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生物神经调节教案(特长生培养)范文
神经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神经系统的大致组成、神经元的组成和结构、反射的概念和种类、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能指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电位形式,能阐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过程。
(3)能画出突触的结构简图,能阐述兴奋在突触处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2.情感目标:
(1)体验自身的神经活动和神经调节对自己生命活动的影响,学会科学生活,合理用脑。
(2)通过递质知识的学习,树立“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观念。3.能力目标:(1)通过对反射弧结构图,突触结构图的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读图能力。(2)通过兴奋传导过程的学习,学会理解生命的动态过程。(3)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自主探究神经活动现象。
教学重、难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突触)的传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冬天不小心碰到火锅时的缩手反射 [复习]
1.体的通讯网络——神经系统的组成
讨论:下列疾病是神经系统的什么部位受到损伤所致?
(1)植物人(2)小儿麻痹症(3)中风(4)高位截瘫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讨论:(1)神经元的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怎样与功能相适应?
(3)轴突(长树突)——神经纤维——神经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讯电缆)
3.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讨论:如何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举例说明 4.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
观察:反射弧的模式图(教材P88),要求能找到3个神经元及它们的细胞体、树突和轴突,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探究:能否设计实验验证背根的传入和腹根的传出功能? [设疑]1,兴奋到底是什么?
讨论:各部分的功能、组成,感受器有适应性吗?
2,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是怎样产生兴奋的,又是怎样传导的?
[新课]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设问:静息电位是怎样形成的?
受到刺激
2、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观察: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的电位差
注意: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外电流方向哪个一致?
电位差导致
3、局部电流
思考:如果刺激在神经纤维的中间怎样?
4、兴奋传导
设问:1)传导速度怎样?与金属导线一样快吗?——信息高速公路,宽带
2)相邻神经纤维之间会发生信息短路吗? 3)有什么办法使传导停止吗?(麻醉药物)
4)根据你自己跑长跑的亲身体验,你认为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更易疲劳还是肌肉更易疲劳?有什么意义?(心有余而力不足,适应变化的环境)
5、恢复为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的测定
注意:指针的变化
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1、创设情景:兴奋通过细胞间(神经细胞之间,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之间)也是以动作电位的形式吗?(电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那么受到不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也是一样的)
2、思考:
(1)研究发现,兴奋通过肌肉间隙时有一个慢速的延搁过程(2)神经纤维的传导时双向的,而在整个神经系统却时单向的,问题在哪?(3)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是完全不同的组织细胞,动作电位一样传导吗?
3、介绍双蛙心灌注实验
结论:化学物质的产生和调节
4、介绍突触及传递过程
讨论:(1)突触小泡中什么细胞器数量多?(2)突触间隙的液体是什么?
(3)递质与抗体结合后,如果一直结合,会导致什么结果?
(4)俗话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你知道尼古丁的致瘾道理吗?(拒绝毒品,关爱生命)
(5)突触发育的关键期你知道吗?学习和遗忘的过程与突触的新建和破坏有什么关系?
(6)你知道“帕金森氏症”吗?你从此例看出递质一定使后膜兴奋吗?(7)从信息角度分析过程(电信息——化学信息——电信息)(8)比喻:高速公路——(9)为什么单向?
(10)递质怎样从前膜到后膜? 课后作业:课后复习题
第二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生物教案)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能力目标:能举例说出反射;
能区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能够分析类似膝跳反射等较简单反射的反射弧; 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教学重点:
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膝跳反射、排尿反射和“望梅止渴”等反射的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膝跳反射、排尿反射和“望梅止渴”等反射的具体分析; 教学方法:
讲述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
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它们的分工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大脑控制高级的生命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师:脊髓有怎样的作用? 生:反射和传导。【新课讲授】
师: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各项生命活动的呢?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 生:反射。
师:到底什么是反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师:请同学们看到书P77膝跳反射。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也是很简单的反射。大家可以自己参照书上给出的反法试一试,了解什么是膝跳反射,进而了解什么是反射。学生活动。师:大家都做成了膝跳反射吗?每个健康的人都是具有这个基本的反射的。哪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做成功呢?是不是在做膝跳反射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呢?
生:叩击的部位要正确:膝盖下面的韧带。叩击的手势要正确: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地叩击一下,力度稍微要大一点。
师:是的。位置不对,我们的神经系统感觉不到相应刺激;叩击时过重、过轻或者过于频繁,也会影响膝跳反射的发生。还有,最有是请同桌帮你叩击韧带,因为自己叩击的话,可能下意识的会做好准备,从而干扰膝跳反射的发生。
师:讲了这些注意事项之后,大家可以再做一下,看这次能否成功。学生活动。
师:快速叩击一下膝盖下面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师:类似的反射还有很多,比如手遇到烫东西会缩回,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的时候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
师:反射为什么能够发生呢?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呢? 生: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师:反射弧由五个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师: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 松开烫手馒头反射的反射弧。师:为什么抓到烫手馒头后我们会迅速地把手松开呢?
生:首先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了烫,然后把这种“烫”的信息传递到了脊髓,脊髓迅速地发出神经冲动,控制手指松开,整个反射完成。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出这个反射的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具体是哪些结构?
生:感受器是分布于手指皮肤中的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手指。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生:感受器是韧带,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是神经末梢以及大腿的肌肉。
师: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典故。谁能分析一下这个反射的反射弧? 生:感受器是耳,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是神经末梢和唾液腺。师: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一类反射统称为非条件反射;
还有一类反射,叫条件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的。复杂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往往位于大脑皮层。
师:人体通过各种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对体内外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师:请大家做书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
反射
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二
反射弧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
理解非条件反射
第三篇:3.3_神经调节教案
3.3 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通过读图,98%学生会描述神经调节的过程 ②通过读图,90%学生知道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③通过读图,90%学生了解人脑和脊髓的结构;通过列举生活实例,90%学生了解人脑和脊髓的功能。2.能力目标
①通过生活实例剖析,培养90%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②通过读图,培养90%学生读图能力。3.情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脑科学的前言进展。
②知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 【教学用具】
教学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先来看段视频,思考生物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反应的?
生:环境变化(狮子辨别风向、斑马的行为;斑马根据感觉、气氛)。师:好,请坐。我们可以看出,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迅速作出了反应,人也一样,人走路遇到障碍物是不是会绕开走,不热就会被绊倒。而承担信息处理重任的就是人体内的脑和脊髓。脑和脊髓与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2讲授新课
(一)神经系统
师:我们先来了解下人体的神经中枢。打开书本103页,读图3-14,并把右下角的列表填起来。
师: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师: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生:脑和脊髓
师:中枢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
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师:回答的真棒。那周围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生:脑神经和脊神经。师:周围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
生:负责中枢神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师:也就是说他们把中枢神经处理的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吧。那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负责哪些部位呢?
生:脑神经主要支配……,脊神经支配……。师:那脑神经和脊神经还有哪些区别? 生:脑神经来自脑,有12对
师:对,脑神经是由脑发出的,有12对。那脊神经呢? 生:脊神经来自脊髓,共31对。师:很好啊。他们的区别要分清楚了。
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是不是都记住了。位于最上面的是? 生:脑
师:位于脊柱里的是? 生:脊髓
师:他们共同组成了什么? 师:中枢神经系统 师:有什么作用?
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师:由脑发出的神经叫? 生:脑神经 师:有多少对? 生:12对
师:由脊髓发出的神经 生:脊神经 师:有多少对? 生:31对
师:他们共同组成? 生:周围神经系统 师:有什么作用?
生:负责中枢神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师: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脑
师:我们先来认识下脑。
师: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部分。
师:我们看这幅图,哪个是大脑?
生:最大的(最发达的、面积最大的)师:最发达的这个是吧 师:那脑干在哪里? 生:最下面 师:小脑呢? 生:位于大脑后下方、脑干上面
师:大家回答正确啊。我们要注意下脑和大脑的区别,大脑是包含在脑里面的哦。别弄错了。
师:我们看下大脑。有没有感觉像电视里放的外星人的头。师:他有什么特点?
生: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师:对,大脑分为左右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部位。来看这张图,大家了解下就好。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凹凸不平师:那凹的是什么? 生:沟和裂 师:凸的呢? 生:是回。
师: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为什么大脑皮层会凹凸不平,他有什么作用? 生:沟和回使大脑皮层面积大大增加。(生:这种结构的意义?
师:大脑皮层由140亿神经元细胞体组成,人的大脑皮层表面积有480厘米²。伸展的大脑皮层完全放不进脑部。想象它是一张很大的纸,被揉皱后塞进一个小盒子里。)
师:那大脑的不同部位功能相同吗? 生:不同。
师:我们来看下书本104页图3-16,认识脑的不同部位,老师给大家2分钟来记忆下。
师:记住了,书本合上,老师考考大家的记忆。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师:这个部位与什么有关? 生:视觉 ……
师: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所以有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那说明动物有没有? 生:没有。可是老师,那鹦鹉呢?
师:鹦鹉只是模仿人类发声而已,老师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说还不错或者晴朗。那问鹦鹉就只会说那依据。所以不能说他会说话哦。
师:明白了吗?我们接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上课上了一定时间后,要课间休息? 生:因为大脑疲劳了,要休息。
师:对。在上课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所以大脑很容易疲劳,我们需要适当的放松。
师:那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脑? 生:……
师:认识了大脑,来认识下小脑。小脑位于哪里? 生:大脑后下方,脑干背侧。师:小脑有什么作用?
生: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维持身体平衡。师:为什么这个人走路不稳? 生:因为他小脑损伤。
师:对,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平衡失调等。因为小脑有什么作用?
生: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维持身体平衡。师:好,我们再来看下,脑干。师:脑干位于哪里? 生:大脑的下面。师:他有什么功能?
生: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干损伤危及生命。师:如果脑干损伤了,你感觉会有什么影响? 生:呼吸困难……
师:有道理。如若损伤,将引起……
师:那我们平常说这个人是植物人,他还没死,怎样才能判定一个人真的死了呢? 生:脑死亡 师:看下这则材料。(读一下材料加颜色的字)
(三)脊髓
师:我们说处理信息的除了脑,还有脊髓,脊髓位于哪里? 生:脊柱里。
师:我们来看下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书本105页中间的两段话。老师找个同学总结下。
生:老师总结下: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2.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3.由许多神经元组成。师:他有什么功能?
生: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能完成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还能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师:老师总结下……我们刚才说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而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所以脊髓一般受大脑的控制。填一填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
(二)大脑的结构、功能
(三)脊髓
第四篇:生物特长生培养计划
生物特长生培养计划
生物尖子生,是教师的宠儿,是中下等生心中的英雄。教师喜欢尖子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他们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好。但他们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同样需要教育者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器。“尖子生”在班上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思维较活跃,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轻松带头完成。对尖子生的培养,应有两个明确目标,一是积极引导,严格要求,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充分施展生物才能。二是通过尖子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较好的学习方法影响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发展,从中既锻炼了尖子生,使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系统的把握,又使全班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推进。
对于2011年高一级部的生物特长生,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开阔尖子生的视野。尖子生学有余力,在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可为他们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联系实验室孙彩云老师,下午课外大活动时间开放生物实验室;联系图书馆,去给学生借到【生物学通报】等生物知识书籍。
2、课内积极引导,使尖子生步入更高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回忆说,他在高中三年学习时感到大多生物课老师讲得都太浅,但为了成为守纪律的好学生,仍规规矩矩地听了三年早就懂了的课。可见课堂内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引导,就像后进生一样成为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因此,课内老师应从后进生出发,到优生结束,既有浅显的实例,又适当补充课内例题给优生提出更高要求。允许优生脱离老师讲课进程,去思考更有趣而困难的问题。3、加强学法指导。让尖子生掌握一些要求较高适合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学习方法。例如波利亚解题思考方法及解答问题法等。另外,让尖子生对生物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有一个高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4、提倡尖子生争当各学习小组组长,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
分享:
第五篇:神经调节说课稿
《神经调节》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XX,来自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新课改后,生物必修本中新增添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对于神经调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5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随着对“兴奋传导”这一生命活动本质规律的深入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②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如何达到)
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为主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抽象思维能力也大大增强,但仍不完善,需要教师主导下的定向教学活动。、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个性发展和共性提高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稍有欠缺的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对那些善于观察和表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各类学生通过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三 教法学法 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导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 “某位同学被先后两次扎针”,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两次都会缩手呢?引出“神经调节”一节。(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入课题,很快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
2、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3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 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③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设计意图)通过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3、启发点拨,重难释疑(10分钟)
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再对本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① 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 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②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等教具将课件中有关的动画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难点。
4、合作探究,应用拓展(5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知识,此时模拟一个“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全班同学通过实验一起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5、归纳小结,当堂演练(10分钟)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用大屏幕投影把题目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设计意图)结合教学重难点,专项突破,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6、布置作业,加深理解(2分钟)
五 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
(一)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
(二)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性
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2 细胞间的传递:单向性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设计意图)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在其中,注重了重、难点的突出,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层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理解。
以上是对“神经调节”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想。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又提高教学效果,能够成功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