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生物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教学目的
1.体液调节的概念(C:理解)。
2.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C:理解)。
3.激素分泌的调节(C:理解)。
4.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及拮抗作用(C:理解)。
5.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C:知道)。教学难点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2.激素分泌的调节。
3.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及拮抗作用。教学用具
人体主要内分泌晚挂图;侏儒症、巨人症、呆小症、甲亢患者的挂图;人体内的一些主要激素种类及作用的投影片;胰高血糖素生理功能的投影片。教学方法 讲述与谈话、观察相结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引言: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上课铃声一响,学生马上能进入教室,这些生命活动都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有关。那么,什么是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人体的内环境中都含有哪些化学物质?
(回答:水、二氧化碳、氧气等。)
讲述:在人体的内环境中,除了含有上述物质以外还含有各种激素。
提问:当你在赛跑时,为什么呼吸加快?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内环境稳态中的有关知识。)
(回答:由于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枢,促使呼吸活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讲述:上面同学们谈到的过程就是体液调节的过程。什么是体液调节呢?体液调节就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H”、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就是激素的调节。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挂图,其中有哪些是我们初中学过的内分泌腺呢?
(回答;垂体、甲状腺、睾丸、卵巢、胰岛等。)
提问:这些内分泌腺分别都能产生哪些激素?这些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教师展示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投影片。)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展示产生胰高血糖素的腺体及其生理作用的投影片,补充讲述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为下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提问:垂体产生了哪几种激素?
(回答: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提问:垂体产生的促激素有什么作用?
(回答: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讲述:对,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垂体不仅对于其他某些内分泌腺有调节、管理作用,而且垂体会受到下丘脑的影响。那么,下丘脑在人体大脑的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观察书中下丘脑位置示意图。
提问:下丘脑是如何影响垂体活动的呢?
讲述: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促垂体激素。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学习的知识,结合投影片中展示的有关内容,总结下丘脑、垂体与相关腺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投影片中激素的生理作用及课本中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点拨纠正。)
提问:当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会给人带来哪些有害的影响呢?(教师展示侏儒症、呆小症、巨人症、甲亢等患者挂图。)
(回答:略。)
讲述:因此,每一个正常发育的人体,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都是相对恒定的。这说明人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都有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那么,人体内的自动调节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我们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为例来说明。下面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中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
提问:当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细胞合成并分泌了什么激素?
(回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提问:此种激素是如何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回答: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能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了。)
提问:甲状腺激素是否可以无限增加?是否完全被动地受下丘脑、垂体的影响呢?
(回答:不是,甲状腺激素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讲述: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活动,使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就减弱,使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至过少。
小结:因此可见,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这种调节作用叫做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激素经常保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水平。
讲述:在激素调节中,某一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是由一种激素单独来完成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结果。
提问:例如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一般会受到哪些激素直接影响?
(回答: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提问:在幼年时期上述两种激素中某一种激素分泌不足对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什么情况下,人体才能正常发育?
回答:生长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只有二者分泌都正常,人体才能正常发育。
请同学们归纳总结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引用(见课本中表4-1)。
小结:只有当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分泌正常,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这种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引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叫协同作用。
讲述:在激素调节中,有对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这种作用叫做拮抗作用。下面以血糖浓度为例来进行说明。
提问:哪些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浓度呢?
(回答: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讲述: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图4-9。胰岛中有两种细胞: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B细胞产生胰岛素。它们都能调节血糖的含量。
提问: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是如何调节血糖含量的呢?
(回答:胰高血糖素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而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结果会使血糖的含量降低。)
讲述:当血糖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B细胞会产生较多的胰岛素,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A细胞又会产生较多的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升高。因此可见,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学生可能会提问:血糖含量的激素调节过程中是否包含了反馈调节作用。教师给予肯定回答(有反馈调节)后,应鼓励同学此问题提的好。〕
教后感: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激素对人和动物体有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激素类药物一定要慎用。
第二篇: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高三生物教案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⑵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2.过程与方法:
⑴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中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课时安排 1学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内容板书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讲述】同学们好!在本章的前两节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图片 【展示图片1】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问题探讨:
1、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留待学完新课后回答〗
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新课导入
按现在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对过山车现象其中的奥妙还很难理解得很透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完了我们再重新来审视这些问题。转折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因为我们之前学过,激素调节的第2个特点就是:通过体液运输。
这说明CO2也能调节生命活动,它的作用是促进呼吸运动。体液。体液调节。
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3、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由此,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板书】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思考讨论填表
〖精讲〗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转折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讲述】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转折】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1.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
2.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比例。3.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
4.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多。5.甲状腺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7.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热和散热的控制。
8.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
10.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11.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说明及问题】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
【讲述】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1.生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了,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趋于正常。这属于体液调节。
1.生2: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尿量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趋向正常。
2.课本P33第一段。
3.有的。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小结】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决 问题探讨 见开头提示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阅读思考谈谈对此的想法。拒绝毒品 〖作业〗〖教师适当提示〗 基础题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拓展题1.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独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补充练习〗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完成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3.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 D.效应器的兴奋性
4.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D.协调中枢 6.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轴突 7.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下丘脑
8.人体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实现。下列对这种传递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
C.突触处兴奋是能单向传递的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兴奋是同步的,没有延搁
9.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10.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C A C C C C B D C B
第三篇: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存在体液调节
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存在体液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2011-12-25 18:57:07| 分类: 必修3稳态与环境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原文地址: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存在体液调节,但以神经调节为主作者:小家碧玉 材料一:高温环境中神经和激素都参与体温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当外界温度超过35度时,最直接的散热方法就是出汗,出汗是一个生理性的体温调节过程。当外界温度过高时,皮肤上的感受器官会把感受到的信号和血液温度的变化一起传送到下丘脑。也就是外周和中枢的感受器会同时把感受信号传递到下丘脑。机体为此会作出两种反应:一种是减少产热,另一种是增加散热。增加散热的方法有:皮肤血管舒张、出汗。减少产热就是在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下,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从而使细胞的代谢活动减弱以减少产热。最终使产热和散热维持平衡,保持体温恒定。因此高温环境中激素也参与体温调节,只是激素的分泌减少。(王学宏)参考文献《精英教案》军事谊文出版社 北京大学生科院 2003 第1版
材料二:高温环境下,散热方式有汗腺分泌汗液和皮肤血管舒散热。出汗是高温作用于皮肤温度感受器而出现的反射性汗液分沁活动,属于神经调节方式。35℃以上时,出汗是唯一的散热调节机制。皮肤血管运动的调节,受来自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支配,在高温下有三种机制使血管不同程度的舒张:1 缩血管神经纤维活动的降低;2交感舒血管纤维(释放乙酰胆碱)的活动加强;3 缓激肽的舒血管作用。前两种为神经调节,而缓激肽是由血浆中的血浆激肽释放酶作用产生,血液中的缓激肽和血管舒张素等激肽可参与血流量的调节,使血管
舒张,这属于体液调节。
第四篇: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寒冷刺激下,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信息分子参与,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3.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范围广
B.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
C.所有动物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4.“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捂”会使人体体温升高
B.“秋冻”的感觉是在下丘脑形成的C.“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D.“捂”能够增强机体产热抗冻能力
5.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机体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机体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6.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体为37℃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如图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本学说,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段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
B.bc段机体的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
C.cd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症状
D.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
7.如图是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B所表示的器官的名称是垂体
B.由图可知,汗液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来调节汗液的分泌
C.炎热环境下,除图示过程外,肌肉和肝脏的产热量都会减少
D.若环境温度为35℃以上,机体散热的唯一有效途径是分泌汗液
8.人是恒温动物,假设某一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时,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时,会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收缩等以减少散热
C.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时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9.体温调节是温觉感受器接受体内或者体外环境温差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引起内分泌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调节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无法像人一样通过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效应器是它所支配的汗腺、内脏、骨骼肌及皮肤血管等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条件反射,从而有利于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 D.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属于人体增加产热过程 10.冬泳是受许多人喜爱的一项健身方式,但是冬泳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B.持续冬泳使血浆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其兴奋,从而使呼吸加快 C.机体在低温环境中会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D.冬泳过程中机体为了抵抗寒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人精神振奋 11.一次性过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造成细胞肿胀、血钠偏低、功能受损。医生常用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作为“水中毒”最重要的化学检验指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水中毒” B.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可迅速改善细胞肿胀的症状 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蛋白质类激素 D.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变化一般不一致 12.如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B.图示A由垂体合成,并通过体液运送到相应部位发挥作用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D.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机体水的平衡 13.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通过饮用大量纯净水快速补充水分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14.人体失水后,即使保持口腔湿润,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高渗盐溶液,60 s内山羊开始大量饮水,饮水量可达2~8 L之多。上述信息可以说明() A.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B.渗透压感受器不位于口腔,而位于下丘脑 C.产生渴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 D.只要保持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口渴 二、读图填空题 15.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从血液流速和血管管径变化的角度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项,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故A项叙述错误。 B项,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甲状腺激素,故B项叙述正确。 C项,寒冷刺激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故C项叙述正确。 D项,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故D项叙述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答案:A 解析:A、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A错误; B、内分泌腺分泌的某些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甲状腺激素,B正确; C、寒冷刺激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C正确; D、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都属于信息分子,且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D正确。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种形式,B错误;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无神经调节,C错误;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D错误。 4.答案:C 解析: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中,“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A错误;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C正确;“捂”不能增强机体产热抗冻能力,D错误。 5.答案:C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因此汗腺分泌、皮肤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血流量大小)受下丘脑控制,A正确;AB段人从25℃环境进入15℃环境,为了增加产热,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CD段人从15℃环境进入高温环境,为了增加散热,机体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C错误;汗腺分泌增加会导致机体丢失过多的水和无机盐,因此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正确。 6.答案:D 解析:ab段体温升高,可能是人体感染病毒,体温调定点上升所致,A正确。bc段持续高热,体温相对稳定,则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cd段病人可能会脸色发红(毛细血管舒张)、身体出汗(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下降,C正确。ab段人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cd段人的温觉感受器兴奋,导致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体温降低,D错误。 7.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表示传出神经,A错误;由图可知,分泌的汗液可以影响汗液的分泌,其作用原理应是汗液蒸发引起皮肤温度变化,进而作用于皮肤温觉感受器,汗液本身不是信号分子,B错误;炎热环境下,机体产热一般不变,主要是增加散热,C错误;若环境温度为35℃以上,由于体内外温差较小,排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D正确。 8.答案:D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A正确。人体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中时,会引起皮肤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收缩等以减少散热,B正确。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中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使细胞代谢活动加快以增加产热;随着代谢活动加快,产物水增加,且排汗减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等,所以a1=b1、a2=b2,但同30 ℃的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时,产热增加,因此a1>a2、b1>b2,D错误。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机理。人是高等哺乳动物,体温维持相对稳定,青蛙是变温动物,无法维持体温稳定,A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汗腺、内脏、骨骼肌和皮肤血管等,B错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C错误;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是减少人体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过程,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A说法正确。持续冬泳使血浆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其兴奋,从而使呼吸加快,B说法错误。机体在低温环境中会通过毛细血管收缩等方式来减少散热,进行体温调节,C说法正确。冬泳过程中机体为了抵抗寒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使人应激能力增强,可以使人精神振奋,D说法正确。 11.答案:B 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时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从而使得组织液中的水分向血浆转移,可改善细胞肿胀的症状,B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的多肽类激素,C错误;由于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所以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变化经常是一致的,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促进饮水,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A、C正确,B错误。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使水的来去量基本相等,可以维持机体水的平衡,D正确。 13.答案:C 解析: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导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会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正确;剧烈运动或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应通过饮用大量淡盐水快速补充水分和无机盐,C错误;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正确。 14.答案:B 解析:机体水盐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但题干信息并没有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水盐平衡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高渗盐溶液注射部位是下丘脑,注射后短时间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说明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符合题意;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不符合题意;由题干可知,给下丘脑注射微量高渗盐溶液也可引起口渴,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率加快使血液流速加快,同时血管收缩,管腔变窄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图示增加产热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5)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梁原中学 杜四有 实验是生物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及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改革,生物学科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校的实验设备也逐年充实和完备,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要重新审视生物实验的教学功能。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生物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认知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可以减轻学生认知时的疲劳,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验兴趣作为认知兴趣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动机功能。例如在“蚂蚁的通讯方式”的探究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研究课本的材料,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步骤,预测结果。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其他场所)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再和自己的假设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种兴趣是深远而持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感观兴趣和操作兴趣;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其次,生物实验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验教学也是如此。要想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生物实验现象和事实,达到使用目的,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它包括实验观察方法和实验操作方法等。 1.实验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仪器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的一种科学方法。根据是否进行人为控制,可把观察分为自然过程和实验观察。生物教学中的观察大部分属于实验观察。观察是实验的主要环节。观察过程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之中,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2.实验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是人们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手脑结合,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利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实验的操作规程统一于实验的过程。学生不仅要正确、规范、灵活、熟练地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而且要合理简捷地安排实验操作顺序。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而且也发展了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 总之,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并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乐趣,又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认真学习、领会、把握《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实验的要求(特别是探究性试验),并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为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会学习、会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奋斗。第五篇: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