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
关于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
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等不足之处。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 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操作方法和教学要点
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设计
(1)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特征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故而往往从这里入手,按照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教材是由“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我国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地下宝藏”和“主要交通路线”五部分组成的。按照自然特征对农牧 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气候干旱”应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
(2)理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就要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经济地 理各生产部门间以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个相关的知识系列。
2.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要求
(1)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
首先要以充实的地理事实材料为依据,使地理知识“理”性的认识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之上。为此要充分运用文字、数据、表格、图象等资料,以及投影、录像、电脑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提问
区域地理知识点、线、网的建立,实际上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三个步骤,这里还必须有教师启发引导的 连续性问题。它是控制学生思路,训练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极重要环节。问题的设置应将整体教学内容 串联,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问题的切入既可由基本点出发,推衍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逆向联系,追本溯源。
丰富的资料与精心的设问,往往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使学生形成一种在地理事实基础上的感知、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式学习。如: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就是通过一系列资料与问题逐步得出的。
(3)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区域地理丰富的内容还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和课堂活动形式的不同,其中尤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 力的训练和培养最为重要,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区域位置和地理事 物的分布应进行读图填图的训练;分析综合地理事物特征和成因可采用分组讨论;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途径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树立观念。
(4)教给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类,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原有的知识系统就是 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只有懂“理”才能晓“地”。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
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去分析解 决问题。
(5)采用纲要信号的板书结构
这种板书一般可分为文字框架式和图象符号式两种。如图示的中国农业,是以图像符号表明我国三大农业区的自然条件、经营方式、作物种类、优良畜种等方面的知识,是在学习完中国分区地理后复习中使用的。课堂上边复习边画,形象直观、高度概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
前面已经谈及,学习区域地理不仅是掌握区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区域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每学习一个区域,都要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线索,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否协调,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注意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二、教学意义与优势
实施上述区域地理人地关系结构教学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人地关系的结构教学贯穿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建立点线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利用图表的技能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等罗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3.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陶冶。人地关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结构网络的建立,使学生自始至终受到爱 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资源、人口、环境观的教育。通过评价、分析区域问题和发展途径,更能使学生从小树立人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
4.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5.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区域地理知识的系统、简化,板书的条理、精炼,使学生理解得快,记忆得牢,同时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而知识容量和深度却大大增加,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时间一般可缩短到原来的2/3甚至1/2。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成绩由70分左右提高到80分以上。
6.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之内涵,找出诸地理 要素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科学精致的板书。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促进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上述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采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做指导,汇集了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于一体,是一种有实效、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第二篇:教学反思 优点与不足(范文模版)
在历练中成长
第四十七中学
宋岩
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历练,我都能都得到一面“魔镜”——既能看到我的“正面”,也能看到我的“背面”,更能看到他人的闪光之处!
扬长
由于先天原因和后天的性格所赐,我比较感性,在教态和语言上比较有亲和力。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
避短
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魅力在于有一个流畅贯穿的教学设计和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小意外的处理体现出来的。我这次上课,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条理也还分明,但是对课堂中出现的“与敌人握手”、这一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地进行点评,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范进中举”没有详细讲解,导致这个例子的使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失误,我觉得在课堂预设这一环节上我还做的比较欠缺,不仅要预设教学环节、还要仔细的预设教学提问和学生的生成。
取精
通过观摩组内教师上课,我收获颇丰。老教师思路的清晰、语言掷地有声、以情感人,对学生点及时的表扬、鼓励都是发自内心的,毫无做作。年轻教师的干练,辅助设备的准确运用,教学思路的清晰明了,讲解抑扬顿挫,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博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让自己真正的在历练众成长!
第三篇: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教学设计 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课要在学习乡土、中国、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地理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中国区域地理”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物产、民族、工农业等各个方面,综合性较强。教学中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理分区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中国的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一、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
播放我国西北地区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的录像片
【教师引导】⒈录像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理区域的特色?
⒉根据录像和你平时的知识,说一说维吾尔族、蒙古族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⒊此区域的人们为什么是这样生产、生活的呢?
通过录像片及三个与之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
二、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组探究学习阶段
㈠学生分为三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相应的课本内容及图片,分别讨论以下西北 个比较典型地区的人们是如何利用当地的条件进行生产活动的? ⒈内蒙古高原的东部
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的绿洲 ⒊天山的山地地区 讨论要求:
⒈明确本组讨论的地点
⒉当地人们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什么?
⒊当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产活动?列举影响当地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⒋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语言要简单、明确。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⒈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农业以草原畜牧业为主,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 山的绿洲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天山的山地地区农业以山地畜牧业为主。⒉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只有在有水源的地区出现种植业即灌溉农业。㈡进一步探究:
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只有在有水源的地区出现种 植业,确实与我们学过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很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呢?
在学生明确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深居我国内陆,东西跨度 大,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造成西北地 区有的地方发展畜牧业,有的地方发展灌溉农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什么样的 条件就选择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挥地区 优势,协调人地关系的观念。
㈢深入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师提供录像和资料】 ⒈甘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⒉西北地区沙尘暴
⒊西北地区过度开垦草原、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掠夺性开发等资料 【学生分组讨论】
⒈录像和资料反映出什么问题? 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⒊当地人要想使自己的经济得到发展,还要使下一代的人经济也能发展,他们应该 怎样做?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的利用自然条件,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
三、总结: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⒈通过讨论,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依据当地的资源条件。
⒉西部大开发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西部的资源,使我们着一代人经济得到发展,还
第四篇:我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计1
我的优点与不足
教学内容
我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目标
知识
1、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能力
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态度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意识地发扬优点和克服不足。教学重点
敢于和同学交流彼此之间的优点与缺点。教学难点
设计和书写调查问卷,能正确评价和书写。
1.教学准备 请学生准备能代表或证明自己优点的物品,如证书、奖状、照片等以备展示自己的优点时使用。
2.为小小辩论会准备正方和反方两个牌子。
3.根据班级人数,准备相应的纸条,其中若干张写有“被评价人的字样以备抽签时使用。4.请学生准备好若干张调查问卷。
5.与各科教师协商,请他们帮助评价学生。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实话实说评自己
一、教师导入: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不足,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才能使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评价自己要实话实说。
二、小组交流:
同学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回忆,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寻找薄弱点,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使每位同学的优点大家都能共同分享,不足都能引以为戒。
三、优点展示:请每组选出若干名同学,模仿教材第6页同学们的做法,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优点,并指出自己的不足。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1.教师将教材第6页男孩思考的问题,作为辩论题,写在黑板上,并规定正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优点”;反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缺点”。
2.请赞成此观点是优点的同学坐到正方一边;认为此观点是缺点的同学坐到反方的一边。正反方各推荐一名主辨,在规定的时间内率队友展开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
3.教师对同学的表现予以鼓励,同时结合“图文分析“中的内容,对辩论会进行总结,指出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动三:请你说说心里话 1)要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若干名同学,为全班同学评价的对象。将他们的名字公布出来,请大家思考如何评价他们。
2)请被批评的同学依次到前边来,倾听同学们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同学的长处,评价时以讲述别人的优点为主。
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给你的好伙伴,请他们填写。收回之后,要认真阅读,虚心接受,并真诚感谢对方。活动四:教师眼中的我
1、指导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请一位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任课教师评价一下自己,并将评语写到教材第8页上。
2、课堂上,教师先请同学之间相互传看、交流老师的评语,再请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老师对你的评价。
三、教师总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取决于你平时的表现,希望大家积极努力,把握住一切机会,争取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活动五:用笔记一记
1、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体现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整理归纳一下,然后分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选择主要的记在课本上。
2、要求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记录,拿给家长看看,请家长也来参与评价,把评语写在教材第9页空白处。
四、布置作业:
1.请你去采访你的任课老师,看看老师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注意和老师交谈时的 语气要有礼貌。板书设计
我的优点与缺点 实话实说评自己
第五篇:高二区域地理巴西教学设计
巴西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2.理解巴西多元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
3.掌握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分布特点。
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雨林被破坏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来拯救雨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指图、绘图、填图、析图等过程,分析、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图等资源,综合分析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巴西人口分布、人种构成以及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特点。
(二)教学难点
结合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策略
基本理念: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打造合格的社会公民。
教材简析:巴西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国家,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国家地理的基础和经验,本节课重点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主要运用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在课程资源方面,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在能力培养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任务:
1.课前预习。积极预习课本,查阅巴西的相关视频资料、文本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从感性方面熟悉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展示,与其他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教师任务:
1.组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
2.引领学生学会分析、归纳,进行知识整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相关问题。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视频文件、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外搜集巴西的相关资料;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里约奥运会主题曲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第31届世界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承转过渡: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巴西,我们学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从哪些方面学习? 预设学生回答:知道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人口、农业、工业、城市这9方面学习。
承转过渡: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巴西,了解巴西。我们学习的总体思路是: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认识巴西。
【设计意图】运用奥运会主题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直接转向巴西知识的学习;通过询问,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了解一个国家,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
【展示目标】
学生结合课件,研读学习目标,互设自探,教师做简单解释,明确重点和难点。【设计意图】认领目标,有利于实现学习的有序性,初步建立知识网络。【学习新课】
游戏课堂:翻转课堂:假如你是导游„„ 教师布置任务:全班分6组,每组负责讲清讲会某一知识点并且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作为的导游,带领我们一同游览巴西这个美丽的国家.导游要求:
1、请用导游词
2、结合地图进行导游
3、游客不懂的地方导游必须耐心讲解,如导游讲不清,由导游团队其他队员帮忙讲解
【互设自探】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上讲台展示: 导游一展示一巴西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半球位置 导游展示时应完成以下任务
(1)读图,分别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半球位置三方面进行梳理,通过指图、讨论进行分析、总结。
(2)指图总结:巴西的位置特点:巴西地处低纬度,位于拉丁美洲,东邻大西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在西半球。
【设计意图】读图、指图分析、描述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用图能力; 承转过渡:教师点评导游发言,请出第二组导游 导游二展示:巴西的地形与河流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读巴西的地形、河流图,分析巴西的地形、河流有什么特点? 学生完成任务:
1.读图找出巴西的主要地形区?巴西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巴西的主要河流?结合课本分析巴西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点评学生导游效果,运用课件展示相关答案。
【设计意图】读图分析地形、河流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地形区和河流自述的形式展开教学,形式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合探】:亚马孙河为什么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
学生分析总结:(预设探究结果)
亚马孙河所处地区地势低平,北、中、南地势高,便于水的汇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位置是主导因素,位置影响到气候,气候影响河流,河流影响地形,地形影响河流。
承转过渡:教师点评导游发言,请出第三组导游 导游三展示三:巴西的气候
教师:呈现巴西气候图,布置任务:
找出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结合气候特征图分析巴西的气候特点。学生:按照要求找出巴西的主要类型,描述气候分布和气候特点。总结巴西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较多,气候以湿热为主。
承转过渡:我们一直在说雨林,那雨林什么样子,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互动合探】关注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学生欣赏图片并阅读资料:
1.走进“动植物王国” 2.感受“地球之肺”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热带雨林有哪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思考:这些环境效益中,哪些能对全球产生影响,哪些主要影响当地?
2.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热带雨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4.学法引导:学会比较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对比相同类别的事物时,能够找出差异和相同点。
4.初步讨论:雨林的生态效应? 5.深入讨论:如何保护雨林? 教师指导:
1)巴西对热带雨林的保护 2)阶段小结:
想一想:如何解决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预设回答:开发热带雨林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应该适当开发热带雨林,注意加强保护热带雨林,做到可持续发展。
例如:砍伐后及时补种,分片开发,有计划开发„„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呈现相关答案 【互设自探】巴西人文地理 导游四展示:巴西人口 导游完成下列任务:
1.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亚马孙河流域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巴西的首都在哪里?找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
1.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原因是: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等。
2.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原因是: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交通不便等。
3.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总结:人口分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位置、地形和气候;人文因素主要是交通、开发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
【互动合探】为什么巴西的人口和城市都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地区? 4.初步讨论:巴西人口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原因 5.深入讨论:巴西城市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原因 学生总结发言,老师实时纠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学会对地理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这就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导游四继续展示巴西人种构成 导游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归纳巴西人种构成的特点。
2.巴西混血种人数量最多,这是怎么形成的?
阅读课本P83的内容,分析原因并结合卞卡一家成员构成图、巴西足球队员图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预设学生回答:欧洲殖民者进入巴西,贩卖黑奴到巴西,居民通婚,出现混血种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点评学生回答情况。【设计意图】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本环节活动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分析相关图片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注重知识的生成。
导游五展示:巴西工业和农业
步骤1: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巴西主要有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 2.巴西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预设学生答案:经历了五个阶段:木材采伐、种甘蔗发展制糖业、采金热、咖啡种植、种植天然橡胶。
学生:指图说出巴西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预设学生回答:咖啡、可可、天然橡胶、香蕉、大豆、剑麻、甘蔗等。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学生:指图说明巴西的主要矿产及其分布。
预设学生回答:主要有铁矿、金矿、石油、锰矿等,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教师评论导游同时强调: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量好,除本国使用外,还大量出口,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基地就大量进口巴西的铁矿。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互设自探】学生完成任务:
1.巴西产量占世界首位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 2.巴西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有哪些?(答案见课件展示)
步骤2: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教师:布置任务:二战后,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学生完成任务:(读图、指图、讨论、展示)1.巴西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2.在9.24图中找出:铁、煤、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任务: 1.呈现课件 2.总结提升:
(1)工业分布要考虑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等因素。
(2)巴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这就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承转过渡: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完成板书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内容,要充分地读图、讨论、分析、归纳,进行知识整合;运用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热带雨林开发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师:出示课堂训练题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较法实现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强化本节学习内容,可以检验学习效果,也是对学生学习技能的拓展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教学特点:重视学生阅读地图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整个学习过程基本都是以学生的表现、表达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不足:最好将学习任务再进行细致布局,可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收获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