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课本七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方面“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知识点只需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这一知识点,则只需“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根据新课标理念,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既要符合课标基本要求,又要结合不同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由于我校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尤其对自身神经系统的调节更充满好奇心,学生也基本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对本章节的学习。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及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的运作、潜能和记忆。2.能力目标: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区分。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参考书: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媒体与课前准备:PPT、柠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吗?(播放PPT第1页)学生:有或没有。
老师: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跟士兵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口水(由于条件反射),从而暂时缓解了士兵的口渴。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又充满兴趣有带有疑问。老师:那么,“望梅”为什么可以“止渴”呢? 学生:因为梅很酸,听到就流口水,就可以止渴了。
老师:没错了,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把生物知识应用到历史典故去了。原来,“望梅”之可以“止渴”是因为我们知道梅子很酸,从而刺激到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所以才会流口水的。那么我们人的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呢?又是怎样调节的呢?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板书: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二. 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老师:同学们,刚刚老师观察到了这一场景: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就纷纷的走回到自己的座位,拿起书本准备上课。那么老师想问你们,你们是通过什么调节方式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完成刚刚的一系列动作的。学生:有些学生脸上充满了疑问:什么是神经调节?
老师:那么什么是神经调节呢?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71页,跟老师一起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板书: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脑、脊髓、脑神经、脊髓神经„„。
老师:好,看来同学们基本都知道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知识点二: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老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同样,神经系统也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有个特别的名称,叫神经元。
老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神经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课本71页,待会我叫同学上来完成PPT上的连线。(板书: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播放下一页PPT)
老师: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完成PPT上的任务?请举手。学生:同学们都积极的举手。
老师:好,就叫***同学上来,其他人比较一下***同学跟你做的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做对了没有? 学生:对和不对两种情况都有。
老师:咦!刚刚老师听见有些***同学说不对,那请你说说你的答案。学生:***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老师:现在大家看回书本71页,图12—2 神经元模式图,跟着老师一起说出正确答案。这端又大中间又有和核的结构我们称为胞体,它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在胞体的周围有很多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短的突起叫树突,树突有多个;长的突起叫轴突,轴突只有一个,轴突的末端则称为轴突末梢。看来,***同学是对的。(板书:
1、结构:胞体,树突,轴突,轴突末梢)
老师:知道了神经元的结构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学习神经元的功能。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生物电变化称为神经冲动,简称冲动。神经冲动可以由胞体经轴突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就好像家里用的电从电源经电线传导到电器上那样。因此,概括起来,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板书: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知识点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同学们吃过柠檬吗? 学生:吃过。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柠檬(拿出柠檬),看到柠檬后同学们的口水是不是比没有见到柠檬之前要多? 学生:是。
老师:当我们的手碰到火,你有什么反应? 学生:会缩手。
老师:当眼睛进沙子时,是不是会不停地眨眼啊? 学生:是。
老师:手碰到火会缩回来、眼睛进沙子会不停眨眼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人体受到某些刺激时做出的反应,也就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请同学们在课本72页找出反射的概念,找出来了吗?什么是反射?
学生: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老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的看书。反射就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要记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板书:
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那反射需要什么结构才能完成呢? 学生:反射弧。
老师:嗯,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那么这五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呢? 老师: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那传入神经呢? 学生: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老师:恩,将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发出冲动,传出神经在将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做出相应的反应。
第二篇:3.3_神经调节教案
3.3 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通过读图,98%学生会描述神经调节的过程 ②通过读图,90%学生知道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③通过读图,90%学生了解人脑和脊髓的结构;通过列举生活实例,90%学生了解人脑和脊髓的功能。2.能力目标
①通过生活实例剖析,培养90%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②通过读图,培养90%学生读图能力。3.情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脑科学的前言进展。
②知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 【教学用具】
教学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先来看段视频,思考生物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反应的?
生:环境变化(狮子辨别风向、斑马的行为;斑马根据感觉、气氛)。师:好,请坐。我们可以看出,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迅速作出了反应,人也一样,人走路遇到障碍物是不是会绕开走,不热就会被绊倒。而承担信息处理重任的就是人体内的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与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2讲授新课
(一)神经系统
师:我们先来了解下人体的神经中枢。打开书本103页,读图3-14,并把右下角的列表填起来。
师: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师: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生:脑和脊髓
师:中枢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
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师:回答的真棒。那周围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生:脑神经和脊神经。师:周围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
生:负责中枢神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师:也就是说他们把中枢神经处理的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吧。那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负责哪些部位呢?
生:脑神经主要支配……,脊神经支配……。师:那脑神经和脊神经还有哪些区别? 生:脑神经来自脑,有12对
师:对,脑神经是由脑发出的,有12对。那脊神经呢? 生:脊神经来自脊髓,共31对。师:很好啊。他们的区别要分清楚了。
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是不是都记住了。位于最上面的是? 生:脑
师:位于脊柱里的是? 生:脊髓
师:他们共同组成了什么? 师:中枢神经系统 师:有什么作用?
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师:由脑发出的神经叫? 生:脑神经 师:有多少对? 生:12对
师:由脊髓发出的神经 生:脊神经 师:有多少对? 生:31对
师:他们共同组成? 生:周围神经系统 师:有什么作用?
生:负责中枢神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师: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脑
师:我们先来认识下脑。
师: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部分。
师:我们看这幅图,哪个是大脑?
生:最大的(最发达的、面积最大的)师:最发达的这个是吧 师:那脑干在哪里? 生:最下面 师:小脑呢? 生:位于大脑后下方、脑干上面
师:大家回答正确啊。我们要注意下脑和大脑的区别,大脑是包含在脑里面的哦。别弄错了。
师:我们看下大脑。有没有感觉像电视里放的外星人的头。师:他有什么特点?
生: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师:对,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部位。来看这张图,大家了解下就好。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凹凸不平师:那凹的是什么? 生:沟和裂 师:凸的呢? 生:是回。
师: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为什么大脑皮层会凹凸不平,他有什么作用? 生:沟和回使大脑皮层面积大大增加。(生:这种结构的意义?
师:大脑皮层由140亿神经元细胞体组成,人的大脑皮层表面积有480厘米²。伸展的大脑皮层完全放不进脑部。想象它是一张很大的纸,被揉皱后塞进一个小盒子里。)
师:那大脑的不同部位功能相同吗? 生:不同。
师:我们来看下书本104页图3-16,认识脑的不同部位,老师给大家2分钟来记忆下。
师:记住了,书本合上,老师考考大家的记忆。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师:这个部位与什么有关? 生:视觉 ……
师: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所以有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那说明动物有没有? 生:没有。可是老师,那鹦鹉呢?
师:鹦鹉只是模仿人类发声而已,老师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说还不错或者晴朗。那问鹦鹉就只会说那依据。所以不能说他会说话哦。
师:明白了吗?我们接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上课上了一定时间后,要课间休息? 生:因为大脑疲劳了,要休息。
师:对。在上课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所以大脑很容易疲劳,我们需要适当的放松。
师:那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 生:……
师:认识了大脑,来认识下小脑。小脑位于哪里? 生:大脑后下方,脑干背侧。师:小脑有什么作用?
生: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维持身体平衡。师:为什么这个人走路不稳? 生:因为他小脑损伤。
师:对,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平衡失调等。因为小脑有什么作用?
生: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维持身体平衡。师:好,我们再来看下,脑干。师:脑干位于哪里? 生:大脑的下面。师:他有什么功能?
生: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干损伤危及生命。师:如果脑干损伤了,你感觉会有什么影响? 生:呼吸困难……
师:有道理。如若损伤,将引起……
师:那我们平常说这个人是植物人,他还没死,怎样才能判定一个人真的死了呢? 生:脑死亡 师:看下这则材料。(读一下材料加颜色的字)
(三)脊髓
师:我们说处理信息的除了脑,还有脊髓,脊髓位于哪里? 生:脊柱里。
师:我们来看下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书本105页中间的两段话。老师找个同学总结下。
生:老师总结下: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2.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3.由许多神经元组成。师:他有什么功能?
生: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能完成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师:老师总结下……我们刚才说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而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所以脊髓一般受大脑的控制。填一填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
(二)大脑的结构、功能
(三)脊髓
第三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五莲三中课时备课卡(2015年3月)教师姓名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一
日期
3月日
课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体现三 维目标)
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点、难点 及突破 方法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形式:课前预习学案活动大约时间:25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学生活动及时间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这属于反射吗? 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⑸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⑹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学生阅读教材P16内容回答之)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探究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18内容。1.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
2.请根据图2-1描述电荷移动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3.兴奋区与未兴奋区的电荷发生怎样的移动?
4.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5.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探究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生阅读教材P19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2.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的作用是什么?
3.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4.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什么结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突触小体、突触后膜、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各是什么?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7.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并进行归纳和整理。探究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20相关内容。教师归纳总结之。同时让学生明白,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机体能够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不同的中枢之间分级调节的结果。提问:1.人的高级中枢是什么?低级中枢有哪些?
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3.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结合教材P21插图讲解S、H、W、V区的功能以及这些言语区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教师总结归纳之。学习与记忆有其生理基础;学习的过程需要各种器官的协调作用;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习中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反射弧的组成,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过程。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讨论和思考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18内容。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板书提纲: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兴奋的概念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3、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5、产生电位差的原因:Na+内流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2、突触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教后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四篇:通过神经《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2)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
(3)结合膜电位变化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2.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现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培养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科学发现过程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认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方法和材料的重要作用。
(3)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 北京时间5月28日晚,2015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在天津落幕。中国女排在决赛中直落三局完胜劲敌韩国,时隔4年重夺亚锦赛冠军,此次折桂也是中国队18次参加亚锦赛以来斩获的第13冠,连续复仇泰国和韩国,可喜可贺。同时提问:这样的优秀表现离不开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队员身体各个器官同样需要协调配合,这与人体的什么系统有关?引入主题。
(二).讲授新课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带领学生复习神经系统
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组成?
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问题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展示神经元结构如图1,要求学生指出神经元的结构,并辨析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及神经等概念。
图1 学生回答:神经元结构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长的树突或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问题2:神经元的功能呢?
神经元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兴奋:动物或人体内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问题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回忆反射定义及分类,并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问题4: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展示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并提问: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学生观察回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
过渡思考: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兴奋的传导是以什么信号进行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医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检测脑部疾病啊?(脑电图检测)
说明神经兴奋的传导与什么有关?
如果让你来证明兴奋的传导与电有关,该怎么做呢?现在假如给你一块新鲜的肌肉上面连接有神经,你怎么用物理的方法证明兴奋的传递与电有关?
讲授: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尔瓦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后来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过程如下。
并提问:刺激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有无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肌肉收缩的同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的,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
过渡思考:兴奋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并传导的呢? 探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提示)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
要求学生分析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图和膜电位变化图
追问:静止时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接受刺激时会产生怎样变化?思考:膜内外电流方向?
师生共同总结:
(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这是因为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2)刺激产生兴奋时
兴奋部位:外负内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了动作电位,从而与相邻部位产生了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指向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指向未兴奋部位(双向性)
(3)传导与恢复
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原来兴奋的部位回到静息电位,(那么事情就结束了吗?没有!)
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而原来未兴奋部位由静息电位变成了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不断传递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过渡思考:那么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神经元的呢?前面提到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该如何传递? 步骤一: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弄清楚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
突触后--胞体膜或树突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步骤二:问题引导:
学生观看图片“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回答突触的各组成成分来自神经元的哪部分:
1.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联系的,根据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 2.递质发生效应后,去向如何? 3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方向如何?
回答: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总结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等)-→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4.课堂小结、内容升华
为了使课堂小结不流于形式,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小结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
(三).作业设计 阅读科技短文,思考问题
多媒体展示:科技短文《有机磷农药的危害》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广泛用于农林业。若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残留量过多,进入机体后,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有机磷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分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
问题:
(1)神经系统中,有机磷农药影响的结构名称?(突触)
(2)此结构中兴奋是以何种形式传递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有机磷中毒的现象是什么?(肌肉震颤不止还是不能收缩?)
六、板书设计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
(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①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
②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③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第五篇:神经调节说课稿
《神经调节》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XX,来自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新课改后,生物必修本中新增添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对于神经调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5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随着对“兴奋传导”这一生命活动本质规律的深入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②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如何达到)
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为主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抽象思维能力也大大增强,但仍不完善,需要教师主导下的定向教学活动。、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个性发展和共性提高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稍有欠缺的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对那些善于观察和表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各类学生通过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三 教法学法 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 “某位同学被先后两次扎针”,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两次都会缩手呢?引出“神经调节”一节。(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入课题,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
2、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3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 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③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设计意图)通过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3、启发点拨,重难释疑(10分钟)
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再对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① 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②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等教具将课件中有关的动画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
4、合作探究,应用拓展(5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知识,此时模拟一个“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全班同学通过实验一起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5、归纳小结,当堂演练(10分钟)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用大屏幕投影把题目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设计意图)结合教学重难点,专项突破,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6、布置作业,加深理解(2分钟)
五 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
(一)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
(二)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性
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2 细胞间的传递:单向性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设计意图)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在其中,注重了重、难点的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
以上是对“神经调节”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想。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又提高教学效果,能够成功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