不够好。

4.语言上速度快了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不够工整,有点零乱.有待改进.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电学的初始课,因此上好这一课,对于学好电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学生对电学课的第一印象,所以,它不仅担负着掌握电荷初步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激发学生对电学兴趣的任务。基于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尽可能的设计了实验,而且把它设计成探究性试验,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兴趣。如果使用验证性试验,可以节省好多时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因为那样就缺少了神秘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虽看似浅显,但知识点多,给人凌乱而繁杂之感。而且由于化学知识滞后,学生对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导体和绝缘体导电能力不同的原因理解起来都非常困难。因此课堂容量还是不小的。听了同事们的点评,再细细回想本课的过程,我觉得在以下地方可加以改进。

1、导学案的设计:我在设计导学案时,把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时的重点问题写了上去,以至于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绞尽脑汁的想怎样把看到的现象转化成文字,耽误了时间。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学生在观察时已经口头回答了,不必写出来,即导学案个别问题指代不明。另外,对于一些不需要背诵的冗长概念,设计成让学生只填写重点词就可以了,也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对于上面提到的难点,应使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法,让所有学生都弄明白。

3、小结中的题目设计兼着当堂检测的任务,还应再仔细斟酌。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全册 5.1 电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电荷》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视频“梳头产生静电”。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7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巩固小结(板书设计): 5.1 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4

第五篇: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三)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顺着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总结:摩擦起电,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摩擦起电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总结: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根据刚才的实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验电器 A、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B、检验方法: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板接触,如果物体带电,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两片金箔上,金属箔由于带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开的角度越大。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3、原子及其结构

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学生看书思考)师: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4、导体与绝缘体

(1)、演示实验: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的金属箔片张开了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

(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金属箔片没有变化。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板书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

5、导体与绝缘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因为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下载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电荷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九年级物理电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荷教学设计

    《电荷》教学设计 作者: 夏维军 (初中物理贵州黔东南物理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2 / 70 发表日期: 2011-01-10 21:05:39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1章第1节课题:电荷库仑定律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电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电荷》教学设计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中学 徐洪利 【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比较 第一节 一般思考设计: 电荷(两种电荷) 三种起电方式 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及电量等 深层次思考设计: 电荷守恒定律是本节的核心内容; 建立对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15、1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需要一个课时。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学生......

    九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物理《力》教学设计方案 作者:雷世东 文章来源:河口中小学 点击数: 21:00:12 更新时间:2008-12-15 一、 设计思想: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