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课前预习】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___________,使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一方面产生_________并传至_________,通过产生___________来直接调节水的___________;一方面由______________分泌,并且_____________释放的_____________增加,从而促进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______________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______________趋向于恢复正常。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会分泌____________,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____,进而促使甲状腺增加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训练】
3.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4.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5.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6.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7.在动物的行为中,与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越发达的动物,其行为的表现也就越复杂
B.在动物的行为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C.激素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D.大脑皮层越发达的动物,其学习的能力就越强
8.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课后测试】
9.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下丘脑
C.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下丘脑、大脑皮层
10.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1.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12.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是
A.只有神经调节 B.只有体液调节
C.主要是神经调节 D.主要是体液调节
13.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皮肤的血流量增多 ②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 ③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
④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①~⑦的变化原因或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2)由③引起的行为变化是通过主动饮水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方式分别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
第二篇: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⑵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2.过程与方法:
⑴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 1学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讲述】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展示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留待学完新课后回答〗
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新课导入
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转折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体液。体液调节。
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板书】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思考讨论填表
〖精讲〗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转折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讲述】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转折】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1.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2.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3.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4.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5.甲状腺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7.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8.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10.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1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说明及问题】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
【讲述】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1.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了,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趋于正常。这属于体液调节。
1.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尿量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趋向正常。
2.课本P33第一段。
3.有的。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小结】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决 问题探讨 见开头提示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阅读思考谈谈对此的想法。拒绝毒品 〖作业〗〖教师适当提示〗 基础题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拓展题1.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独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补充练习〗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 D.效应器的兴奋性
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协调中枢 6.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 7.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下丘脑
8.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下列对这种传递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
C.突触处兴奋是能单向传递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步的,没有延搁
9.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10.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C A C C C C B D C B
第三篇:《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三一轮复习)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的比较1【考点 ] 重要程度★★☆☆☆[ 体液调节的概念1.等)通过CO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2 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特别提醒】 等化学物质的CO还包括通过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1(【特别提醒】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CO调节。激素、)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1(2
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因此,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炎热环境中产热少,散)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神经调节过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1(热也少。
神经调节的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2.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中的相关神经中枢→感受器产生兴奋)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2()区别1(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渴感,增加饮水)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3(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比较项目)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2(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激素、体液中物质 神经递质神经冲动、信息分子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或抑制(奋,促进调→垂体后叶释放→)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新陈代谢来增4(反射 调节方式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加产热。体液运输 反射弧 作用途径平衡。二者指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寒颤“)5(【特别提醒】 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较缓慢 迅速 反应速度)渗透压感受器及水盐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1()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不是一回事,因为前者位于大脑6(较广泛 准确、比较局限 作用范围 脑皮层;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是肾脏。皮层,后者位于下丘脑。作用时间 比较长 短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由垂体细胞释放,2()当人发烧,并持续在一定高温时,此时的散热量等于发热量,7()联系2(能提高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否则体温会发生改变。高烧不退的病人不能加盖棉被。因为高体液调节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体液调节。-)人体的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3
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两者常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下丘脑的功能1【归纳总结)当人处在寒冷环境时,依靠增加产热、减少散热,通过神经调8(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控体温平衡;当人处在炎热环境时,依靠
,通增加散热(机体要满足基础代谢需要,此时不能减少产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平衡2【考点 过神经调节调控体温平衡。的调节 ] 重要程度★★★★☆[ .人体热量的来源和去路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二——水盐平衡3【考点(尤其以骨骼肌和肝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的调节[] 重要程度★★★★☆;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脏产热为多)
.人体水分的来源和去路1
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排便散热。人体水分的来源主要是饮水、食物中含水和细胞代谢产生水;细 .体温调节模型2水分的;(尤其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排出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其次还有汗液的蒸发、呼气、排便 等排出水分。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水盐平衡调节模型2
页1生物·高三一轮复习·第 页2 生物·高三一轮复习·第)调节作用: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1(血糖调节中枢。)分泌作用:下丘脑能分泌多种激素,如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2(放激素等。)感受作用:可以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和血糖浓度变化。3()传导作用: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之4(产生渴觉。】生命活动调节方式2【归纳总结 页3生物·高三一轮复习·第 页4 生物·高三一轮复习·第
第四篇: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调节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想
《神经调节》一节是生物第四章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反射弧完成反射的过程、神经细胞内部兴奋的传导及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等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兴趣,又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熟读教材内容后,感觉本节课最关键的问题是兴奋的本质,因为这是研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基础。但教材中只说明了兴奋是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而对这种电位变化产生的机理却只字未提。事实上,根据经验,这一结论在完全不了解机理的情况下是很难记住的。而我认为这样一个内容恰恰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于是,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就成了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所以,我认真阅读了陈守良老师编写的《动物生理学》中关于神经的兴奋与传导一章,也许是陈守良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启发了我,我发现如果将这部分内容适当简化处理,抽离出主线,再配以形象的描述,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于是,大致的教学思路基本形成,而这个思路就是按照历对生物电现象的研究过程展开的。而且,板书的设计力求明确简练,将最重要的结论留给学生,以便于将来的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补充神经生理的一些研究方法,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设计实验的要点;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利用已知信息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家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充满艰辛、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兴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前面学习了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速度较慢,某些活动需要快速反应,如针扎指尖,必须要有一种快速准确的调节方式,这就是神经调节,即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调节,它可以使体内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整体,并使我们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从而适应环境。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并讨论。
2.反射和反射弧
教师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简单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请学生描述缩手反射的过程,引出兴奋一词。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描述缩手反射全过程。
3.兴奋的本质
教师活动: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兴奋怎样传到呢?介绍神经细胞的特点和神经纤维的'概念。兴奋就是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好像电流沿着导线传导,因此人们怀疑这是一种电活动。介绍测量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经典实验。证明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小组讨论实验。
4.平静时电位差形成的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是怎样产生的呢?与细胞内外带电离子的分布有关。展示表格,发现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离子浓度差。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扩散到膜外,就会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平静时电位差的形成机制。
5.兴奋时的电位变化和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兴奋时细胞膜会发生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这种快速的电位变化就代表着发生了兴奋。离子基础是由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而导致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而造成的。恢复平静状态的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钾离子扩散出去实现的。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兴奋时电位变化的机制。
6.兴奋的传导
教师活动: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有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使相邻部位也发生了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传导至该处,而已兴奋部位又不断恢复原先的电位。兴奋就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的方式迅速向前传导的。
学生活动:思考兴奋传导的机理,并绘图表示。
7.总结
兴奋的本质是一种电位变化,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五、教学反思
1.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讲授科学史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考虑教师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讲授技巧。科学史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堂,使课程拥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这种不断探索跟揭秘的过程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这比用其他手段获得学生的关注更容易。
2.整节课是用一个个问题串起来的。我所教授的是普通班的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很费心思,且需要尝试修正。合适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思考,不能过难,而且要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力争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最终的结论如何得出。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于本班的学生,因此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3.整堂课并没有开展全班大规模的活动或分组讨论,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的只是头脑中的探究。这种探究方式并不是最理想的,但可能是最符合现状的。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尽自己的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的收获。
4.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较好,能够将结论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这得益于图片和动画,更关键的是理解了这个结论的得出过程。
5.板书是这节课的缺憾,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不够细致,有些随意,还需改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综合性的学科,对本节课的设计就是想充分体现这一点。对实验的分析推理过程其实是在模拟学生将来从事科研的过程,物理学的应用也是让学生体验其他学科在生命科学研究上的作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每天学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在为将来打基础,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重要,而创造知识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应该尽可能帮助他们,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
神经调节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总结得出反射的概念;
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能力目标】
小组独立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得出反射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生物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膝跳反射实验的完成,学生能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难点】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什么是反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例导入。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来回想一下,当我们的手指碰到一个铁钉时,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同学:我会快速的缩手,然后手指会感到疼痛。
老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呢?大家再来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时,总是东倒西歪,身体总是和大脑闹别扭,最终大家又是怎么样学会的呢?
同学:练习了很多次。
老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够坚持。大家来看下我们上面提出的这两个例子,启发大家得出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提出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二)新课讲授
1、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反射呢?组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实验。
(1)分组实验,同桌两人为一组。老师讲述试验规则:两人轮换进行实验,其中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凳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很自然的搭在这条腿上。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测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如果同学不是很清楚的话,请班长配合老师完成实验,给同学们做示范)
(2)接下来组织同学开始实验。在同学实验的过程中下台进行具体的指导,观察同学们基本完成实验后,请第二小组汇报观察的实验结果,别的小组进行补充。得出实验现象小腿会突然抬起,接着提出问题,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预设有的同学回答不受大脑的控制,受脊髓的控制。对于同学的这种回答,首先肯定小腿的抬起受脊髓的控制,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而感觉受到叩击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接着引导同学思考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膝跳反射的例子,预设同学回答,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会眨眼,在冷的环境中会打哆嗦等等。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上面提到的例子得出反射的概念呢?同学回答及老师总结得出反射的概念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提出反射的一种分类方式,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提问学生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吗?预设有学生尝试得出简单反射受低级神经中枢脊髓控制;复杂反射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并总结。
接着引导同学分别举出一些在生活中见到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例子。同学们纷纷说出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属于简单反射,自行车的学习、望梅止渴、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后就会躲避等属于复杂反射。
(三)课堂小结
引导同学们说出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邀请某些同学向大家分享。之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概念;膝跳反射的实验操作;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四)作业布置
第95页练习题1、2、3。
四、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神经调节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条件发射哈欠反射
反射的种类惊弓之鸟
条件发射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探究与交流】:
突触中传递的递质中有一种是兴奋性递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动物会怎样呢?
【课外实践】: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导,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旁栏思考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神经调节教案5
第九章 神经调节
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教学目的:
1.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
2.应用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的知识,以及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
3.学会膝跳反射实验。
教学重点:
1. 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反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
2.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
教具准备:
1. 神经系统的组成的挂图。
2. 神经元模式图的挂图。
3. 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白质的挂图。
4.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挂图。
5. 反射弧的模式图的挂图。
教学分析: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 1 系统整体的挂图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剖面图来讲述。首先,要讲清楚灰 质和白质的概念,因为不论脊髓和脑的结构多么复杂,而它们都是由灰质和 白质构成的,其次,要讲清楚神经中枢和神经节的概念。最后可以列表进行综合性小结,以理顺名词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通过综合性小结应该使学生明确:从结构上看,神经中枢和神经节都是由一些同功能 神经元细胞体形成的;但是从分布的位臵看,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灰质里,神经节则位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教学,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膝跳反射实验。实验后应该让学生来回答实验指导中的讨论题。在此基础上,列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见到的 反射活动,最后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在反射的概念明 确以后要运用反射弧模式图和膝跳反射图解,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反射弧是指 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导反途经的结构。它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同时指出,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 基础。
通过本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几个问题:
①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系 统牟区别和关系
②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部分,而传入神经末梢又可以叫感觉神经末梢
③效应器是传出(也叫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神经调节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掌握神经元的概念、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类型及其分布。
3.掌握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学会做膝跳反射实验。
说明:本章是继人体组成概况、运动功能、运输功能、营养功能、呼吸功能等前序课程之后的教学内容。核心问题:神经调节功能是怎样发生的?以此统领各节教学。基本目的是对人体机能整体性的实现形成科学的、具体的认识。为此必须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结构。本节的教学内容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为此确定上述目标。
目标1.即要求理解机体各部分活动的协调统一以及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就是调节功能的意义和表现;在认识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神经调节的基本理解
目标2.是实现目标1.与目标3.的必要知识基础;
目标3.是理解神经调节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另外,不能认为“目标”只是对知识结构提出要求,因为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此必须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而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师生的互动等都必须采用教与学的适宜方法,必须体现对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并使知识掌握与思想观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互相包容。
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神经元的功能与分布;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关于神经元的功能,教材中的表述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显然,“刺激”是指什么?“兴奋”又是什么?兴奋怎么传导?“冲动”又是怎么回事?由于这些概念在教材中缺少直观材料,学生的认识难以具体化,也就必然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对于神经元的分布,由于脑脊髓、神经等的结构了解还很少,对灰质、白质、神经节等也需要认识的直观性,所以难于较明确地把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相应结构一一对位。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材中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2.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结构。
分析:理解神经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于神经元的认识,则是理解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首先要注意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注意及时从直观材料中抽提出概念并使概念具体化。具体讲,需要从神经调节的简单实例中分析调节的具体作用,归纳过程和规律,建立反射概念;从对于神经系统组成及神经元模式结构的直观材料的观察出发,突出结构特点的分析,重点讲解神经元的功能;从具体反射实例出发,观察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模式图,建立反射弧的认识。
课时安排:
本节教学内容参考课时为2课时。
教学媒体:
神经系统挂图,神经元模式图,反射弧模式图,以及反射弧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基本内容与程序】
神经调节的作用→反射的概念→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已知认识——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各有其特殊功能活动——出发,提出:在整体活动中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出对神经调节基本作用的'认识:
要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幅插图(图Ⅳ—64、65),边看边想:图中表现了什么情景?
请学生发言,教师插以适当交谈引导之。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语句,如:运动中出汗,说明身体产热和散热多了;呼吸加强,说明体内利用O2和产生CO2多了……等等。总结归纳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人体各种活动具有协调性和适应性的结论。
教师提出,人体为什么能够实现这种协调与适应呢?这是机体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果,而神经调节就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从而引出本章节课题,并明确指出,神经调节的基本作用是:使体内各部分活动相配合,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
2.初步建立“反射”的概念:
教师提出,神经调节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可举例描述发生神经调节的现象,或请某些同学来配合,实际表现一下调节现象。例如“针刺—缩手”的反应,或者是“立正—前倾失去平衡—平衡调整动作”的反应过程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神经调节现象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确定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表现上可解释为:反应发生及时而迅速;反应动作准确而有效;反应过程规律而稳定。)这同调节作用的要求是相适应的。教师可以提出,由于神经调节的这样一些特点,人们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反射”,意思是说,当机体感受一定刺激后,会在体内沿一定结构传送信息,然后产生一定反应。其实,机体能够将某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可以在体内传送的信息,并发出反应指令的,正是神经系统。
3.了解神经系统组成的概况:
教师出示神经系统挂图(也可同时出示神经系统模型,直观效果会更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挂图,先后介绍: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然后指出,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形态可能是怎样适合完成信息传送与调节作用的?由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则好像信息处理中心,集中于中央部位。
教师提出,神经系统具体是怎样实现调节的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
4.认识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复习第一章学习中应有的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的知识: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特点是,具有胞体和突起,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送信息,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形态神经元图:脑脊神经节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小脑浦肯野氏神经元、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等。请学生观察、比较,并对照教材中图Ⅳ—67,指出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讲解: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它传送的一种信息形式,实为一种生物电现象。兴奋若沿神经元传导,就叫做冲动。在体内,神经元上冲动的传导方向是确定的:有的突起将冲动传向胞体,称之为树突;有的突起将冲动传离胞体,称之为轴突。一个神经元常有许多树突,而由胞体发出的轴突则只有一个。
教师做如上讲解时要同时配合适当的板图,用“→”在板图上表示冲动传导方向,并注示树突与轴突。
接着请学生再观察图Ⅳ-67,先后讲解髓鞘、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等概念。
然后指出,神经元发生兴奋是缘于受到某种形式作用。凡是能引发神经元兴奋的作用因素都叫做刺激。
最后教师提出,根据前面对于“反射”的理解和对神经系统结构的认识,要同学们讨论:使用神经元、树突、轴突、末梢、兴奋、冲动刺激、反应等概念,设想一个反射发生时,信息会怎样在神经系统内传送?并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表述时有关概念使用是否得当,并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设想的整体思路可不做具体评价,但要适当、充分地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为下一课教学作好认识上的过渡准备。
【板书设计】
三、第二课时:
【基本内容与程序】
神经元的分布→膝跳反射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反射弧与反射方式。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上一课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出发,同学们可以设想:在反射发生时,参与反射的各个神经元必然在神经系统内构成一定的分布和联系,才能保证调节信息被迅速、准确、稳定地处理和传送。那么,神经元是怎样分布、又是如何联系的呢?
引出本课学习的题目。
2.了解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概况:
教师出示神经系统整体组成图、神经结构及神经节结构图、脑与脊髓剖面图,先后介绍神经、神经节、灰质、白质(传导束)的结构概念。使学生了解: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位于神经节、突起分布在神经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位于灰质中、突起主要分布在白质内。然后提出,神经元的如此安排,在发生反射时它们又是怎样联络、怎样规律地传送调节信息呢?下面我们就从一个具体的反射形式上来进一步了解这些问题。
3.做膝跳反射实验:
教师可先请一位同学前来配合,由学生做被试者,教师做实验者。由教师将实验方法、现象演示给同学们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操作与被试者的反应动作。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谈观察的情况:怎样扣?扣在哪儿?如何反应?
再由同学之间两人一组互相做一下膝跳反射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引出本反射实验的操作。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首先分析本反射的刺激与反应方式的确定性:刺激是要快速地叩击膝盖下位韧带,使之受到突然牵拉,缓慢的作用是不能引出膝跳反应的;反应是小腿突然跳起,也就是刺激之后随即发生的伸膝关节动作。反应可重复。
然后分析本反射的适应意义:通常肌腱、肌肉受到突然牵拉的作用而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是对维持身体姿势或身体平衡有利的。
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教材中图Ⅳ—70,或由教师出示膝跳反射反射弧模式图。明确:接受刺激并能引起产生兴奋的结构叫感受器;能将兴奋传向中枢的神经结构叫感觉神经或传入神经;能接受特定的传入兴奋并发出相应神经冲动的中枢结构叫神经中枢;将神经中枢发出的冲动传达到反应部位的神经结构叫运动神经,或传出神经;在传出神经控制下发生反应的结构叫做效应器。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内;效应器为股四头肌本身;感觉神经的神经元(称感觉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其轴突从后边进入脊髓(或说沿脊神经后根—在图示中注明—进入脊髓);运动神经的神经元(称运动神经元)胞体在脊髓灰质前角,在此感觉神经元轴突末端与运动神经元树突联系,将信号传送给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由脊髓灰质前角发出后直达效应器——股四头肌,控制其收缩活动。
5.建立反射弧的一般认识:
通过前述分析,教师可以指出,各种反射的完成都是通过五个相应结构及其联系来实现的,这就是“反射弧”,即反射的结构基础。
比较教材的图Ⅳ—69、70,可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反射弧其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在中枢直接联系,复杂的反射弧在神经中枢内还可以通过一级乃至多级神经元的联系才能将信号从感觉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这些联系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的中介神经元统称为中间神经元。
最后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中“动动脑”(第80页)的三个问题,从学生的发言中检查对于反射与反射弧的理解和掌握的认识程度。
神经调节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二)新课学习:1、脑和脊髓
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
1、神经元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2)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
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
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
(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
(二)自我评价 1、2、3、4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1、反射 非条件反射
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神经调节教案8
高中生物第一册(必修)学案
第25课时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知识精华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
⑴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⑵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⑴结构:细胞体,突起(+髓鞘→神经纤维→神经)
⑵功能:
①产生兴奋
②传导兴奋:基本形式——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特点:双向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兴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特点:单向传递
题例领悟
例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解析:完成一个反射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传出神经受损、其他正常,则表现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不能运动,但感觉仍然存在。答案:b。
例2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组成一个反射弧的神经元主要有三类: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三者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突触的结构由轴突与细胞体、树突接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只能由前膜向后膜传导,即突触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单向性。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双向)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的传导情况。答案: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b.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c.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d.人遇见强光就会闭眼
2.当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针刺大腿,该伤者()
a.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b.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能感到疼痛d.不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3.下图是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二、简答题: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⑵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⑶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刺激ⅲ处,肌肉。
自我评价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c4.b
二、简答题:
5.⑴a⑵c⑶收缩无反应
第五篇: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1.2过程与方法: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3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2.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 引入新课
引言: 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问题探讨(课本P31):
课件呈现:玩过山车的图片。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设问:既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加速呢? 学生答:因为肾上腺素增多。
点拨: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体紧张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 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 加快,血压上升。
设问: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 些与激素调节有关? 学生答: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与神经调节有关; ②心跳和呼吸加 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
过渡: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设问:体液调节其实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答:激素调节。
设问: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设问: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学生答:不是
课件呈现:人在赛跑的图片,CO2调节的过程
设问:人类的呼吸中枢在哪?当你在赛跑时,血液中的CO2为什么会迅速增加? 学生答:脑干,有氧呼吸旺盛。
设问:此时的呼吸加深加快对于人体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答:为了加快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获得更多的O2,排出更多的CO2 设问: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答: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作用于脑干,促进呼吸运动。设问: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学生答:体液。
设问: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学生答:体液调节。
设问: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学生答: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的概念
课件呈现: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激素、CO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过渡:要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表 课件呈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表
过渡: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设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学生答:反射,反射弧。
设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学生答: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
设问: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答: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设问: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
学生答:它们的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途径是体液的运输。
点拨: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学生答:它们的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点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学生答: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
点拨: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学生答:它们的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延续时间长。点拨: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过渡: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的体温调节
设问: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学生答:有利于代谢正常进行。
点拨:体温恒定是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死亡。
设问:人体体温高低取决于什么? 学生答:主要取决于产热量和散热量。点拨: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升高;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体温恒定; 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时,体温降低。
设问: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学生答: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最多);散热途径:主要通过汗液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设问: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散热结构和产热结构各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课件呈现:不同的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模式图
设问: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
学生答:寒冷→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汗腺分泌减少→散热量减少
炎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增加 过渡: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 课件呈现:体温调节图解
设问: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如何使体温回升到正常体温? 课件呈现:寒冷环境体温调节图片
学生答: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 产热增加:肌肉、肝脏等的产热增加.设问:在炎热环境中,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如何使体温降低至到正常体温? 课件呈现:炎热环境人体体温调节过程图
学生答: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 产热减少:肌肉、肝脏等的产热减少。
设问:上一节课我们曾经了解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学生答:甲状腺激素
点拨: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通过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来进行,除此之外,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也能促进细胞代谢。这两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肌肉和肝脏,促进肌肉和肝脏细胞代谢。
甲状腺激素还有促进脑的发育,幼年缺少会患呆小症;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设问:由此可见,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调节中枢在哪? 学生答:神经 ——体液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副板书:神经 ——体液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点拨: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作用下,人体保持体温的恒定。设问: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答: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增减衣着,创设人工气候环境,达到祛暑或御寒的目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温度调节装备(如空调等)
过渡:除了体温调节,人体内还有很多需要调节的过程,例如:人体的水盐调节。2、人体的水盐调节
设问:人体内水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 学生答:摄入途径是饮水,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
点拨:摄入途径是饮水、食物、物质代谢,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肾脏排尿、皮肤排汗、肺呼出水汽和大肠排便。
课件呈现:
设问: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分析人体的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答: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点拨:血液流经肾小球,从血浆中滤出一些基本不含蛋白质的滤液到肾小囊腔中,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终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原尿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处。99%的水、全部葡萄糖、无机盐等大部分被重吸收,而代谢产物很少被重吸收。
课件呈现: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设问: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与哪一种激素有关? 学生答:抗利尿激素
强调: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
设问:当饮水不足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平衡的? 课件呈现:人在饮水不足对水调节的图
学生答: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量增加→尿量减少,体内排出水分减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点拨: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这属于体液调节。
设问: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么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课件呈现:人在饮水过多对水调节的图
学生答: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尿量增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点拨: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减少。
设问:请对水盐平衡的调节进行小结。课件呈现:
设问:请用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学生答: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点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例
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C)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解题指导:答案C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遇到危险时,通过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例
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题指导:本题属理解水平的试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喝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此时,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因而不会产生渴觉.所以A项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因此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增强了,因此C对,D错.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了解了体液调节的概念,例举了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课件呈现:
板书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