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3.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范围广
B.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
C.所有动物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4.“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捂”会使人体体温升高
B.“秋冻”的感觉是在下丘脑形成的C.“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D.“捂”能够增强机体产热抗冻能力
5.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机体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机体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6.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体为37℃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如图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本学说,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段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
B.bc段机体的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
C.cd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症状
D.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
7.如图是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B所表示的器官的名称是垂体
B.由图可知,汗液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来调节汗液的分泌
C.炎热环境下,除图示过程外,肌肉和肝脏的产热量都会减少
D.若环境温度为35℃以上,机体散热的唯一有效途径是分泌汗液
8.人是恒温动物,假设某一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时,会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收缩等以减少散热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9.体温调节是温觉感受器接受体内或者体外环境温差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引起内分泌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调节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无法像人一样通过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效应器是它所支配的汗腺、内脏、骨骼肌及皮肤血管等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条件反射,从而有利于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 D.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属于人体增加产热过程 10.冬泳是受许多人喜爱的一项健身方式,但是冬泳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持续冬泳使血浆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其兴奋,从而使呼吸加快 C.机体在低温环境中会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D.冬泳过程中机体为了抵抗寒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人精神振奋 11.一次性过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造成细胞肿胀、血钠偏低、功能受损。医生常用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作为“水中毒”最重要的化学检验指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 B.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迅速改善细胞肿胀的症状 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蛋白质类激素 D.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变化一般不一致 12.如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B.图示A由垂体合成,并通过体液运送到相应部位发挥作用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D.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机体水的平衡 13.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通过饮用大量纯净水快速补充水分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14.人体失水后,即使保持口腔湿润,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高渗盐溶液,60 s内山羊开始大量饮水,饮水量可达2~8 L之多。上述信息可以说明() A.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B.渗透压感受器不位于口腔,而位于下丘脑 C.产生渴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 D.只要保持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口渴 二、读图填空题 15.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从血液流速和血管管径变化的角度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项,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故A项叙述错误。 B项,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甲状腺激素,故B项叙述正确。 C项,寒冷刺激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故C项叙述正确。 D项,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故D项叙述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答案:A 解析: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甲状腺激素,B正确; C、寒冷刺激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C正确; D、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D正确。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种形式,B错误;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无神经调节,C错误;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D错误。 4.答案:C 解析: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中,“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A错误;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C正确;“捂”不能增强机体产热抗冻能力,D错误。 5.答案:C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因此汗腺分泌、皮肤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血流量大小)受下丘脑控制,A正确;AB段人从25℃环境进入15℃环境,为了增加产热,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CD段人从15℃环境进入高温环境,为了增加散热,机体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C错误;汗腺分泌增加会导致机体丢失过多的水和无机盐,因此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正确。 6.答案:D 解析:ab段体温升高,可能是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所致,A正确。bc段持续高热,体温相对稳定,则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cd段病人可能会脸色发红(毛细血管舒张)、身体出汗(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下降,C正确。ab段人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cd段人的温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降低,D错误。 7.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表示传出神经,A错误;由图可知,分泌的汗液可以影响汗液的分泌,其作用原理应是汗液蒸发引起皮肤温度变化,进而作用于皮肤温觉感受器,汗液本身不是信号分子,B错误;炎热环境下,机体产热一般不变,主要是增加散热,C错误;若环境温度为35℃以上,由于体内外温差较小,排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D正确。 8.答案:D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A正确。人体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中时,会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收缩等以减少散热,B正确。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使细胞代谢活动加快以增加产热;随着代谢活动加快,产物水增加,且排汗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等,所以a1=b1、a2=b2,但同30 ℃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时,产热增加,因此a1>a2、b1>b2,D错误。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机理。人是高等哺乳动物,体温维持相对稳定,青蛙是变温动物,无法维持体温稳定,A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汗腺、内脏、骨骼肌和皮肤血管等,B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C错误;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是减少人体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过程,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A说法正确。持续冬泳使血浆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其兴奋,从而使呼吸加快,B说法错误。机体在低温环境中会通过毛细血管收缩等方式来减少散热,进行体温调节,C说法正确。冬泳过程中机体为了抵抗寒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使人应激能力增强,可以使人精神振奋,D说法正确。 11.答案:B 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时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从而使得组织液中的水分向血浆转移,可改善细胞肿胀的症状,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的多肽类激素,C错误;由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所以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变化经常是一致的,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促进饮水,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A、C正确,B错误。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使水的来去量基本相等,可以维持机体水的平衡,D正确。 13.答案:C 解析: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正确;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通过饮用大量淡盐水快速补充水分和无机盐,C错误;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正确。 14.答案:B 解析: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但题干信息并没有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水盐平衡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高渗盐溶液注射部位是下丘脑,注射后短时间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说明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符合题意;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可知,给下丘脑注射微量高渗盐溶液也可引起口渴,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率加快使血液流速加快,同时血管收缩,管腔变窄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示增加产热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