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第二课 一面
一 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3、研习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
1、词语
困窘 摩挲 颓唐 打眼 恣情 踱步 地窖 赫然 镶嵌 捻断 2、解释 踱步:慢步行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殷勤:热情而周到。优遇:优待。莽撞:鲁莽冒失。窘:难为情,尴尬。摩挲:用手抚摸。颓唐:精神萎靡。打眼:显眼,惹人注意。抖擞:振作。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陡然:突然。
不能自已抖擞 陡然
恣情:放纵感情。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3、形似字
圆 辨 版 陡 镀 婉 园 辫 板 徒 踱 腕
辩 徙 4、多音字
钻 和 曾 恶
二、导入
1、导语
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间。时光把我们拉到1932 年的秋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去领略一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吧。
2、写作背景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文章结构,概括段意。讨论后明确:
全文共43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1-38):描述了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它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了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身份。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一次难忘的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这一部分以议论为主。3、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生回答后明确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附近的内山书店、人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个普通工人和鲁迅
起因: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
经过;“我”看中了一本书,一开始内山书店老板热情接待了“我”,由于身边钱不够,后来换了鲁迅来接待,并介绍了《铁流》
结果:“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本书:《毁灭》与《铁流》
四、研读第一部分
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明确: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明确: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
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了的特写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灭了”的现实,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确:“瘦”。“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的观察特点是什么?
明确: 观察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5、提问:“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五、小结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
巨大的精神力量。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去书店的原因(1-2段)
一面之缘(1-38段)
内山的热情接待(3-17段)(叙)
有幸会见鲁迅(18-38段)一面
巨大的鼓舞和力量(39-41段)一面的鼓舞(39-43 段)
(议)
四年后的沉痛悼念(42 -43 段)以时间为顺序
短暂的会面
巨大的影响
沉痛的悼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的写法 2、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3、研读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味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的写法 2、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旧课
检查“揣摩•运用”中第五题的完成情况,先由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做适当讲解或提示。
二、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己。3、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一面”的经过,掌握记叙文六要素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外貌描写的写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信赖、崇敬、热爱、爱戴的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面”的经过。
2、学习本文顺叙的写法和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外貌描写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信赖、崇敬、热爱、爱戴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掌握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和某人难忘的一面、为什么难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谁和谁的“一面”?这个“一面”的含义是什么?它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面》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用一句话试着概括文章内容。(提示:这是谁和谁怎样的“一面”)
2、请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六要素。
三、自主探究
1、文章标题是“一面”,这是作者和鲁迅先生匆匆的一面,那这“一面”的由来、经过和结果怎样?为什么以“一面”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不以“我和鲁迅先生”或是“鲁迅先生对我的关怀”为题?这样命题有什么好的地方?
2、你从课文标题“一面”中发现了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3、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的呢?速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中一共有几次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
2、为什么要几次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呢?这几次外貌描写是一样的吗还是存在不同的地方,它表现在哪里?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思考问题:人物描写方法有几种?文章中除了对鲁迅先生进行外貌描写还有其他描写 吗?请找出来。文章中重点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为什么要重点采用这种描写方法?
4、“我”与鲁迅先生匆匆的“一面”时,“我”的心理活动怎样,请找出来,看看有几次 并分析它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2、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描写他或她的外貌特征,字数一百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理解“一面”的含义。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叙议结合、记叙基础上画龙点睛地议论的表现手法。情感目标:
体会“一面”对“我”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一面”的含义和对作者的影响。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教学难点:
1、叙议结合、记叙基础上画龙点睛地议论的表现手法。
2、“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和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质疑探究
1、齐读倒数第二段,思考“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这句该如何理解?
2、理解“一面”的含义。
三、读读句子,体会精彩的句子。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像得到了保证似的”有什么作用?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以及“战士”各是什么含义?
四、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1、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2、抓住特征描写外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五、小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和作品,进行知识整理和积累。
2、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海口市沿江中学语文组
高梅凌 初中语文
《一面》教学反思
在学习了杨教授的视频讲座后,我受益匪浅,现在我结合所学光盘内容与自己实际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我教了《一面》后,我对该课进行了反思:
1、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安排他们预习课文,利用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引领学生用多种读法读课文,促使他们主动地读,兴致勃勃的读,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以读促悟,以悟引读后我引领着学生找出文中鲁迅的六次外貌描写,然后主要抓住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又适时地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鲁迅的相关资料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较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宽松民主活跃,达到了清晰授课的目的。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一面》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描写十分精彩,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是瘦、但精神很好,我从这儿入手,提问:鲁迅先生的瘦表现在哪里呢?学生找了找课文回答:作者对他的描写从“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到“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然后到“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再到“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最后到“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开心地说:“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请你们把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瘦的特征的语句读一读,然后用笔勾画出来,仔细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鲁迅先生的瘦的,共有几次描写鲁迅先生的瘦的呢?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突出他的瘦的特点的呢?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和描写方式呢?”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让学生在成功的突破难题中快乐地学习,鲁迅先生的形象在师生心目中高大起来。在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上,我先是由以往的普通的写作方法太一般太过于陈旧讲起,如何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刻画人物切入,谈到本文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共有三次,从暗处到近处再到特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刻画人物外部轮廓由粗到细,文笔由略到详,对人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瘦,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我让学生试着小结鲁迅的性格特征,又让别的同学补充,最后把鲁迅先生归结为他是一个慈爱、谦虚、乐于奉献、爱憎分明、精神矍铄、坚强刚毅、关心支持追求进步青年的老人。我安排的课后作业是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描写他或她的外貌特征,字数:一百字左右。这样趁热打铁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到的写人的描写方法。
总的来看,本课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教学目标分层次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板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解决,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成功的收获中强化学习的信心。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课文中词语感情色彩的体会,应该让学生注意这些地方,以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忽视了对重点词语所起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精辟,有些单一。原因有:教学理论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要提高教学水平还需要往后更加努力地学习。因此我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到了这些漏洞,并对其加以改进。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2、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二、单元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单元整体学习
一课时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课时
3、《爸爸的花朵落了》
二课时
4、《丑小鸭》
一课时
5、《诗两首》
一课时
6、《伤仲永》
一课时
7、综合性学习
一课时
8、写作
三课时
三、对本单元课文的解读分析
成长,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从成长中走过来,但每人的经历并不相同。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朵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当中。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作者还引用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认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啬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
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学生读书而提到先生读书等。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放得开,富有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现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爸爸的花朵落了》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当然,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丑小鸭》
本文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作者以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把丑小鸭的经历描写得令人关注和同情。丑小鸭长得太丑了,所有的鸡、鸭都嘲笑他,排挤他,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被迫离家流浪,几经风险。雁对他虽然不错,但不料被猎人打死。丑小鸭死里逃生,来到一间农家小屋。他忍气吞声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不断受到鸡和猫的奚落排挤。最后他不堪忍受,独自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当中。秋天到了,它见到一群南飞的天鹅。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丑小鸭几乎冻死在冰冷的湖边。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这时丑小鸭才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
这篇童话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诗两首》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本文的作者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这首诗阐明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写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有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2、《未选择的路》
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作者在诗中着重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伤仲永》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本主语言平实而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的道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学习(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回忆中寻找自己童年生活,描述自己过去那段快乐的童年往事。
2、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 学生畅谈“我的童年生活”
1、教师导入语: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些难以忘怀的往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那过去的快乐往事好吗?
2、学生活动:自由言说“我的童年生活”
3、教师小结并过渡:当同学们用优美而动情的语言说着自己那快乐的童年时,老师的心在与你们一起进入,一起想象,一起憧憬,你们的描绘激发了老师的联想,激起了老师心灵的共鸣,让我有了一次美妙的走进你们的心灵。你们是否也愿意与更多的老师一起,分享美好的感受呢?
第二块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课题及作者。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⑴我所知道的(作者或课题)
⑵我最想知道(作者或课题)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见上)
第三块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学生再度浏览单元内容,自定或从老师提供的专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题。
参考题:(1)走进童年的语言世界(要求:收集描写其他名人的童年生活的文章)
(2)在阅读中走近(填本单元的一位作者)
2、商定课外阅读的范围(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与本单元主题接近的其它优秀作品、与探究题相关的材料等),小组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及检查办法。
第四块 教与学的反思及评价
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并评价本节课上自己的表现及收获。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2、感知、a、学习字词
b、朗读全文,初步体味文中情趣 c、课堂讨论
△从本文的题目看,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找出写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部分起止句中的过渡段概述一下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研读:
1、质疑
2、合作探究
△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怎样的?二者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
体验与反思: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揣摩语言,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1、教师总结
2、研读赏析
a、自由讨论。你最喜欢的语段,并说出原因(从写法上分析)b、重点研读。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分析写作技巧
3、拓展延伸
a、品味第二、七自然段,自己写一段话。(或写校园一角,或写某个游戏的过程)b、学生评析
4、布置作业
写一段关于的童年生活的话。
(三)《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至爱亲情
2、研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至爱亲情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2、感知
a、字词
b、有感情地朗读全文c、思考、讨论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2、集中讨论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B、这些对“我”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C、怎样理解文章未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拓展延伸: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教学设计:
一、导学
二、研读与赏析(“我”急着回家这一部分)
a、朗读此段落 b、思考讨论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体验与反思:你喜欢长大吗?说说心里话。
布置作业
(四)《丑小鸭》
教学内容: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2、体味文章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入
2、作者简介
3、感知课文内容
a、速读课文 b、思考
△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丑小鸭遭受到哪些歧视和打击?丑小鸭是如何面对的?这篇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探究: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教师归纳总结
集中讨论:
a、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b、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名话?
c、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体验反思:我们应从丑小鸭身上学习什么?
拓展延伸: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小片段
布置作业
写一个关于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小片段
(五)《诗两首》
教学要点:
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
课前准备:
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以利于理解诗歌。
(三)整体感知
1、反复阅读诗歌。
2、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B、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C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问题探究
1、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五)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二)趣味感知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2、四节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三)问题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趣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或《未选择的路》。
(六)《伤仲永》
教学要点: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正音及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
3、学生齐读,注意断句。
4、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同学讨论交
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5、问题探究: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6、小结:
借事说理的方法。语言简洁生动。
三、课后作业:
小作文:《读〈方仲永〉有感》。
(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
3、与别人交谈应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要重复罗嗦。
4、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二、活动时间:课堂交流安排1课时。
三、活动步骤:
1、建议学生阅读《读者》2002第13期《有问题是因为活着》,并采访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他们曾经有过什么烦恼,又是怎样解决的。做好记录。
2、在教室里布置一棵烦恼树,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写下来,制作成树叶的形状,贴在烦恼树上。
3、以小组为单位,去认领烦恼叶,组内具体讨论如何解决这些烦恼,然后分工,每人针对一片烦恼叶,以书信的形式帮助同学解决这个烦恼。
4、小组内交流书信,提出修改意见,评出写得最好的书信在班上交流。交流时,师生都参与点评。
5、每人根据自己书信的内容写一句名言或较精练的句子,抄在自己制作的一朵小红花上,把小红花贴在烦恼叶的上面。最后在全体学生确认烦恼已基本解决的前提下,让学生把“烦恼树”三字换成了“欢乐树”。
(八)写作
写作:成长的烦恼(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
2、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根据习作要求修改作文。
教学设想:
一、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安排写一段关于自己童年的话,《爸爸的花朵落了》的教学安安排学生写关于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小片段等。这样,学生将逐步积累一些写作的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在布置学生写作前,要指导学生学习组织材料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完成习作。
三、批改和讲评习作时,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将问题呈现,并将自己的修改意见及修改后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比照中有所觉悟,然后再让他们自改作文。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建立:
1、隋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暴政;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③地方长官、割据势力纷纷起兵。
2、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①626年,②它善于纳谏,知人善任。著名进谏大臣有魏征、他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指帝王,体现“存百姓”思想。
2.贞观之治
原因:(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推行系列革新措施。
(2)“贞观新政”:
①经济: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
②政治: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
③法律:修改法令,编撰《唐律疏议》。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奠定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三、“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如何? “三省”是指: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四、评价唐太宗。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 李强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体育
音乐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七年级 6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闲适旷达的审美心态叙述了自己从顽童到学生这一角色转型期的有趣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笔调柔婉细腻,“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丑小鸭》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第一单元:
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他人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面对失败。对应课标
1-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2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1-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到底要表现怎样的主题?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3、丑小鸭有什么现实意义?
4、当生活遇到挫折时,我们该怎么做? 专题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专题划分 专题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专题三:《丑小鸭》 专题四:《诗两首》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让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到底要表现怎样的主题?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揣摩和思考精彩片段。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本专题问题设计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多媒体课件 视频
教材
多媒体教室 记录的纸、笔等
一、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三、默读思考,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研读课文,提取信息,形成观点。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3)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4)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2、课堂讨论
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培养说话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深入研讨,质疑问难(生成问题)
1、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价值)
(1)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2)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4)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与前面作者对先生的评价矛盾吗?
2、围绕问题,深入探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3、解答问题,提炼方法。(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4、拓展延伸,情感体验。(阅读交流,共享成果)
五、梳理总结,反思体会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能否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 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教学评价 评价指标:
1、学生阅读文章和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回答问题是否全面,语言是否流畅,专题二 所需课时 《爸爸的花儿落了》 2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节选,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成长。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插叙有何作用?表达怎样的中心?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1、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
2、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课件 视频
教材
多媒体教室 记录的纸、笔等 其 他 导入: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读读)
1、你了解作者吗?(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
2、学生朗读课文(读时发现不理解的字词自行解决或同桌交流解决)。
3、简要复述课文。(主要事件复述清楚即可。)
4、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三、读懂亲情(议议)
1、提问: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交流。)
2、小结。(也可以让学生做)
这一节我们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中爸爸的性格,那么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四、品味文章语言(谈谈)
1、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试一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五、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 我们,甚至象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 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 请大家谈谈。(小组交流,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让 部分同学在班上谈谈。)推荐作业
⑴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⑵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 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
1、学生阅读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认真倾听。
3、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活动过程符合要求,规范有序
专题三 《丑小鸭》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童话讲得虽然是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能给学生有益启迪。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 没 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1、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有哪些不幸的遭遇?
本专题问题设计
2、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课件 视频
教材
多媒体教室 记录的纸、笔等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以上册教材的《皇帝的新装》导入课文。
二、联系生活体验,比照丑小鸭成长经历。
1、理线索。
2、明结构。
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
3、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 :向往美与幸福——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 :被赞美
4、辨形象
5、悟主题(1)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 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 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教学评价
专题四(2)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思考,小组讨论)
三、各抒己见,内化思想
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四: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渴望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思考,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评价指标:
1、学生阅读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认真倾听。
3、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活动过程符合要求,规范有序
《诗两首》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四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诗,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都与成长有关。让学生背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路问题,了解象征手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理解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课件 视频
教材
多媒体教室 记录的纸、笔等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二、诗人简介。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2.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四、思考探究。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试着当堂背诵这首诗。
五、体验反思。
六、导入《未选择的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诗歌《未选择的路》。前者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后者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
七、整体感知。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阅读这首诗,最好是默读。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八、思考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3、这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九、教师小结。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学生是否认真阅读、思考,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
1、学生阅读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认真倾听。
3、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活动过程符合要求,规范有序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说明:设计几个能引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问题)
(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课时)专题三:(课时).......其中,专题(或专题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所需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专题问题设计(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所需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专题问题设计(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